回覆列表
  • 1 # 小南史

    不管是今天,還是三國的,一個人都是幹不成太大的大事,必須是一幫厲害的人聚在一起,發揮各自的作用,聚合起來成就大業。

    所以,每一個想建立一番功業的人,都面臨著兩個選擇,自己創業好,還是追隨別人好,前者的目標是吸引後者,後者的目標是“跟對人”,劉備明顯就是選擇來創業,他手下的人就選擇了追隨別人。

    為什麼會選擇追隨劉備?

    第一、劉備有大才

    劉備作為一個“梟雄”,才華表現在多方面,而其中最重要的是戰略眼光,乘勢而起便是有眼光的表現,後來不斷騷擾曹操後方,令曹操如芒刺在背,更是表現了遠遠超過袁紹和劉表的見識,當時也只有曹操等少數幾人才能意識到他的能量。

    第二、劉備會喊口號

    黃巾之亂的時候,同時還瘟疫橫行,全國的人口劇減,“十裁一二在”,不過才六、七百萬,說“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一點都不誇張。

    不管願不願,劉備起兵不僅僅是投機,國家當此危難,如司馬徽那樣的好好先生、許汜那樣的求田問舍者比比皆是,連諸葛亮都不願輕出茅廬,而劉備卒能以天下為念,崛起於尋常巷陌,以綿薄之力捐助國家,正是大好男兒所當為,也實在是有清平宇內之志,這樣就會讓一些想匡扶漢室的人去追隨劉備。

    而且,在被曹操收並後,雖被厚待,但由於深知曹操將不利於漢室,於是看輕個人的名聲安危,接受密詔,然後又毅然與曹操決裂,取得益州後,又不遺餘力進攻曹操,誓要“董齊六軍,糾合同盟,掃滅凶逆”。

    第三、劉備會用人

    劉備重視“人才”,保人才意識強烈,用人水平高超,具有極強的人格魅力,這一點從他撤離荊州時,表現得最為明顯。《三國演義》著重寫道了百姓對他的追隨,《三國志•蜀書•先主傳》載劉備說:“夫濟大事必以人為本,今人歸吾,吾何忍棄去!”而實際上,追隨他的又何止百姓。《資治通鑑》說到,曹操進攻荊州,荊州士子如雲一般追隨劉備。

    而且劉備善待士卒,在入蜀之前,劉備沒有一寸土地,卻始終有相當實力的軍隊沒有離散,這是他凝聚力的表現;張世平、蘇雙等“見而異之”,馬上就能“多與之金財”用來“合徒眾”,而陶謙與劉備接觸未久,便說“非劉備不能安此(徐)州也”,都可見其人格魅力和社交能力;早年遇刺客,刺客竟然不忍刺,並“語之而去”,“其得人心如此”;劉琮束手,劉備“駐馬呼琮,琮懼不能起,琮左右及荊州人多歸先主”,可見其震懾力和吸引力。

    劉備逃出荊州,百姓扶老帶幼跟隨,可見其政治魅力,這是對曹操的戰勝,一定程度上說明了當時的民心向背,劉備入蜀後,對劉璋舊臣不計前嫌一概錄用,可見其胸襟廣大……

    第四、人都想被得到“重用”

    既然是選擇追隨別人創業,那麼誰都想佔據一個有利的位置,早期的創業者身邊都有一些本家的人在相幫,一般外姓人過去也很難得到重用,像袁家、曹家及孫家肯定有很多沾親帶故的人幫忙。還有一些就是創業者實力不夠,很多人看出來了,所以不想陪他失敗,如呂布董卓公孫瓚之流。

    創業或者立功業的時間只有那麼長,有才能的人肯定不會拖太久,既然遲早要選擇跟隨一個人創業,那麼劉備看起來就最符合沒啥資源單槍匹馬立功業人的首選了。

  • 2 # 空明流轉時光

    能,跟劉備的大多數都是身懷絕技但性格多多少少有點瑕疵的英雄,無論在孫權還是曹操那裡都混不好的主。士為知己者死,藍圖也好大餅也罷,劉備就是他們的希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個會燒一手好菜的老婆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