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百丈之溪
-
2 # 一壺清茗品春秋
湘水劃界是劉備的被迫之舉,但也是最正確之舉。
當時,劉備入川,留關羽鎮守荊州。孫權見劉備得到益州,便來索取荊州。結果劉備說得到涼州,便還荊州。孫權見劉備賴賬,便命呂蒙奪取了長沙、零陵、桂陽三郡。於是,劉備率軍五萬到公安,又令關羽進駐益陽,準備武力奪回三郡。此時,眼看為了爭奪荊州,吳蜀聯盟就要全面破裂,吳蜀大戰要在夷陵之戰之前全面爆發。
正在這時,劉備聽到曹操平定漢中的訊息。漢中是益州的門戶,佔據了漢中,就掌握了對蜀作戰的主動權,可以說漢中是劉備生死存亡的關鍵。而且劉備剛剛佔領益州,人心未穩,因此,劉備必須回師益州,與曹操爭奪漢中。曹操的大軍壓境,再次保住了脆弱的吳蜀聯盟。劉備被迫做出讓步,與孫權重申聯合關係,將佔有的荊州一分為二,江夏、長沙、桂陽屬於孫權,南郡、零陵、武陵屬於自己,然後回軍全力爭奪漢中。
可以說,這是劉備的最正確之舉。當時,蜀地聽聞漢中被佔,一天十亂,軍中譁變者甚眾。如果劉備主力陷入與東吳爭奪荊州,不僅漢中不保,整個益州也會丟失。益州丟失後,劉備陷入腹背受敵的境地,到時候就真得陷入了絕地。劉備不愧為一世梟雄,當機立斷,與孫權平分荊州,全力爭奪漢中。經過兩年多的時間,終於從曹操手中奪得了漢中,掌握了蜀漢對曹魏進攻的主動權,為諸葛亮六出祁山奠定了基礎。
-
3 # 京華媒體人
與孫權湘水劃界分治荊州,對劉備而言,絕不是唯一正確的選擇,更是一種無奈之舉。
為什麼這樣說呢?
這還要從赤壁大戰開始說起。
曹操在消滅袁紹及其殘餘勢力後,公元208年,南下荊州,劉表嚇死,劉琮投降。劉備在新野也被打的落花流水,一路往南狂奔。最後從江夏劉琦公子那裡搬來了救兵,才倖免於難。但是為了阿斗,糜夫人投井。徐庶也因母被擒無奈投降了曹操。劉備可謂損失慘重。
火燒赤壁,曹操敗走
這時候魯肅過江說服了劉備諸葛亮,聯合孫權共同抗擊曹操。赤壁之戰,曹操敗退。孫權和周瑜的部隊是主力軍,劉備並沒有投入多少兵力參戰。所以,在曹操敗退後,劉備在諸葛亮和張良的建議下,迅速出動修整多日的精銳部隊,一舉攻佔了武陵,桂陽,零陵和長沙等四個郡縣,並收服了黃忠和魏延兩員主力干將。劉備想暫用荊州作為自己發展的基地,而孫權也是想利用劉備來防禦曹軍,減輕自己的壓力,也就默許了劉備的行為。
後來孫權提出由他派兵西取益州,劉備就藉口劉璋是自己同宗,不給周瑜讓道。周瑜病亡後,劉備立刻帶上龐統和新收服的黃忠,魏延等攻打益州,後來又調遣諸葛亮,張飛和趙雲等合圍成都,逼降了劉璋。孫權得知後,就向劉備索取南郡等郡縣,劉備藉口說打下漢中和涼州後,再歸還南郡等地。孫權惱羞成怒,趁著劉備主力都在益州,就派呂蒙發兵奪取了桂陽,零陵和長沙三郡。劉備聞訊立馬帶五萬精兵,從益州趕到湘水,要和孫權決一死戰。雙方在對峙階段,正準備大打出手之時,沒想到曹操打敗張魯取了漢中,直接威脅到了益州的安全。劉備為了保住益州,只能跟孫權議和,以湘江為界,把江夏、長沙、桂陽給了孫權,南郡、零陵、武陵留給關羽鎮守。如果不是曹操速取了漢中,劉備和孫權肯定要大戰一場,也許歷史會有所變化。所以,劉備是因為益州危機而做出的無奈之舉。他的本意是奪回被孫權搶走的三個郡縣。甚至再端了孫權的老窩也未嘗可知。
關羽走麥城,被俘而亡
孫劉兩家舊恨未消,又結新仇。孫權一直想得到整個荊襄,所以等關羽孤軍北伐,後方空虛之時,他來了個釜底抽薪,呂蒙白衣過江,不費吹灰之力,得了夢寐以求的南郡等地。關羽被殺。後來,劉備為了給關羽報仇最終跟孫權在夷陵大戰了一場。很不幸,夷陵之戰以劉備全軍覆沒,江北黃權投降曹丕而告終。
夷陵之戰,劉備敗亡。後白帝城託孤,遂三國鼎立。
-
4 # 銘記恩澤方
湘水劃界,是臨時之舉不是長遠之計,對劉備來說,佔據西蜀而後擴張,才是最終目的,也是與孔明在隆中就規劃好的一份巨集偉藍圖。
-
5 # Banyan小榕樹
劉備也沒辦法,當時張魯投降了曹操,曹操佔據漢中,威脅益州。而劉備剛佔據益州,人心不穩,如果處理不好跟孫權的關係,隨時可能面臨兩線作戰,壓力太大。
在湘水劃界前,劉備佔據荊州的南郡、武陵、零陵、長沙和桂陽五個郡,孫權佔據江夏郡。湘水劃界(詳見圖片)後,劉備雖然將自己手上的長沙和桂陽兩郡劃給東吳,但是這兩個地方地廣人稀,戰略意義不大。劉備佔據的南郡,不僅地理位置優越,而且人口眾多,且位於孫吳上游,可以隨時威脅東吳。
湘水劃界只是短暫的解決矛盾,根本沒有事實上的解決問題。而東吳為了自身發展和保證上游安全,它必須佔據南郡,這只是個時間問題,東吳缺少的是一個機會。後來,孫權也確實是趁關羽北伐,偷襲荊州,佔領了關羽手中的荊州三郡。孫劉之間對於荊州的爭奪,其實是必然結果,這個位置的戰略意義實在太大了。
回覆列表
赤壁之戰後荊州一分為三:曹操佔據南陽、南郡北部和江夏郡的江北之地,劉備佔據了長沙、桂陽、零陵和武陵荊南四郡以及江夏郡夏口一帶,孫權則佔據了南郡南部以及江夏郡靠近江東的部分。
210年周瑜去世之後,孫權在魯肅的建議下把南郡借給了劉備,同時劉備把夏口給了孫權,如此一來劉備擁有了荊州南部五郡,孫權則佔據了江夏郡的整個江南之地。
荊州對孫權和劉備來說同樣重要,雙方都不可能放棄,所以孫劉雙方雖然結盟,但是在荊州歸屬問題上的分歧卻是無法調和的,214年劉備入主益州,215年孫權向劉備索取南郡被拒絕,孫權大怒之下采取軍事行動準備強行奪取荊州,劉備也毫不示弱,除了鎮守荊州的關羽兵馬之外,劉備親率5萬主力抵達南郡公安城,雙方大戰一觸即發。
不過雙方最終卻沒能打起來,劉備主動退了一步,雙方通過談判解決了荊州歸屬的爭端:桂陽、長沙和江夏三郡歸孫權,零陵、武陵和南郡三郡歸劉備,也就是說劉備用桂陽和長沙兩郡換了南郡,雙方以湘水為界,這就是三國曆史上的湘水劃界,又稱湘水之盟,那麼這對劉備而言是否是唯一正確的選擇?事實上可以這麼說,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面。
第一,在孫劉雙方爭奪荊州差點大打出手的同時,曹操親率10萬大軍攻取漢中張魯,並進駐陽平關,這對劉備構成了極大的壓力,如果曹操戰事順利的話,難保他不會得隴望蜀由漢中攻入益州,而劉備剛剛得到益州內部還沒穩定,很有可能不是曹操對手,如果在荊州和孫權糾纏不休,主力無法回援益州的話,劉備將陷入雙線作戰,最壞的結果是益州沒了,荊州也吃了大虧,所以劉備果斷退讓一步,率主力趕回益州。
第二,真打起來,劉備未必能贏,因為在劉備趕到公安之前,呂蒙已經拿下了長沙和桂陽兩郡,零陵太守郝普雖然守城不降,但是也在劉備趕到公安的同時被呂蒙誘降,也就是說劉備佔據的荊州五郡已經有三郡落入孫權之手,雙方開戰劉備和關羽未必就能奪回這三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