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琴島牧風
-
2 # 人間詞話影音
項羽和劉邦爭奪天下的過程中,幾乎每次戰爭都是勝利的狀態,為什麼來了一個韓信就讓實力很強的項羽失去了應戰劉邦的能力呢,首先是項羽本人的態度問題,劉邦和項羽作戰時,幾乎每次都戰敗,可是項羽對於這個老對手卻並沒有趕盡殺絕,而是才用了一種驅趕的方式,只要劉邦在安全區內,項羽就可以高枕無憂的過自己的小日子了,每一次劉邦戰敗,他都沒有乘勝追擊,而是任由劉邦回去休養生息,繼續發展勢力,從鴻門宴,到鴻溝協議,項羽的機會很多,但他的心思卻沒有想只劉邦與死地,即便是鴻門宴中劉邦逃走,項羽也完全可以追擊,但是他沒有,彭城之戰也是如此,其次項羽失去了收下很好的謀臣范增這也讓他失去了和劉邦抗衡的實力,但是就項羽來說,過江東後,保全性命,無憂無慮,還是完全可以做到的。但那可能就成不了我們心中喜歡的項羽了吧。
-
3 # 禪心淡緣
匹天之勇,婦人之仁。
歷史是一面鏡子,照出了人世百態,西楚霸王能力拔山兮,氣吞山河,不成功不過江東。但其實項羽先有失信義於人,後有不識賢士。固圖一時仁慈而放走了先入咸陽的劉邦而致使其聯合天下諸侯而處於劣勢,後又因為中計謀而失去軍心。其實我總覺得項羽和後面的李闖王似乎有相似之處,其失敗都著了人心向背的道。當一個人被勝利衝昏了頭腦,矇蔽了心智,失去輝煌是遲早的事情。
項羽不過江自刎應該與其性情有關,如果能有屈人之下,臥薪嚐膽的性格,估計也不會落到如些之慘烈的失敗……。按照項羽的剛烈性格,即使過了江,他也不會放下高貴,而忍辱負重,低頭做人而東山再起的。
以上只是我做為一介平民而試圖揣摸一個歷史英雄。有不到之處,敬請各位諒解……
-
4 # 竹杖芒鞋回首蕭瑟
不能。
以項羽自傲的性子,不可能爭得過70多歲的劉邦。項羽年輕氣盛,被劉邦設計走了多少干將,亞父也氣走了。項羽如果年紀大些,可能是不一樣的結局。此處是說論老謀深算,劉邦比項羽高多了。
-
5 # 彤欣爸爸
即使當初項羽過烏江了,之後也不可能有機會和劉邦爭天下了。
原因如下:
兵力不足當初項羽帶領自己家鄉的精銳,八千子弟兵打天下,直到最後項羽率領十萬大軍與劉邦在垓下決戰。主力軍八萬被殲滅,其他的將士降漢,只有八百騎護送項羽突圍。期間項羽的愛妻虞姬怕他突圍分心,為項羽舞劍一曲後自刎,斷了項羽的牽掛。之後項羽十分悲傷奮力突圍,漢軍一路追殺到烏江邊時項羽這邊只剩寥寥幾人。所以說即使項羽過江了也難東山再起,因為家鄉的年輕力壯之輩都隨項羽出征戰死。
最終一生只有一次敗績的楚霸王項羽,心灰意冷自刎在烏江邊,享年31歲。他的歌聲彷彿還回蕩在核下戰場
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
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
6 # 墨語淵言
無論他過不過江,他都不是劉邦的對手。這是由他性格決定的,他出身名門望族,又自身勇猛無敵。所以他認為自己非常厲害,有點剛愎自用。聽不進去謀士范增的話,當然也聽不進去其他人的話。劉邦則不同,他身上有做成事的優秀品質!首先,他帶領部隊起義後改掉自己身上不好的毛病。後來又察納雅言吸收的張良,韓信,原有蕭何輔佐。這些能人他都能很好的駕馭。所以劉邦勝項羽那是歷史必然!
-
7 # 所念皆星河兮
個人覺得不能,還會害到江東父老,而且初始的隨項羽打天下的江東子弟一個也沒回去,能不能獲得原諒不說,霸王自己也無顏再見江東父老
-
8 # 艾克5080
不可能,性格決定命運,項羽的性格,沒有識人之智,沒有用人之術,沒有容人之量,跟劉邦差太多了,劉邦是屢敗屢戰,臉皮厚,奉行堅持就是勝利,這股韌勁和不要臉,死扛到底的精神,項羽都沒有
-
9 # 我的良苦用心啊333
我的觀點是:即使項羽過了江,他也不可能再重整旗鼓擊敗劉邦了,而且他要是過了江,他的下場可能會比垓下更慘。其實項羽在生命中最後的抉擇時刻是很清醒的。當初是他們項梁項羽叔侄帶著江東子弟去試圖推翻秦國的暴政建立起一個屬於楚人的天下,可是現在呢?楚軍幾乎全軍覆沒,這個時候如果項羽選擇了苟活渡江,江東的父老鄉親肯定不會原諒他,所有的人都死了,就唯獨當初你項家的帶頭人活著回來了,這怎麼給江東父老們一個交代?即使項羽能保全了性命,那他也逃不了江東父老的口誅筆伐!更別說捲土重來了。 所以項羽選擇了在烏江自刎,這也是能讓他成為江東父老眼中的英雄的一個決定,因為楚軍都戰死了,他們都是為了楚人,為了楚國!即使結局失敗了,但不妨礙項羽成為楚人眼中的英雄!
-
10 # 當代曹植
不能!
首先,項羽叔侄在江東殺刺史及隨從百餘人起家,現在項羽落難了,獨自一人逃回江東,苦主會找他報仇。
其次,在楚漢爭霸項羽自刎的時候,劉邦的軍隊已經攻取了項羽的大部分領地,當時的項羽就算退往江東,也只有一合之地。
另外,在楚漢兩個最大的諸侯國展開爭霸戰爭的時候,其他諸侯國往往都是牆頭草,風往哪邊吹,就往哪邊倒,此時定會倒向劉邦。
綜上,即使項羽渡過烏江,也只能是垂死掙扎,劉邦聯軍不會善罷甘休,項羽的翻盤機會十分渺茫,索性倒不如死了個痛快。
-
11 # 歷史的星空9527
唐朝詩人杜牧曾寫詩道:
勝敗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恥是男兒。
江東子弟多才俊,
捲土重來未可知。
意思說如果項羽過了江東,劉邦能不能建立大漢朝還是個未知數。項羽還是太年輕,臉皮太薄,不懂厚黑學。假設項羽當初過了江,回到江東,是否能夠捲土重來呢?我認為項羽已經大勢已去,即使回了江東也不可能捲土重來,有以下兩點原因:
項羽即使過了江東,那也只是暫時脫險,作為韓信最強的對手,劉邦最畏懼的敵人。劉邦韓信很快就會集結大部隊前去圍剿,不給項羽喘息之機。項羽即使到了江東,重新聚集部隊,也是烏合之眾,以一群烏合之眾的戰鬥力和劉邦虎狼之師對抗,無疑以卵擊石。如果過了江東就隱姓埋名,做一名普通百姓,以項羽的心性,那還不如烏江自刎。
2.一呼未必百應,項羽已經失去號召力。
亥下之圍時,聽到四面楚歌,項羽軍營就已逃兵四散。項羽走的時候帶了八千子弟,孤身一人跑了回來,心愛的女人都拋下不要了,這個姑且不論,重要的是老百姓久經戰亂之苦,需要安定平和的生活,現在好容易天下大定有好日子過了,誰會起來跟他賣命。項羽起家的時候有江東父老支援,那是反抗暴秦苛政,現在形勢不同了,人們嚮往和平的生活。
綜上來看,即使項羽過了烏江,也再無一戰之力。人生達到頂峰不易,承受低谷更難。即便是烏江自刎,項羽也是留下千古英名。宋代李清照寫詩道: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回覆列表
關於項羽能否渡江、東山再起的話題,兩千多年來一直是個熱門話題。儘管民間眾說紛紜,各執一詞,但史學界和文學界還是達成了一個基本否定的共識。本文闢條蹊徑,以四首唐宋詩詞來論證這個共識的廣泛性。
一千多年後的“唐宋”人對項羽的評判應該沒有了政治上的忌諱和顧忌,所以他們的詩詞完全是出於自己的觀點和立場。
本文選的這四首唐宋詩詞,都是圍繞“烏江”這個主題,且唐宋各兩首。第一首是杜牧的《題烏江亭記》:“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江東子弟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這是四首詩裡唯一讚同項羽渡江後捲土重來的。
第二首是胡曾的《詠烏江》,但這首詩就直接否定了杜牧那些浪漫色彩的期待:“爭帝圖王勢已傾,八千兵散楚歌聲。烏江不是無船渡,恥向東吳再起兵”。
再看既是文豪又是政治家的王安石是怎麼認為的:“百戰疲勞壯士哀,中原一敗勢難回。江東弟子今猶在,肯為君王捲土來”?
這裡我們應該注意到,胡曾、王安石的詩裡都不約而同地提到了一個“勢”字。一位說是“勢已傾”,另一位說是“勢難回”。這個“勢”就是民心,就是天下大勢。胡曾說的更透徹,連項羽自己都羞於再起兵了。
最後看看女性對這個問題的觀點:“生當為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李清照在這裡告訴我們,項羽之所以被譽為英雄,就是因為不渡江而自刎,如果項羽渡江了,那就是苟且,就是再起衝突、禍國殃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