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觀風看世界

    主要景點

    水簾洞石窟

    坐落在洛門鎮城北約7公里處的鐘山峽谷中,為絲綢之路上的一處石窟寺院。這裡群峰疊嶂,奇偉挺拔,曲徑幽林,鳥語花香,洞中水泉奔湧,山間溪流潺潺,實屬仙境聖地。水簾洞石窟群建於十六國時的後秦,經北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歷代屢有修建。包括水簾洞、拉稍寺、千佛洞、顯聖池和三清洞五處石窟。瀕於渭水,群峰高聳,沿曲徑入幽林,峰迴路轉。水簾洞在石壁上,為拱形自然洞窟。木構遮簷最為珍貴。唐、五代、宋、元,歷代屢有修建。 水簾洞在試斧山東側的峭石壁上,是一個約30米高,20米深的拱形自然洞穴。因雨季山頂飛流直下如水簾,因有此名。洞內有四聖宮、觀音寺、南殿、菩薩泉等殿閣,依自然巖洞有開有合,錯落有致,工藝精巧,其中尤以菩薩殿最為高大華麗。該殿上下兩層,下層石壁洞中有一汪清池,清澈見底;上層橫匾大書"西山暮雨"四字,內塑當地民間傳說中的麻線娘娘。水簾洞的崖面上儲存著北魏、隋、唐、元各代的佛教巨幅壁畫。 石窟群始建於北周,經五代、宋.元增建重修。石窟群共有七寺(顯聖寺、拉梢寺、粉團寺、磚瓦寺、硬山寺、觀臺寺、千佛寺)五臺(蓮花臺、清靜臺、說法臺、鐘樓臺、鳴鼓臺)十二處人文古蹟,分五組散佈於方圓數公里以內,與「雄奇險秀幽曠」的自然景觀融為一體 ,包括水簾洞、拉稍寺、千佛洞、顯聖池和三清洞五處石窟。

    拉梢寺大佛

    瀕於渭水,群峰高聳,沿曲徑入幽林,峰迴路轉。水簾洞在石壁上,為拱形自然洞窟。長約50米,高30米,深20米,洞內水鏽青苔,紅綠斑駁,亂石穿孔。雨季山頂飛流直下如水簾,因有此名。石窟始建於十六國時期的後秦,原有菩薩殿、老君閣、四聖宮等殿閣。經北魏、北周、隋、唐五代至元,歷代屢有修建。雖經重修卻已失其原貌。殿外石壁現存北魏壁畫約30平方米,繪千佛。北1公里,有千佛洞,原有7窟,現殘存壁畫繪千佛、說法圖、飛天、供養人及牛車,具北周風格,畫面著色瑰麗,殘存造像,圓潤豐滿,神態各異。以拉稍寺、千佛洞的摩崖題記、雕塑作品、壁畫及木構遮簷最為珍貴。 水簾洞石窟群坐落在武山縣城東北約25公里處的鐘山峽谷中。建於十六國時的後秦,經北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歷代屢有修建,主要有水簾洞、拉稍寺、千佛洞、顯聖池和三清洞五處石窟。這裡群峰疊嶂,奇偉挺拔,曲徑幽林,鳥語花香,洞中水泉奔湧,山間溪流潺潺,實屬仙境聖地。成為隴右古文化明珠和風景勝地。其中拉梢寺、水簾洞、千佛洞三處古蹟儲存較好,而水簾洞位於窟群中心,地形獨特,氣勢雄偉,民間影響最大,故以其名統稱整個石窟群。

    水簾洞石窟位於甘肅省洛門鎮北6公里處,現包括拉捎寺、千佛洞、顯聖池、水簾洞、天水洞五部分,是隴南僅次於天水麥積山石窟的石窟群,同為渭河上游古"絲綢 之路"南道的佛教藝術勝地。現存歷代造像90餘尊,壁畫1000平方米,浮雕和半圓雕佛塔8座,古建築18座。窟群創建於北周武成元年(公元559年)。水簾洞系高約50米、深20多米的天然巖洞,洞內常年細流不斷,雨天洞簷飛流直下如水簾,因而得名。該洞除保 千佛洞 存有大量的壁畫、塑像外,還有近代修建的丘祖宮、真林宮、福祿神、老君殿等殿宇及神像。 千佛洞在水簾洞西北約半公里處,面積約500平方米。又因摩崖原塑7佛,故又稱七佛溝。上部崖面的高塑佛像,莊嚴肅穆,風格古樸,為國內早期造像,與炳靈寺169號窟西秦造像風格相同。下部崖面多為浮雕,其間百餘尊佛塑,獨具北周造型特點,少數具西魏遺風。 拉捎寺,亦稱大佛崖,在水簾洞東北側。其造像為北周、唐、元時期作品。在高約60米的崖壁上石胎泥塑一坐佛二菩薩。佛高(含佛座)42.3米,比麥積山東崖大佛高一倍 ,為國內石窟之最。顯聖池位於水簾洞東南側,為一天然崖窟,洞中有池常年滴水叮咚,有"滴珠鳴琴"之稱。其中佛像多系唐時所造,僅留殘跡。 天書洞,與水簾洞隔澗相望,與拉捎寺以溝為鄰,離地面數丈,修有棧道可達。其洞系高2米、寬4米、深3米的平面長方形平頂窟。洞內壇上置明代製作的三佛二弟子,醫書一部,即傳說中的"天書",洞由此得名。

    摺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晚上剛洗的頭,第二天早上起來就變得又油又癢,有什麼緩解的辦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