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手機使用者德友之書齋
-
2 # 梅落肩香1
一、僅論軍事才能,郭嘉堪稱三國第一謀士。
郭嘉是曹操麾下的謀士,號稱“鬼才”,他短暫而輝煌的一生,參與了曹操平定北方的多次戰爭,他謀劃的戰略戰術完美到極致。算無遺漏,出奇制勝,為曹操完成北方的統一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筆者認為,郭嘉出色的軍事才能,取決於他具有獨特的識人之術,他犀利的目光,洞穿所有與之交鋒的敵對人物。
郭嘉離開袁紹,歸家賦閒六年,後經荀彧舉薦轉入曹操麾下,臣擇明主,將遇良才,兩人大有相見恨晚之慨。
三、郭嘉神機妙算,從袁紹、劉備、呂布、孫策、劉表,的品性和心境,便看穿了他們的命運。1、郭嘉獻計獻策,除袁紹,戲二袁。
曹操想攻打袁紹,又覺實力不夠,郭嘉獻出了“十勝十敗”的策略,公必勝、紹必敗。
郭嘉將雙方對戰的優勝利弊,分析的極為透徹條理清晰,論證有據,贏得了曹操和文臣武將們的高度評價和支援,同時也鼓舞了軍中士氣。
官渡之戰初戰告捷,顯示出郭嘉非凡的智慧和才學。
官渡之戰,袁紹戰敗,不久便病死。曹操欲乘勝追擊,一舉殲滅袁紹的三個兒子,永絕後患。
一直主戰的郭嘉卻勸諫曹操停止追擊,聞聽此建議,曹操和將士們都大惑不解。郭嘉認為,袁紹沒有明確劃分遺產歸屬權,袁尚和袁譚必定會爭奪領地歸屬權。
曹軍不發一兵一卒,只需坐山觀虎鬥,任其互相殘殺,便可坐收漁翁之利。果然不出郭嘉所料,曹操打敗袁尚、袁譚,省去很多力氣。
只可惜袁紹一族,家風不正,遺傳的爭名奪利窩裡鬥。假如兄弟攜手同心,共同打天下,三國鼎立的局面還會有嗎?
建安三年,劉備被呂布打敗,投靠了曹操,郭嘉說:“此人若放,日後定生變數,如若殺之,恐難掩天下之耳目,有損主公之聲名,不如將其軟禁”。
曹操聽聞郭嘉所言,並不以為然。常言道自古英雄惜英雄,曹操向來偏愛人才,假如劉備不說那句“明公不見呂布事丁建陽、董太師乎”?曹操就連呂布都捨不得殺。為了籠絡劉備,曹操對劉備真誠禮遇。
此間流傳一段“青梅煮酒論英雄”的千古趣論。
其實劉備假意投曹,在騙取了曹操的信任之後,伺機主動請纓去截殺袁術,曹操大意應允了劉備的請求。
待到郭嘉知曉時,劉備早已帶著曹操給他的裝備溜之大吉了,他先奪取下邳,然後反攻曹操。
曹操後悔當初,未聽信郭嘉的諫阻,郭嘉不禁發出一聲無可奈何的長嘆道“一日放縱敵人,便成數世的禍患”。
就這樣,雄兵在握的曹操,竟然被形同喪家之犬的劉備,戲弄了一番,真可謂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曹操發兵攻打呂布,兵至下邳,呂布倚仗天塹地利,固守不出,拉開持久戰勢。
半年有餘,曹軍將士疲憊不堪,曹操準備撤軍,郭嘉言明,呂布有勇無謀,三戰皆負,其銳氣盡失,必定敗亡。隨之獻出良策,水淹下邳,活捉呂布。
官渡之戰時,曹操率軍全力以赴對陣袁紹,孫策想趁機掠奪許州,曹操實力原本弱於袁紹,加之糧草不足, 打袁紹已經很免強了。
孫策又要來添亂,曹操頓感分身乏術,無力抽調兵力護衛許州,軍中上下更是人心浮動。
在此關鍵時刻,《三國演義》郭嘉說:“公不足懼也,輕而無備,性急少謀,乃匹夫之勇耳,他日必死於小人之手”。
主公不必擔憂,孫策在吞併江東時,樹敵頗多,他忽視了此事,身處險境卻不設防,他性格急躁少謀略,不過是匹夫之勇而已。
他習慣獨來獨往,仇家定會派刺客伏擊他,他麾下縱有百萬雄兵,亦是鞭長莫及,所以說,要不了多久,孫策便會遇刺身亡。
果真不久便傳來訊息,孫策死於刺殺,郭嘉真乃神機妙算也!
5、郭嘉斷定劉備不會出兵打許昌,譏諷劉表是坐談客耳。
建安十二年,劉備準備遠征烏桓,又擔心劉備聯合劉表襲擊許昌,郭嘉提出了自己的觀點,
《三國志·魏書·郭嘉傳》中:“表,坐談客耳,自知才不足以御備,重任之則恐不能制,輕任之則備不為用,雖虛國遠征,公無優矣!”
郭嘉說:“主公儘管放心出征,劉表是個坐談政客,政治能力與劉備相差甚遠,為了不讓劉備的聲望超過自己,他定會想辦法打壓劉備,劉備想讓他發兵攻打許昌,怎麼可能呢?”
郭嘉又結合當時形勢,制定了一系列的戰略計劃,曹操聽了郭嘉詳盡的解析後,表示非常讚賞,於是協同郭嘉出征烏桓,曹操萬萬沒想到,此一去,打贏了勝仗,卻痛失愛臣。
建安十二年,郭嘉病死於徵烏桓凱旋歸來的途中,年僅38歲。
後曹操上表朝廷,稱讚郭嘉:“平定天下,謀功為高”,追贈封邑,全面肯定了郭嘉一生所建立的豐功偉績。
如果郭嘉在世,哦曹操還會向東吳發起赤壁之戰嗎?
總結,在三國眾多的謀士中,不缺乏善於識人的,但無人能像郭嘉一樣,憑著超強的識人之術,謀劃出完美的戰略戰術,運用到所有戰爭中,攻無不克,戰無不勝。郭嘉奇絕高超的軍事才能超越所有的三國謀事,“三國第一謀士”的桂冠非郭嘉莫屬。他是中國歷史燦若繁星的謀士中,最為閃耀的那一顆。 -
3 # 墨骨讀書
三國到底誰才配第一謀士呢?就這個問題我們要從歷史發展和後世評價的角度予以發現和分析。
●問題思考
有人說三國第一謀士是郭嘉,有人說是龐統,有人說是荀彧,有人說是司馬懿,也有人說是周瑜,魯肅,徐庶等等……但無論是歷史還是民間都認同這個人應該是諸葛亮吧。“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我想就這個問題應該從以下幾個,作為謀士給主方或者團隊帶來的結果來分析:
首先是謀略的次數或者相伴的時間,謀略是團隊,主導,還是一個人。其次是謀略的階段性結果 ,謀略是勝利一次作戰,是階段性勝利,還是更高的層次。最後是看謀略最終結果,謀略的最終確定了什麼成就或者給主方帶來了什麼。從以上幾個方面分析發現諸葛亮具備這樣的條件,所以我認為三國諸葛亮堪稱第一謀士吧。諸葛亮在劉備集團東西奔波,居無定所,幾乎只要關羽,張飛等幾個人的時候跟隨劉備。之後借荊州,佔益州,西川,到劉備漢中稱帝。諸葛亮幾乎以一己之力在謀略方面成就了劉備,建立了蜀漢政權。可見諸葛亮略的結果是建立政權。劉備集團的每一次勝利的謀略幾乎都離不開諸葛亮。諸葛亮也自三顧茅廬出山以後,就一直跟隨劉備,劉備死後又輔佐劉禪。可見諸葛亮輔佐劉備時間最長。諸葛亮用一生跟隨劉備,始終如一的依據劉備“匡扶漢室”的志向行動。●諸葛亮生平
建安六年,劉備為曹操所敗投劉表。劉備“三顧茅廬”與諸葛亮相識。諸葛亮對當時時局及劉備集團的發展做了論述。這就是著名的《隆中對》。諸葛亮提出的《隆中對》是此後數十年劉備和蜀漢的基本國策,諸葛亮時年27歲。劉備以此為總綱領建立蜀漢政權,成三足鼎立之局面。
●諸葛亮評價
《夷堅志》記載“諸葛孔明千載人,其用兵行師,皆本於仁義節制,自三代以降,未之有也。”蘇軾:密如神鬼,疾如風雷。進不可當,退不可追。晝不可攻,夜不可襲。多不可敵,少不可欺。前後應會,左右指揮。移五行之性,變四時之令。人也?神也?仙也?吾不知之,真臥龍也!唐太宗與李靖在《唐太宗李衛公問對》中多次提到諸葛亮的治軍之法與八陣圖,給予了極高的評價,並且表明陳壽在《三國志》中對諸葛亮的評價是“史官鮮克知兵,不能紀其實跡焉”。唐朝時亦將諸葛亮評選為武廟十哲之一,與張良、韓信、白起等九位歷代兵家享同等地位。諸葛亮在謀略家方面,或許被後世放大或者有人說神話了,但是就其在謀略方面確實三國時期堪稱第一是理所當然的。也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忠臣與智者的代表人物。
-
4 # 史客不輕鬆
若以軍事謀略而論,三國時期最厲害的三位謀士是:
(1)郭嘉
(2)諸葛亮
(3)陸遜
若以治國而論,三國時期最厲害的五位謀士是:(1)諸葛亮
(2)荀彧
(3)司馬懿
若以奇謀而論,三國時期最厲害的五位謀士是:(1)賈詡
(2)郭嘉
(3)諸葛亮
綜合考慮三國時期最厲害的謀士應為:(1)諸葛亮
(2)荀彧
(3)郭嘉
故三國時期最厲害的謀士,“臥龍”諸葛亮應排名第一。 -
5 # 森林木談
第一應該是郭嘉,郭嘉具有超卓不凡的戰略眼光和入骨三分的察人能力,因為其大局觀出色,在對於作戰目標的選擇和作戰時機的把握上有精闢獨到的成功建議,在曹操徹底粉碎袁紹、呂布等幾個實力強大的軍閥,成就北方制霸的過程中居功至偉。
-
6 # 不知叫啥好的使用者名稱
文無第一,我覺得看怎麼看了,角度不同看法不同。從影響力角度我覺得是諸葛亮,從最後結局我覺得是賈詡,從個人風採我覺得是我覺得是郭嘉。
-
7 # 獨吾笑看春秋舞
諸葛亮和劉備被三國演義神化,看歷史,我覺得服賈文和,郭奉孝,司馬仲達。如果非要排第一,估計是司馬,因為三國都是為他打工,他家是大贏家。我願意學文和,擇賢奉,獻良策,知進退,保平安。
-
8 # 雨歇光影
非常榮幸回答您的問題,我覺得在三國裡只有諸葛亮才稱得上第一謀士。
因此我認為諸葛亮無論是知識,仁義,還是忠義都是第一謀士。
-
9 # 四川達州
首先,要確認的謀士的定義。
其次,列出優秀謀士。
最後,才能評定能力。
謀士是什麼?謀士,其實就是參謀。
為君主提供戰略方面的總體佈局規劃。比如諸葛亮的隆中對:跨有荊益...
為君主統帥提供戰役策劃。或本就有。比如具體戰役的目標設定,策劃、組織。
為君主統帥提供戰術建議。或本就有。比如戰役進行中,針對具體軍事目標的計劃。
優秀謀士審配、沮授、逢紀、田豐、許攸。
荀彧、荀攸、郭嘉、賈詡、程昱。
周瑜、魯肅、呂蒙、陸遜。
諸葛亮、法正。
-
10 # 華夏星星小草
三國演義很少提到的司馬鏡先生/諸葛亮未出矛廬先知三分天下,他的老師是司馬鏡先生,更能知道三國全歸司馬懿/.三國演義主述智謀,謀士多如牛各有幹秋,各顯神通,能人後面有能人啊,政治家必掌握三國的謀略,,
回覆列表
所謂謀士是指設謀獻計之人。其常以“門客”、“軍師”、“幕僚”的身份,為其“主公”出謀劃策。
在東漢末年三國時代,英雄輩出,如軍事家、戰略家,出將入相者諸葛亮、曹操、司馬懿等 ; 還有集戰略家、謀略家為一身的周瑜、荀彧、龐統、魯肅、陸遜之流;要論謀士一級的更是群星璀璨數不勝數,如:賈詡、徐庶、郭嘉、法正、荀攸、程煜等等。
要問三國出乎其類,拔乎其萃的謀士是誰?筆者認為,最關鍵的是看他出的謀、劃的策,是否真正影響了歷史的程序(無論促進或促退),從大格局講,是否對歷史發展有著重大的影響。
首先謀士出謀劃策,他的“主公”得使用,反之束之高閣那就是紙上談兵。
其次謀士也要聰明睿智的能夠保全自己。反之就像浩瀚的歷史天空中一顆流星而已,三國大戲還未演上幾幕,就死翹翹了,其實你本身就夠“貳”了,還排什麼第一 !如楊修、許攸、沮授之流,還有那個短命的郭嘉。
那麼三國誰配第一謀士呢?筆者認為賈詡確屬在三國一流謀臣行列之中,他聰明絕頂,每每出招都能切中要害,一擊斃命,極其毒辣,每次出謀劃策大都能改變戰略格局,攪動天下風雲,改變天下大勢,所以稱之為三國第一謀士和“毒士”真乃實至名歸!
在賈詡一生中,他幹了以下幾件“大事”:
其一、給董卓餘黨李傕、郭汜等出謀劃策。
(《三國志•賈詡傳》以下簡稱》三國志):董卓之入洛陽…詡遷討虜校尉。…(董)卓敗,(牛)輔又死,眾恐懼,校尉李傕、郭汜、張濟等欲解散,間行歸鄉里。(賈)詡曰:"聞長安中議欲盡誅涼州人,而諸君棄眾單星,即一亭長能束君矣。不容率眾而西,所在收兵,以攻長安…" 眾以為然。傕乃攻長安。
李、郭已經到了馬上倉皇出逃的地步,但是賈詡出了個陰損之計,其結果李、郭殺回長安,造成生靈塗炭,百姓遭殃,漢獻帝落到李、郭之手,成為玩物,天下大亂。直接把苟延殘喘的東漢末年的王朝徹底倒個稀巴濫,成為壓倒東漢王朝這個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三國志》註釋載:“…豈不由賈詡片言乎?詡之罪也一何大哉!自古兆亂,未有如此之甚”。
毛宗崗評:“只賈詡一言,便使長安大亂。武士兵端起於說士舌端,可畏哉!”
其二、是在他最後歸順曹操之前幹了一件大事:他慫恿張繡宛城陰謀倒戈,幸虧有曹操心腹猛將典韋拼死相搏,使曹操死裡逃生;曹操的猛將典韋力戰而死,侄兒曹安民遇難,曹操最為疼愛的長子曹昂也死在亂軍之中。 《三國志》:張繡反叛,偷襲曹營。曹操迎戰失利,騎馬奔逃。典韋在營門前阻擊,張繡士兵無法進入,…曹操退到舞陰,聽說典韋戰死,而淚流滿面…。
宛城之役,徹底打亂了曹操的既定方針,長子曹昂接班成為泡影。
其三、他也幹了一件引以為傲、後來受益匪淺的大事:在曹操立儲之爭時,賈詡表面上不選邊站隊,裝傻充愣,實則暗中助力。時長子曹丕,恐不得立,乃問計於中大夫賈詡。《三國志》:是時,文帝為五官將,而臨淄侯植才名方盛,各有黨與,有奪宗之議。文帝使人問詡自固之術。
當曹操徵詢賈詡意見時,他意味深長,顧左右而言他,拿袁紹、劉表舍長立幼說事。《三國志》:太祖又常屏除左右問詡,詡嘿然不對。太祖曰:"何思?" 詡曰:"思袁本初、劉景升父子也。"太祖大笑,於是太子遂定。
曹操心領神會,遂立長子曹丕為王世子。賈詡這個寶押個正著! 而曹丕也未忘恩負義,你投之以桃,我報之以李。《三國志》載:文帝即位,以詡為太尉,進爵魏壽鄉侯,增邑三百,並前八百戶。又分邑二百,封小子訪為列侯。以長子為駙馬都衛。
賈詡終年77歲,諡肅侯,長子賈穆繼嗣。
其四:張繡曾用賈詡的計策兩次擊敗被稱之為軍事家的曹操;
官渡之戰前他審時度勢,力勸張繡歸降曹操;《三國志》載:太祖見之,喜,執詡手曰:”使我信重天下者,子也。”…表詡為執金吾,封都亭侯,遷冀州牧。冀州未平,留參司空軍事。
賈詡歸降後,面對強敵袁紹,他分析利弊後,提出:“公明勝紹,勇勝紹,用人勝紹,決機勝紹。”《三國志》
賈詡的“四勝”,力主與袁紹決戰;官渡之戰勝利後 ,曹操“徙詡為太中大夫”《三國志》;
赤壁之戰前,賈詡勸諫曹操先休息養生,來日可期。但當時曹操被勝利衝昏了頭腦,未聽勸阻結果慘遭敗績;
在曹操與關中馬超、韓遂聯軍相持渭南時,賈詡獻離間計,瓦解馬超、韓遂聯軍,使得曹操一舉平定關中。《三國志》載:(曹操)又問詡計策,詡曰:"離之而已。"太祖曰:“解。”…卒破遂、超,詡本謀也。
曹丕即位後 ,問計賈詡,欲伐吳、蜀,何先?賈詡分析天下大勢,三國已成鼎足之勢,吳、蜀依山阻水,據險守要,劉備、諸葛亮,孫權都不是等閒之輩。而後賈詡說 :(魏國)”未見完全之勢也…臣以為當今宜先文後武。”文帝不納。後興江陵之役,士卒多死。《三國志》
賈詡知己知彼,分析透徹。果不出其所料曹丕被吳國打的灰頭土臉,大敗而歸!
賈詡精通兵法,身懷奇謀,計無不中,甚至曾令善於用兵的曹操幾度敗績。毛宗崗評:“賈詡之知己知彼,決勝決負,斯誠善矣。”
陳壽評價:算無遺策,經達權變,其良、平之亞歟!
結束語:賈詡能在亂世中審時度勢,在波譎雲詭、爾虞我詐的驚濤駭浪中,穩坐釣魚船。他深曉亂世自保之術。為自保,其隱忍低調確實有一套業務:(賈詡)懼見猜疑,闔門自守,退無私交 ,男女嫁娶,不結高門,天下之論智計者歸之。《三國志》
活命哲學使賈詡本人也是活得時間最長的人,同時還保全了家人老少。有句俗語叫“人活七十古來希”,而賈詡竟活到77,你說牛逼不牛逼!比那些短命鬼如孫策、郭嘉、周瑜之流,多活他們兩個來回!
賈詡最終能棄舊圖新 ,投靠挾天子以令諸侯之曹操,說明他深謀遠慮,聰明睿智。在戰略戰術層面上,更顯得遊刃有餘。其足智多謀,知己知彼,料敵先機,詭計多端,毒士雖毒,但他確實是一位“大智慧”,是絕頂聰明之人,同時說他為三國一流謀士中第一人亦絕不為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