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伊水緣
-
2 # 市場人商學院
經常會聽到父母抱怨,說我的小孩沒耐心,缺乏毅力。比如他們往往顯得性子很急,無法等待。比如他們遇到困難就很難堅持下去。
這些情況其實很正常。哪怕對一個成年人來講,去等待,去堅持,有時候都不是那麼容易的事。孩子們可能會著急,會沮喪,甚至會發脾氣。此時,孩子們只不過還沒學會耐受過程中的那份焦慮感。
今天分享的這個故事裡,媽媽用了兩步,成功引導了心急的孩子:
第一個,在情緒上接納孩子,不貼標籤不批判;第二個,陪孩子體驗不等待的後果,讓孩子真切明白等待的好處。
當然,有時候你遇到的情況還會更復雜一些,或者你覺得你家孩子更難搞定一些,那麼你也可以遵循如下原則陪伴孩子,培養孩子能夠等待的耐性,能夠多堅持一會兒的意志力:
1. 陪在孩子身邊,參與孩子在做的事情,給孩子提供情感上或者方法上的支援。當然,是在孩子遇到困難的時候。只要孩子自己沉浸在做某件事的喜悅和專注當中,父母最好別打擾,也不要有任何點評。
2. 當孩子小有進步,及時鼓勵。此時,父母給孩子提供的幫助也要適可而止,或者適度撤離。你要讓孩子明白,事情的成功跟他自己的付出才是因果關係。
3. 孩子堅持的過程中,多誇孩子付出的努力。目標實現以後,再告訴孩子:他的努力有了成功的結果。在這樣的激勵下,孩子就能夠真正懂得堅持和等待的好處。
4. 孩子最終收穫了成就感時,順便替孩子解釋清楚他那一刻的愉悅,名字叫做快樂,叫做自豪。大聲告訴他:能夠堅持那麼久,他很了不起。
5. 當孩子失敗時,或者過程中情緒失控,甚至開始哭鬧,不要批評。溫柔地跟哭泣的孩子說:“你覺得很難吧,來,我陪你一起。”明確地對沮喪的孩子說:“沒事,你只是暫時做不到。”這樣的表達會給孩子安慰和希望,幫孩子有力量、有決心再去嘗試,學會堅持到底。
孩子性子急,沒耐心怎麼辦?
丫頭馬上四歲了,還總是好著急,做事經不起一分鐘的等待,沒有一點耐心。
等公交車,她一遍遍問:“媽媽,公交車什麼時候來啊?”
在超市排隊結賬,她一遍遍催著問:“媽媽,什麼時候輪到咱們啊?”
烤麵包的時候,她更是一分鐘問三遍:“媽媽,麵包烤好了嗎?”
她總是這樣催催催,從來不肯耐心地等一等。
還沒到飯點,丫頭嚷著餓了。我說煮兩個雞蛋給她吃。剛把雞蛋放鍋裡,水還沒燒開呢,她就蹭到我面前:“媽媽,雞蛋好了嗎?”
我哭笑不得:“你以為咱家的鍋是魔法鍋呀,食物放進去,立馬就煮熟啦。先看會繪本吧,好了我就叫你來吃。”
她找過一本書看起來。半分鐘後,丟下書,跑進廚房,看著鍋裡的水開了,冒著熱氣。她興奮地喊:“媽媽,水開了,雞蛋熟了。你快幫我盛吧?”
我告訴她:“雞蛋還要煮幾分鐘才會熟的,不然裡面熟不透。”她走開了。
沒過一分鐘,又又拉著我的手去廚房:“媽媽,這次肯定熟了,你快幫我盛去!”
看著她急切的樣子,雖然我明知雞蛋不會熟,但我這次二話沒話,把雞蛋盛了出來。
她迫不及待拿起熱雞蛋就要剝皮,很快被燙得丟掉了雞蛋。後來還自己想了個辦法,用毛巾裹著雞蛋剝皮。可是很快她就發現了問題,隨著一塊蛋白被剝掉,裡面沒熟的黃色蛋液流了出來。
急切的孩子通常沒有時間概念,可透過遊戲的方式將時間變得具體。
丫頭大叫:“媽媽,雞蛋沒有熟。”
我蹲下來看著她說:“這下你知道了吧?雞蛋為什麼沒有熟呢?”
“因為煮的時間太短了。”
“非常對。那,要想把雞蛋煮熟,你應該怎麼做呢?”
她不知怎麼回答了。
我引導她:“我們是不是需要等待?耐心地等待熱水把它完全煮熟?”
“對。我要等待!”她使勁點點頭。
“那等待的時候能不能著急呢?”
“不能。”
我趕緊給她戴高帽:“很好!今天你又學會了一個新本領,就是等待!對嗎?”
丫頭蹦起來:“耶!我學會等待啦。”
然後我告訴她,我這就把雞蛋重新放回鍋裡再煮一會,端到丫頭面前。這次,她終於吃到了香噴噴的熟雞蛋。
剛好爸爸開門回來,她興奮地向爸爸炫耀:“爸爸爸爸,今天我學會了一個本領,就是等待。你看,我等待,雞蛋就煮熟了。”
我在一旁看著她笑了。一個沒有煮熟的雞蛋,讓丫頭懂得了等待的真正含義。經歷耐心的等待,才有熟雞蛋吃。
後來,丫頭做事再著急時,我便笑著提醒:“忘了那個沒有煮熟的雞蛋啦?呵呵,咱們再等一等,好嗎?”孩子是很聰明的,也會聯想。她立馬就能想到那個倒黴的沒煮熟的雞蛋,然後真的就能做到不那麼著急了。甚至還自言自語:“嗯,我不著急,我要耐心等待。”一件事,當你不那麼心急時,時間反而過得快了,結果反而來得更快。
孩子好著急,是很普遍的現象。他們總是經不起等待的原因,主要是因為沒有太強的時間觀念,認知能力的淺薄決定了他們對事物的發展過程不能正確預知,所以就只能盲目地一味著急。
孩子忽略了從開始到結果之間,還隔著一個過程。如果家長只是勸孩子“別急,再等等。”孩子還是不理解的,並不能打消他的著急心態。只有家長耐心從旁引導,甚至陪伴孩子度過難熬的等待期,比如跟孩子講解,從煮一個雞蛋需要幾分鐘的時間,經歷一個由生到熟的過程,才能吃到香噴噴的熟雞蛋。當孩子看清了這樣的過程,就會明白了為什麼需要等待。知道了原因,也就不會再盲目心急地催促了。
-
3 # 清風論今古
孩子性子急,如何讓孩子學會等待?
這個問題非常有意思,首先,孩子性子急,是孩子的問題嗎?
孩子身上的存在的毛病,幾乎都可以說是父母行為的投影!
因此,解決孩子性子急的毛病,根源必定在父母身上,作為父母,要學會反思,不要以為孩子的毛病是天生的,事實上,孩子身上的問題都是從父母哪兒言傳身教而來的。
具體應該怎麼做,才能改掉孩子性子急的毛病呢?
1.父母先反省,改掉與孩子互動錯誤的方式,如經常對孩子不耐煩,催促孩子,說話大聲,吼孩子,責罵孩子等,這些方式會讓孩子自動吸收並學會,父母當反思!當父母學會對孩子的態度變得和氣,包容的時候,孩子內心的焦慮,著急的情緒就會淡化,性子就會不那麼急了。
結論:要讓孩子變,父母首先變!
2.當父母改變自己的方式之後,我們也要採取一些有效的方法訓練孩子,主要就是靜定訓練以及完成事情的任務訓練。
靜定訓練如訓練孩子的專注力,把眼睛蒙起來,用手數棋子,盲數,從30到100,看時間,成功了獎勵。
任務訓練,讓孩子把自己的房間收拾好,告訴孩子,你的標準,完成之後檢查,表現好獎勵。
以及其他訓練,如背誦古詩詞訓練,寫字訓練等,都可以磨孩子的性子,堅持一個月,性子急毛病必定會好!
結論:沒有天生的好孩子,只有訓練出來的好孩子
-
4 # 火星音樂V
孩子性格和父母的遺傳是有一定關係的,再有就是後天的教育也至關重要。孩子的性格會受家庭的影響較大:
1.現在的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生活條件優越,特別是祖輩和父母眾星捧月的態度,過於溺愛孩子導致孩子任性,也助長了孩子的獨佔欲,強化了他們以自我為中心的意識。
2.有些父母對待孩子的方式反覆無常、表裡不一,當孩子犯錯時,便加以嘲諷、鄙視,使孩子產生畏懼心理,因此變得只能自我封閉,儘量不與他人接觸,躲到自己的小天地裡,結果必然導致孩子自私。
3.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家長平時待人處事的表現也在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孩子的性格。
這些原因不但使孩子性子變得急躁,而且還讓孩子變得自私,不懂得分享,因而造成:
1.孩子缺乏內化的自我教導,缺乏情緒、動機與積極程度的自我控制能力,使得他們表現得缺乏意志力或自律。
2.孩子每次對一件新事物產生興趣,但由於能力不足或感到枯燥而放棄,不久又轉向另一事物,這樣更難成功,慢慢的,急躁個性得以形成。
3.當我們家長把學校的學習當成唯一的目的,完全不顧孩子個人的意願,也沒有尊重孩子,孩子也會產生急躁情緒。
孩子小的時候,你可以和寶寶多做一些小遊戲,塗塗畫畫,背一背兒歌,看一些小兒繪本之類的親子游戲;大人要以身作則,遇事不急躁,不吼叫;當寶寶能夠靜下心來做一件事的時候,多表揚。
孩子大一些的時候,你可以讓孩子在做事情的時候慢慢來,不要著急,也要讓他學會等待,可以讓他做一些培養耐心的遊戲,比如串珠等、下象棋、圍棋等。
孩子青少年的時候,也可以讓孩子多參加一些戶外活動,和同學、朋友一起釣魚、打球等。另外,要讓孩子多讀書,讀好書。閱讀不但對孩子的學習成績能夠提高,而且還能提升自身的素養。
孩子的行為是長期以來形成的,家長在糾正的時候也不要期望能夠立竿見影、一招見效。孩子的習慣培養是需要父母付出很大耐心的。切不可有急躁情緒。
-
5 # 記憶之鷹
俗話說:“忙中多錯舛”。性子急確實不好,雖然性急的人做事不拖沓,但是由於不夠冷靜,難以考慮到事情的方方面面,就容易出差錯,結果下力氣不討好。
孩子性急會影響學習進步。性急的孩子常常粗枝大葉,風風火火、頭腦發熱,很容易把事情弄壞,對於讀書和日常生活都是非常有害的。
如何讓孩子學會等待,漸漸學會冷靜思考呢?
首先,家長要幫助孩子制定一個合理的作息時間表。作息時間表的內容應該包括什時候起床、什麼時候鍛鍊身體、什麼時候上學、什麼時候吃飯,自己什麼時候上床睡覺等等。作息時間表制定後,家長要監督孩子儘量嚴格遵守。古人云:“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經常有計劃地學習和生活,孩子慢慢就能養成許多好習慣,對於以後的成長都是非常重要的。
其次,我們要加強孩子在某些方面的鍛鍊。比如,要求孩子每天按時鍛鍊身體。我們儘量抽出時間陪同孩子跑跑步,而且跑步時間不能太短。跑步時間太短難以鍛煉出耐心,跑步時間太長又會影響做別的事情,所以這個度一定要把握好。跑步既能夠鍛鍊孩子的體魄,也能夠鍛鍊孩子的毅力,這是兩全其美的事情。
孩子還小的時候,可以教他背兒歌、背古詩。上小學後,可以要求他堅持寫日記,日記不必寫很長,只要把事情說清楚就行了。如果有空閒時間,也可以安排孩子數豆子,可以把黃豆和綠豆混在一起,讓孩子分開。
鍛鍊孩子耐心有許許多多的成功方法,只要堅持因人施教,就能夠及時糾正孩子性急的毛病,從而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健康地成長起來。
-
6 # 江蘇2021新高考
陪著孩子練習夾豆子,先夾花生,再黃豆、綠豆、小米……也可以練習穿針引線……尋找遊戲的方法,孩子從中感悟。
祝您如願!
-
7 # 萌娃簡筆畫
慢慢學會讓孩子耐心等待,首先父母也要約會等待,
如果一個孩子正在玩或是正在操作一樣玩具或是教具,另一個兒童也想使用,他只能等待別人用完後再用。這個原則同樣適用於他自己。每天都要有這樣的經歷,孩子就逐漸明白了一個道理:要學會等待。
但透過這個例子我突然認識到,這裡還有一個秘密。這個秘密是,我們首先約定了種規則,並不斷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這個規則,共有的環境成為孩子練習遵守規則的場所而遵守規則是兒童的天性。
回覆列表
孩子性子急,可理解為任性,答覆如下:
前言
我以為,在孩子的性格培養上,任性、壓抑、控制、忍耐、自私、挫折等諸方面,最難培養的就是剋制任性。原因如下:
一、孩子自我意識獨立表現的集中爆發。
二、孩子與家長最直接的心理博弈方式。
三、具有突發性,往往防不勝防。
四、極易誘發家長的情緒波動。
五、具有多元性,有時難以判定誰是誰非。
六、家長的無知,容易誤導孩子變本加厲。
發現
任性表現一般分為三個層次:
一、試探性階段:有要求,但不明說,或旁敲側擊。例如,家裡已有一個藍色小汽車玩具,又想賣一個同款式的紅色小汽車玩具,他可能會說——XXX的紅汽車可好了……
二、一般性訴求階段:他可能會說——咱也買一個吧……
三、強求階段:要買,不買就鬧。
第一階段予以制止是最好的辦法,最晚不要到第三階段,否則就要嚴厲地說“不”了……
對策(如何讓孩子學會等待)
一、強行教育法:如出現第三階段情況,可一對一進行專題性教育,即將孩子抱到臥室中進行“不”的教育。
二、替代法:透過偷換概念的方法,買一件有意義的玩具替代紅色小汽車。
三、延遲滿足法:對孩子提出的合理訴求,可延時滿足,以便於培養孩子的合理訴求慾望,也是對孩子自尊心的尊重。
四、疏導法:對大一點的孩子,可以透過說服教育的方法予以拒絕。
後記:不能輕易地“屈服”於孩子,否則,今後他會將“鬧”作為武器,且樂此不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