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於小小
-
2 # 岑詮
東方朔,字曼倩,所謂“曼倩遺風”就是說有東方朔的那股幽默情懷。“曼倩”這兩個字一點也無法與這位西漢風流人士東方朔聯絡在一起,也不知道古人是怎麼想的。只有一種解釋:字面的含義演變至今,早已面目全非了。
相聲界祖師爺可追溯的真實人物也就是張三祿和朱紹文(窮不怕),把東方朔追認為“鼻祖”完全就是攀龍附鳳,牽強得很。不過也正常,各行各業大抵如此。
也無非就是東方朔行事荒誕無稽、言辭詼諧幽默,又是歷史赫赫有名,就有了被相聲界“對號入座”。他老人家要是知道現在相聲界這麼亂,自己還“被鼻祖”,估計都想跑出來罵娘了,無奈千年厚土難以翻身。
德雲社總店後臺掛著幾幅遺照,包括張文順、侯耀文、金文聲、李文山等幾位曲藝界名家,也都是郭德綱一生所遇貴人。而張文順既是貴人、亦是德雲社的聯合創始人。
畫像排在第一位的則就是東方朔——當然只有名字、沒有照片,西漢時期拍照還不流行,連手工畫也沒留下,教科書上的畫像也僅是後人的臆想,毫無根據。
郭德綱在舞臺上也多次提及,把東方朔追認為開山鼻祖是“攀大枝”,可偏偏還是在總店後臺掛著東方朔“碑位”——而不是窮不怕朱紹文。主要還是彰顯相聲藝術的神聖,也供徒弟徒孫們瞻仰、莫忘祖訓。
相聲界何時開始和東方朔扯上關係,無從考證。據傳民國時期,張學良曾經手書“曼倩遺風”贈送給相聲第五代掌門人張壽臣,這應該是最早“官方”出面將相聲藝術和東方朔“聯姻”的記載了。
在往後,馬三立大師說過,在拜師周德山時出現了東方朔的碑位,那時也就是東方朔開始“被鼻祖”的開始。馬老在演出時用的大扇子,背後就寫著“漢宮東方朔是中國笑話、相聲祖師爺”。
東方朔在西漢確實有名——因為聰明幽默、又和漢武帝鬥智,但似乎並沒創立曲藝的意願。魯班因為伐木受傷發現了據齒原理而被尊為建築行業鼻祖,又何曾想過留名青史。
曲協主席也曾題字“曼倩遺風”,德雲社牌子下掛個東方朔的“名片”,在正常不過了。說白了都是為了顯得正宗。
-
3 # 慕容曉春
【夜讀:格局越大的人,越不愛糾纏】海納百川,有容乃大。不糾纏,有時不是懦弱,而是一種以退為進的智慧、一種虛懷若谷的大度。格局越大的人,越不愛計較。因為他們知道,計較之心過盛,只會給人帶來無盡煩惱;少一點計較,才能處處感受世界的鳥語花香。
-
4 # 魚樂深海
曼倩這個詞,看起來十分婉約,很柔美。不過,他卻是一個老爺們的字。這個人就是2000多年前,生活在漢武帝時代的東方朔。他複姓東方,名朔,字曼倩。
因為,他是相聲界的祖師爺,所以很多相聲園子都掛著一副對聯,上聯是永珍歸春,下聯就是曼倩遺風。當然,也有單獨使用曼倩遺風四個字的。
那麼相聲界為什麼立東方朔為祖師爺呢?那是因為在中國曆朝歷代著名人物中,只有東方朔腦子反應快,語言幽默。更重要的是,他在朝廷做過官,而且還得了善終。
大家都知道,漢武帝晚年疑心甚重,感覺誰都有造反的可能。最後,漢武帝連自己的親兒子都沒放過。但東方朔卻能全身而退,安度晚年,不能不說,這是他智慧的體現。
曾經有一次,漢武帝外出,看到一棵樹,卻不知道是什麼樹。就問東方朔,這是什麼樹。東方朔也不知道是什麼樹,就隨口說了個“善哉”。這樹有叫善哉的嗎?但漢武帝認真了,把這件事記了下來。
幾年後,漢武帝又外出經過這棵樹,就又問東方朔,這是什麼樹。東方朔早就把幾年前的事,忘得一乾二淨了。又隨口說道“瞿所”。漢武帝不幹了,你幾年前不是說這棵樹叫善哉嗎,過了幾年就改名了?
東方朔一看不好,自知語失。但他此時沒有被恐懼衝昏頭腦,急切中來了一個“現掛”:馬小的時候,叫駒,牛小的時候,叫犢。這樹小的時候,叫善哉。您看這樹幾年不見,不已經長得又高又壯的嗎?所以,現在稱他為瞿所,最為合適。
漢武帝很高興,他明知這東方朔是胡說八道,但他說的有道理,有趣,並不讓人反感。漢武帝不傻,這種光明正大說瞎話的人,心底無私,並不可怕。那些當面說好話,背地裡瞎搗亂的人,才最可恨。所以,東方朔能得善終,和他為人機智,善於把握漢武帝的情緒,有著非常密切的關係。
相聲演員誕生在清朝的中後期,正是政治腐敗,內憂外患的時期。作為藝人,張口吃飯,伸手要錢,十分不易。因此,不但相聲作品中,要有幽默的體現,為人處事,也儘量學習東方朔的機智,這才更是安身立命的根本。
所以,在相聲界,供奉東方朔為祖師爺,是十分正確的。德雲社牌匾下面,寫著“曼倩遺風”,也是為了提醒演員們,說相聲要有包袱,要幽默,要搞笑。
主流相聲界,把相聲當成教育人的工具,甚至連包袱都變成了可有可無的東西,相聲在他們手裡最後成為了需要搶救的遺產。這才是最可怕的。
永珍歸春中,春字是說話,語言的意思。因此,這句話是說,什麼事都可以用語言來表達出來。說相聲的選題,可以包羅永珍。而曼倩遺風,要求相聲要有情節,有包袱,要表現出演員的機智。這八個字很簡單,但卻是相聲表演的最高境界。大家說,是這樣吧?
-
5 # 謎石
稍微瞭解相聲歷史的人都知道,“曼倩遺風”四字是在向相聲業祖師爺東方朔致敬。
可是很多人可能沒有想到:
如果相聲真的遵從祖師爺的“遺志”,那麼它所承擔的“教化”、“諷刺”、“針砭時弊”功能非但不多餘,還就是它的分內之事。
東方朔,字曼倩,漢武帝的寵臣。
一般提起“寵臣”二字往往帶有貶義,可東方朔不是這樣的人物,他是以滑稽、詼諧、搞笑、討人歡心的方式建言獻策,他的這種巧妙方法,連忠臣、名臣也望塵莫及。
他的事蹟眾多而散漫,既見於正史也見於神話故事,是百分百的傳奇人物。
根據《史記·滑稽列傳》、《漢書·東方朔列傳》,東方朔本來也想做個“好人”,也就是宰相翰林那種一言可以興邦的人物。他曾經給皇帝寫了一篇謀略建議,足有三千多卷竹簡,由兩人抬進皇宮,漢武帝用了兩個月才看完。可是看完了也就沒下文了。
東方朔的身高相當於今天的兩米一零以上,雙眼似明珠,牙齒像潔白的貝殼,絕對偶像級別男模。
他不僅有好看的皮囊,還有美妙的靈魂。他文則博學百家,道德高尚,武則擅長擊劍,更懂得孫吳兵法。或許就是因為他是這樣一個“大全乎人”,反而沒有博得皇帝器重,就像我們總習慣認為“博則不專”一樣。
於是,東方朔慢慢滑向了另一種“人生”——扮演插科打諢的小丑,其特色跟宮中豢養的那些優伶、侏儒不分上下,才藝水平又遠遠超過這幫人。
漢武帝宮中養著一群三尺來高的小侏儒,這是他平時娛樂開心的玩偶。有一天,東方朔忽然對小侏儒們說:”你們這群人呀,耕田吧沒力氣,當官吧管不好百姓,打仗吧又不懂軍事,所以皇上決定把你們這群廢物都殺了。”
侏儒們一聽嚇壞了,痛哭流涕求東方朔救命。東方朔說:“這樣吧,等皇上來了,你們趴在道邊請罪就行。”不久,漢武帝鑾駕到來,侏儒們全趴在車邊請求恕罪。漢武帝問是怎麼回事,侏儒們說是東方朔讓他們來請求免死的。漢武帝知道東方朔又要搗鬼,問他為什麼嚇唬小侏儒。
東方朔從容說道:“臣死也好活也好,今天一定要找聖上評評理。侏儒們身高三尺,我身高九尺三,他們的俸祿是一口袋糧食,二百四十錢。我的俸祿也是一口袋糧食,二百四十錢。侏儒都快撐死了,而我都快餓死了。我很感激聖上的知遇之恩,可是如果您覺得我在您身邊待著也沒什麼用,還是讓我走吧。這樣,也省的聽我抱怨說俸祿不夠了。”漢武帝聽了大笑,哦,原來是嫌“工資”少啊,那就漲錢吧。
仔細想來,東方朔哪裡是在要求漲工資這麼簡單呢?
一個兩米多高的巨人和一群七十公分小矮人對話,如同巨人國和小人國對話。這更像是一個賢者在訓誡一群庸人。他這麼一折騰,是給漢武帝進了一言:讓他親賢臣、遠小人,別在無用的人和事上浪費精力,同時更要警惕一大批屍位素餐、拿著乾薪不幹事的小人。
從此以後,東方朔受到了重視,因經常陪駕,伙食也改善了。由此,還留下了一個成語叫“曼倩飢”。
他常常語出不遜,大話輕狂,超越常規的禮儀。可 最絕的是,他很會拿捏分寸,總能讓皇帝又氣又笑,拿他沒轍。
究其原因,是東方朔機智,擅長“神轉折”。漢武帝當時雖然難堪,過後一想,又覺得他的話還真在理。所以,每次“抽出四十米大刀又硬生生收回去了”。
還有一次暑伏之日,漢武帝賜給百官一大塊味道鮮美的肉。
東方朔和眾官已到,但漢武帝遲遲未到。東方朔說道:“今天是暑伏之日應該早點下班。”說罷,用劍割下一塊肉,揣起來顛兒了。
第二天漢武帝問他,為何如此無視朝廷禮儀。東方朔當即摘下冠帽謝罪,武帝說:“你站起來檢討吧。”
東方朔又向武帝拜了一拜,說道:“東方朔啊東方朔,接受聖上御賜卻不等聖駕,太無禮了!拔起寶劍就割肉,太粗獷雄壯吧!割肉只取一小塊,也太廉潔了吧!肉拿回去自己不吃給老婆吃,也太仁義了吧!”
漢武帝大笑道:“自責倒變自誇了!”說完,又賜給他酒一石,肉百斤,讓他回去給老婆。
同理,表面看東方朔這是靠口舌之能,無理攪三分,實際上他是以此種方式勸誡皇帝和朝中大臣:
與其假模假式執行各種禮儀、規矩,不如具體做事時勇武豪邁,清廉自守,隨時隨地地施行仁惠。
所以說,漢武帝也算明事理,他對東方朔之所以總是法外開恩,是因為聽懂了東方朔的弦外之音。
其實,東方朔這種“神轉折”的技巧,不就是今天相聲的“抖包袱”嗎!
正因東方朔能言善辯,擅長誇張詼諧搞笑,《史記》稱讚他是“滑稽之雄”。在民間,以滑稽搞笑為職業的相聲業也自然拜東方朔為祖師爺了!
而在東方朔逗笑行為之後,他每每都包含著機智巧妙的勸誡、諷刺之術。
《史記》說:朔雖詼笑,然時觀察顏色,直言切諫,上常用之。自公卿在位,朔皆傲弄,無所為屈。
東方朔擅長控制聽眾的情緒,把控聽眾的心理,王侯公卿他都敢嘲弄諷刺,他的詼諧嬉笑實際上是對直言進諫的另一種包裝。
所以從祖師爺那裡論起,相聲就不是一門單純耍寶、逗笑的職業,不可等同於無聊惡搞,迎合低階趣味。
“曼倩遺風”不是某一家的招牌,而是相聲業共同的招牌。說實話,追求祖師爺的境界可真是一件難度超高的技術活。就像馬戲團的小丑,往往是功夫最高的一個,只有他才能以最輕鬆、最漫不經心的表演,做出最高難的動作是一個道理。
回覆列表
“曼倩”是一個人名。
德雲社的後臺供著相聲界的兩個祖師爺,一個是開山立派並留下傳人,使相聲成為一種曲藝形式的“窮不怕”朱紹文老先生。另一個就是漢武帝時期的大臣東方朔。
東方朔是一個多才多藝的的人,他是由於他性格耿直,為人處世的風格在現在來說就是有點另類,因此,在朝中沒有人與他為伍,漢武帝也對他始終存在著偏見,所以東方朔一生都沒有得到漢武帝的重用。但是他也有自己的陪王伴駕之道,就是把他的所見所聞用講笑話的方式說給漢武帝聽,讓漢武帝開心,雖然漢武帝不願意重用他,但有事也離不開他。
其實,東方朔本來並不姓東方,而是姓張,字曼倩,後人們常用“曼倩遺風”來形容具有東方朔身上那種幽默感的人,對於高水平的相聲藝術家則被稱為“曼倩遺風”或者“曼倩在世”!
東方朔之所以被稱為相聲鼻祖,大概就是因為他身上那種荒誕又風趣、以及言辭上喜歡戲謔又幽默的風格有關吧,其實這與相聲演員既要機敏伶俐、又要詼諧幽默有很多相似之處吧!
講一個流傳甚廣的故事:有一次,漢武帝讓東方朔陪同到上林苑,看見一棵樹,問他:“樹叫什麼名字”?東方朔順口說:“叫善哉”。漢武帝便在樹上做了記號。幾年之後,又見到這棵樹,漢武帝在問他:“樹叫什麼名字”?東方朔隨口說樹叫“瞿所”。漢武帝就說:“同一棵樹,怎麼過了幾年,名字就不一樣了呢?你在騙我”。東方朔反應極快,就說:“馬小的時候叫駒,長大後喂為馬;牛小時候叫犢,長大了叫牛,這棵樹也一樣,過去叫善哉,現在叫瞿所,世上少長生死,是一成不變的嗎”?漢武帝聽後怒氣全消!
郭德綱說,東方朔是第一個用“講笑話”的方式謀生的人,這與德雲社也有很多相似之處,德雲社完全是一個自收自支的民間團體,不好好幹就沒有飯吃,所以,德雲社的演員只好拼盡全力苦練基本功,然後好好說相聲嘍!
這就是德雲社牌匾下寫著“曼倩遺風”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