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港觀魚地處西湖西南,三面臨水,一面倚山。是一個佔地300餘畝的大型公園。西山大麥嶺後的花家山麓,有一條清溪流經此處注入西湖,故稱花港。南宋時,內侍盧允升在花家山下建造別墅,稱“盧園”,園內栽花養魚,池水清冽、景物奇秀。以後,盧園荒廢,此景亦衰。清康熙南巡時,在蘇堤映波橋和鎖瀾橋之間的定香寺故址上,重新砌池養魚,築亭建園,勒石立碑,題有“花港觀魚”四字 。[3] 南宋時有一條小溪從花家山經此流入西湖,這條小溪就叫花溪。當時,內侍官盧允升在花溪側畔建了一座山野茅舍,稱為“盧園”。園內架樑為舍,疊石為山,鑿地為池,立埠為港,畜養異色魚類,廣植草木。因景色恬靜,遊人萃集,雅士題詠,被稱為“花港觀魚”。花港觀魚公園位於蘇堤南段以西,在西里湖與小南湖之間的一塊半島上。時稱盧園又以地近臨花家山而名“花港”。期間宮廷畫師創作西湖十景組畫時將它列入其中,由此而名聲遠揚。 古時這裡只有一池、一碑、三畝地。後經擴建,全園面積近三百畝。今日的花港觀魚是一座佔地二十餘公頃的大型公園,微風過處,沿池岸花木落英繽紛,飄浮於水面,好一幅“花著魚身魚嘬花”的動人畫圖,無人不起羨魚之情。花港觀魚花港觀魚康熙三十八年,皇帝玄燁駕臨西湖,照例題書花港觀魚景色,刻石建碑於魚池畔。後來乾隆下江南遊西湖時,又有詩作題刻於碑陰。碑分為陽文和陰文雙面,是康熙和乾隆祖孫兩個皇帝分別題的字,這在中國碑林史中僅此一塊。乾隆做詩有:“花家山下流花港,花著魚身魚嘬花”之語。
花港觀魚地處西湖西南,三面臨水,一面倚山。是一個佔地300餘畝的大型公園。西山大麥嶺後的花家山麓,有一條清溪流經此處注入西湖,故稱花港。南宋時,內侍盧允升在花家山下建造別墅,稱“盧園”,園內栽花養魚,池水清冽、景物奇秀。以後,盧園荒廢,此景亦衰。清康熙南巡時,在蘇堤映波橋和鎖瀾橋之間的定香寺故址上,重新砌池養魚,築亭建園,勒石立碑,題有“花港觀魚”四字 。[3] 南宋時有一條小溪從花家山經此流入西湖,這條小溪就叫花溪。當時,內侍官盧允升在花溪側畔建了一座山野茅舍,稱為“盧園”。園內架樑為舍,疊石為山,鑿地為池,立埠為港,畜養異色魚類,廣植草木。因景色恬靜,遊人萃集,雅士題詠,被稱為“花港觀魚”。花港觀魚公園位於蘇堤南段以西,在西里湖與小南湖之間的一塊半島上。時稱盧園又以地近臨花家山而名“花港”。期間宮廷畫師創作西湖十景組畫時將它列入其中,由此而名聲遠揚。 古時這裡只有一池、一碑、三畝地。後經擴建,全園面積近三百畝。今日的花港觀魚是一座佔地二十餘公頃的大型公園,微風過處,沿池岸花木落英繽紛,飄浮於水面,好一幅“花著魚身魚嘬花”的動人畫圖,無人不起羨魚之情。花港觀魚花港觀魚康熙三十八年,皇帝玄燁駕臨西湖,照例題書花港觀魚景色,刻石建碑於魚池畔。後來乾隆下江南遊西湖時,又有詩作題刻於碑陰。碑分為陽文和陰文雙面,是康熙和乾隆祖孫兩個皇帝分別題的字,這在中國碑林史中僅此一塊。乾隆做詩有:“花家山下流花港,花著魚身魚嘬花”之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