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一半秋色

    諸葛亮是個懂天氣預報的人,看看天、聽聽風、辨辨雲,便能預測未來幾日天氣狀況,精準度不亞於衛星雲圖。

    赤壁之戰,周瑜需要十萬支箭,諸葛亮推測三日之後有大霧,便搞了一出草船借箭,借到了十萬支箭。

    除了草船借箭、借東風,諸葛亮還有諸多神仙級的表現,如智算華容道、八陣圖逼退陸遜、空城計、罵死王朗等等。

    除此之外,上方谷之戰也是神仙級的,一切似乎盡在諸葛亮掌握之中,但最後關頭出現了物理學難題,讓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但沒學過物理的諸葛亮吃了大虧。

    怎麼回事呢?

    諸葛亮施展渾身解數,終於引得老狐狸司馬懿進了上方谷,霎時間,火箭齊射,火光沖天,魏兵傷亡不計其數,司馬懿抱著兩個兒子放聲大哭,“天亡我司馬懿啊!”。

    諸葛亮見此情形,絕望了,長嘆一聲“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強也”,口吐鮮血,一病不起,幾天之後,死了!

    諸葛亮疑惑不解,明明算準了今天沒有雨的,怎麼突然下雨了呢?難道這是上天故意整我的嗎?難道上天要亡大漢嗎?

    其實諸葛亮不知道的是,這事兒與上天沒有關係,和天氣預報也沒有關係,而和物理有關係。

  • 2 # 元磊文傳

    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不是神仙,卻為神人,在作者的筆下,孔明是能掐會算,計謀過人,在整個三國裡面,才識與智商首屈一指,堪稱著作的中軸,即便如此,作者終究沒有將其過度神話,他還是血肉俱在的凡夫俗子,其最終結局還是以普通人的模式病死在五丈原,天下也未實現其初出茅廬時定下的漢室復辟的夙願。

    三國裡諸葛亮自比管樂,董天文識地理,明玄學知人心,有經天緯地的不世之才,也確實如此,他有才學,也相當自信,更會做人,真正的老謀深算,他善於利用自己的才學偽裝自己迷惑他人,把自己所知所學充分利用的同時也將自己立於他人心目中的神壇,可以說不是神人勝似神人,這在他利用時令季換故弄玄虛借來東風,搞得周瑜相愛相殺,又趁大霧和曹兵不明就裡驚弓之鳥的心態賺得十萬利箭,輕輕鬆鬆破了周瑜藉機殺人的詭計,讓魯肅佩服的五體投地,等等一系列的神操作當中得以體現。

    題中所述諸葛亮能算出東風和霧絕非他有通天的本事,而是其學識淵博又善於利用的緣故,順便操弄一番玄虛,自述略施小計,讓自己在他人眼裡更加高深莫測,然而人無完人,才能再高也有失誤,特別是被情緒左右的時候,諸葛亮也是如此,只不過他的失誤更為致命,一招錯全盤輸。

    他錯信馬謖,痛失街亭,致使戰略紊亂,逼得自己不得不唱了一出空城計,上方谷也是如此,司馬懿屢次阻撓孔明伐魏之兵,使討賊之師無功而返,蜀漢丞相對其是恨之入骨,也正是這種對司馬懿迫切的除之而後快的心態使孔明計算有失,按照正常來說,更加難以推測的風霧都算的不差分毫,這有跡可循的瓢潑大雨自然也不在話下,可偏偏在使用火攻的檔口出了這樣的疏漏,以致功敗垂成,實在想不通,這麼要緊的時刻連一個備選方案也沒有,火不成,多弄點石頭砸也行啊,這不屬於孔明的做事風格,這不是心理作怪卻又為何?這樣看來怨天還不如尤人。

    歪批三國,個人愚見

  • 3 # 北斗七星128129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需要有一些地理氣象常識,以及對於作者內心的小小把控。

    但是無論是霧還是東風,都是屬於較大範圍的氣候或者環境變化,霧起霧瀰漫的是整個大江,東風更是影響至少方圓數百里的範圍,只要仔細尋找規律,都是可以推算的。

    即便是在科技發達的今天,天氣預報對於下雨這種事情也不能做到預報的100%準確,有可能預報的是雨,結果僅僅是颳風,甚至對於大一點的城市,有可能城北在下雨,城南則豔陽高照,更別提在科技落後的古代了。所以諸葛亮沒有預測到上方谷的雨,實屬正常。

    三國演義是藝術的展現,很多並非史實

    很多人將三國演義裡的故事當做是真的歷史,其實很多都是坐著為了提高作品的觀賞價值而杜撰的。

    就拿諸葛亮來說,作者既要突出他料事如神,智多近乎妖的特性,但是又不能吹噓的太過頭,不然劉備有一個近乎完美的諸葛亮還搞不定天下,豈不是就不能自圓其說,相當於作者搬了石頭砸自己的腳。

    要是上方谷不下雨,司馬懿被燒死,中國的歷史豈不是要改寫?

    所謂人算不如天算,諸葛亮以一己之力,或許可以改變某一個小事件,但是絕對阻擋不了歷史前進的車輪,所以司馬懿必須不能死,就算上方谷沒下雨,下方谷也必須要下雨,諸葛亮的努力只能讓蜀漢多延續幾年,卻最終阻止不了蜀漢被晉朝所滅的結局。

    歷史就是這樣,由一點一滴匯成一條長河,諸葛亮算出東風和霧(若真的有)是歷史的必然,算不出上方谷的雨也是歷史的必然。

  • 4 # 小白讀資治通鑑

    農村人喜歡說“真三國,假封神,西遊記是哄死人”,其實不是,《三國演義》畢竟是小說,單從真實歷史的角度來講,它是七分真,三分假。羅貫中寫《三國演義》,很大程度上是把自己人生的美好願望,寄託在了諸葛亮身上。所以,這三分假中,諸葛亮一個人就佔了兩分。

    對比正史,諸葛亮的假,體現在很多地方。

    一、舌戰群儒是假。在《三國演義》中,赤壁大戰前,深受劉備寵信但還寸功未立的諸葛亮,臨危受命,前往江東做說客,為了說服孫權集團與劉備結成聯盟,從而有了舌戰群儒的戲、事實上,無論是《三國志》還是《資治通鑑》,這些正史中都沒有相關的記載。諸葛亮到了柴桑之後,在魯肅的引薦下,直接面見了孫權。

    二、巧借東風是假。在《三國演義》中,赤壁之戰可謂濃墨重彩,東吳和劉備集團結成聯盟後,雙方也在明爭暗鬥,這又集中體現在周瑜和諸葛亮鬥智上,為了讓火攻得以順利實施,諸葛亮便有了借東風的戲。事實上,當天確實是不同尋常地颳起了東風,但任何正史中都沒有說東風是人為借來的。

    三、草船借箭是假。在《三國演義》中,同樣是為了比智商,周瑜給諸葛亮出了個難題,就是三天造出十萬支箭,諸葛亮胸有成竹,演了一出草船借箭的戲碼。在正史中,草船借箭,是有這麼個影子,只不過是發生在孫權身上的一個烏龍事件,在濡須口之戰中,曹操向孫權水軍射箭,由於設得太多,船一邊重一邊輕,失去平衡眼看就要倒了,才決定調轉船身,讓箭設慢另一邊。

    當然,羅貫中在諸葛亮身上演繹的故事還有很多很多,其目的就是為了神化諸葛亮的智慧形象,實際上,在赤壁之戰中,諸葛亮除了到柴桑勸說孫權結成聯盟外,再沒有發揮過其他作用,廈門大學易中天教授也曾分析過。

    我想說的意思是,諸葛亮的形象,是經過羅貫中加工的藝術形象,借東風是為了赤壁之戰的劇情需要,而在上方谷沒算出有雨,也是出於對諸葛亮與司馬懿智謀不相上下的劇情描寫需要。諸葛亮不是神,是個有血有肉的人。

    說了這麼多,可能我回答得偏了。希望大家噴的時候,不要太用力。

  • 5 # 漩渦鳴人yy

    首先第一點諸葛亮這個人的原先就是荊州人士,也就是長江流域的人,長江流域發生什麼樣的天氣?會有什麼樣的後果,諸葛亮心裡一清二楚,所以當週瑜問誰能夠幫助我借來一場東風的時候,諸葛亮拍著胸脯保證我絕對能幫你借到東風。諸葛亮真的能夠借到東風嗎?並不是而是他算準了東風可能在那幾天會來,因此他準確的告訴周瑜,周瑜因此才能夠。實現火燒連船。

    但是諸葛亮並不熟悉當時上方谷地區的地形氣候,這是一個軟肋,這沒辦法,諸葛亮就當時的那種情況而言,他不可能把天下所有地方上面的人物自然地理條件,各種各樣的東西全部摸得一清二楚,諸葛亮大腦又不是電腦,記不了那麼多東西,所以更多的時候它只能夠現學現用,就比如說在《三國演義》裡面有一張當他聽說有一個地方因為風穿過樹木產生那種鬼叫的時候,諸葛亮立刻就想到利用這種方法迷惑司馬懿,第一段也是我特別喜歡的一段,諸葛亮在這一點上可以做到了,物盡其用,人近期能,但是大家是否想過諸葛亮上知天文下曉地理,居然還要靠嚮導才能跟他說明這件事情。這證明什麼?諸葛亮對這地方是真的不熟,真的到了一個陌生的地方,很多東西都得靠自己去摸索。上方谷的這場雨就是最好的證明。

    當然第二天諸葛亮是著急了。

    諸葛亮是不願意用火燒這個計策的,大家還記得諸葛亮火燒藤甲兵以後,諸葛亮內心的那種反應嗎?當然在這之前他確實幫過周瑜火燒。整個曹操的大軍,但是畢竟是周瑜自己動的手,諸葛亮只是起到一個推波助瀾的作用,所以折壽這個東西很顯然,不關,諸葛亮的事情,聽說在這之前的火燒新野,諸葛亮已不是主要的執行人他只是一個出謀劃策的,所以諸葛亮一級不需要承擔太多東西,再加上當時諸葛亮年少氣盛,稍兩個人折點售,這也沒什麼。

    因此諸葛亮六出祁山顯得小心翼翼,跟他在七擒孟獲做的各種各樣的舉動簡直不成正比,為什麼?諸葛亮躲不起他也不敢去賭,這也就是為什麼他當時一聽胃炎的中出子午谷奇謀,他居然選擇第一時間否決,甚至還嘲諷了一波魏延,其實這件事情如果輪到20年前的諸葛亮,說不定也就用了,但是,這個時候的諸葛亮是真的賭不起。

    可是你賭不起,你越是這樣,你越是著急,司馬懿一直不給你機會,諸葛亮這個時候也犯了難,早在空城計的時候,諸葛亮就已經冒過一次性這一回,諸葛亮甚至冒著逆天命的危險,把人給活活燒死在上方谷。可想而知,當時站在上方谷已經策劃好這件事的諸葛亮,早已料想到自己做完這件事情以後,看到敵人燒慘的那副模樣會有一種什麼樣的反應,但它必須得做。

    這些事情做了,很顯然這個時候已經上頭的諸葛亮已經沒有辦法顧及到那些細節,上方谷的這場雨是怎麼造成的呢?有分析人已經分析出來了。上方谷放了一把火上升氣流上升,結果是氣流上升的時候遇冷寧華成雨珠,然後掉了下來。這點諸葛亮要說一點警覺都沒有,肯定是不對的,他肯定也知道這件事情,但是這個時候的諸葛亮顯然是沒有考慮到這件事兒,因為他著急了,明明有這件事情,但他就是想不起來,直到後來事情真正發生以後諸葛亮才追悔莫及。

  • 6 # 不繫之舟泛滄海

    忠義、智慧、勤勉的典範——永不磨滅的諸葛亮

    俗話說,看三國掉眼淚,替古人擔憂。能掉淚,能擔憂,足以說明這部作品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地位和認可度,以至於老百姓就是把它當做真實的歷史來看的,幾乎取代了《三國志》的影響。當然了,這很大程度上還與評書在民間的傳播有關係。比如我本人就非常執迷於袁闊成老藝術家的評書《三國演義》,可以說百聽不厭,什麼溫酒斬華雄,三英戰呂布、斬顏良誅文丑,趙雲大鬧長阪坡,張飛喝斷水倒流,小霸王孫策大戰太史慈,黃忠大戰關雲長,許褚裸衣戰馬超,張飛挑燈夜戰馬超,等等,每次聽了都痛快淋漓,心潮澎湃。還有各種關於三國英雄的民間傳說,戲曲演繹。總之,三國志的史書,三國演義的小說,評書,民間傳說,戲曲,等等交織在一起逐步形成了一個獨特的極具魅力的文化現象——三國文化。什麼是三國文化呢,很難一語概括,它是一種約定俗成的民族心理和臉譜化認定,儘管很多是與歷史不相符的,也是不公正的,但卻很難改變,比如曹操的權謀與奸詐,關羽的忠義與孤傲,劉備的韜晦與心計,張飛的勇猛與心細,趙雲的勇武與英俊,周瑜的嫉妒與狹隘,魯肅的厚道與誠實,袁紹的好謀與無斷,劉表的虛名與軟弱,等等。

    上面提的這個問題則是針對三國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諸葛亮而提出的。諸葛亮在三國文化乃至在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中代表的是什麼呢?他不但是智慧的化身,更是忠義的典範,勤勉的楷模。二十七八歲未出茅廬就三分天下,極具戰略眼光,儘管後來的結果不如人願,正所謂人算不如天算。杜甫一首“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可說是對諸葛亮的忠義精神和高尚品格的準確的評價。而一篇《出師表》更是讓後代無數忠義之士淚灑衣襟。諸葛亮已經成為一種民族精神和品格的象徵,是我們中華民族的脊樑,這種精神和品格,這種民族的脊樑,正是我們中華民族五千年來始終屹立不倒的不竭動力。

    三國演義是小說,小說就要遵循小說的創作規律,那就是藝術的加工。它又是一部歷史小說,那就不能違背大的歷史事實。它又是通俗小說,那就要迎合普通民眾的心理。它又是封建禮法下的文人創作的小說,那就要符合封建禮法的要求,曹氏篡漢就是亂臣賊子,所以就要擁劉反曹,而劉氏政權又恰恰是最弱小的政權,正統而又智慧的劉備和諸葛亮的政權最後竟被消滅了,怎麼擁劉?

    為了滿足這幾方面的要求,作者必須要花費相當大的心思去進行藝術加工,其中一個重要的手段就是移花接木,孫權草船借箭被轉給了諸葛亮,孫堅斬華雄被轉給了關羽,劉備鞭都郵被轉給了張飛,劉備火燒博望坡被轉給了諸葛亮,等等。

    另一個藝術手段就是虛構,這裡不多說,只說最有名的赤壁之戰,它奠定了三國分立的基礎,這次著名的戰役明明是周瑜利用東風火燒了曹操八百里聯營,羅貫中硬是虛構了一個諸葛亮借東風的故事,彷彿這場戰役最大的功臣是諸葛亮了。

    還有一個手段就是封建作品中普遍採用的所謂“天數”的思想,這是一種宿命論的觀念,即使是到現代,宿命的觀念也還是有很大的市場的。為了把諸葛亮刻畫成智慧的化身,作者不惜把其他人的智謀都轉到他的身上,比如火燒博望坡,草船借箭,借東風,等等。可是忠義的、智慧的、勤勉、正統的諸葛亮政權(原諒我這麼說)最終還是潰滅了,這是不容改變的歷史事實,不容虛構,該怎麼讓老百姓接受這樣的事實呢?那就只能歸之於“天數”了,上方谷的雨就是這樣的,不是諸葛亮不智慧,而是天意如此,諸葛亮只能仰天長嘆:“天滅我也!”這也是看三國掉眼淚,替古人擔憂的原因吧,“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不管結局如何,諸葛亮在老百姓心中忠義、勤勉、智慧的形象是永遠也改變不了的,是永遠值得我們學習的一代賢臣,永世楷模,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永遠的驕傲。

  • 7 # 親一

    《三國演義》是一本歷史小說,就算作者再怎麼虛構,也尊重最基本的歷史史實,在赤壁之戰和周瑜的描寫中,三國志只記載了諸葛亮舌戰東吳眾臣,周瑜也說服孫權抵抗,這兩件事哪個先哪個後,有很大區別的,《三國演義》讓諸葛亮舌戰群臣在前,周瑜說服孫權在後,那麼就表現了,孫劉聯盟由諸葛亮來促成的,再加上關鍵的東風是他借來的,箭也是諸葛亮利用大霧借來的,還有周瑜恰好病逝於出征巴蜀途中,所以《三國演義》又虛構了“三氣周瑜”這個情節,順便把周瑜寫死了。

    而“火燒上方谷”是要燒司馬宣王的,先看看故事背景,那是諸葛亮最後一次北伐,曹睿嚴令司馬懿堅守,司馬懿自己也自知打不過,也在堅守,而諸葛亮始終沒有找到決戰的機會,直到病逝五丈原,如果羅貫中按照史實來寫,這是一個很無聊的情節,為了圓滿設計諸葛亮“智絕”的形象,所以虛構了“火燒上方谷”,還是那句話,司馬宣王要比諸葛亮晚死17年,歷史上他還有很多事沒做,一是司馬懿是比較重要的人物,司馬宣王傳可是在《晉書》裡,不是在《三國志》裡的。二是司馬懿又活了17年,羅貫中寫的歷史小說,不是穿越小說,所以司馬懿還不能死,而且諸葛亮描寫了這個情節之後,讀者緊張、興奮、遺憾。說定羅貫中小說寫的不錯。

    小說是小說,樂呵就行了,千萬別當真。

  • 8 # 畫籃球的人

    諸葛亮在《三國演義》中確實是個神人,本是南陽耕夫,卻自比管仲、樂毅,略帶狂妄,但他又狂的有實力,草船借箭和空城計深諳人心,赤壁之戰還能招來一股東風助周瑜火燒赤壁,燒的曹操大軍體無完膚,正是因為這股東風,或者說因為諸葛亮的奇門遁甲之術,才阻斷了曹操在當時一統天下的大業。

    但都說了是《三國演義》了,自然會更戲劇化一些,主旨肯定是不會改變的,意思就是大體史實肯定是不變的,所以諸葛亮必然算不出上方谷的雨。

    隨後戲劇化的一幕又上演了,突然天降大雨救了司馬懿一命,諸葛亮與蜀國的國運也葬送在了這一戰中。

    那麼歷史上偏真實的結局是怎樣呢?

    然後《三國演義》是一種偏故事的演義,自然就得在上方谷用一場大雨救下司馬懿,因為這才符合接近於史實,司馬懿是最後的贏家,諸葛亮之所以能算出東風和霧卻算不出上方谷的雨,很大原因是源自於作品的需求。

  • 9 # 使用者李森

    諸葛亮識天時懂地理,當然能預測天氣。上方谷沒測出有雨是有原因的。

    諸葛亮在赤壁之戰能利用大霧借十萬支箭,又能借東風火燒曹營,都巧用了一個借字,神話了諸葛亮的才能。實際上諸葛亮用常精通氣象知識。赤壁之戰的時候正值冬月也就是陽曆12月份,西北方的冷氣流南下到長江流域,與南方溼暖空氣相遇極易形成對流而形成東北大風。冬季時節,南方白天日照充分氣溫較高,夜間則氣溫逐漸下降,就形成了霧氣,尤其在日出之間,霧氣濃度可達到極值。所以諸葛亮選擇在日出之前結束借箭的行動就不奇怪了。

    在上方谷諸葛亮用火攻圍困了司馬懿父子,就在司馬懿父子相擁等死的時候,突降一場大雨,澆滅了大火。司馬懿父子得從逃生。一場穩操勝券的戰鬥泡了湯,煮熟的鴨子飛了。

    那麼諸葛亮事先為什麼沒能算出來有大雨呢?因為上方谷是一個狹長的深谷,在谷底燒起大火,熱氣急聚上升,再一吸聚周圍的涼氣就形成空氣的強對流,極易造成暴風驟雨,夏天也常發生隔道不下雨的現象,是事先很難準確預測的。諸葛亮正是遇到了這種情況。《三國演義》的作者也是為了後續的故事,特地給司馬懿留了個活路。

  • 10 # 細說三國0

    細說三國

    公元208年,曹操率領大軍討伐荊州。由於劉表病逝,新任荊州牧的劉琮軟弱膽怯,他不敢直面曹操的兵鋒,於是出城投降,荊州就此淪陷。劉備不得已向南逃竄,卻被曹操親率大軍追上而幾乎喪命。就在此時,魯肅出現在荊州,與劉備會面,在此之後,劉備決定與孫權聯合,抵抗曹操,為了完成同盟,諸葛亮與魯肅一同來到了江東。在此之前,諸葛亮已經在博望坡之戰與新野之戰中大放異彩,逐漸被世人所知,而來到東吳之後,諸葛亮則再一次用自己的實力贏得了周瑜等人的敬佩。當時周瑜設計讓曹操的手下蔣幹盜書,從而讓曹操殺掉了善練水師的蔡瑁和張允,除掉了心頭之患。然而周瑜見諸葛亮雖然是不世出的人才,但諸葛亮卻不能為江東所用,於是打算設計除掉諸葛亮。為此,周瑜不惜假借與曹操開戰在即為由,讓諸葛亮十日之內造出十萬箭矢。諸葛亮知道周瑜故意針對他,但他並不驚慌,反而告訴周瑜只需三日就能有十萬支箭,為了讓周瑜信服,諸葛亮不惜立下了軍令狀,若完不成任務則受到重罰。當時諸葛亮之所以勝券在握,主要是因為他已算出三日之後必有大霧,此時江面上霧氣瀰漫,曹操又生性多疑,定然不敢貿然進攻,在這樣的情況下,諸葛亮成功地草船借箭,完成了周瑜佈置的任務。在草船借箭後,諸葛亮更是借來東風,幫助周瑜完成火燒赤壁的壯舉。當時孫劉聯軍已經利用龐統成功讓曹操將江面上的戰船連線起來,同時周瑜與黃蓋上演一出苦肉計,成功讓曹操相信黃蓋要投降於他。然而就在周瑜即將展開對曹軍的進攻時,他忽然想起此時正是隆冬時節,江面上並無東南風,若無東風幫助,火攻無法實現。然而就在這個時候,諸葛亮稱自己可以設法壇借來東風,他讓周瑜為他搭起高九尺的七星壇,然後自己在壇上做法。幾天之後,果然颳起了東南風。周瑜見諸葛亮有如此能力,更覺得諸葛亮不可留,於是他派人趕到七星壇去殺諸葛亮。然而諸葛亮早就料到周瑜會有這一手,事先離開了七星壇,回自己的根據地夏口去了。不過諸葛亮畢竟不是神仙,他之所以能借來東風,或許是因為他與當日算準大霧天氣一樣,算準了此時有東風,這才有了設法壇,借東風的故事發生。不過讓人奇怪的是,既然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對天氣的把握又很準確,堪比那個時代的天氣預報,但在諸葛亮北伐時卻沒算準上方谷會下雨。當時司馬懿堅守不戰,諸葛亮設計將司馬懿引入上方谷,並用事先準備好的易燃物質將上方谷引燃,眼看司馬懿就要在上方谷被燒死了,但就在這個時候,忽然天降大雨,將大火撲滅,司馬懿也逃過一劫。善於算天氣的諸葛亮沒算出上方谷會下雨,這又是為什麼呢?要知道赤壁與諸葛亮隱居的地方不遠,因此即便在江東,諸葛亮也能瞭解當地的氣候與環境,然而上方谷並不是蜀漢的地域,也不在荊州,諸葛亮對這裡不熟悉,自然沒能完全的掌握當地的氣象情況。更何況當時諸葛亮處理的事情非常多,沒有足夠的時間進行研究,因此在設計時忽略了天氣問題,這才會讓司馬懿逃脫。

  • 11 # 影娛廳

    首先書中描述是:待魏延把司馬懿等人引入上方谷,上方谷便被蜀軍準備的易燃物質燃得火光沖天,眼看司馬懿等人將葬身火海,誰料此時不期大雨卻從天而降,將大火撲滅。而最終司馬懿逃過一劫,大難不死,最後活到老了。

    何來東方?書中說做了個祭壇諸葛亮祭拜,但其實是諸葛亮多年來善於觀察氣象,預計出了當時的風向。因為赤壁之戰是農曆一月,長江中下游冬天受到北西伯利亞冷空氣南下,遇到長江地區暖氣了對衝,形成大氣旋順時針流動,戰場處於氣旋東方,因因此氣流經過戰場時吹的“東風”。

    擊鼓“虛張聲勢”之計,讓對方萬箭齊發射入草船之上,滿載而歸。

    原理就是:正月時分冷空氣南下之後,在江面上經過之後,暖溼空氣壓作用力下移動到冷空氣經過的地方,冷卻達到水分飽和形成大霧。在地理上稱為“鋒面霧”,高中老師講過,原理是這樣。而諸葛亮憑藉多年的經驗和氣候知識算出了3天內有大霧。

    上方谷

    諸葛亮利用了火攻想燒死司馬懿,但是他萬萬沒想到卻下起了雨水。他肯定算得出上方谷是不會下雨,但是他偏偏用火攻改變了氣候條件。

    原理:大火燃燒導致谷底高溫膨脹,空氣向上流動,熊熊的大火持續的高溫不斷把地面的暖氣推上高空,預冷之後凝結成雨,受到重力作用往下墜落一路吸收水汽,水珠越來越大形成大雨撲滅了大火。司馬懿最後逃走了,諸葛亮仰天長嘆!

  • 12 # 超然智者

    這都是作者的安排,是為以後的情節發展服務的。矛盾的地方太多了,既然諸葛亮什麼都能算,怎麼沒算出署國的滅亡及子孫的殉國。巜三國演義》很精彩,是小說,是為人們愉樂服務的,不要當真,它不是史實。

  • 13 # 隨河入海

    作為最綜合、最複雜並有“術數之王”美譽的奇門遁甲歷來在軍事作戰上都有很大的應用,其包含有軍事應用、謀略、天文曆法等等。這也是歷朝歷代的軍師都有術數背景的原因,這基本成了傑出軍師的必備學問,諸葛亮作為中國古代傑出的軍事家,是歷史上最精通於此道的幾人之一。中國預測學集大成的奇門遁甲當然也可以用來卜筮預測。所以諸葛亮在圍困司馬懿於上方谷的時候,應該進行了了天氣方面的推演,甚至對司馬懿的命運走向也進行了預測,即使可以預測,也不是一成不變的,易經的核心思想之一就是變易,即一陰一陽之謂道,陰陽相推,即是變化。歷代易學家對此都有闡釋,經典家訓之一的《了凡四訓》也是從人生哲學的角度講變易的道理,作為專家的諸葛亮又何嘗不知道,所以他利用畢生所學,精心安排,最終困司馬懿於上方谷,可是變化在瞬息之間,天降大雨救了司馬懿,可謂:謀事在人,成事在天,這也是變易的道理。既要奮發而為,又要樂天知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喜歡王一博的姐姐粉那麼多,是因為他身上的什麼閃光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