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獨行獨覽

    沒有!《史記》是漢武帝時代的史學家、文學家司馬遷寫的。赤壁之戰發生在東漢末年。司馬遷無法預知三百多年後的事情。

  • 2 # 專答十萬零一個為什麼

    赤壁之戰真有。

    不過不是《史記》記載的,而是《三國志》。《史記》是西漢人司馬遷的著作,不可能記錄三國的事情。

    《三國演義》的傾向性很明顯,是站在劉備方面的,而且為了增加可讀性做了很多藝術加工。

    1.實際上的赤壁之戰雙方的兵力相差不大。

    曹操南征荊州的時候,從十五六萬的北方軍人中篩選出了步兵8萬,騎兵1萬,但是調集來南征的軍隊並沒有全部參戰,因為旱路的運輸問題限制了參戰人數,也就是說上限兵力也就五六萬,如果超出這個人數,道路堵塞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後方補給也沒有辦法保證。

    而荊州兵,總計的數量達到七八萬人,但是南四郡僅僅被安撫,曹軍都沒有去過那裡,所以調集的兵力便是襄陽的兩萬餘人。

    如此算來,曹操南征的總兵力,也就是七八萬人,而孫權方面基本上和《三國志》的記載出處不大,孫權給周瑜3萬將士參與戰爭,劉備方面則是二萬,吳蜀聯軍總兵力一共五萬人參戰。

    所以說,這場戰役並不是以5萬兵力打20萬兵力,而是5萬對7萬,所以雙方的兵力並不十分懸殊,所以也談不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

    2.“草船借箭”主人是孫權,並非諸葛亮。

    草船借箭不是諸葛亮乾的,只是引經據典,《三國志》記載,赤壁之戰5年後,曹操率領大軍南下攻打孫吳,孫權借江面大霧,乘坐輕型戰船,闖入曹操營地之中,生性多疑的曹操,將江面水霧繚繞,看似孫權大軍整裝待發,於是下令弓弩齊發。孫權的船很快便落滿了箭,船因為一面受箭過重,漸漸傾斜即將沉船。於是孫權令人調轉船頭,讓另一側受箭,沒有多少時間,船身漸漸平穩,孫權下令全員返回,這時候曹操才明白上當了。

    這是發生在孫權身上的典故,不是赤壁之戰期間的事,他也不是有計劃借箭,也沒有什麼草船,僅僅是一時機智舉動而已,但是後世為了將增加故事精彩程度,便將草船借箭按在了諸葛亮身上。

    3.“周瑜打黃蓋”根本沒有的事。

    三國曆史上沒有黃蓋的苦肉計,因為真實事件僅僅是詐降而已,黃蓋為了保證沒有武裝的火船不被攔擊,能順利接近曹操的大營,便向曹操投下詐降書。

    曹操之所以輕易相信了黃蓋的投降,主要的原因是因為黃蓋做過孫堅的部下,論經驗、論資歷都比周瑜要強,屈居於周瑜之下很有可能不甘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閩南歌曲是哪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