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go努力go幸福

    現在社會壓力大,年輕夫婦都沒什麼時間帶孩子,所以大部分家庭都是老人幫忙帶的孩子。其實現在也有一個普遍現象,那就是不管是奶奶還是姥姥,很多老人也是不願意幫忙帶孩子的。就像樓主提問一樣,站在年輕人的角度,你覺得和外人(主要還是老人)相處帶孩子容易吵架,那麼站在老人的角度來看,難道他們不是一樣的感受嗎?

    說一個我身邊的例子吧。我一表妹結婚比較早,小兩口一直在外打拼,也一直沒要小孩,這不,日子越過越好,前年生了一個閨女,待產期間就一直是我舅媽(她親媽)照顧的。我們當時聊天的時候就聊到了以後誰幫忙照顧小孩的問題。她說還是讓舅媽幫忙照顧,想著是自己的親媽,好說話些。這不,出生了坐月子包括後來她要去上班,寶寶留在家裡都是我舅媽照顧的。

    舅媽照顧外孫也算是盡心盡力,衣食住行都照料的很好,甚至是夜裡起來哄睡,衝奶粉啥的,這麼長時間都精心照料著,沒一句怨言。可就算是老虎,也有打盹的時候,在寶寶學走路的時候,她在學步車裡亂竄,一不留神,從樓梯上滑下去了,額頭上劃了一條口子,還流血了。後來聽我舅媽說,當時沒把她嚇個半死,事後自責了好久。把寶寶安撫好了才敢給表妹打電話說這事。當媽的聽說寶寶受傷了,心裡肯定疼死了,話裡帶著埋怨是免不了的。打這以後,沒少聽我舅媽說讓寶寶奶奶去照顧,她不照顧了,受累不討好。

    為什麼和外人(主要是老人)帶孩子容易吵架?或者說為什麼老人越來越不願意幫忙帶孩子?原因主要以下幾點:

    1、兩代人觀點不同,也就是我們說的代溝。比如我爸媽就經常讓我給寶寶在食物裡面放鹽,放豬油。還好我沒次都極力反對,說一歲以內的寶寶不需要吃鹽,更不能吃豬油。我說我小時候家裡窮,你們能把我們養活就不錯了,現在不是,現在是要把寶寶養好。我家寶寶的輔食都是我自己弄,他們也就沒多說了。如果我不在旁邊,估計他們也會按自己想的來,那等我知道了,事後爭吵起來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2、老人對小孩過於溺愛,萬事都由著寶寶。要什麼給什麼,要吃什麼就盡著他吃,不懂正確的引導,父母管多了,還護短。這些摩擦都是不可避免的,多了自然會爭吵。而小兩口之間就好多了,大家觀點一致,自然就和諧多了

    3、身體吃不消,精力跟不上。這一點媽媽和老人都會存在這一問題。我自己就深有感受,產後這一年,我很明顯感覺身體沒以前好了。老人就更不用說了,身體機能哪裡比得上年輕人,而照顧小孩也是很耗體力的。如果雙方不彼此體諒多溝通,某一方硬抗,心理也會不平衡,就像我舅媽說的吃力不討好。

  • 2 # 細雨微塵

    這是事實吧,很具有代表性。

    就是夫妻兩個人帶孩子的時候可以相處很好,一旦在外人在,哪怕是各自的父母妹妹在場,也會發生矛盾,夫妻倆容易吵架。

    第一,是因為面子,夫妻倆或者某一方都把面子看的過於重要,當有外人在場,尤其是至親的人,當兩人意見相左,出現分岐時。

    互不相讓,一方堅持已見,一方怕在親戚面前丟了面子,就好像失去了在家庭的地位一樣,會拉下臉,不顧情份,也不講理了,往往發生爭吵。

    就是家中有外人在場,往往更會成為激化矛盾的引線,就是人的虛榮心作祟。

    古語講關門教子,閉門教妻,就是不想家醜外揚,呈現於人前,人活一張臉嘛。

    第二,作為親人的父母妹妹,往往會對這夫妻的家庭生活,育兒方面發表意見,引得夫妻一方的不滿,直接引得夫妻矛盾爆發。

    就是給別人提意見建議,出發點應是好的,夫妻呢,應當虛心接受。

    如果發表意見的人,和當事人都過於堵化,而非就事論事,往往容易引發和激化夫妻矛盾,從而引發家庭不和。

    外人還是應少干預別人的生活。家和萬事興,吃力不討好,或者好心辦壞事,都會讓人心生煩惱。

    日子是過給自己的,不是活給別人看的。奉勸年輕夫妻不必要的虛榮要不得。夫婦應同心,其力可斷金。

    夫唱婦隨,或者婦唱夫隨,應是夫妻相處之道。

  • 3 # 一碗姜梨湯

    因為不樂意聽別人“教導”我們應該如何如何養娃,但是又不好反駁(會被當作“不識好人心”),所以只好跟老公吵架出氣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空客A380算是一個失敗的機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