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8103765071250

    脊索動物分為頭索,尾索,脊椎三個亞門。其中尾索動物成年後脊索消失,脊椎動物脊索被骨骼取代,而頭索動物(如文昌魚)中的脊索貫穿頭尾,由含有大液泡的泡細胞組成。因為泡細胞裡面液泡很大,含水多,所以泡細胞組成的脊索有一定機械強度(就好比充水的長形氣球?)在脊椎動物中,骨骼的出現取代了泡細胞組成的脊索,其強度更高,而且不只有原來的一條。所以說脊椎肯定還是要說內骨骼吧?就說說優勢吧:內骨骼的優勢非常多。首先骨架的支撐作用可以允許陸生動物生長體型更大,更高。一個半米高的蠕蟲在陸地上大概能把自己壓死。現在能找到的,幾十釐米尺度以上體型的生物,除了有內骨骼的脊椎動物,可能就是一些有外骨骼(同樣有一定強度)的節肢動物,像是大龍蝦什麼的;或者是有殼的軟體動物。總之,脊椎及骨骼的第一個重要意義,就是能支撐起更龐大的身體。同時,脊椎帶來的內骨骼對生物體運動也有很大的作用。可以伸縮的肌肉與不能形變的骨骼相連,形成槓桿,可以更有效的用力、移動。而且有了骨骼支撐動物運動的時候也能維持一定的“姿勢”,比如直立行走或者四角著地,而不是趴在地上滾→_→…如果全身都是軟的,就只能靠蠕動或者漂浮了。運動能力的意義就不多說了,至少,能運動就意味著不用天天待在資源邊上,遠一點就死。而且更有效的運動也意味著陸生動物呼吸方式可以改變,可以用肌肉換氣。當然還有各種保護作用,以及可以作為鈣庫等等…以前學過點競賽,憑記憶答的,可能有不少問題,還望海涵、指正("・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詩經小雅鹿鳴注音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