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有風物語

    盛唐氣象就是胸懷四海的,就如李世民說的,“自古皆貴中華,賤夷狄,朕獨愛之如一,故其種族皆依朕如父母。”所以大唐的風氣就是對四方文化相容幷包。

    胡旋舞是西域人的歌舞,透過絲綢之路隨著西域文化傳入中土,唐詩中就有不少對這種異族歌舞的描寫,比如大詩人白居易就寫過長詩。

    胡旋舞又名健舞,可見是個熱情火爆的舞蹈,節拍緊湊歡快,節奏感極強,舞者不停地旋轉踢踏,風格熱情之外更有剛健。

    就胡旋舞傳入中土的時間,白居易說是天寶末,同為著名詩人的元稹則說是唐玄宗初期的事。

    不過詩人的說法不準確,這種西域康國起源的胡舞在隋朝就有了專門的樂隊表演,隋煬帝就設了“康國伎”專門跳胡旋舞,只不過這種舞蹈在唐玄宗的時候最為流行?

    最有名的一對喜愛胡旋舞的就是唐玄宗和楊貴妃了,貴妃起舞,玄宗擊鼓,若不是下場悽慘,也算一段佳話吧。

    白居易詩中還提到了一個跳胡旋舞的。那就是安祿山,說他舞跳的好所以矇蔽了玄宗。而且楊貴妃和安祿山合跳此舞非常默契。

  • 2 # 文藏

    一九五三年,時任國家文物局局長的鄭振鐸先生將其收藏的六百多件陶俑捐獻給國家,同年入藏故宮博物院,其中有一組樂舞俑,極為引人注目。

    唐 陶伎樂女俑群(八件)高二〇·四至三五釐米 故宮博物院藏 鄭振鐸先生捐獻

    舞姿翩躚:唐代舞蹈表演

    唐代舞蹈分健舞、軟舞兩類,胡旋舞出自康國(今烏茲別克共和國撒馬爾罕一帶)。胡旋舞分單人舞、雙人舞兩種,單人舞者身穿薄軟羅衣,腰間繫帶,肩披紗巾,足登軟靴,在一圓形毯子上,縱橫騰踏,旋轉起舞,兩足始終不離開毯子,其旋轉速度相當快,連觀眾都分不清舞者的正背,技藝之高,令人歎服。雙人舞衣飾與舞姿與單人舞相同,敦煌二二〇窟東方藥師淨土變之胡旋舞,兩人面朝外,背對背,用對稱姿態,一臂曲肘前伸,手心向外,食指稍翹,一臂反於身後,腳下作「碾轉」動作。

    胡騰舞出自石國(今烏茲別克共和國塔什干一帶)。詩文形象地為我們再現了胡旋、胡騰舞美妙的舞姿。胡旋、胡騰舞之所以引起人們的興趣,是因為它們具有矯捷明快、俏麗獨特的藝術魅力,與大唐帝國開放進取、雄強豪邁的時代精神相一致,符合當時人們欣賞趣味與審美要求,所以上自帝王貴妃,下至平民百姓,皆學跳此舞。

    唐 黑陶持鈸伎樂女俑 高二〇·四釐米 故宮博物院藏 鄭振鐸先生捐獻

    唐 黑陶伎樂女俑 高二〇釐米 故宮博物院藏 鄭振鐸先生捐獻

    在胡舞盛行的同時,漢族傳統樂舞也得到了長足發展,如六么(亦稱綠腰、錄腰)春鶯聆、垂手羅、涼州等樂舞,也深受人們的喜愛。這類軟舞,穿窄長袖衣,裙腰高束胸際,長裙曳地,舞者輕舒雙臂,緩扭細腰,在樂隊與歌者的伴奏下,翩翩起舞,與健舞有明顯不同。

    唐 黑陶持琵琶伎樂女俑 高三四釐米 故宮博物院藏 鄭振鐸先生捐獻

    唐 灰陶女舞俑(兩件)高二一釐米 二一·五釐米 故宮博物院藏 鄭振鐸先生捐獻

    鄭振鐸先生捐贈的這一組樂舞俑中,兩件舞俑舞姿舒緩,未有健舞迅捷飛揚之勢。舞者身著長裙短襦,足蹬雲履,與穿胡服軟靴的健舞有明顯不同,正是表演軟舞的裝束。

    隋 紅陶黃綠釉宴樂女俑(十件)高一八至二一釐米 故宮博物院藏 鄭振鐸先生捐獻

    除了此組樂舞俑,故宮博物院還藏有由鄭振鐸先生捐贈的樂舞俑多件,她們身姿曼妙、面容姣好,雖然滿布歷史的塵埃,但仍然向我們展示著那個時代的輝煌燦爛。在輕攏慢捻與珠歌翠舞中,千年彷彿一瞬;睹物思人,作為這些文物的保護者鄭振鐸先生彷彿也未曾遠離。

  • 3 # 蜀北一

    胡旋舞其實就是胡人中盛行的一種旋轉舞蹈,跳舞的女子身著西域服侍,在舞臺上一直旋轉,能夠持續很長時間,其身姿千嬌百媚,婀娜多姿,煞是迷人!

    唐朝長安流行胡旋舞,這正是唐朝強大的原因所在!唐王朝以其博大的胸懷,接納吸收著來自異域的風情文化!這是一個開放的時代,而唐王朝也因開放而多元,因多元而強大!作為唐朝宮廷著名的音樂家和舞蹈家,楊貴妃就曾常常在宮中給唐玄宗跳胡旋舞,可見當時胡旋舞不僅在民間有很強的影響力,在宮廷中也是十分流行!

    而關於那跳胡旋舞的楊貴妃,白居易曾形容她“溫泉水滑洗凝脂”、“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

    李白的《清平調》則說她“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可見楊貴妃的舞姿,確實是非常的曼妙!在敦煌壁畫中,就有關於胡旋舞的描繪,畫面中,依稀可見女子柔美的身形和曼妙的舞姿!

    在今天,生活在新疆的人們依舊善於跳那胡旋舞,在我印象中,佟麗婭的舞蹈功底就十分的厲害,胡旋舞也是她十分拿手的舞蹈!

    胡旋舞在中原地區的流行,只是各民族文化交流與融合的表現之一,唐王朝的開放的造就了中國封建社會中最繁榮的盛世。多少人,都想夢迴大唐,去看看那跳著胡旋舞的胡姬姑娘,感受盛世年華!

    今天的農村大舞臺和尬舞,那也是舞蹈嗎?簡直就是對眼睛的傷害好吧

  • 4 # 焚琴煮酒

    胡旋舞,即踏球遊戲,是唐代一種女子游戲。

    唐人封演所著《封氏聞見記》雲:“今樂人又有踏球之戲,做彩畫木球,高一二尺,女伎登躡球,宛轉而行,縈迴來去,無不如意。”唐人段安節《樂府雜錄》、宋王讜《唐語林》等也有關於踏球的記述。不過,唐代女子踏球遊戲的形態,唐人王邕《內人踏球賦》描繪得最為詳盡:“球以行於道,嬪以立於身”、“雖進退而有據”,球循著事先鋪設的道進退,不是任意滾動的。進行踏球表演的宮女們“下則雷風之宛轉”、“上則神仙之結束”,大球滾動如風行雷鳴,可見其踏球技藝頗高。

    那麼,踏球之戲源於何?

    據段安節《俳優》載:“有夷部樂,即有扶南、高麗、高昌、驃國、龜茲、康國、疏勒,西涼、安國……舞有骨鹿舞、胡旋舞,俱於一小圓球子上舞,縱橫騰踏,兩足終不離於球子上,其妙如此也。”其中,“骨鹿”點出球的滾動聲音,而“胡旋”一語雙關,既道出旋轉之舞態,又指明來自何方。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十二生肖這一說法是誰什麼時候提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