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墨魚軒書畫

    “殘”字和原詩不同,原詩是“留得枯荷聽雨聲。”殘應該是枯。

    這句詩出自李商隱的《宿駱氏亭寄懷崔雍崔兗》。原詩:

    竹塢無塵水檻清,

    相思迢遞隔重城。

    秋陰不散霜飛晚,

    留得枯荷聽雨聲。

    “留得枯荷聽雨聲”,這句全詩的點睛之筆,本意是淅淅瀝瀝的秋雨,點點滴滴地敲打在枯荷上,殘敗衰颯的枯荷,悽楚的雨聲,略慰了詩人羈泊異鄉、孤苦飄零時寂寥的相思之情!

    但《紅樓夢》裡作者把原詩的“枯”字改成“殘”是什麼意思呢?

    且看原文:“寶玉道:“這些破荷葉可恨,怎麼還不叫人來拔去。”寶釵笑道:“今年這幾日,何曾饒了這園子閒了,天天逛,那裡還有叫人來收拾的工夫。”林黛玉道:“我最不喜歡李義山的詩,只喜他這一句:‘留得殘荷聽雨聲’。偏你們又不留著殘荷了。”寶玉道:“果然好句,以後咱們就別叫人拔去了。”

    李商隱有情調意境深遠的詩有很多,可黛玉唯獨喜歡“留得枯荷聽雨聲”這一句,而且把“枯”改成“殘”字,這就很不尋常了。

    我們知道,紅樓夢一書中,作者字字皆有深意。枯荷是經歷正常的生命歷程逐漸枯萎,是一種自然的衰敗,符合大自然規律。而殘荷就不一樣了,生長得最茂盛的時候突遭狂風暴雨的摧殘,然後狼狽不堪逐漸腐爛。

    枯荷即使枯了,也能讓人從中感受到生命自然凋謝的異樣之美。而殘荷的腐臭只能讓人遠遠避開。殘荷聽雨,如同傾聽大觀園冷寂、落寞、沒有一絲生氣的命運。

    綜上所述,作者的用意是借黛玉之口用“殘”字來隱喻賈府未來凋零的景象,帝王的無情,賈府的失勢,好比一陣狂風暴雨摧毀了滿池荷花,讓人措手不及卻又無可奈何。同時“殘荷聽雨”這種幽遠的意境,也成為黛玉一生悲劇的底色。

  • 2 # 一片紅與紅樓夢

    《紅樓夢》第四十回中,寶玉道:“這些破荷葉可恨,怎麼還不叫人來撥去。”寶釵笑道:“今年這幾日,何曾饒了這園子閒了,天天逛,那裡還有叫人來收拾的工夫。”林黛玉道:“我最不喜歡李義山的詩,只喜歡他這一句:“留得殘荷聽雨聲。”【留得殘荷聽雨聲】是唐代詩人李商隱《宿駱氏亭寄懷崔雍崔袞》中的詩句:

    竹塢無塵水檻清,相思迢遞隔重城。

    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

    這首詩的第四句:“留得枯荷聽雨聲”在《紅樓夢》中被曹雪芹引用,其中把“枯"荷改為“殘”荷。

    《“枯″字在紅樓夢中作“殘”字》,意思是:

    晚秋的殘荷,遭受霜侵雨打,一片淒涼的景象。

  • 3 # 睡前讀書

    我們先來看看原詩:

    李商隱《宿駱氏亭寄懷崔雍崔袞》竹塢無塵水檻清,相思迢遞隔重城。 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

    由此可知《紅樓夢》裡是把“留得枯荷聽雨聲”中的“枯”字換成了“殘”字。

    那麼作者的用意是什麼呢?我們看看曹雪芹用的這個“殘”字。殘有少、破敗、孤獨的意思。曹雪芹又不可能只是說荷花少、破敗、孤獨。所以曹公是在向我們暗示著什麼。

    我們按照曹公以往的暗示特點,可以猜想這裡可能暗示了某個人或者賈府怎麼樣了。我覺得這裡暗示了黛玉的情況。荷花生在淤泥裡,就算花再潔淨,花遲早也會被淤泥汙染最終走向死亡。這攤淤泥不正是象徵著賈府嗎?黛玉不正象徵著荷花嗎?黛玉在這樣一個環裡,怎麼能長久的生活呢?

    黛玉說了一句很肯定的話,黛玉說她素來不喜歡李義山的詩,但這句“留得殘荷聽雨聲”她卻喜歡。黛玉為什麼喜歡這句呢?我覺得這裡表現了黛玉的性格。李義山放在今天也是響噹噹的大詩人,又何況在古代呢?那麼多人喜歡李義山,而黛玉卻不喜歡李義山,這說明什麼?這說明黛玉不與多數人一樣盲目的追求某種東西。荷花是高潔的象徵,黛玉喜歡這句,充分表明了黛玉的孤高、高潔、牴觸世俗的性格特徵。

  • 4 # 君箋雅侃紅樓

    李商隱《宿駱氏亭寄懷崔雍崔袞》

    竹塢無塵水檻清,相思迢遞隔重城。

    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

    《紅樓夢》第四十回,曹雪芹借林黛玉之口,將“留得枯荷聽雨聲”改成“留得殘荷聽雨聲”,曹雪芹為什麼要讓林黛玉給這首名句改了一個字呢?可以肯定不是林黛玉記錯。從“枯”改成“殘”,這句詩背後所代表的意義就完全改變了,與林黛玉的人生有了緊密契合。

    (第四十回)林黛玉道:“我最不喜歡李義山的詩,只喜他這一句‘留得殘荷聽雨聲’。偏你們又不留著殘荷了。”寶玉道:“果然好句,以後咱們就別叫人拔去了。”

    賈寶玉見到池塘中枯荷惱人,抱怨為什麼不清理。林黛玉就說“留得殘荷聽雨聲”。賈寶玉聽後覺得果然好,還說那不要拔了殘荷,留著的好。可惜,此事的賈寶玉根本聽不懂林黛玉改詩的弦外之音

    可以肯定這句詩是錯的,林黛玉對原句“留得枯荷聽雨聲”做了修改。至於林黛玉所謂她最不喜李義山(李商隱)詩,此事不真。皆因不喜的話又如何改詩?別看只更改一字。古人作詩,尤其李商隱這種大家,想要更改一字,還要改的好,比重做一首都難。但我們見“枯荷”改“殘荷”,意境改變卻無損整首詩的韻味,甚至還有了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餘味。更契合《紅樓夢》以及林黛玉的人物性格,可謂改的好。絕非林黛玉不喜歡能做出的。

    枯荷在《紅樓夢》中原本存在,第五回賈寶玉在太虛幻境薄命司看到香菱的判詞就是枯荷。

    下面有一池沼,其中水涸泥幹,蓮枯藕敗。後面書雲:

    根並荷花一莖香,平生遭際實堪傷。

    自從兩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鄉。

    《紅樓夢》一貫以人喻人。我們都知道晴為黛影,其實香菱的命運對林黛玉更有借鑑意義。晴雯只是性格類似,香菱卻是命運雷同。香菱的命運完全用得“枯荷”二字,她自幼失怙,被拐子拐走後遭薛蟠強買,又遇到夏金桂虐待,最後患上幹血癥血竭而死。香菱就是那個“枯荷”,枯代表終結。

    林黛玉也是荷,芙蓉一直是林黛玉的代表。無論芙蓉花籤,還是《芙蓉女兒誄》最終都是影射林黛玉的命運。“枯荷”用在她身上也無不可。畢竟林黛玉和香菱的命運幾乎相同,都是沒有父母,流落他鄉,香菱血枯,林黛玉淚枯;香菱被夏金桂虐待,林黛玉在第五十七回紫鵑也有一語:

    (第五十七回紫鵑說)公子王孫雖多,那一個不是三房五妾,今兒朝東,明兒朝西?要一個天仙來,也不過三夜五夕,也丟在脖子後頭了,甚至於為妾為丫頭反目成仇的。若孃家有人有勢的還好些,若是姑娘這樣的人,有老太太一日還好一日,若沒了老太太,也只是憑人去欺負了。

    根據芙蓉花籤“莫怨東風當自嗟”寓意昭君出塞以及《葬花吟》《五美吟》《桃花行》等詩文影射,林黛玉最終遠嫁異鄉。她的結局能讓紫鵑(杜鵑)啼血,可見不好,與香菱的“枯荷”也是契合。

    不過林黛玉顯然不喜歡“枯荷”的生機斷絕。雖說“殘荷”也是敗,但更有存在意義。“枯荷”令人覺得惱人無用,“殘荷”卻讓人更覺清雅。殘荷哪怕只留一莖,足以令人遙想當年盛景,正是“終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

    林黛玉將“枯”改成“殘”,是她對自己人生的不甘。她作詩說“願奴脅下生雙翼,隨花飛到天盡頭”就是對自由的嚮往。她對未來的命運充滿擔憂,又不甘心妥協。多少個秋夜,林黛玉正是抱膝無眠靜聽窗外風雨,她說:

    羅衾不奈秋風力,殘漏聲催秋雨急。

    不知風雨幾時休,已教淚灑紗窗溼。

    即便如此對未來迷惘,黛玉還是覺得“枯”字完全沒有希望,“殘”字仍留一線餘韻,這是她的價值觀和人生追求。她自幼父母雙亡,隨波浮萍,“殘”字與她更貼切。

    “留得殘荷聽雨聲”雖只改了一字,卻是林黛玉人生的讖語,也是她嚮往的結局。往後餘生,賈寶玉將有多少日夜是聽著殘荷雨聲,思念林黛玉?也許只有那時,賈寶玉才明白林黛玉當初修改詩句的真正意義。

    本文資料重點引自: 

    《脂硯齋重評石頭記》80回本 ;《周汝昌校訂批點本石頭記》80回本 

    《紅樓夢》通行本120回本 ;《紅樓夢》繪全本·清·孫溫

  • 5 # 海闊天空詩酒花

    這句詩的原句是“留得枯荷聽雨聲”,來自晚唐著名詩人李商隱的《宿駱氏亭寄懷崔雍崔袞》。全詩如下:

    竹塢無塵水檻清,相思迢遞隔重城。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

    李商隱擅長借景抒情,這首詩也是充滿濃濃的秋瑟意味。這樣的季節這樣的環境,正適合思念遙遠他方的故人。

    在《紅樓夢》裡的某一個秋天,林黛玉提到了這句詩。就是劉姥姥在大觀園遊玩那次,大家坐著船在河上,看著四周已經凋零的荷葉發表了各自的意見。寶玉說這些破荷葉該拔去,寶釵說沒人有空收拾,黛玉則說:

    “我最不喜歡李義山的詩,只喜他這一句‘留得殘荷聽雨聲’。偏你們又不留著殘荷了。”

    李義山就是李商隱,義山是他的字。看來黛玉是真的不喜歡李商隱的詩,唯一喜歡的這句,其中一個字還說錯了。不過黛玉詩才那麼高,估計不會有人相信她是記錯,大概都認為她是有意改掉了一個字。但黛玉可以這樣隨意改動李商隱的詩,看來她確實是不喜歡這位著名詩人,對他並沒有特別的敬重啊。

    黛玉改的這個字,和原詩比起來怎麼樣呢?

    說實話,在讀到這句話之前,我並不知道李商隱的這首詩。所以很長時間裡,我一直以為原句就是“留得殘荷聽雨聲”,而且感覺怎麼讀怎麼順,後來知道原詩是“留得枯荷聽雨聲”,還一時不能適應。

    這當然有先入為主的因素,但是硬要找理由說黛玉改的這一句更加順耳也是可以的。從發聲的角度來說,“殘”是開口音,“枯”是閉口音,“殘荷”聽起來比“枯荷”更響亮,更有朗朗上口的感覺。

    當然,關鍵辨析還得看字義而不是發聲。總的來說,原詩的“枯”似乎就是一種單純的植物衰敗階段的外在形態展示,自然的感覺重一些。而“殘”字不僅僅指外形的不完整,也可以用來形容一切不美好、悲慘、衰敗的感覺,非自然的色彩更重一些。枯未必是殘,可能只是老邁的狀態,但形態也許完整。殘也未必是枯,有可能是尚未老去,卻已經有了破損之態。

    所以,總體而言,殘字應該比枯字更具深切的悲哀感。枯是自然老朽,殘是不再完整。“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枯榮是生命迴圈的不同階段,枯敗之相未必聯絡著徹底的完結。而殘帶有自然力量之外的“意外”感,殘缺是一種遺憾,不再圓滿,無法彌補。哪怕單單從兩個字的基本字義來看,“殘”都比“枯”更有觸目驚心感。

    不管林黛玉是有意還是無意改的這個字,改了之後的這句詩多多少少和書中的悲劇基調是有些貼合的。大觀園中的生活何等奢靡,生活在其間的公子小姐何等風光,一朝命運傾覆,瞬間碾落成泥。那些豐饒繁盛的生命和生活,由明媚鮮妍轉為蓬頭垢面狼狽不堪,並不是自然老化壽終正寢的平和,而是突如其來天翻地覆的劇變。這個過程,更適合用“殘”而不是“枯”去形容。

    林黛玉應該在這個劇變來臨之前就魂歸太虛了,其實這也是好事,否則不但聽不到殘荷之後的雨聲,也可以避免成為殘荷被當作聽雨時的陪襯。

    當然,黛玉本人在改這句詩時未必會有這樣的聯想,可能只是出於天賦才情的直覺,她順口用了這個悲切感更深的字。其實不管殘也好,枯也罷,都可以用以一個更口語的“破”字代替。寶玉一開始就用了這個字。

    有意思的是,當黛玉發表了關於“殘荷”的意見之後,寶玉立馬轉變態度表示附和,這一段讀起來也是很讓人忍俊不禁:

    ……寶玉道:“這些破荷葉可恨,怎麼還不叫人來拔去。”寶釵笑道:“今年這幾日,何曾饒了這園子閒了,天天逛,那裡還有叫人來收拾的工夫。”林黛玉道:“我最不喜歡李義山的詩,只喜他這一句:‘留得殘荷聽雨聲’。偏你們又不留著殘荷了。”寶玉道:“果然好句,以後咱們就別叫人拔去了。”……

    寶玉沒有黛玉那樣的詩情,也沒有黛玉那種傷春悲秋、見到什麼景色都能產生情緒聯想的天賦,一開始只是很直白地用“破荷葉”來表達觀感,還表示這些破荷葉應該被拔掉。這顯然是一般人的反應,不會因為這些“破荷葉”產生更多聯想。但是當黛玉流露出這些“殘荷”在她眼中另有詩情意境的意思之後,寶玉立馬拍了一通彩虹屁。

    “果然好句”——其實黛玉不說的話,寶玉根本想不到這一句吧?而且黛玉也根本沒說這句好在哪裡啊。但黛玉說了喜歡這一句,既然是黛玉喜歡的,那就一定是好句。

    “以後咱們就別叫人拔去了”——剛剛還是“可恨”的“破荷葉”呢,現在因為林黛玉不想它們被拔去,那就不但不拔,還要注意,以後得專門提醒別人不能去拔。

    總之,寶玉自己其實是不需要有立場的,一切都以林妹妹的喜惡為標準。寶玉對黛玉這份溢於言表的心思,看著真是很可愛呢。

    關於黛玉不喜歡李商隱的詩,可以參見以前的相關問答:

    《“舊年雨水”和“梅花上雪水”,為何黛玉喝不出來?》

  • 6 # 瀚墨尋夢

    李商隱詩中用"枯荷”用得好,曹雪芹借黛玉之口用"殘荷"也用得好。

    李商隱詩:《宿駱氏亭寄懷崔雍崔袞》

    竹塢無塵水檻清,相思迢遞隔重城。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

    這是李商隱深秋雨夜旅宿駱性人家亭軒裡,懷念遠隔重城的朋友一他表叔兼知遇者崔戎的兩個兒子崔雍、崔袞而寫的寄懷之作,第三句的意思是己屆深秋,但因天氣陰霾孕育雨意,所以霜期晚了,引出第四句,因霜期晚了,所以留得枯荷,雨打荷葉,可聽雨聲,當然這是字面的意思,而夜宿聽雨蘊含著一種特有的意境和神韻,夜宿因聽雨不寐,相思之意隱含其中了。以景託情,寓情於景是這首詩的特點。如果是霜後呢?枯荷經霜打過就成殘荷了,當然,不是霜打而是人為致殘或其他特殊原因致殘,也是殘荷,但這與本詩意境無關。

    紅樓夢中為什麼用"殘荷","殘荷"很形象的隱含了她的坎坷經歷身世和悲慘命運,"殘荷″是經霜打過或其他原因摧殘過,紅樓夢林黛玉"葬花吟″中有兩句:"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比。”這與"殘荷"不是十分相對應的嗎?

    盧光照畫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背部涼艾灸後嗓子起泡怎麼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