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2511941139371

    《水龍吟--再送蓀友南還》全詞如下: 人生南北真如夢,但臥金山高處。

    白波東逝,鳥啼花落,任他日暮。別酒盈觴,一聲將息,送君歸去。便煙波萬頃,半帆殘月,幾回首、相思否。可憶柴門深閉。玉繩低、剪燈夜語。浮生如此,別多會少,不如莫遇。愁對西軒,荔牆葉暗,黃昏風雨。更那堪、幾處金戈鐵馬,把淒涼助。嚴繩孫(1623-1702 年),字蓀友,自號勾吳嚴四,復號藕蕩老人、藕蕩漁人。江蘇無錫人(一說崑山人)。清初詩人、文學家、畫家,與朱彝尊、姜宸英號為“江南三布衣”。著有《秋水集》十五卷。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繩孫與年僅十九歲的納蘭相識,結為知己。清康熙十八年(1679 年)舉博學鴻詞科,授翰林院檢討,遷右春坊中允、翰林院編修等。此調又名《龍吟曲》、《莊椿歲》、《鼓笛慢》、《小樓連苑》、《海天闊處》、《豐年瑞》等。據《填詞名解》雲:調名採自李白“笛奏龍吟水”之句,又有云來自李賀“雌龍怨吟寒水光”之句。此調有不同體格,俱為雙調,本首為其一體。上、下片各十一句,共一百零二字。上片第二、五、八、十一句,下片第一、二、五、八、十一句押仄聲韻。性德是至情之人,無論是夫妻情、戀情,還是親情、友情,無不表現出“痴情” 二字。這裡所送之友是長他三十二歲的嚴繩孫。性德曾留繩孫住府邸二年,彼此詩詞唱和,“閒語天下事,無所隱諱”。如此忘年之誼,在性德一生中並非僅見,由此亦可看出這位年青詩人的博愛之懷。本篇則是為繩孫南歸所賦的贈別之作。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 年)四月,繩孫請假南歸,臨去“入辭容若時,(傍)無餘人,相與敘平生之聚散,究人事之終始,語有所及,愴然傷懷”。(《致納蘭哀詞》)二人之交厚及意氣相投可見。與這首詞填寫的同時,性德還有四首詩詞贈別繩孫,故此處說“再送”,如此一送再送,其惜別戀友之情確是罕見。本篇所表達的正是這種愴然傷別的深摯的友情(性德於填此詞後一個月便溘然長逝了)。值得注意的是篇末的“更那堪、幾處金戈鐵馬,把淒涼助”三句,將國事與友情溶一,遂使此詞境界闊大。老兄,他二人是君子至交,但一為南人一為北人,故為南北,後面說浮生如此,別多會少,也就是說剛剛見面就要分別,人生恍惚如夢的意思。這詞很好理解的呀,只是可意會而不能形成文字而已。看來你不是性情中人,那你為什麼要看納蘭的詞呢?不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形容看別人笑話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