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出自己姓,為上古時期廖叔安之後裔。相傳帝顓頊有個後裔叫叔安,夏時,因封於廖國,故稱廖叔安,其後代以國為氏,稱廖氏。
2、出自姬姓,為周文王之子伯廖之後裔。周文王有個兒子叫伯廖,因受封於廖,其後裔也有以廖為氏,稱廖氏。這支廖氏,望出鉅鹿。
3、出自偃姓,堯、舜的賢臣皋陶的後裔夏時受封於蓼而得姓。楚穆王四年滅英、六二國,其後子孫有以國為氏;或以姓為氏,即為廖氏。
4、為繆、顏二姓所改。繆、顏二姓皆皇帝所賜,殷紂王執政時,殘酷無道,繆、顏二姓有隱居於黃河西北,改姓為廖。
5、明洪武十五年,貴州凱里、黃平、臺江等地發生苗民起義。明太祖朱元璋聞訊,委任江北的曹羲公和曹義公來道南方徵役。曹氏弟兄二人來到江西吉安縣後,在縣城關招兵買馬,在朱氏巷徵得潘家七弟兄。大哥潘老大身材高大,體強力壯,被曹羲公選中當旗手。曹羲公和曹義公對隊伍進行了兩個多月的訓練後,開進貴州,向苗民起義中心——凱里、臺江進攻。與苗民起義軍大戰一個多月後,終於把苗民起義鎮壓下去了。平定苗民起義後,曹義公留守黃平,一邊派人接管地方政權,一邊安撫將士。潘家七弟兄被安排在黃平的黃飄、五里橋、姊妹坡、別寨、翁婿、好新、甕街配七處擔任屯長。潘家七弟兄本是漢族,但為了便於同苗族人民建立友好關係,他們便入鄉隨俗,同這一帶苗族人民一起開荒種地,興修水利,開發山區,安居樂業。後來,別寨屯長潘老大老了,他的大兒子也已長大成人。一天晚上,潘母生下了第二個兒子,而兒媳婦也生了個小孩。潘母感到無臉見人,便把二兒子撂在牛棚裡,第二天兒媳婦發現了,把他抱回家來撫養,取名為“二子”,並把真情隱埋起來。十八年過去了,二子和長孫都已長大成人,潘母看到他們的俊模樣兒,不禁淚流滿面,闇然傷神,嘆起氣來:“要是他還在,也和孫孫一樣高一樣大了!”這話被兒媳婦聽到了,兒媳便把二子推到潘母的面前,說道:“奶奶,您看二子是不是他!”潘母驚呆了,一時說不出話來。二子知道事情的真相後,怒髮衝冠,恨父母無情無義,賭咒說:“你們不要我,撂我,嫌棄我,以後我就不姓潘了,我改姓撂,我的子孫後代永遠也不和你們的子孫後代來往,開親!”二子謝了嫂嫂的養育之恩,遠走他鄉。後來,他娶了個革家姑娘為妻,自己變了革家。因為“撂”和“廖”諧音,“撂”本不是姓,“廖”才是姓,二子便用了“廖”姓,他的子孫後代沿用至今。所以,苗族潘姓與革族廖姓長久以來不通婚。
1、出自己姓,為上古時期廖叔安之後裔。相傳帝顓頊有個後裔叫叔安,夏時,因封於廖國,故稱廖叔安,其後代以國為氏,稱廖氏。
2、出自姬姓,為周文王之子伯廖之後裔。周文王有個兒子叫伯廖,因受封於廖,其後裔也有以廖為氏,稱廖氏。這支廖氏,望出鉅鹿。
3、出自偃姓,堯、舜的賢臣皋陶的後裔夏時受封於蓼而得姓。楚穆王四年滅英、六二國,其後子孫有以國為氏;或以姓為氏,即為廖氏。
4、為繆、顏二姓所改。繆、顏二姓皆皇帝所賜,殷紂王執政時,殘酷無道,繆、顏二姓有隱居於黃河西北,改姓為廖。
5、明洪武十五年,貴州凱里、黃平、臺江等地發生苗民起義。明太祖朱元璋聞訊,委任江北的曹羲公和曹義公來道南方徵役。曹氏弟兄二人來到江西吉安縣後,在縣城關招兵買馬,在朱氏巷徵得潘家七弟兄。大哥潘老大身材高大,體強力壯,被曹羲公選中當旗手。曹羲公和曹義公對隊伍進行了兩個多月的訓練後,開進貴州,向苗民起義中心——凱里、臺江進攻。與苗民起義軍大戰一個多月後,終於把苗民起義鎮壓下去了。平定苗民起義後,曹義公留守黃平,一邊派人接管地方政權,一邊安撫將士。潘家七弟兄被安排在黃平的黃飄、五里橋、姊妹坡、別寨、翁婿、好新、甕街配七處擔任屯長。潘家七弟兄本是漢族,但為了便於同苗族人民建立友好關係,他們便入鄉隨俗,同這一帶苗族人民一起開荒種地,興修水利,開發山區,安居樂業。後來,別寨屯長潘老大老了,他的大兒子也已長大成人。一天晚上,潘母生下了第二個兒子,而兒媳婦也生了個小孩。潘母感到無臉見人,便把二兒子撂在牛棚裡,第二天兒媳婦發現了,把他抱回家來撫養,取名為“二子”,並把真情隱埋起來。十八年過去了,二子和長孫都已長大成人,潘母看到他們的俊模樣兒,不禁淚流滿面,闇然傷神,嘆起氣來:“要是他還在,也和孫孫一樣高一樣大了!”這話被兒媳婦聽到了,兒媳便把二子推到潘母的面前,說道:“奶奶,您看二子是不是他!”潘母驚呆了,一時說不出話來。二子知道事情的真相後,怒髮衝冠,恨父母無情無義,賭咒說:“你們不要我,撂我,嫌棄我,以後我就不姓潘了,我改姓撂,我的子孫後代永遠也不和你們的子孫後代來往,開親!”二子謝了嫂嫂的養育之恩,遠走他鄉。後來,他娶了個革家姑娘為妻,自己變了革家。因為“撂”和“廖”諧音,“撂”本不是姓,“廖”才是姓,二子便用了“廖”姓,他的子孫後代沿用至今。所以,苗族潘姓與革族廖姓長久以來不通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