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
回覆列表
  • 1 # 一沫陽光的邂逅

    項燕和李牧,都是戰國末期的名將,都曾擊敗過強大的秦軍,不過要論能力的話,項燕怕還是要在李牧之上。為何這麼說?我們來比較一下就知道了。

    第一,李牧率領的是趙軍,戰鬥力相當強悍,在六國中都是排得上號的,在李牧領軍之前,趙軍曾多次和秦軍交手,均有過數次不錯的勝利。而項燕率領的則是楚軍,戰鬥力相比就要弱一籌,在他之前,楚軍也曾多次和秦軍交過手,可全部敗北,無一勝績。

    這也就是說,李牧是以強軍擊敗的秦軍,而項燕則是以弱軍擊敗的秦軍,相對而言,項燕的含金量自然更高一些。

    第二,李牧的勝利,只是擊退了秦軍,而且付出的代價相當慘重,“亡卒數十萬,邯鄲僅存”。而項燕的勝利,則是將秦軍徹底趕出楚國,楚國沒有損失一寸土地。

    然而,在歷史上,項燕的名聲卻是遠不及李牧,後人時常感慨“如果李牧不死,趙國不會滅亡”,卻很少有人說“如果項燕,楚國不會滅亡”。

    這究竟是為何呢?其實說來也簡單,因為一個角色的襯托,那便是奸臣。

    因為李牧遇到了奸臣,而項燕沒有。

    按照太史公司馬遷的說法:連續被李牧擊敗後,秦國使出了反間計,透過奸臣郭開向趙王進讒言,殺了李牧代之以庸才趙蔥,隨後趙軍被王翦擊敗,趙國滅亡。

    相應地,項燕卻沒有那個運氣。和李牧一樣,他也對上了王翦,雖然王翦的實力要遠勝於自己,主動進攻的勝算很大,但奇怪的是,王翦採取了堅守不出的戰術,即便項燕向其發起挑戰,可王翦依舊還是不出,而且秦國沒有使出反間計,楚國也沒有昏君奸臣撤掉項燕,項燕只好把主帥一直做下去。

    可是由於楚國的國力遠不及秦國,在對抗中,楚國的糧草迅速耗盡,再也供應不起項燕的大軍,項燕最後不得不解散軍隊撤退,王翦隨後出擊,輕鬆就擊敗了楚軍,滅了楚國。

    我們來設想下,如果說楚國也有個郭開,進讒言讓楚王撤掉項燕,那項燕的名聲還會那麼差嗎?

    肯定不會,後人只會說:秦國傾全國之兵攻楚,楚軍在項燕的率領下頑強抵抗數年之久,讓名將王翦率領的六十萬秦軍無可奈何,不幸的是,奸臣使壞,撤掉了頂燕,這才使得楚軍戰敗,楚國滅亡。

    所以說項燕是當之無愧的大將。

  • 2 # 老王講古

    項燕並沒有阻止秦國滅亡楚國,歷史定位算亡國之將,即使忠勇可嘉,但終究沒有不世之功,終究算不得頂級將帥之列。

  • 3 # 方城闕

    項燕當然算是名將。

    空口無憑,方城就從秦國二次興兵滅楚,項燕英勇不屈率軍抵抗說起。

    公元前225年,秦國第一發起滅楚之戰時,關中六國中韓、趙、魏已先後被秦國所滅。地處北疆的燕國,由於前二年荊軻刺秦的緣故,也被秦國打了七零八落,只剩下了遼東之地。

    東邊的齊國由於跪舔秦國多年,暫時被秦視為同盟國,得以繼續苟活。

    (秦國滅楚之時的疆域)

    此時秦國併吞八荒的力量已經不可阻擋,秦王贏政遂決定發起滅楚之戰。

    楚國經過秦國前些年的不斷打擊,國力日衰,只有不斷的向秦國割地求和。國都也從鄢郢遷往陳郢,然後又遷到矩陽,最後不得不遷到壽春。

    可以說從楚國都城不斷的遷移,就可反映出楚國對秦國多次向其用兵的無奈和恐懼。

    項燕就是在這種情況下,臨危受命擔任了楚軍大將,率領30萬楚軍抵禦虎狼之師的秦軍。

    由於前幾次秦軍在滅韓、亡趙、奪魏的戰爭中,都進行的十分順利,於是秦王贏政對此次滅楚之戰便有幾分輕敵。

    他先是問秦國少壯派將領李信,此次滅楚需要多少兵力,李信信誓旦旦的說二十萬足矣。贏政覺得不放心,又召老將王翦來問,王翦斬釘截鐵的說至少需要六十萬兵力。

    贏政聽罷覺得王翦人老膽怯,便任命李信為主將,蒙武為副將,率領二十大軍興兵伐楚。

    面對氣勢洶洶的李信,項燕在楚國邊境只派了少量人馬遲滯秦軍,自己則帶領大部隊隱閉不出,誘敵深入。

    (楚軍大將項燕)

    李信不明就裡,深入楚境如入無人之境。就在李信與蒙武分兵深入楚境後,項燕緊追李信一路不放,乘敵不備連續攻陷秦軍二次營壘,斬殺秦軍都尉七人。

    李信大敗而逃,逃到城父與蒙武會後。結果又被項燕率軍襲來,只能退出楚境,秦國第一次滅楚失敗。

    雄才大略的贏政,認識到自己輕敵的錯誤。不惜紆尊降貴,親赴王翦府上請王翦掛帥滅楚,並答應了他需用六十萬大軍的要求,秦國開始了第二次滅楚之戰。

    王翦率軍到達秦楚邊境,便紮營不出,與項燕打起了消耗戰。這一耗便是一整年,楚軍糧草不濟便只有向楚國腹地撤退。

    老謀深算的王翦看楚軍鬆動,敵退我進,向楚軍發起了全線攻擊。養精蓄銳的六十萬秦軍,呈泰山壓頂之勢向撤退中的楚軍撲去。經過多日激戰,楚軍寡不敵眾,項燕戰死。

    (項燕戰死)

    雖然說項燕兵敗,但項燕英勇無畏抗擊強秦的精神,世世激勵著楚國的子民。

    “楚雖三戶,亡秦必楚”,正是這種精神的充分體現。十六年後,項燕的孫子項羽率十八路諸侯進入關中,殺秦王子嬰,秦朝滅亡。

    因此,項燕無論從各個方面來講,都符合兵聖孫臏所提出的“智、信、仁、勇、嚴”名將標準,不愧為一代名將。

  • 4 # 浮沉的歷史

    項燕是戰國時期楚國最後的一位將領,也是六國中最後一位有名有姓與秦軍作戰的將領。儘管有關項燕地歷史記載不多,但是我們還是能從中看出,項燕確實是堪稱一位名將。

    根據《史記·項羽本紀》記載:“項氏世世為楚將,封於項,故姓項氏。”項燕的家族世代為楚國將領,有很大的戰功,因此被受封於項這個地方並且其家族的姓氏都改為了項氏。而在秦滅楚之戰中,楚王將楚國全部的軍隊交給了項燕,也說明其帶兵能力是很強的。

    大敗李信

    公元前226年,秦始皇任命其器重的青年將領李信和蒙為攻楚秦軍的主帥和蒙恬一起領兵二十萬進攻楚國,在進攻的初期,李信大敗楚軍並且取得了初步的勝利。不過隨著項燕帶領楚軍加入戰場後,形勢發生了逆轉。李信在與蒙恬匯合城父的路上遭遇了楚軍的追擊,史載“楚人因隨之,三天三夜不頓舍。”楚軍在項燕地帶領下爆發出了驚人的戰鬥力,緊緊咬住秦軍撤退的隊伍,三天三夜不休息,最終李信的軍隊損失了七個都尉及其手下的兵力,李信大敗而歸。

    再戰王翦

    隨著李信戰敗的訊息傳來,秦始皇決定啟用已經告老還鄉的名將王翦,這次秦軍是傾全國之力而來,一共組織了六十萬的伐楚大軍。楚國在得知秦軍再次大舉進攻後,派遣項燕帶領全部的楚軍決定與秦軍決一死戰。

    秦始皇二十三年(公元前224年),秦軍首先佔領了從陳以南至平輿一線的楚國邊境地區,緊接著繼續向楚國腹地推進。秦楚雙方主力軍隊在楚國腹地展開了廝殺,楚軍憑藉本土作戰和高昂計程車氣,迫使秦軍採取了堅守不住的戰術,就這樣雙方陷入了僵局。作為楚軍主帥的項燕明白,照這樣拖下去對於楚軍是極其不利的,因為楚國的國力遠遠弱於秦國,但是項燕除了天天去秦國營寨前挑戰也別無他法。

    就這樣日子一天天的過去了,楚軍的糧食已經不夠了,士氣也越來越低落,項燕在萬般無奈無奈的情況下命令楚軍全線撤退。見楚軍撤退了,王翦認為時機已經成熟下令秦軍發動了攻反擊,撤退的楚軍因此連戰連敗,楚軍在蘄縣最終被秦軍所徹底擊敗,項燕自殺殉國。

    項燕的最終戰敗,並不是其指揮作戰能力的問題,實際上是秦楚兩國之間巨大國力差距所導致的。在戰國的最後時刻,項燕給予了秦軍以巨大的打擊,足以證明項燕為當時的一代名將。在起戰死後的第十五年頭,楚地爆發了陳勝吳廣起義,作為其後人的項梁項燕叔侄也趁勢組織了反秦武裝,並且最終推翻了秦王朝的統治。

  • 5 # 小龍女5505

    項燕的確是楚國最後一位名將,也是楚國最後一位與秦朝作戰戰死沙場、以身殉國的悲情猛將,他還是西楚霸王、一代梟雄、一方霸主項羽的祖父。

  • 6 # 哈哈一顆心

    那肯定算啊,項燕可是戰國時期楚國末日的頂樑柱啊,是上柱國,還打敗了不可一世的李信,就是李廣的先祖。再後來,秦拍王翦以60w大軍攻楚,項燕兵敗被殺。這和項燕和王翦的本身指揮能力關係不大,主要是這個時期的秦楚,各方面都差距太大,沒我戰勝的可能性,後勤楚扛不住,兵力不足,兵員的能力也是天差地別,根本沒希望贏。所以秦滅六國,是歷史的必然

  • 7 # 九哥QTQTQT

    項燕肯定是名將,項燕擊敗過秦國大將李信與蒙恬,秦國大將李信與蒙恬率領20萬秦軍伐楚,被項燕擊潰,秦軍幾乎全軍覆滅,李信也是一代名將,李信率領800精騎滅燕國活捉燕太子丹,而蒙恬曾經率領秦軍擊潰北方的匈奴,收復河套地區修建長城。項燕率領10萬殘餘的楚軍在壽春城與王剪的60萬秦軍決戰,王剪的秦軍死傷過半才戰勝項燕,項燕也是楚國末期少有的能戰勝秦軍的名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中的拂是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