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答友皓哥

    正式演出的時候都是提前編排好的節目,返場加演或者和觀眾互動更看演員的綜合素質和藝術功底。尤其是近年德雲社的第二三代繼郭德綱于謙後出現了偶像級的相聲藝人如張雲雷,孟鶴堂,一些雷絲糖球迷戀的程度不亞於當年的影視歌星。

    本人沒去過現場觀聽相聲表演,也沒有偶像情結,但是理解,因為蘿蔔白菜各有所愛。

    喜歡一種藝術形式,喜歡某些明星,和喜歡德雲社演員返場,亦在情理之中。

  • 2 # 東曉市小金魚兒
    德雲社的魅力就在這裡。

    我們說,相聲是一門傳統藝術。

    從清末到現而今這100多年的耳傳身教形成了這個藝術形式。

    本身,相聲的出身就是平民藝術。

    在撂地賣藝的年代是沒有觀眾和演員的距離的。

    也就是說,這門藝術本身就是在觀眾當中表演的藝術。

    如果您要把它分為一門遠離觀眾。

    舞臺和觀眾離八丈遠的東西,就錯了。

    德雲社的相聲,就是秉承了這一傳統。

    他們就算是在北展這樣的大舞臺上,也一樣的和觀眾打成一片。

    我其實很贊同港臺地區對演員的稱謂,就是“藝人”。

    我覺得這個稱呼很合適。

    而我們大陸呢,就是當年太把演員當回事了。

    尤其是一些體制裡的名人,早早的就把自己歸於藝術家的行列了。

    甚至是藝術界的領袖,文藝界的領導。

    這一下子就和觀眾的距離拉遠了。

    不是一個簡單的舞臺和觀眾席的距離,是天上和人間的距離。

    這樣,我們普通的觀眾就像在看一顆星星。

    閃爍著光芒,但是很遠。

    所謂只可遠看不可近玩焉。

    終於,德雲社有幾百個接地氣的藝人出現了。

    我們不光可以在劇場裡接下茬,還能和演員在臺上臺下互動。

    還能和演員一起唱歌。

    這一千多塊花的值。

    於是,很多德雲社的粉絲就喜歡返場的這一高潮。

    只有這樣,觀眾才覺得我們懂藝人,藝人懂我們。

    才能使德雲社的相聲出現了很多的不一樣。

    比如,全場的大合唱。

    比如,開場有人送禮物。

    比如,臺下有幾千人打開了熒光棒。

    這其實在演唱會里是很常見的鏡頭。

    然而在相聲專場裡看到,就有人說話。

    說這不是說相聲,說這不符合規定。

    其實,我也想問問,相聲在電視上說,和祖師爺撂地的形式一樣嗎?

    相聲不穿大褂,穿西服,和祖師爺的形式一樣嗎?

    所謂五十步笑百步而已。

    我們喜歡這個形式。

    我們喜歡和德雲社的藝人聊天。

    我們喜歡和德雲社的藝人逗貧。

    這就行了唄。

    這就是德雲社返場比正活還吸引人的地方。

    不是嗎?

  • 3 # 於小小

    人人皆有好奇心,包括你我在內。

    返場環節,能聽到很多關於演員生活中有趣的故事

    對於德雲社演員的相聲,想必每一個德雲粉們早已經耳熟能詳,每次演出臺下很多搭茬的現象完美地證明了這一點。

    粉絲對演員作品的熟悉已經到了那個地方會抖包袱的程度,比如孟鶴堂和周九良表演的《當行論》,每次一到“糊頂棚”這段,提到買賣分抬頭的買賣和低頭的買賣時,臺下就開始熱鬧起來,然後是全場觀眾秒變捧哏,周九良變成聽相聲的了。

    相聲作品更新的速度太慢,但返場卻可以次次不相同。

    當然,返場節目可以每次都不同是一個方面,另一個方面是,返場真的很精彩。

    就拿郭德綱來說吧,他曾經創造過在一場演出中有27次返場的經歷,至今在相聲界無人能夠超越。

    在老郭的返場中,我們能聽到很多關於德雲社演員在生活中的趣事,除了於老師和他的家人們之外,侯震和孫越的也很有趣:

    ——比如侯震老師是個碎嘴子,天天嘴裡叨叨叨不停的說話,給他買張票讓他去海南渡假去,回來牙都能變黑了。

    ——比如孫越,當初孫越來德雲社的時候,郭德綱問他究竟有多重,孫越說260斤,郭老師相信了,但總覺得哪裡不對勁,後來才知道,原來德雲社的秤就到260斤。

    而且郭德綱在返場中也會來幾首流行歌曲,雖然不拿手,架不住他會改編啊,比如他喜歡唱的《大約在冬季》和《忘情水》,能讓你聽到懷疑人生並忘記原唱!

    像這樣的例子有很多很多,而大多數德雲社的演員都會在返場中講一些有意的事情。

    返場環節,能看到平常不常見的節目

    返場,也就意味著正活已經結束了,這個時候演員是非常放鬆的,對於觀眾提的一些小要求,一般都是會滿足的。

    比如於謙老師,在返場階段,偶爾會給大家唱上幾首搖滾,讓大家一飽耳福。別看于謙老師是北京搖滾協會的副會長,如果不是演出中的返場,他是不會輕易唱的。

    還有當紅的幾位小角,像岳雲鵬,張雲雷,孟鶴堂等人,在返場中都會應觀眾要求,來上幾齣自己的“拿手好戲”。

    特別是張雲雷,在返場中,張雲雷唱小曲小調的時候,全場觀眾一起附和,熒光棒亮起,綠色的海洋加上全場大合唱,不激動人心才怪呢!

    返場環節是可以互動的,你想聽演員唱歌、唱戲,或者表演其他節目,都是可以大聲喊出來的,一般情況下,只要不太過分,對於觀眾的要求,臺上演員都會滿足的。

    所有看過德雲社現場的人,相對於“正活”,都更喜歡返場環節。

  • 4 # 桔梗不哭

    其實你的感覺並不是很多人的感覺,有這種想法的人也有,但絕對不會太多。

    老郭曾說過,你連續聽他的同一段相聲一個月,他還能保證你每次都笑。這是為什麼呢?因為德雲社的相聲是與時俱進的,是一個主線的前提下,每次的包袱內容,包袱的結構以及包袱的時機與度的把握都不同,會達到不同的效果,你可能聽過這個包袱但是在他嘴裡說出來,他的表情,語氣,時機都會把這個包袱的效果發揮到最大化,這就是老郭說的,德雲社相聲每次都會給你不一樣的感覺!你有這種感覺我覺得可能是以下這幾個方面的原因。

    一,德雲社小劇場的相聲,現在各隊的隊長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角兒,一般都不在,主要是鍛鍊新人,新人的創作能力,控場能力都會影響大家聽相聲的感覺,可能你連續去劇場聽一個星期的相聲,就會覺得相聲的流程都是一樣的,到了正活的時候,你都知道下一步會問什麼問題,捧哏的會怎麼回答,猜都能猜個八九不離十,所以你喜歡返場階段,返場階段基本都是小段,可能只有一個包袱,但是你沒有聽說過,才會覺得有意思。其實現在的相聲的百分之八十都是老段子,在這個基礎上加入了與時俱進的包袱,人們才不會覺得無聊,正活有正活的看點,有些人就想看怎麼入活,有些人就想看有沒有現掛之類的還是正活裡面的內容會多一些。二,德雲社商演的相聲,因為有影片平臺的合作以及當地的合作商,很多小劇場能說的包袱商演是不能說的,比如張雲雷的調侃汶川地震的梗,可能當事人沒有想那麼多,只是簡單的一個包袱想逗笑。還有就是有些比較隱晦的包袱,有誘導性的包袱是不能說的,這就是為什麼當年閆雲達被稱為“德雲社小劇場之王”但是商演上卻相當的不好,以至於最後離開了德雲社。還有就是商演對每段相聲的時間都是有要求的,有的時候可能因為時間的原因,很多需要鋪墊的地方鋪墊的不夠,整體的連貫性不好,以至於效果一般。再有就是商演上別看演員該玩是玩,但是還是有很多束縛的,在我看來商演是不如小劇場的。

    三,關於現掛的理解,其實每個人都喜歡新的內容,喜歡新的包袱在各個無可厚非,但是並不是只有返場的階段是新的內容,好多相聲演員在熱場階段也是很有意思的,在熱場階段也會有很多的互動,但是相對返場來說互動會有一個度。

    四,返場的演員基本都是角兒,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攢地的演員,是這一場的演員中能力最好的,得到大家肯定的,粉絲也是相對比較多的,所以喜歡返場也正常,角兒誰不喜歡呢,但是你如果比較一下,你喜歡角兒的返場那你也會喜歡角兒的正活的。

    總的來說,德雲社現在出現了一批年輕的能力不錯的演員,在小劇場也是混的風生水起,如果想聽點不一樣的相聲可以去聽一聽,像尚九熙何九華,張九南高九成,張九齡王九龍,秦霄賢孫九香,張鶴帆李思明等也都比較有自己的特點,也希望你可以找到不一樣的樂趣

  • 5 # R娛記

    很多年輕人就特別喜歡返場,因為返場的時候臺上臺下的互動很好,觀眾可以積極參與,得到更多的快樂,這種氛圍是比之前要好很多。

    正活中規中矩

    現在德雲社的商演,正活都是中規中矩,不同的演員,上來表演一個段子,按部就班。這中間雖然相聲演員與臺下的觀眾有所互動,但互動比較少一點,更多是安靜的聽相聲。

    即使郭德綱那種妙語連珠的老相聲演員,他的專場正活也一樣。觀眾看多了以後都已經習慣了,不會有太多的期待。因為這個環節當中,他們參與機會比較少一點。

    如果觀眾亂喊亂叫的話,會被別人粉絲罵死的。即使是捧哏,也要跟著相聲演員的節奏進行,按照他們當時表演的段子去迎合,而不能自由發揮,限制性太多。

    老段子比較多

    德雲社現在發展了這麼多年,他們的相聲套路總體上都差不多,有一些段子是重複的,而他們的相聲影片在網上可以免費刷,有很多觀眾早就已經看過了,又到現場看,有的時候就沒有那麼好的效果。

    加上現在德雲社的很多人走紅以後都特別忙,沒有更多的時間去創作,比如郭德綱。

    郭德綱早年的作品是非常不錯的,那時候他努力創作,就是想在相聲界相闖出一片天地。但現在的他早已衣食無憂,功成名就,心思不在創作上了,他也沒那麼多時間和精力,新段子少了很多。

    郭德綱現在的專場多是些老段子,說來說去的,包袱都差不多,聽久了以後確實有一種審美疲勞。

    很多時候,郭德綱剛剛說了上半句,觀眾就知道下半句是什麼意思了,因為之前都聽過類似的內容,而且郭德綱的徒弟模仿他特別多,看了以後覺得有雷同的感覺。

    這種情況下,觀眾都特別期待返場的環節,因為返場要比正活熱鬧多了,可以自由發揮,還可以看到一些比較新鮮的表演。

    返場觀眾可以玩的更開心

    相聲本來就是逗樂的,而願意花錢買票去看德雲社相聲的觀眾,就是圖開心一笑,不僅讓臺上的相聲演員逗得哈哈大笑,他們自己也要享受互動帶來的快樂。

    德雲社那麼吸引人,除了他們本身的段子有一些包袱還不錯,另外就是他們的返場真的很熱鬧,是別的團體所沒辦法比擬的。很多年輕人在這裡體會到了從未有過的歡樂,真的特別好玩。

    郭德綱會唱很多小曲,在返場的時候,又老是逗觀眾笑,還可以帶給觀眾不同的表演,這樣就比較吸引人。而在張雲雷的專場返場的時候,觀眾有的時候還可以亂喊亂叫,表達自己內心的感受,這個是更熱鬧的。

    秦霄賢在小劇場返場的時候,有很多女孩都喜歡逗他,向他提問之類的,一起參與到其中,真的是特別的歡樂。

    網上有很多德雲社返場時候的影片,真的是太吸引人了。德雲社的很多粉絲都是年輕人,他們都喜歡這樣的氛圍,有過一次體驗之後,後面還喜歡繼續這樣。

    所以,德雲社的返場是最值得期待的,要超過了正活。

  • 6 # 棲鴻看紅樓

    我也是這樣的。

    一個相聲作品的創作,是很不容易的。據岳雲鵬說,一位相聲演員,一輩子能寫十幾個作品就不錯了。但是他們每年的商演,少說也得幾十場。所以正式表演的,大部分是舊作品。

    現存傳媒這樣發達,德雲社又是這樣火爆,在網路上看他們的作品也很多了。甚至,岳雲鵬孫越的一個《當行論》,我至少看過四五個版本。

    包括岳雲鵬第一次專場,把“救火用的”說成“旅行用的”,錯詞的“車禍版”;包括岳雲鵬有了心理陰影,在商演中猶豫不敢說話,孫越小聲提醒“旅行用的”,被稱為“孫越大型提詞器”的版本;包括2020年封箱,“時間緊任務重”,並且增加了記錄員媳婦這個人物的改良版。我都看過。

    看得太多了,即使不能說倒背如流,至少是新鮮感大打折扣。相比之下,返場時的聊天是當場發揮,更有新鮮感,也更有笑點。當然願意看返場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天絲面料如何清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