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祖是個好男人,史書沒有記載他有哪些妃子,只記載了他有幾個皇后。事實上,他是一個很自律的皇帝,沒有象其它皇帝那樣徵召一大堆蔦蔦燕燕,而是過著一夫一妻的生活。有兩個民間傳說,講的是宋太祖的故事,但正史沒有記載,在此一併寫給大家看。
宋太祖趙匡胤是涿郡人,生於洛陽夾馬營。他自幼習得一身好武藝,又好打抱不平。一日,在前往太原的路上,途經一個道觀,偶然發現裡面綁著一個美麗女子,年約十六七歲。經打聽,原來她是蒲州人,名叫趙京娘,隨父去曲陽還鄉愿被強盜搶到這裡。估計強盜只是臨時外出,隨時可能回來,如果錯過時機,再救就麻煩了。趙匡胤迅速解開繩索,帶著京娘朝千里之外的蒲州逃去。強盜們不見了小美人,料定是被人救了,直接往蒲州方向趕去。強盜們一路上對二人圍追堵截,都被機智勇敢的趙匡胤打跑了。他們以兄妹相稱,雖然途中餐風宿露、異常艱辛,但年青的趙匡胤對京娘呵護有加,使她心中油然而生傾慕之情。在途經河北武安門道川時,京娘向趙匡胤羞羞達達地表達了心意,看著美麗賢淑的京娘,趙匡胤怦然心動,但是他認為救京娘本為義舉,如果有所圖謀,與打劫的強盜有何區別?於是他婉言相拒:“賢妹,非是俺膠柱鼓瑟,本為義氣千里相送,今若就私情與那個響馬何異?況施恩圖報非君子所為”。
儘管京娘依舊對趙匡胤十分依戀,但他始終恪守兄妹之禮,不越雷池半步。
到了京孃家,父母見到失而復得的女兒,喜極而泣,對眼前這位俠肝義膽的小哥更是感激不盡,定要將女兒許配於他。趙匡胤其實已經被京孃的溫柔賢淑所打動,但他考慮到自己尚很年青,壯志未酬,不能過早地陷入男女私情,便再一次婉拒了這番美意,和心愛的京娘依依惜別。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趙匡胤走後,前來提親者絡繹不絕,但京娘覺得誰也比不上趙匡胤,一個個被他拒之門外。時光荏苒,父母老去,兄嫂成了說親人爭相奉承的物件,但她仍不給兄嫂面子,期待趙匡胤有朝一日來迎娶她。可是一晃好多年過去了,心上人卻音信全無。心急如焚的兄嫂,不是冷嘲譏諷,就是罵一些難聽的話,氣得京娘實在呆不住了,便削髮為尼,日日與青燈古佛為伴。
趙匡胤當皇帝時,已是十六年以後了,她沒有忘記昔日的京娘,又從當年送京娘回家的秦晉渡口過黃河,再到山西探望朝思暮想的京娘,欲接京娘回宮當貴妃。但是沒想到,京娘自和他離別後,承受了太多世俗的壓力,使她由希望變失望再到絕望。斗轉星移,歲月無情,容顏易老。多年木魚的敲打聲已然心若止水,再無漣漪,京娘自覺無力再續一場遲來的愛情。當趙匡胤來到她的佛舍後,她連面都不願讓恩兄看見,只背對著太祖,婉言謝絕了他的好意。但當他走後,又不禁悲從中來,暗自垂淚:“怪匡胤兮,姍姍來遲;恨自已兮,佳緣薄命;怨蒼天兮,一場捉弄!喑自嘆,今生不能補報大德,死當銜環結草”。
趙匡胤的父親趙弘殷,驍勇善戰,起初跟隨後唐王鎔,因為戰功卓著,又深受信任,便讓他在禁軍中任職;後唐時被任命為護聖營都指揮使(相當於今天總統衛隊長)。趙弘殷自20歲投身軍旅,一直未能實現封侯拜相的願望,他將兒子取名匡胤,有延續先祖榮耀的期待。他自稱西漢京兆尹趙廣漢之後;曾祖趙眺,唐朝官員,歷任永清、文安、幽都三個縣的縣令;祖父趙珽,歷任幽州節度從事,累官御史中丞;父親趙敬,歷任營州、薊州、涿州三州剌史。為了給兒子助力,他與同事兼好友右千牛衛率府率賀景思結為親家。在趙匡胤十七歲那年,趙弘殷為兒子迎娶了16歲的賀氏。
賀氏溫柔賢惠,勤儉持家,自從二人喜結連理後,趙匡胤一改往日逢場作戲、遇博爭雄、酗酒好鬥的紈絝本性,獨喜觀書,雖在軍中,手不釋卷。後周顯德二年(956年)趙匡胤任官定國軍節度使,賀氏被封為會稽郡夫人。賀氏生滕王趙德秀、魏王趙德昭、舒王趙德林、昭慶公主、延慶公主。後周顯德五年(958年)正月初三,賀氏病逝,年僅30歲。太祖登基後,在建隆三年(962年4月18日追封賀氏為皇后。賀氏初葬安陵西北,乾德二年三月二十七日,太祖下旨將賀氏由安陵發引遷至永昌陵(趙匡胤陵墓)下葬,歷時十三天,輟朝十三天,禁京城音樂,群臣祭拜,這十三天算是對賀氏跟隨太祖十三年的深情悼念。
趙匡胤未稱帝前,經常行軍打仗在外,即使賀氏生病期間,他也不在身邊照顧。一日,趙匡胤行軍在外,順道看望生病在家的彰德軍節度使王饒。王饒看好趙匡胤,主動提出將未出閣的三女兒許配於他,就在這段時間,史家猜測趙匡胤與王氏在王饒家中圓房了。如若不然,賀氏958年去世,史載王氏所生子女全部夭折,而趙德芳959年出生,那他是何人所生呢?
王氏是邠州新平人,後周顯德五年(959年),趙匡胤官至殿前都點檢(掌管禁衛軍),就在這一年迎娶王饒之女王氏。王氏勤儉持家,尊老愛幼,善待下人。後周世宗柴榮曾賜王氏冠帔,封她為琅琊夫人。公元960年,趙匡胤黃袍加身稱帝。在建隆元年八月,冊封王氏為皇后。雖然貴為皇后,但她為人低調,著常服,親自操持皇帝飲食;早晨起床後必先誦讀佛書,然後侍奉杜太后生活起居,問寒問暖,無微不至;閒暇時彈箏鼓琴為太祖解悶。史書記載,王皇后生子女三人皆夭折,但是筆者猜測,趙德芳實為王氏所生,出於尊重原配,過繼給了賀氏。乾德元年(963年)12月,王皇后薨,年僅22歲,葬安陵之北,諡號孝明王皇后。
五年之後,宋太祖又娶了宋氏。宋氏比宋太祖小25歲,比他的長子趙德昭還小一歲。宋氏是河南洛陽人,左衛上將軍、忠武軍節度使宋偓之女,生母為後漢永寧公主(後漢太祖劉知遠之女),宋偓是後唐莊宗外孫,其生母是後唐義寧公主,她家可稱得上三朝國戚。宋氏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又經常出入宮廷,見多識廣,熟悉禮數。宋氏小時侯隨母親覲見皇帝,即為後周太祖郭威所喜愛,曾賞賜冠帔;乾德五年(967年)宋氏隨母進宮賀皇帝長春節,博得宋太祖垂青,又賜以冠帔。開寶元年(968年)二月,宋氏被納入宮為皇后。
宋太祖憐香惜玉;宋皇后柔順多禮,每當太祖退朝,她必盛裝迎接,之後又監理御膳。宋皇后比趙德昭還小一歲,“母子”相見實感尷尬,因此她和比自己小七歲的趙德芳走得較近。太祖嚥氣時,她急令宦官王繼恩傳趙德芳進宮,而王繼恩卻召來晉王趙光義進宮,使趙光義得以登上皇位。趙光義登上皇位後,逼死侄子,慢待宋皇后。宋皇后至道元年(995年)去世,年僅43歲,無子女。太宗趙光義不為宋皇后操辦喪事,也不讓群臣參加祭奠,不象是去世了前朝皇后,倒象是死了一個普通的宮女。翰林學士王禹偁私下說了一句:“皇后曾經是母儀天下之人,應當按皇后的規格辦理喪事!”,此話傳至太宗得知,竟以誹謗朝廷治罪,將他貶往滁州。可憐她死後很久不得入葬,初將她的梓宮(棺材)遷往太祖之妹府第附近,暫時安放在普濟佛舍;又過了好長時間,既不將她與太祖合葬,其牌位也不擺入太廟。直到至道三年(997年)正月,才將她的棺槨葬於太祖永昌陵的北面,但牌位仍只能屈居別廟。好不容易到神宗(太宗玄孫)時,才將她的神主(牌位)捧入太廟,享受香火祭祀。
野史傳說,太祖是個好男人,他本不想納妃的,因為他覺得有一個恩愛的女人就夠了。但有段時間太祖實在空虛寂寞,加上一個美女的出現驚豔了他,他沒把持住就娶了她。太祖很寵愛她,準備封她為皇后的,但宰相趙普認為:亡國之女,封后不吉,不如收為貴妃。在王皇后去世之後,宋皇后即位之前,即從963到967年之間,有4年時間中宮虛位,在這段時間是花蕊夫人陪伴太祖左右。
花蕊夫人,後蜀後主孟昶寵妃,姓徐(一說姓費),青城人,得封惠妃,賜號花蕊夫人。孟昶後宮佳麗三千,最愛花蕊夫人。一個夏日之夜,孟昶攜花蕊夫人池前乘涼,見風景宜人,夫人秀美,即興揮毫作詩:“冰肌玉骨清無汗,水殿風來暗香滿。繡簾一點月窺人,欹枕釵橫雲鬢亂。起來瓊戶啟無聲,時見疏星渡河漢。屈指西風幾時來,只恐流年暗中換”。這首詩表現了孟昶對花蕊夫人的無限愛戀,然而,就在他不思進取,沉湎於享樂之中時,趙匡胤已開始了結束五代十國的戰爭。其實花蕊夫人也勸過孟昶要勵精圖治,但孟昶自以為山川險峻,有恃無恐。宋太祖乾德二年十一月,命忠武軍節度使王全斌率軍六萬進攻後蜀,僅66天時間,十四萬成都守軍一觸而潰。乾德三年元霄剛過,孟昶自縛出城請降。太祖久聞花蕊夫人豔壓群芳,有心一睹芳容,卻苦無藉口,便封孟昶為秦國公、檢校太師、兼中書令,又連其家眷也一併封賞。待孟昶攜花蕊夫人前來謝恩時,宋太祖終於可以近距離地得償所願。夫人剛到座前,就有一股花香沁人心脾;細端詳,只感覺她千嬌百媚,無法用言語來形容;忽一句悅耳之聲傳來,如黃蔦出谷,婉轉悠揚;太祖怕失態,忙聚精會神去聽,卻怎麼也靜不下神來,只大概知道她說的意思:“臣妾費氏見駕,願皇上聖壽無疆!”。花蕊夫人說了一長溜謝恩的話,停了一會兒也未聽到殿上的太祖發話,便微微抬頭掃了他一眼。這一掃不得了,太祖九魂走了七魂,從此花蕊夫人的身影揮之不去。
奷臣看出端倪,即開始奉承行動。七日後,孟昶突然暴病身亡,宋太祖為他風光大葬。沒過多久,花蕊夫人被送入宮中,封為貴妃。花蕊夫人雖然成了宋太祖的人,但經常偷偷祭拜孟昶。有一日宋太祖戲問後蜀亡國的原因,花蕊夫人以《述亡國詩》作答:“君王城上豎降旗,妾在深宮哪得知?十四萬人齊解甲,更無一人是男兒!”,回擊了很多人禍女亡國論。
花蕊夫人沒過幾年就被趙光義一箭射死了,有人說是因為趙光義擔心哥哥沉湎女色,耽誤社稷江山;有人說是因為他覬覦花蕊夫人的美色,自已得不到,別人也休想得到;也有人說花蕊夫人因為奉勸太祖立嫡子傳國而為趙光義所忌恨,便選擇打獵之機,以“誤傷”為藉口將花蕊夫人除掉。
宋太祖有一個千里送京孃的傳說;有一個追封的孝惠賀皇后;有一個孝明王皇后和一個孝章宋皇后;還有一個傳說中的貴妃花蕊夫人。筆者認為,千里送京孃的故事,是對宋太祖美德的歌頌;宋太祖與花蕊夫人的故事屬於民間傳說;另外三位女人才是正史記載宋太祖的皇后。
宋太祖是個好男人,史書沒有記載他有哪些妃子,只記載了他有幾個皇后。事實上,他是一個很自律的皇帝,沒有象其它皇帝那樣徵召一大堆蔦蔦燕燕,而是過著一夫一妻的生活。有兩個民間傳說,講的是宋太祖的故事,但正史沒有記載,在此一併寫給大家看。
英雄救美,千里送京孃的傳說。
宋太祖趙匡胤是涿郡人,生於洛陽夾馬營。他自幼習得一身好武藝,又好打抱不平。一日,在前往太原的路上,途經一個道觀,偶然發現裡面綁著一個美麗女子,年約十六七歲。經打聽,原來她是蒲州人,名叫趙京娘,隨父去曲陽還鄉愿被強盜搶到這裡。估計強盜只是臨時外出,隨時可能回來,如果錯過時機,再救就麻煩了。趙匡胤迅速解開繩索,帶著京娘朝千里之外的蒲州逃去。強盜們不見了小美人,料定是被人救了,直接往蒲州方向趕去。強盜們一路上對二人圍追堵截,都被機智勇敢的趙匡胤打跑了。他們以兄妹相稱,雖然途中餐風宿露、異常艱辛,但年青的趙匡胤對京娘呵護有加,使她心中油然而生傾慕之情。在途經河北武安門道川時,京娘向趙匡胤羞羞達達地表達了心意,看著美麗賢淑的京娘,趙匡胤怦然心動,但是他認為救京娘本為義舉,如果有所圖謀,與打劫的強盜有何區別?於是他婉言相拒:“賢妹,非是俺膠柱鼓瑟,本為義氣千里相送,今若就私情與那個響馬何異?況施恩圖報非君子所為”。
儘管京娘依舊對趙匡胤十分依戀,但他始終恪守兄妹之禮,不越雷池半步。
到了京孃家,父母見到失而復得的女兒,喜極而泣,對眼前這位俠肝義膽的小哥更是感激不盡,定要將女兒許配於他。趙匡胤其實已經被京孃的溫柔賢淑所打動,但他考慮到自己尚很年青,壯志未酬,不能過早地陷入男女私情,便再一次婉拒了這番美意,和心愛的京娘依依惜別。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趙匡胤走後,前來提親者絡繹不絕,但京娘覺得誰也比不上趙匡胤,一個個被他拒之門外。時光荏苒,父母老去,兄嫂成了說親人爭相奉承的物件,但她仍不給兄嫂面子,期待趙匡胤有朝一日來迎娶她。可是一晃好多年過去了,心上人卻音信全無。心急如焚的兄嫂,不是冷嘲譏諷,就是罵一些難聽的話,氣得京娘實在呆不住了,便削髮為尼,日日與青燈古佛為伴。
趙匡胤當皇帝時,已是十六年以後了,她沒有忘記昔日的京娘,又從當年送京娘回家的秦晉渡口過黃河,再到山西探望朝思暮想的京娘,欲接京娘回宮當貴妃。但是沒想到,京娘自和他離別後,承受了太多世俗的壓力,使她由希望變失望再到絕望。斗轉星移,歲月無情,容顏易老。多年木魚的敲打聲已然心若止水,再無漣漪,京娘自覺無力再續一場遲來的愛情。當趙匡胤來到她的佛舍後,她連面都不願讓恩兄看見,只背對著太祖,婉言謝絕了他的好意。但當他走後,又不禁悲從中來,暗自垂淚:“怪匡胤兮,姍姍來遲;恨自已兮,佳緣薄命;怨蒼天兮,一場捉弄!喑自嘆,今生不能補報大德,死當銜環結草”。
為父指婚同事女,孝惠皇后留子嗣。
趙匡胤的父親趙弘殷,驍勇善戰,起初跟隨後唐王鎔,因為戰功卓著,又深受信任,便讓他在禁軍中任職;後唐時被任命為護聖營都指揮使(相當於今天總統衛隊長)。趙弘殷自20歲投身軍旅,一直未能實現封侯拜相的願望,他將兒子取名匡胤,有延續先祖榮耀的期待。他自稱西漢京兆尹趙廣漢之後;曾祖趙眺,唐朝官員,歷任永清、文安、幽都三個縣的縣令;祖父趙珽,歷任幽州節度從事,累官御史中丞;父親趙敬,歷任營州、薊州、涿州三州剌史。為了給兒子助力,他與同事兼好友右千牛衛率府率賀景思結為親家。在趙匡胤十七歲那年,趙弘殷為兒子迎娶了16歲的賀氏。
賀氏溫柔賢惠,勤儉持家,自從二人喜結連理後,趙匡胤一改往日逢場作戲、遇博爭雄、酗酒好鬥的紈絝本性,獨喜觀書,雖在軍中,手不釋卷。後周顯德二年(956年)趙匡胤任官定國軍節度使,賀氏被封為會稽郡夫人。賀氏生滕王趙德秀、魏王趙德昭、舒王趙德林、昭慶公主、延慶公主。後周顯德五年(958年)正月初三,賀氏病逝,年僅30歲。太祖登基後,在建隆三年(962年4月18日追封賀氏為皇后。賀氏初葬安陵西北,乾德二年三月二十七日,太祖下旨將賀氏由安陵發引遷至永昌陵(趙匡胤陵墓)下葬,歷時十三天,輟朝十三天,禁京城音樂,群臣祭拜,這十三天算是對賀氏跟隨太祖十三年的深情悼念。
節度使主動認婿,孝明王皇后顯淑德。
趙匡胤未稱帝前,經常行軍打仗在外,即使賀氏生病期間,他也不在身邊照顧。一日,趙匡胤行軍在外,順道看望生病在家的彰德軍節度使王饒。王饒看好趙匡胤,主動提出將未出閣的三女兒許配於他,就在這段時間,史家猜測趙匡胤與王氏在王饒家中圓房了。如若不然,賀氏958年去世,史載王氏所生子女全部夭折,而趙德芳959年出生,那他是何人所生呢?
王氏是邠州新平人,後周顯德五年(959年),趙匡胤官至殿前都點檢(掌管禁衛軍),就在這一年迎娶王饒之女王氏。王氏勤儉持家,尊老愛幼,善待下人。後周世宗柴榮曾賜王氏冠帔,封她為琅琊夫人。公元960年,趙匡胤黃袍加身稱帝。在建隆元年八月,冊封王氏為皇后。雖然貴為皇后,但她為人低調,著常服,親自操持皇帝飲食;早晨起床後必先誦讀佛書,然後侍奉杜太后生活起居,問寒問暖,無微不至;閒暇時彈箏鼓琴為太祖解悶。史書記載,王皇后生子女三人皆夭折,但是筆者猜測,趙德芳實為王氏所生,出於尊重原配,過繼給了賀氏。乾德元年(963年)12月,王皇后薨,年僅22歲,葬安陵之北,諡號孝明王皇后。
三朝國戚金枝女,身前顯貴身後哀。
五年之後,宋太祖又娶了宋氏。宋氏比宋太祖小25歲,比他的長子趙德昭還小一歲。宋氏是河南洛陽人,左衛上將軍、忠武軍節度使宋偓之女,生母為後漢永寧公主(後漢太祖劉知遠之女),宋偓是後唐莊宗外孫,其生母是後唐義寧公主,她家可稱得上三朝國戚。宋氏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又經常出入宮廷,見多識廣,熟悉禮數。宋氏小時侯隨母親覲見皇帝,即為後周太祖郭威所喜愛,曾賞賜冠帔;乾德五年(967年)宋氏隨母進宮賀皇帝長春節,博得宋太祖垂青,又賜以冠帔。開寶元年(968年)二月,宋氏被納入宮為皇后。
宋太祖憐香惜玉;宋皇后柔順多禮,每當太祖退朝,她必盛裝迎接,之後又監理御膳。宋皇后比趙德昭還小一歲,“母子”相見實感尷尬,因此她和比自己小七歲的趙德芳走得較近。太祖嚥氣時,她急令宦官王繼恩傳趙德芳進宮,而王繼恩卻召來晉王趙光義進宮,使趙光義得以登上皇位。趙光義登上皇位後,逼死侄子,慢待宋皇后。宋皇后至道元年(995年)去世,年僅43歲,無子女。太宗趙光義不為宋皇后操辦喪事,也不讓群臣參加祭奠,不象是去世了前朝皇后,倒象是死了一個普通的宮女。翰林學士王禹偁私下說了一句:“皇后曾經是母儀天下之人,應當按皇后的規格辦理喪事!”,此話傳至太宗得知,竟以誹謗朝廷治罪,將他貶往滁州。可憐她死後很久不得入葬,初將她的梓宮(棺材)遷往太祖之妹府第附近,暫時安放在普濟佛舍;又過了好長時間,既不將她與太祖合葬,其牌位也不擺入太廟。直到至道三年(997年)正月,才將她的棺槨葬於太祖永昌陵的北面,但牌位仍只能屈居別廟。好不容易到神宗(太宗玄孫)時,才將她的神主(牌位)捧入太廟,享受香火祭祀。
花蕊夫人太美,竟然有一個香豔傳說扯上了宋太祖!
野史傳說,太祖是個好男人,他本不想納妃的,因為他覺得有一個恩愛的女人就夠了。但有段時間太祖實在空虛寂寞,加上一個美女的出現驚豔了他,他沒把持住就娶了她。太祖很寵愛她,準備封她為皇后的,但宰相趙普認為:亡國之女,封后不吉,不如收為貴妃。在王皇后去世之後,宋皇后即位之前,即從963到967年之間,有4年時間中宮虛位,在這段時間是花蕊夫人陪伴太祖左右。
花蕊夫人,後蜀後主孟昶寵妃,姓徐(一說姓費),青城人,得封惠妃,賜號花蕊夫人。孟昶後宮佳麗三千,最愛花蕊夫人。一個夏日之夜,孟昶攜花蕊夫人池前乘涼,見風景宜人,夫人秀美,即興揮毫作詩:“冰肌玉骨清無汗,水殿風來暗香滿。繡簾一點月窺人,欹枕釵橫雲鬢亂。起來瓊戶啟無聲,時見疏星渡河漢。屈指西風幾時來,只恐流年暗中換”。這首詩表現了孟昶對花蕊夫人的無限愛戀,然而,就在他不思進取,沉湎於享樂之中時,趙匡胤已開始了結束五代十國的戰爭。其實花蕊夫人也勸過孟昶要勵精圖治,但孟昶自以為山川險峻,有恃無恐。宋太祖乾德二年十一月,命忠武軍節度使王全斌率軍六萬進攻後蜀,僅66天時間,十四萬成都守軍一觸而潰。乾德三年元霄剛過,孟昶自縛出城請降。太祖久聞花蕊夫人豔壓群芳,有心一睹芳容,卻苦無藉口,便封孟昶為秦國公、檢校太師、兼中書令,又連其家眷也一併封賞。待孟昶攜花蕊夫人前來謝恩時,宋太祖終於可以近距離地得償所願。夫人剛到座前,就有一股花香沁人心脾;細端詳,只感覺她千嬌百媚,無法用言語來形容;忽一句悅耳之聲傳來,如黃蔦出谷,婉轉悠揚;太祖怕失態,忙聚精會神去聽,卻怎麼也靜不下神來,只大概知道她說的意思:“臣妾費氏見駕,願皇上聖壽無疆!”。花蕊夫人說了一長溜謝恩的話,停了一會兒也未聽到殿上的太祖發話,便微微抬頭掃了他一眼。這一掃不得了,太祖九魂走了七魂,從此花蕊夫人的身影揮之不去。
奷臣看出端倪,即開始奉承行動。七日後,孟昶突然暴病身亡,宋太祖為他風光大葬。沒過多久,花蕊夫人被送入宮中,封為貴妃。花蕊夫人雖然成了宋太祖的人,但經常偷偷祭拜孟昶。有一日宋太祖戲問後蜀亡國的原因,花蕊夫人以《述亡國詩》作答:“君王城上豎降旗,妾在深宮哪得知?十四萬人齊解甲,更無一人是男兒!”,回擊了很多人禍女亡國論。
花蕊夫人沒過幾年就被趙光義一箭射死了,有人說是因為趙光義擔心哥哥沉湎女色,耽誤社稷江山;有人說是因為他覬覦花蕊夫人的美色,自已得不到,別人也休想得到;也有人說花蕊夫人因為奉勸太祖立嫡子傳國而為趙光義所忌恨,便選擇打獵之機,以“誤傷”為藉口將花蕊夫人除掉。
結語
宋太祖有一個千里送京孃的傳說;有一個追封的孝惠賀皇后;有一個孝明王皇后和一個孝章宋皇后;還有一個傳說中的貴妃花蕊夫人。筆者認為,千里送京孃的故事,是對宋太祖美德的歌頌;宋太祖與花蕊夫人的故事屬於民間傳說;另外三位女人才是正史記載宋太祖的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