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科技和生活
-
2 # 伊棋知點
這是個很有趣的問題。狼狽為奸是經典的成語,比喻相互勾搭一起幹壞事。就是說,狼狽是一起行動的。狼和狽在一起外出行動捕食時,狼在前面負責用前腿,狽在後面則主要用後腿,行動起來非常迅速。
狽是什麼動物事實上究竟“狽”是否存在仍然是個謎。在民間傳說中,狽是和狼同時出現的,它由於前腿特別短,因此走路時需要爬在狼的身上。
現在人們一般認為,狽其實是被獵人的捕獸夾夾斷前腿的狼,因為狼是群居動物,它們不會丟棄自己的同伴,會讓同伴搭著自己行走。也可能是因為遺傳變異導致身體畸形的狼,因行動不便,故由其它狼同伴帶著一同行走。可見,狼群是非常團結的種群。
狽的記載很多古籍中有關於狽的記載,《酉陽雜俎·廣動植》、《康熙字典》、《本草綱目》等,均有對狽的詳細描述。例如李時珍描寫:“狽足前短,能知食所在。狼足後短,負之而行,故曰狼狽。”現實中也常有目擊狼狽出現的傳聞。曾傳1956年的時候在山西發現過狽。當時由於卡車壞在了路上,被狼群發現圍住,留守的人躲在車上開燈打喇叭都趕不走狼群。過了一會,一隻狼揹著一隻像狼的東西回來了,狽一叫,狼群就輪流攻擊卡車駕駛室,可見狽這狡猾。後來救援人及時趕到,狼群四散丟下了狽,人們才看清狽的真面目。其形象就是前腳短後腳長,無法走路。
狼狽的成語狼狽為奸、狼狽不堪、狼狽逃竄等等。
-
3 # 木子龍自由
我們讀初中的時候,陳老師就講了“狼狽為奸",解釋的超級簡單,狼是公的,狽是母的,都稱為狼,我的家鄉人稱它叫豺狗,它們一起幹壞事,就是狼狽為奷。
結果老師被校長的女兒告了,校長的女兒和我同班,然後校長在大會上點名批評陳老師,說他解釋不當,誤導學生。
狼和狽是親戚關係,都屬犬科動物,由於狽的前腿特別短,不能單獨行走,只能依靠狼帶著走路。
但狽的智商很高,在狼群中,一般都充當軍師的角色,但人們很少單獨看見狽,如果看見狼和狽在一起,那也是狼狽不堪了。
-
4 # 動物大懂王
“狼狽為奸”到底何種生物為狽呢?
我們先來看看唐代古人段成式,在《酉陽雜俎》第16卷的筆記小說集中描述的: “狼,大如狗,蒼色,作聲諸竅皆沸。〈月坒〉中筋大如鴨卵,有犯盜者,薰之,當令手攣縮。或言狼筋如織絡,小囊蟲所作也。狼糞煙直上,烽火用之。或言狼狽是兩物,狽前足絕短,每行常駕於狼腿上,狽失狼則不能動,故世言事乖者稱狼狽。臨濟郡西有狼冢。近世曾有人獨行於野,遇狼數十頭,其人窘急,遂登草積上。有兩狼乃入穴中,負出一老狼。老狼至,以口拔數莖草,群狼遂競拔之。積將崩,遇獵者救之而免。其人相率掘此冢,得狼百餘頭殺之,疑老狼即狽也。”這篇文章是“狼狽為奸”這則成語典故的出處。
不過按照文中所描述的,這人其實也沒見過真實的狽是什麼東西,也只是聽說而已。一則狼狽是兩種動物,狽呢前足很短,需要狼揹著才能行走,如果沒了狼則不能獨立行動。二則狼狽是一種動物,狽是老狼。
明代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也有提到“狽”:“狽足前短,能知食所在。狼足後短,負之而行,故曰狼狽。”, 描述狽的前足短,善於覓食。
從古人的描述中,很難知道狽到底是什麼動物,但是他們給出了我們一些有用的線索,根據這些線索去尋找,或者能找到一種動物類似古人們的描述。古人給的描述我覺得有幾點頗為關鍵狽的前足短,善於覓食,另外就是狽和狼在狩獵是可以互補。
查閱了很多文件之後,發現了一種動物,頗為符合以上要素,這種動物就是獾
獾
獾:體型較小,四肢短小,前爪鋒利,善於打洞,跑得相對較慢,會吃一些小型哺乳動物。在中國古代分佈廣發
狼:腿長跑得快,以小型哺乳動物為食,不善於打洞。在中國古代分佈廣泛
它們其實是在能力上非常互補的兩種動物,有兔子、老鼠兩種共同的食物,但是這兩種食物穴居,跑得快。所以狼和獾的分工就是,獾找食物,打洞引出兔子和老鼠,然後狼去捕捉。
古人的文字記錄也是比較複雜的,各個地方的方言對於動物的描述也是有各種不同,所有就會造成對於同一種動物多種不同名字描述的現象,大家只能靠形容詞去形容一種從沒見過的動物。
現在隨著科技的進步,動物的名字統一,關鍵是也有了攝像機等裝置,可以記錄下動物之間的合作。下面是美國的一個攝像機拍攝到的狼和獾的一次合作截圖,證明了狼和獾是有合作的,古人說得並非無中生有。
兩隻動物鬼鬼祟祟的不知要幹什麼壞事呢,是不是特別符合狼狽為奸這一成語呢?
所以我認為,狼狽為奸中的狽指的就是現在的獾。你認為呢?
回覆列表
“狼狽為奸”、“狼狽不堪”、“十分狼狽”、“狼狽逃竄”是我們華人都熟知的詞語,這些詞語中說了兩種動物就是狼和狽,狼是我們都熟悉的動物,和狗差不多大,也是狗的近親,那麼“狽”是哪種動物呢?
實際上,“狽”是哪種動物到現在都沒確定,我們或許可以說“狽”是傳說中的動物,因為這種動物基本上只在傳說中出現過,誰也沒有真正見到過是哪種獨特的動物。傳說中“狽”和狼是好朋友,但是“狽”的智商比狼更高,也可以說它是狼的軍師,然而“狽”這種動物又有一種硬傷,就是它的前腿比較短,跑起來的速度不夠快,因此它就把兩條前腿搭到狼的屁股上,和狼一起跑,只要節奏保持一致,它就能單用後腿和狼跑得一樣快。如李時珍在《本草綱目》裡引《食物本草》中就說“狽足前短,能知食所在。狼足後短,負之而行,故曰狼狽。”
然而在生物學上卻並沒有“狽”這樣一種動物,和傳說中的“狽”的體型類似的動物恐怕只有袋鼠了,然而袋鼠是草食動物,而且野生袋鼠只在大洋洲和印度尼西亞等地才有,不可能和狼成為朋友。
所以有生物學家懷疑“狽”很可能是被獵戶的獸夾夾掉前腿的狼。由於狼是群體生活的動物,通常不會遺棄自己的同伴,所以受傷同伴可以將一雙短前腿放在另一隻狼的後屁股上一起行動。
古書中最早有關“狽”的記載是出自《酉陽雜俎》,說法和上面傳說中的說法一樣,《康熙字典》中“狽”字的解釋是:“狽,獸名,狼屬也。生子或欠一足二足者。相附而行,離則顛。”這一解釋認為“狽”是前足畸形的狼,現實中也有人發現過前足缺失或者畸形的狼趴在另一隻狼背上的現象,這或許是“狼狽”一詞的來由吧!
但是也有人認為“狽”這種動物是有的,它其實就是豺,它比狼更像狗,也有生物學家認為豺才是狗的祖先,又名豺狗、亞洲野犬、亞洲赤犬、紅狼等,不過豺的體型較小,其體長95-103釐米,尾長45-50釐米,肩高52-56釐米,體重20千克左右,不過豺並不會與狼在一起活動,兩者是不會狼狽為奸的。
也有人認為“狽”這種動物就是狼獾,又名貂熊,它的頭部和狼很相似,但它卻不屬於犬科,而是屬於鼬科貂熊屬的一種動物,有6個亞種,主要分佈於北半球的寒溫帶和極地地區,中國僅見於東北大興安嶺(黑龍江、內蒙古)和新疆阿爾泰山區。這種動物也是體型最大的陸生鼬科動物,雄性遠大於雌性,其身形介於貂與熊之間,體長80~100釐米,尾長18釐米左右,重達8~25千克,大型的狼獾基本上和狼的體重差不多了,而且它腿比較短,跑起來沒有狼快,和傳說中的“狽”很是相像。
狼獾多單獨活動,晝伏夜出,食性很雜,但以肉類為主,擅長捕捉狐狸、野貓、狍子、麝、小駝鹿、水獺、松雞、榛雞、鼠類等動物,個性非常兇猛,它可以長途奔走,也喜歡游泳,攀爬技能也很高超,可以在密林中自由跳竄,常常從樹上一躍而下,伏擊路過的動物,因此有“飛熊”之稱,漫威動畫中金剛狼的原型就是狼獾。
不過“狼獾”的名字中雖然有一個狼字,卻並非狼的朋友,相反它們見面卻會有打架的危險,所以兩者基本上也不會沆瀣一氣狼狽為奸,因此把狼獾看著傳說中的“狽”是不太合適的。豺和狼獾雖然都和傳說中的狽很相似,但卻不能被認為是狽,如果狽不是瘸了腿的狼,那麼這種動物還是個謎,或者說有沒有這種動物還是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