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華暘出谷
-
2 # Loisy
簡單回答下:
1.高鹽霧造成機械,電子裝置失效。
2.影響航運貼別是近海。
3.單位造價高,特別是風電基礎,深海更是噩夢。
4.運維成本高,考慮到後期大部件更換更是天文數字。
5.季風影響東南沿海。
6.目前國內還沒有執行10年以上的海上風電,所以裝置使用前景不明朗。
-
3 # 生薑有點辣
基礎承臺施工成本及技術,吊裝塔筒安裝風機成本及技術,後期運維除錯,海上多變的天氣狀況,及施工期間造成的海洋汙染,噪聲汙染。
基礎承臺施工,首先是鋼管樁沉樁技術就是打樁,你得有能打樁且效率比較高的打樁船,樁的貫入度和承載力要夠,樁的標高,斜率要符合設計的標準,樁打不好,基礎就不穩,承臺隨時都有可能倒。國內目前打樁技術和打樁船比較厲害的好像只有中交三航局吧。
新能源是指在新技術基礎上加以開發利用的可再生能源,其中包括風能、太陽能、地熱能、潮汐能等等種類能源。
在傳統能源日漸衰竭的今天,可再生能源無疑為人類提供了更為廣闊的能源開發前景。
新能源要轉變為二次能源才能更好地被人所利用,比如轉變為電能。上述提到的風能、太陽能、地熱能、潮汐能等等一次能源,其利用的手段儘管各有不同,但幾乎都奔著向電能的二次轉變的目的而來。
但新能源要轉變為電能源,幾乎都有一個繞不開的弊病,那就是無法理想地達到人為的精準控制。
由傳統的火電(煤、油、氣、垃圾發電)、水電、核電等發電機組組成的龐大的發供用電網,要在電網排程的統一指揮下步調一致地執行,任何不協調的運作都會或大或小影響對這種安全穩定的狀態產生影響:準確無誤地依據用電負荷調整電網的發電出力,使電網發電與用電二者之間達到穩定與平衡,是電網排程工作的基本職責。
簡單地說,發電出力與用電負荷就是一架天平的兩端:當用電負荷增大時,天平下墜,發電出力這頭就是砝碼,要加大發電出力以使天平平衡;反之,當用電負荷減少時,天平上翹,作為砝碼這頭的發電出力就要減少,使天平再次達到平衡。
電網每一秒鐘都在不斷進行著這樣的“平衡”工作。
傳統發電廠特別是水電機組的發電出力調節的響應速度是很快的,幾分鐘內就可完成。這種響應速度在電網的調峰調頻中是一種安全穩定的保障;如果放在電網的事故處理中,說這種響應速度能挽狂瀾於既倒也不為過。
但風電(這裡只說風電)做不到。
建設風力場的條件除了要有足夠的風量風速外,這個風量風速還要持續、穩定。
但風來不來、來多少、來多久,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
這就是前面提及的風電的弊病:當電網需要其加大發電出力時,可能會因為無來風而無法發電,遑論加大發電出力?當電網用電處在低谷需要大幅減少發電出力時,偏偏來風勁吹,風電出力陡增,想停都架不住。
當這種性質的電能在電網發電種類中佔有一定比例時,無疑會對電網的正常執行造成一定的影響。這個是風電以至於能在電網中佔一席之地或者是暫露頭角的新能源想要大力發展所必須要克服的一道坎。
海上風電與陸上風電在一些問題上是有共性的,除了上述提到的問題以外,還有:
1、佔地面積過大且風力場的地/海表再利用受條件限制;有影響海運的可能存在。
2、造價高。陸上風電比傳統能源機組造價要高,海上風電造價比陸上風電還要高數倍。
3、裝置維護成本高。陸上風電的維護工作本來就不容易,海上風電的維護工作難度及維護工作所需裝置要求比陸上風電要高許多。
4、風電是露天裝置,其工作壽命在很大程度上受自然環境及天氣因素影響。海上風電所遭受的自然環境更為惡劣,因此問題更多。
最後說一點:海上風電與陸上風電相比有一個優勢,就是距用電負荷中心相對較近,無需建設長距離輸電線路,“長途跋涉”輸送電力。這無疑為風電的整體投資省錢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