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愛地人
-
2 # 醉美音樂會
So What是馬伯騫的個人故事,筆下的世界級建築師、設計師、藝術家,都是他的領路人,當然必不可免的他的父親。然而,他裹挾著自己的愚鈍與聰慧,自卑與自信,服從與拒絕,給自己開闢了一條完全屬於自我的道路,不甘子承父業,也不浪費資源,正如他企圖把豐富元素攪入音樂一樣,他也希望自己的身份標籤充滿無限可能性,一切都揭示著他註定要在諸多領域展開嘗試。今天是音樂人,明天也可能是一個舞臺劇演員,甚或,商人-設計和販賣一切可以承載他思想抱負的物品
藉助《so what》,馬伯騫希望表達屬於21世紀年輕人的世界觀,如何與舊世界達成交接,成為新世界中流砥柱的力量。製作人sususu在編曲結構上,再次實現飛躍性突破,大膽切換分段式曲風,將馬伯騫的音樂審美放大到極致。
新與舊的觀念,明與暗的界限,新一代年輕人的理念,將如何與舊時代達成交接? 馬伯騫希望表達屬於21世紀年輕人的世界觀。製作人sususu在編曲結構上,再次實現飛躍性突破,大膽切換分段式曲風,將馬伯騫的音樂審美放大到極致。音樂中蘊含著馬伯騫對世界的深度思考和大膽的嘗試。
馬伯騫的新歌《So What》,給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兩個字:高階!
這種高階感,包括了很多的元素和內容,比如質感、比如藝術、比如匠心、比如考究……也可以說,《So What》已經不僅僅是一首完美的歌曲,更是一個完美的作品。
高階這個詞,用來形容很多音樂型別,都是很高階的評價。但在中國流行音樂領域,前有搖滾、後有Hip-Hop,卻一直不Care高階這樣的詞。甚至於說一首搖滾作品和Hip-Hop作品高階,還有貶損的含義。
因為有精神就夠的搖滾樂,和只求態度的Hip-Hop,一旦在音樂質感上高階了,顯然就不Real了。當然,也不純粹了。
這個事情,爭來爭去爭了好多年,道理很多人都懂。但至少在國內的Hip-Hop領域,還缺少真正可以反駁這種Hip-Hop錯誤音樂觀的作品。
而馬伯騫的這首《So What》,可以成為這方面的標誌性作品,它既可以用來打臉,也可以成為中國Hip-Hop審美的一個分水嶺。
或許結論下得太早,但就作品而言,足以撐起這樣的判斷。
很多人覺得Hip-Hop就是代表著打砸搶、髒亂差,這固然是Hip-Hop文化起源的一些背景特徵,但卻並不代表Hip-Hop文化的全部,更不能因此來當成一種標準,從而束縛Hip-Hop文化的發展。
就像搖滾不只是抗議和叛逆,搖滾同樣也有愛與和平一樣。Hip-Hop同樣不是一種只有在髒亂差的街頭環境,才能誕生偉大作品的音樂形式和文化。如果把眼光放到一個更大的格局,那麼Real就是Hip-Hop文化最精髓的意義。
《So What》就是一首很Real的歌曲,而且是一首Real到不能再Real的歌曲,因為它完全就是馬伯騫的自傳。
掏心掏肺、有血有肉,《So What》這首歌曲不僅僅只是一種單純的態度表達,而是把態度建立在故事的背景中。在這個真實的成長故事中,馬伯騫敘述了自己建築師家庭的成長背景,回憶了兩歲時郎朗曾經教他彈鋼琴的片斷,還有那些和設計師成長的幼年環境……等等。
而《So What》這首歌曲從創作來講,最恰到好處的,就是那種矛盾的平衡。從家世和成長說起,再用對音樂的態度,去處理人生轉折和轉型的矛盾,用人生的衝突來演繹戲劇的衝突,並完成“新舊”世界的完美交接。讓情緒有對立的一面,也有遞進的一面,還有平衡的一面,從創作結構來講,堪稱完美。
當然,如果要說不過癮的話,可能就是作為一首史詩走向的個人自傳作品,馬伯騫在《So What》裡用的素材,還是相對少了一點。如果能再呈現更多的素材,用密集的素材、豐富的回憶作為鋪墊,更可以和音樂一起,體現出那種混沌甚至混亂的舊世界,最後引導態度的出口,交接那個新世界部分,那麼就更可以突出Drop部分的清晰線條,以及音樂所想要體現的堅定和明確的方向。
在音樂製作部分,這首已經就是國際化本人的作品,卻是來自於國內年輕的製作人sususu之手,這也是他和馬伯騫繼《Domination》、《整整兩年了》等作品後,又一次合作的作品。這種製作人和唱作人長期的合作,不僅可以讓彼此在音樂世界裡,形成技術、意識和表達的互補,而且這種延續性的合作,還可以讓Rapper能夠形成一個有延展性的音樂發。漸進並自然的精進。
因為《So What》這首作品本身的敘事性和故事性,sususu在製作上也打破了常規,分段式的編曲,割裂了一般流行曲的那種銜接與流暢,用音樂氛圍的截然不同,來形成作品本身的衝突張力。
在回憶部分,就使用Textures-Based Trap這種工業感極強的元素,也帶出了塵封往事那種蒙塵的暗黑色調。而在表達態度的部分,Wonky Neo-Hiphop的音樂元素,不僅轉折出一種時空穿越感,那種未來感極強的音樂氛圍,一方面配合了整首作品的設計感,另一方面也強調了馬伯騫在音樂審美方面的前瞻力。
當很多Rapper只是滿足於復刻Trap音樂的倍速Hi-Hats,和沉醉於Old School的那種Old-Fashioned,以及沉溺於雙押、跳押這種單純的文字技巧時,馬伯騫和sususu共同交出的這首《So What》,實際上已經在將Trap和Hip-Hop更細分和解構的同時,重新建立起創造型的新結構。
不破不立、有破有立。
除此之外,《So What》這首歌曲的MV,作為音樂的視覺延伸,同樣可以看成是歌曲的一部分。而也正是聽視覺的合體,讓《So What》成為了一首完整又完美的作品。
正裝的造型,大量黑白和暗紅的畫面,以及蒙太奇手法的運用,不僅展現出馬伯騫內心掙扎、矛盾、立志的複雜情緒,也增強了音樂中壓抑與束縛的同步效果。而且,這首歌曲的MV在色調運用上,同樣也是和歌曲本身同步的,從黑白到暗紅,再從暗紅到黑白,直至最後慢慢變成彩色,這其實就是在完成新舊世界的一種交接。
從畫面到音樂到Real,都是如此。
還是有很多人會認為,Hip-Hop就是一種痞子文化,越痞就越Real。事實當然不是如此的,Hip-Hop文化並不代表是一種喪文化、頹廢文化,Hip-Hop和當年的搖滾音樂,其實有著相通的核心,就是不服。
這種不服,可以是對不公正的現實的不服,可以是對上流社會的偽善不服,也可以是內心世界對另一種生活狀態和方式不服。既然Hip-Hop追求那種純粹和Real,那麼它同樣不應該區分高低貴賤,而不是為了不服而不服,以至於將暗黑、街頭、抗議、破壞、頹廢當成Hip-Hop文化的全部。
而從整體上,馬伯騫在這首《So What》裡,不僅呈現出他個人在創作、演繹、表演的潛力。與此同時,和整個工作團隊的合作,也將一首作品的想象力、創造力,以及藝術與時尚、視覺與聽覺結合的多元藝術屬性,得到了最大限度的發揮。
你甚至不能僅僅用Hip-Hop偶像歌手這樣的定義,去給現在的馬伯騫貼標籤,因為馬伯騫的偶像氣質和外形,並乎來自於商業操作的貼標,而是內在審美和藝術底蘊與團隊碰撞後的一種程式啟用。
這樣的音樂表現,除了適應音樂視覺後和多媒體化的必要趨勢,也在一定程度上完成了中國新Hip-Hop文化的一種試對。Hip-Hop如果只滿足於技術層面的音色和律動,以及流於形式的憤世嫉俗,也許能形成Hip-Hop文化的閉環,但卻避免不了閉門造車的小家子氣。
雖然不能說馬伯騫會是帶領Hip-Hop文化,在中國走向另一個高度的Artist。但至少從《So What》這首歌曲裡,你可以從音樂製作、表達、表演,以及音樂本身的開放性和藝人的可塑性上,可以依稀看到Hip-Hop本身的無限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