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正能量智演
-
2 # 北冥有漁
我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的回答是“傳道、授業、解惑”,這是每一位從師者都會說的。具體的可以分為以下3點:
1.授之以漁,還學生笑臉。教師要有方法的去教學知識,讓學生開心的去學知識。要教學相長,能輕鬆的掌握所學的內容。
2.發揮學生個性,還學生自信。教育教學工作中,我們應該根據學生的潛質、興趣、愛好去引導,應讓學生的潛質得到充分的發揮,讓學生的興趣得到充分的發揮,否則,小則於人不利,大則禍國殃民。
3.用高尚的人格播下健康的火種。教師的教育思想、教育方式,將會在學生身上打下深深的烙印,從而影響學生的思想、行為,甚至對學生的一生都會產生巨大的影響。
最後我認為,一名合格的教師必須加強自身素養的提高,給學生以最好的教育,讓他們在陽光下健康成長。
王開東先生曾經在一篇文章中說道:最好的教學不是把知識呈現給人,而是發掘知識的偉大魅力,讓知識自己發光,使知識存在的意義不斷湧現。他的意思就是教書的意義在於讓學生去歷經發現的驚喜,去體驗發現的美好,並最終體悟到學習物件的真正魅力。如果學生體會到了學習物件的魅力,並持續探索,那才算把書教好了!
真正的教學是不教師揮動鋤頭,挖出深埋在土裡的“塊莖”,然後指給學生說這是土豆,那是芋頭;而是讓他們去挖掘,然後再學會辯認哪是土豆哪是芋頭。我們要做的是讓靜態的陳述性的知識,變成動態的程式性的知識,是讓知識存在的意義與價值不斷湧現,滲入到他們的靈魂與生命。
教學的意義不是告訴學生那是什麼,而要讓學生明白怎麼想與怎麼做才能挖掘出知識的意義與價值,並且讓這些意義和價值影響自己的生活與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