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孤狼小歐
-
2 # 果果醬ai
隔輩親我是深有感觸的了。1.我寶寶出生第三天因為黃疸過於高,被送進湘雅新生兒重症監護,其實我們都知道,這是沒有大問題的。隔天吃早飯的時候,我也就叨咕了一句說不知道寶寶在醫院怎麼樣了。我爸立刻眼眶通紅,眼裡蓄滿淚水,老媽說起碼三十年沒見過老爸掉眼淚了。2,但凡我寶寶犯錯,我和我媽必定挨批,理由很簡單,他這麼小怎麼會犯錯,有錯的都是你們兩個成人,如果寶寶實在太頑皮,確實錯了,他會耐心的跟寶寶講道理教育,然後花更多時候罵我和我媽媽,理由是我和我媽沒有教育好。總之,都是我和我媽有錯誤。3,有一個週末不上班,我帶寶寶在家門口玩一個扭扭車,寶寶不肯坐著玩,非要去推車子,結果摔了一跤,牙齒磕破了嘴皮,滿嘴鮮血,我把她抱回去,一頓狠削是避免不了,然後老爸說你還是別休假了,上班去多好。這意思就是趕我滾出家門了。聽說是寶寶推那個扭扭車摔跤的,又怪罪扭扭車不穩當等各種,拎著扭扭車就要扔掉,還是我使勁阻攔說是我沒照顧好寶寶不怪扭扭車,這樣子勸了半天,才總算放過了可憐的扭扭車。然後老人家繼續把送扭扭車給寶寶的舅爺爺一起叨咕了半天。我真的是無語啊。
-
3 # 於兵52
我兒子三歲時在父母家淘的無法無天,決定教育一下,結果這壞小子跑到爺爺身邊說:“你打你打,你爹在這兒。”給我氣的,這還了得了,這時我父親發話了“怎麼滴,我孫子說錯了嗎?”沒錯沒錯!我趕緊說,沒錯你還要打他!夠狠!回家再收拾你!這就是隔輩親。
-
4 # 羽煙
我深有感觸,何止是隔輩親,我家,我都快成全民公敵了,因為聽課不認真,把娃揍了,完了我爸先思想教育我,打娃不對,我老公 動之以情 曉之以理的跟我說娃還小,還沒開竅呢,娃他小叔也已親身經歷告訴我,娃不能打,要講道理,我太難了
-
5 # 萱楦寶貝們
一模一樣的,我家有兩個小孩,大的很小的都是我跟我婆婆帶。但是,如果我家大寶不乖的時候,我兇他了我婆婆立馬像老母雞護小雞地一樣護著那個大寶,導致大寶現在根本很不聽話,兇他麼他比我們還兇。所以感覺有時候真的很鬱悶,其實兇他是為他好,但是大人們可能就覺得他是受委屈的那種,難!
-
6 # 張老師的自娛自樂
我家簡直和你一模一樣,特別是爺爺,孫子玩啥要啥都滿足,有時感覺爺爺腦殼都不清醒了!殊不知,嚴是愛,寬是害!我們年輕一輩人需要老人幫忙照顧,也感恩他們的付出,但我們覺不需要他們溺愛出一個廢物或者白眼狼就給我們呀!
關於孩子寫作業,我簡直血壓飆升,有時候孩子磨蹭、調皮、注意力不集中可能會抽他,批評他。有次在數的等式變化中我講了十多遍,兒子也聽不懂,我打了他,公公板著個臉,衝上來想要跟我打架,被我婆婆攔住了!
咋滴是要家裡人窩裡鬥一下?
關於孩子玩耍,他也是毫不吝嗇,多不符合年紀的玩具,多貴都要買,重複買。買回來我只能批評教育我兒子,不可能批評公公。他就跟我吵架,覺得孩子喜歡就比天還大!掙錢不容易啊爹,我們得教育孩子節約,合理控制物慾……
總之,壞人就是我,我就是壞人。
回覆列表
我家就是這樣的,不止我家這樣,我發現我們村差不多都是這樣的。隔輩親,就是爺爺奶奶對孫子輩的實力寵溺:要什麼就給什麼,對孩子過分的溺愛,導致孩子認為爺爺奶奶對自己很好,爸爸媽媽對自己不好,所以只跟爺爺奶奶親,和爸爸媽媽感覺很陌生一樣。
造成這樣的原因我認為有:
1、隔代撫養很容易導致溺愛,不少父母表示,自己從小在父母的嚴厲教育下長大,卻從沒有見過他們動過孫輩一個手指頭。並且,隔代撫養仍是我們常見的一種撫養方式。像我們村幾乎都是老人和孩子在家,隔代撫養就變得順理成章了。
2、責任感的缺位是導致隔代溺愛的一個重要原因。“子不教,父之過”,所以做父母的就算想寵愛孩子,也懂得應有所收斂,否則會慣壞他,而且我們得為此負責。但是,如果我們做了爺 爺奶奶或外公外婆,那麼在寵愛孫輩時就少了這一層顧慮,所以父母輩就對孫子輩過分的溺愛,使得孩子還叛逆。
3、父母輩在家撫養 孫子的過程中,很怕孫子輩出什麼安全問題。出了安全問題怕對不起自己的子女,畢竟孩子是子女的。所以會對孫子輩過分的關心和疼愛,生怕出一點問題。最終導致孩子說也說不得,打也打不得,性格很內向,如果我們教育孩子,還要被爺爺奶奶,不讓我們教育,充當孩子的保護傘。
4、在教育兒女的時候,老人們曾經苛刻過,因為要負教育的責任。在苛刻的教育中,老人可能埋下了一些內疚心,於是當有了孫輩後,對其特別溺愛,其實內心深處是想借此補償一下兒女,畢竟孫輩是兒女的生命的延續
5、我們為了生活外出闖蕩,留孩子老人在家。孩子每天都和爺爺媽媽在一起生活,肯定就會產生親切感,而爸媽一年難得見幾次面,在一起的時間也少,孩子感動陌生也是很正常的。
綜上所述,隔輩親形成的溺愛,使我們在教育孩子問題還要被父親教育。要減少隔輩親這種現象,我覺得我們應該多點時間陪陪老人和孩子,多點關心他們,多和他們溝通,讓老人覺得你教育孩子是對他們好,而不能讓孩子一錯再錯。
朋友們,不管我們工作再忙,也應該多點時間陪陪老人孩子,畢竟我們能陪老人的時間不是很多了,孩子也需要我們多點時間關愛和教育,多親近讓孩子和我們不再感到陌生。常回家看看吧,老人和孩子在家等你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