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果姨媽育兒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想到了,我曾經看到的這樣一個問題,就是:

    “孩子,你認為什麼樣的爸爸,才是好爸爸?”

    一位爸爸曾這樣問女兒:“你認為什麼是好爸爸?”女兒回答:“90%的溫柔+10%的冷峻。”那麼,如果說,90%的溫柔是父母無條件的愛,那這10%的冷峻,包含的,則是父母的理性和原則,以及父母的權威。這是一種帶著尊重、理解和包容的愛。另外一位女兒的回答:“該扮演朋友角色的時候是孩子的好朋友,該嚴厲指導的時候適時指正錯誤。”“不過度寵愛,也不過分苛責。”“努力給孩子創造好的機會讓他有所選擇。要學會參與新生命的成長,長大後適度放手。”

    父親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是不可或缺的。人在0-3歲期間,最重要的心理需求是無條件的接納和愛,孩子和母親是“共生”狀態,母親是主要的角色。從4歲到6 歲,父親正式開始進入重要的角色階段,孩子的心理需求重在獲得父母的肯定、讚美、認同,並且開始大量模仿父母。

    到了青春期,孩子開始追求一種有力量,有權威的愛,母親的愛往往和這種需要相反,在這個年齡的孩子眼裡會是柔弱甚至是過分關心。如果孩子沒有在家庭裡找到這樣的愛,他們會到外面尋找。無論男孩女孩如果在家庭得不到父親般的愛,就會在外界中找到替代和滿足。比如女孩子如果有一個成熟一點的男性對她關心一點,會在心裡產生不能抵抗的誘惑。   

    父親很容易影響孩子的價值系統和自信心,因為母親是無條件的愛,而父親的愛是有條件的。心理學研究發現,如果父親力量的缺失,或者不被父親認同和讚賞,會造成孩子的自我價值感降低,並且缺乏自信。自信是一個人的底氣,它決定了一個人在遇到困境時的心理底線,如果足夠強大,他可以應對未來一切的際遇。   

    父親能夠影響孩子的性別認同。孩子和父親的關係好,女兒會更具女性美,兒子會更有男人味。在與父親的互動中,父親能把女兒女性部分更好地引發出來。同樣,兒子會認同父親作為男人的責任、原則、胸懷、膽識與氣魄。

  • 2 # 隨遇而安生活的你

    題主你好,父親在孩子教育中缺失,會給孩子的成長帶來很多不良影響,不自信,膽怯不勇敢,沒有責任感和擔當,男孩子女性化,女孩子中性化等問題都與父親缺席孩子教育有關係。

    每個孩子都希望自己的父親能陪在自己身邊,但是,大部分父親在孩子成長教育過程中總是缺席。雖然孩子身邊一直都有媽媽的陪伴,但隨著孩子的成長,父親在孩子教育中缺席,一些問題慢慢開始顯露出來,等到父親醒悟過了,孩子已經不需要父親,成為了永遠的缺憾。

    原因之一:爸爸認為養育、教育孩子是女人的事情,自己負責賺錢養家就好。

    在中國,自古以來都是男主外,女主內,男人負責賺錢養家,女兒負責照顧家庭,這種思想已經根深蒂固,所以,很多人都會認為,教育孩子是媽媽的份內職責,自己不想參與。

    有的爸爸對孩子的教育從來不過問,也不會在孩子需要幫助的時候伸出援手,這樣的爸爸往往會覺得孩子的教育以及成長過程,自己完全不需要參與,有孩子媽媽一人搞定就行了。

    原因之二:家庭經濟條件不允許,搬起磚我就沒法在抱起你。

    在我們國家,雖然生活條件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是工薪階層還是相對比較多,生活壓力很大的家庭依然比比皆是,父親作為家裡的頂樑柱,義不容辭要擔負起養家餬口的重擔,爸爸:搬起磚,我就沒辦法再抱你,也是赤裸裸的現實。

    對於大多數普通家庭來說,很多爸爸為了能給孩子創造更好的生活,選擇遠走他鄉,背井離鄉的去外地賺取高一點的收入,甚至有的爸爸為了多掙一點錢,選擇節假日不回家,省下路費或者加班,或者兼職,過年回家給孩子買新衣服,新玩具。這樣的爸爸,迫於生活壓力,沒有辦法參與到孩子的成長和教育中去,心有餘而力不足,現實不允許。

    原因之三:家裡長輩的干預,使得爸爸不敢參與其中。

    在孩子教育路上,家裡的老人,很多都是孩子教育路上的絆腳石,雖然對孩子衣食起居的照顧上沒有問題,但是在教育方面,很多老人都會起反作用,使得爸爸左右為難。

    老人會心疼自己的孩子,爸爸上了一天班,想和孩子接觸接觸,管管孩子,老人往往不會讓爸爸插手,讓爸爸去休息,而自己老婆又想讓丈夫參與,夾在中間的男人著實為難。還有就是,爸爸在管束孩子的時候,如果嚴厲,老人會出來阻攔,充當保護傘,兒媳婦教育,老人只能忍著,或者說句話,兒子管就不一樣了,老人會發火,會罵兒子,夾在中間的男人是左右為難,聽父母話媳婦生氣,不聽父母生氣,怎麼辦?躲起來索性不管了。原因之四:媽媽對爸爸這種不參與並沒有明顯的態度。

    生活中你會發現,很多媽媽會給別人抱怨,自己丈夫怎麼不管孩子,自己怎麼累,其實更多的只是發牢騷,並沒有真正意義上不滿,內心還是覺得自己一個人能行,可以搞定。

    有些媽媽對於爸爸教育孩子的不參與,並不在意,很多媽媽覺得自己一個人能把孩子教育好。這也使得爸爸認為:媽媽是一個全能超人,無所不能 ,即使沒有自己的參與,媽媽也可以自己搞定。覺得自己參與不參與都一樣,反正有全能媽媽在。

    小結:教育孩子是夫妻共同的責任,共同參與,互相幫助,一唱一和,這樣更好。一方在孩子教育中缺席,就是不負責任的表現,對孩子的成長極為不利。

    爸爸在孩子教育中的缺席會對孩子有什麼影響呢?

    1、父子情感的淡薄。

    由於父親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參與較少,導致孩子和爸爸之間隔閡比較多,爸爸對孩子來說只是一個稱謂,對於爸爸本人很陌生,沒有過多的親情感,父子關係不融洽在這種這種情況很普遍,也很常見。

    我一個學生,已經初中了,爸爸從來沒有管過學習,爸爸一有時間就出去釣魚,基本不怎麼和孩子往來,兩個在家也不怎麼聊天,看電視一個人坐一邊。有一次他爸爸交錢給我,當時沒顧得上找錢給他爸爸,走的時候,我告訴學生你把錢帶著回家給你爸爸,結果走的時候,那個孩子並沒有把錢拿走。第二天我問他,怎麼沒有把錢拿走,支支吾吾半天,後來說了一句:我不敢給他,不太熟!

    2、男孩性格內向,不願意與人說話,缺少進取與拼搏之心。

    孩子小的時候,媽媽帶著,可能很多話都願意給媽媽說,但是隨著年齡的增加,進入生理髮育期,可能會開始疏遠媽媽,有些話題也不能和母親聊,而父親的缺席,又使得孩子無人訴說,很多話只能憋在心裡,慢慢就內向,不願意與人交流。

    父親在孩子心中都是英雄,是孩子的榜樣,以父親為榮,立志要成為父親那樣的人。但是由於父親的缺席,使得孩子覺得很多東西都沒有了概念,缺少了進取和拼搏之心,責任感淡薄,沒有擔當。

    3、女孩子無法與異性處理好關係,情感上有很大的缺陷。

    現在社會上出現越來越多的,父女戀,爺孫戀,原因是什麼?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父愛的缺少,通過父女戀、爺孫戀來填補自己對父愛的缺少。

    (1)爸爸培養出的孩子有責任感、有擔當。

    德國著名教育家茨格拉夫人說:教育孩子,必須讓他們知道,這樣做的行為所產生的後果是什麼,只有這樣,孩子未來才會變得有責任感。

    父愛如山,父親的愛,不僅是像山一樣高大,給我們沉甸甸的愛,更多的是父親承擔著像山一樣沉重的責任。

    (2)爸爸帶大的孩子更自信、堅毅、Sunny、勇敢。

    父親是孩子的榜樣,無形中都會使得孩子潛移默化,向父親學習,孩子身上那種堅毅、勇敢,更多是來源於父親,不僅是父親在孩子教育中的教誨,而且也是父親生活中無意傳達給孩子的訊號。

    (3)無論媽媽多麼優秀,也無法替代父親的角色。

    父親在孩子的性格、情感、學習、品質上的影響是不言而喻的。魯伊基在自己的作品《父性》中有寫道:家庭中最大的不幸,便是父親的缺失、妻子的憂愁和孩子的悲傷。

    由此可以看出父親對於孩子的成長是多麼的重要,母親是無法替代父親這一角色的。

    小結:父母共同參與孩子的成長,一起教育孩子,孩子的成長才會健全完美,孩子才會更加Sunny、自信、勇敢、有擔當。

  • 3 # 承諾你所希翼的心

    自己越來越覺得父愛對於孩子的影響比母愛更重要和更有意義,孩爸說:母親的懷抱最溫暖,父親的懷抱最安全。我很認同。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親很少參與或者缺失,會對孩子有以下的影響:

    一 父親在教育中的缺失對女孩的影響

    首先,以後面對異性會出現兩個極端:

    1 長期沒有父愛的參與與關懷,以及母親對父親或異性的怨恨、敵意,造成對異性的反感,麻木、害怕,嚴重的會排斥異性,長大以後,很難處理與異性的關係,對愛情不相信,排斥婚姻。

    2 長期沒有父愛的參與於關懷,內心有明顯的自卑感和失敗感,同時也渴望有異性的關心和愛護以及肯定,一旦有甜言蜜語的異性出現,很容易“早戀”;更有甚者,會出現“戀父”情節。

    其次, 沒有安全感,以後婚姻會“委屈求全”。女孩長期得不到父親的“關注、關心、關愛”,缺少了父親安全的懷抱,會造成安全感的喪失;自卑、不自信,對外界充滿戒心和不信任。如此心理狀態,往往在婚姻上委曲求全,這種“只要有個人對我好,就嫁了吧!”的心態,導致最後的婚姻物件比自己的條件差好多,後期滿意感很低。

    首先,會對孩子性格造成不良影響,嚴重的會有缺陷,父親的角色和行為是母親替代不了的,父親的勇敢、堅強、寬厚、大方、冒險這些明顯的男性性格特性,男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會效仿和學習。如果缺失了,孩子會缺少陽剛氣,嚴重的會出現“娘娘腔”,有機構做過實驗,父愛缺失的男孩心理上都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性格大多出現內向、自卑、懦弱、偏激等問題。

  • 4 # 體育人餘政東

    父親對孩子教育的缺失影響很多:

    1,容易出現學習成績不好

    2,缺乏有效的管教,導致青少年犯罪

    3,缺乏男性的性格特徵影響,導致孩子未來的婚姻失敗

    4,產生成癮性人格,沉迷於遊戲、酒精、菸草甚至吸毒

    5,缺乏安全感和價值感,缺乏父親教育會導致近2/3的自殺青少年

    6,70%的未成年懷孕和濫用藥物的青少年,他們家庭中父親基本是缺席的

    7,這些沒有得到爸爸很好陪伴的孩子,情感表達方面有所欠缺,性別意識弱,缺乏對異性應有的尊重

    8,很多缺乏父親陪伴的孩子成年後普遍會遭受到缺乏自信、焦慮、孤獨等心理問題的困擾

  • 5 # 寶媽育兒club

    父親對孩子成長有哪些影響:父親對陪伴對孩子積極情緒和樂觀性格的養成至關重要,尤其是女孩子。父親的陪伴對孩子自信、自尊的建立很重要,研究表明,父親對孩子行為和語言上的表揚和鼓勵比母親更有效,更容易正向激勵孩子對事物好壞的判斷。父親的陪伴對孩子自我控制能力的培養很重要,在與父親的遊戲中,可以剛好的給孩子建立規則意識。

    因此父親的陪伴和教導對孩子的成長尤為重要,缺少父愛的人,會顯得膽小怕事,沒有安全感。

    3-6歲孩子對父親的需求越來越強烈,如果這時候父親不在身邊,或者,父親不與孩子連線,就會讓孩子缺乏安全感。

    長大還會影響孩子的性格,引發孩子叛逆,網癮等。

    最為父親要做到對孩子有質量的陪伴,平日家長以身作則。

    更要從小樹立孩子的規則意識,讓孩子感受到自律帶來的輕鬆愉快以及成就感,鼓勵孩子養成自律的習慣。

  • 6 # 985312933

    母愛往往是感性的,由衷而發的,所以可能也是沒有邊界的,而好的教育,往往就是理性的,規矩的,也是個有邊界的“教”與育的過程!教育,就是從餛飩開始走向明確目的地的探索,所以,理性的父愛,不可缺!

  • 7 # 十畝雲田

    父親在孩子的教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對女孩子來說,如果缺少父愛,那麼女孩子長大後會缺乏自信,覺得自己不會被人愛,甚至不配被好男人愛。在父親寵溺的眼光中長大的女孩則會充滿自信。對男孩來說,如果父愛缺失,孩子的興趣愛好沒有人傾訴,也會缺失很多運動方面的興趣,長大後易缺少陽剛之氣。

    當然,如果有一個足夠強大而負責任的母親,時時注意採取各種辦法補充孩子在這方面的缺失,一樣可以培養出一個心理健康、樂觀的好孩子的。

    其實,最重要的還是那個陪在孩子身邊的人。

  • 8 # 寶媽奇奇格

    “子不教,父之過”。

    父親是孩子在人生中接觸的第一個男性形象,無論是男孩,女孩,父親的教育都不可缺失。

    男孩子很多時候都會模仿父親的處事方式,甚至說活模式,走路姿勢。女孩子也會潛移默化的把父親當做未來丈夫的形象。

    慈母嚴父,做母親總是非常疼愛自己的孩子,如果父親在孩子教育中缺席,教給孩子自律可能會因為母親的不忍心,不捨得而或者繁忙被疏忽和遺漏。

  • 9 # 暢暢爸爸

    父親教育缺失,後果嚴重:

    孩子的第一個撒嬌的物件更多是媽媽,而孩子第一個模仿物件更多是父親。

    父親的教育方式,更多是放手鼓勵孩子摸索探險。幫助孩子形成獨立人格。

    這一旦缺位,孩子在青春期階段各種問題會暴露無遺,舉例:他想得到不敢爭取,反而會要挾父母,要父母買單。

    自律:培養孩子自律,首先大人要自律。

    還有就是可以陪伴孩子早起一起做些有趣的事,做早餐,遊戲等,等他形成了習慣就不需要你要求了,在培養孩子自律過程中,要鼓勵獎勵不要指責批評切記這一點,一個快樂帶出另一個快樂更容易強化孩子的好習慣。

    不要用一個痛苦帶出領一個痛苦,那樣孩子

    只會裝模作樣啦。

  • 10 # 江夏幸孕之家

    爸爸在孩子的教育當中從來都是參與者,而不是旁觀者。

    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就是以第一良好的親密關係,第二就是父母對孩子的陪伴。

    從孕育寶寶開始,爸爸就在胎教中扮演重要的角色,爸爸渾厚的中音特別能夠穿透腹部,能夠給孩子安全信任和力量。

    爸爸父愛如山元素就包括了信任,力量,安全和財富。

    在教育孩子的路徑當中,從小爸爸和寶寶一起玩遊戲,會讓寶寶更有安全感,很有力量,男寶寶更有陽剛之氣,女寶寶將來的婚姻也會更加的和諧。

    尤其在青春期,爸爸的關愛是孩子成長中不可或缺的養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有的人一生順風順水而有的人一生卻是坎坎坷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