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每天只看兩小時

    徠卡Q2更像玩具,佳能R5則純粹是工具,最好的選擇就是都擁有。這裡沒有貶低徠卡的意思。只不過,作為尺寸不算小的不可換鏡頭相機,Q2並不能像理光GR3一樣成為合格的街拍工具——而除此之外,別的題材它都很難完美勝任,只能算湊合,畢竟手機也是28焦段的,不是大師恐怕很拉開差距。

    這是定位差別如此之大的兩臺相機,應該是非常容易選的。痴迷徠卡,只喜歡街拍的,買Q2。除此之外的選R5,或者其他全畫幅相機。如果糾結於兩者,那最好兩個都不需要選,因為其實兩個都不是真正需要的。

    另外,Q系列的色彩並沒有多少徠卡味道,更像松下,如果是為了色彩就算了吧。

  • 2 # 昆明楊利榮

    徠卡是玩具,是工藝品;佳能R5是工具,非常方便幹活而且很順手,定位不一樣,我的徠卡偶爾用,佳能R5幾乎天天用!不差錢都賣!裝逼賣徠卡!真正搞攝影賣佳能R5!

  • 3 # 有時聊人文歷史

    老鐵,在這個全民攝影的時代,攝影攝像已經普及了。攝影的確是一門藝術,但再也不是曲高和寡,寥寥無幾。在這個時代討論攝影,就不能忽視全民攝影時代對攝影的影響,那就是相機已經不是唯一的影像器材,甚至不是主要的影像器材。這個小建議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首先,您可以把您最近三個月的照片拿出來計算一下,看看您最近三個月照的影畫素材,如果其中相機拍攝的不到百分之三十,那麼,您需要重新考慮一下,您是否需要投資四五萬購買一套裝置。因為數碼相機和手機一樣,定時會被淘汰,一般情況下4到5年就會更換。

    其次,如果您近三個月用相機拍攝的影畫素材不到一百張、條…那麼,其實也沒必要購置昂貴而專業的影像裝置。

    下面,如何區分Q2和R5。

    最簡單粗暴的:

    Q2是街拍機。

    R5是影片機。

    ‬R5

    看看R5滑板少年的宣發廣告就可以知道,R5的側重點是影片拍攝,主打8K解析度。但是8K剛剛出來,許多顯示裝置並沒有達到8K的顯示效果,所以8K的商用前景至少在目前沒有4K成熟廣泛。而且,最關鍵的是,拍攝影片需要化妝、打光等一整套工作,一個人想拍攝一支效果不錯的影片,難度比較大。

    這樣一來就是——如果你想用R5拍8K影片,最好有一個團隊。不然的話,以8K的解析度,化妝不到位,一旦放大裁切,或者拍人物特寫,一個毛孔毀所有。也就是說,如果您沒有團隊,可能很難發揮出R5的影片潛力。

    當然,如果您是野生動物攝影愛好者。那麼R5是不錯的選擇,畢竟有鳥眼對焦了。

    其次,EOS系統絕對是業界老大,配套齊全,價格也算合理,R5的附件空間選擇廣泛,利於以後的配套。

    ‬Q2

    Q是徠卡的一個系列,也是目前為止廣受好評的一個系列。但是,Q2不存在太多升級配套的可能,因為它是一體機。也正因為如此,Q系列實際上和R系統沒有可比性,因為定位完全不同。Q其實應該和全幅黑卡比的,

    Q是消費級,R是準專業級。

    Q2適合掃街,它似乎也只能用來掃街,28mm視角嘛。雖然它有裁切,但會裁切畫素,75mm視角裁切畫素太低,實用價值不大。頂多裁到35mm。

    手感好,這一點是沒道理可講的,人家就做到了那個地步,什麼時候咱們做的東西也能做到手感這個層次,別人怎麼限制咱也沒事兒,我估計快了。日本相機科技含量高,但是手感的確沒有徠卡到位。佳能相機拿在手裡就是個機器,不像徠卡,拿在手裡是個玩具……

    手感和幸福感掛鉤兒。

    三防,徠卡雖然是德國製造,但不是神,別拿它崇拜……什麼鏡頭從半山腰摔下去,山角下撿回來接著用…那種聽聽就好。徠卡M鏡頭是結實,但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它是手動對焦。說的通俗點兒——鏡筒裡沒有排線,大家都知道,排線最愛壞……

    成像,肯定是Q2,一體機最大優化了。Q2那個頭應該還是德國造,不像T系列的鏡頭,有日本造的,德國只是監製。彩色很油潤、黑白很要命。當然沒有M那個黑白要命。

    對焦,別比了。徠卡的對焦一多半是日本技術。日本技術裡佳能對焦最好,20年前灑家和別人一起學習翫兒相機的時候,佳能就有眼控對焦,那時候還是膠捲呢。徠卡的對焦肯定不是佳能的技術。不過廣角似乎也不太需要對焦,這也是Q的取巧之處。

    拍影片,也別比了,Q系列、甚至整個徠卡,側重的永遠是攝影,而不是攝像。想拍影片不如入松下S系列,畢竟是L卡口聯盟的。

    如果想達到和R系列一樣的效能,不如上徠卡SL2,巨單2。

    還有,徠卡在國內使用的人不多。別被賊惦記……

    最後,還是那句話,在日常拍攝領域,相機將來在很大程度上必然讓位於手機,也就是3到5年的事。而且很大程度上讓位於中國製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的車裡進水了,有積水,怎麼才可以弄乾啊,有發黴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