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鴻哥iouyh福小鋪
-
2 # 星韻史苑
我認為單單從《三國演義》這本小說中看司馬懿確實是害怕狡兔死走狗烹的結局,所以即便識破了諸葛亮的空城計依然縱虎歸山,讓蜀漢一直對魏國有著巨大的威脅,這樣才能保障司馬懿自己的地位甚至性命。從曹操、曹丕父子對待司馬懿的態度可以看出司馬懿確實有這點顧慮。
《三國演義》中描寫曹操、曹丕父子對司馬懿的態度也基本符合史實。
曹操對司馬懿的態度曹操對待司馬懿是極度不信任甚至是有些忌憚的。
魏武帝曹操的知人善用,唯才是舉在歷史上是出了名的,甚至提出了“有才不必有德”這一說法。曹操麾下有很多謀士,在曹操東征西討的過程中很多次因為這些謀士的建議而改變了自己最初的想法,可以說曹操完全不是一個獨斷專行的人,可偏偏對司馬懿,曹操不僅不聽甚至頗有些槓精的感覺。
在曹操征討張魯的時候,劉備剛剛取得西川,司馬懿建議曹操趁機攻入西川,一舉滅了劉備。這本是一個絕佳的計謀,可是曹操的槓精本質又上頭了,回了司馬懿一句人得知足就撤兵了。如果這個建議是除了司馬懿之外的任何一個謀士提出來的,曹操都會採納的,就算拒絕也不會說一句人得知足敷衍了事。
還有從曹操給司馬懿的官職可以看出來司馬懿是特別不招曹操待見的,曹操給司馬懿最高的官職也就是一個“太子中庶子”,這就是讓司馬懿給曹丕當師傅,這充其量也就是個私塾先生而已,根本沒有半點實權。
可見曹操是極度不信任司馬懿的,《三國志》中記載
魏武察帝有雄豪志,聞有狼顧相。欲驗之。乃召使前行,令反顧,面正向後而身不動。又嘗夢三馬同食一槽,甚惡焉。因謂太子丕曰:"司馬懿非人臣也,必預汝家事
由此可見司馬懿在曹操麾下空有一腔抱負,但是卻無施展之地,甚至還有性命之憂。
曹丕對司馬懿的態度司馬懿終於熬到了曹操駕鶴西去了,按說作為輔政大臣之一的司馬懿的春天應該到了。可是,曹丕對待自己的這位師傅也是秉承著“蕭何之用,不賦兵權”。也就是說,曹丕是一直把司馬懿當成一個文官用的,就算後來給司馬懿掛了一個撫軍將軍,但是也只讓他負責後勤方面的工作,手中根本沒有實際的兵權。
而諸葛亮的北伐才給了司馬懿一個實際掌握兵權的機會,可以率領大軍出征,司馬懿終於受到了重用。
所以從另一方面說,諸葛亮也算是司馬懿的恩人了,所以即便司馬懿識破了計策也不會殺了諸葛亮,因為諸葛亮算是司馬懿的免死金牌,只有諸葛亮不斷地進攻蜀國,司馬懿才有可用之處。
從另一個角度說,《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畢竟也算是主角啊,主角光環還是要有的,總不能剛剛當上司令就馬革裹屍還吧,那《三國演義》也就直接全劇終了。
結語:以上這些都是從小說的角度分析的,而關於諸葛亮的空城計在正史上是沒有任何記載的,根據史料證實諸葛亮初屯陽平時,司馬懿還在宛城呢,兩人根本沒有交鋒,即使後來他想攻打蜀國也未成行。歷史上空城計的主人分別是蜀將趙雲和魏將文聘,羅貫中將空城計移植給諸葛亮也是為了彰顯諸葛亮的偉大而已。 -
3 # 空明流轉時光
只要不扯所謂的史實,建議多看看三國就知道啥叫高手過招。諸葛亮玩了一輩子的陽謀,跟他対招司馬懿本著拖贏就是穩贏還敢冒進去管是不是座空城?
對了,老烏龜是冒進了一把,那叫上方谷。差點全家屁股都給燒著了,還好主角光環能招雨。
說實話三國演義是本好書,看你咋讀。新的觀念也要建立在正常理論間。
-
4 # 青港沉沙
我以前分析過,諸葛亮北伐中原,是和司馬懿合演的一出雙簧。他們不可能真的生死相博,所以司馬懿識破空城計後,選擇了退兵。
別被演義矇騙了。亂世紛爭,為安家保命,沒有絕對的忠誠。
比如諸葛家族,後路算得好好的。諸葛亮在蜀漢,哥哥諸葛瑾在東吳,弟弟諸葛均在曹魏。無論誰贏,他們都可以保住血脈不斷。
諸葛亮和司馬懿是什麼關係呢?我只說一點:
水鏡先生司馬徽和司馬懿,都是河南司馬家族的人。司馬徽和諸葛亮的關係,相信大家都清楚吧?
劉備過早離世,留下一個內憂外患的爛攤子給諸葛亮。
蜀漢集團內部,荊州幫、益州幫和劉備嫡系的內部矛盾加劇,諸葛亮沒有更好的辦法調和。他只能打著統一中原的旗號,北伐曹魏,逼得大家的槍口一致對外。
司馬懿在曹魏也不好受。他被邊緣化了,隨時都有被幹掉的危險。結果,諸葛亮大舉北伐,讓司馬懿又回到了權力中樞。
兩人心照不宣。所以在諸葛亮失街亭後,司馬懿面對空城裝了一次死。
-
5 # 靜夜思160519196
歷史上張郃不想追擊諸葛亮,司馬懿硬逼著他去,結果張郃中了埋伏死翹翹。這是司馬懿要坑死張郃,同樣是坑,他自己才不會往裡跳。
-
6 # 嘻哈文史
馬謖失街亭,諸葛亮敗退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本來準備的非常充分,前期進展的也非常順利。但是在關鍵時刻,諸葛亮讓自己最得意的弟子馬謖駐守街亭,並且反覆強調街亭的重要性,同時派遣王平擔任副將幫助馬謖,以防出現萬一。
但是馬謖偏偏就是沒有聽諸葛亮的話,自以為是,紙上談兵,選擇在一座荒山上駐建營地。即使王平勸解他多次,仍舊沒有任何結果,王平最後在無奈中帶了少量軍隊在他的側翼駐紮下來,以防真的出現萬一。
曹魏帶兵打仗的將軍是老將張郃,一眼就看出了問題所在,於是讓軍隊將馬謖包了餃子。很快,馬謖的軍隊因為沒有水源軍心大亂,最後被張郃打的落花流水了。諸葛亮後悔萬分,無奈之中只能下令所有軍隊撤退。
諸葛亮退守西城,上演空城計
司馬懿看到諸葛亮的軍隊失敗都在撤退,於是馬上朝著諸葛亮的方向開始乘勝追擊。
諸葛亮帶著少量將士到達了西城,由於自己帶的軍隊人員少,而且也都是老弱殘兵,所以他也只有想辦法來解決眼前的燃眉之急了。
他馬上讓守城的人開啟城門,告誡城內計程車兵和百姓都要沉下心來,做自己該做的事情。他自己則讓兩個童子站在他的身邊,悠閒的彈起了琴,城內真更沒有發生任何事情一樣。
司馬懿帶領軍隊到達西城門外,開始他肯定會想這是否是諸葛亮的詭計。所以演繹當中說他在認真聽諸葛亮的琴音,最後發現諸葛亮彈琴十分的淡定,沒有任何破綻,所以馬上帶領大軍撤退。
但是我們可以細想,司馬懿完全可以派出一小支軍隊前去打探虛實。只要進去一看,肯定知道城內的具體情況。但是司馬懿卻沒有這樣做,很明顯這是他故意為之。
司馬懿故意撤退,實則自保
司馬懿為什麼要這樣做呢?他為什麼要放掉自己最強勁的對手呢?很大的原因就是自保。司馬懿之所以最終能夠掌握軍權,很大的一個原因就是曹魏集團除了他任何人都不是諸葛亮的對手。
如果他真的進去活捉了諸葛亮或者殺了諸葛亮,他的軍權必定會被皇帝收回,他也沒有了朝廷使用的價值。同時他的政敵也可能會對他採取小動作,輕的話會把關回家,嚴重的話則可能會被殺頭。
老謀深算的司馬懿之所以能夠掌握大權,就在於他能夠隱忍,就在於懂得官場之道,所以最終他選擇了帶領大軍撤退。諸葛亮與其說是他強有力的對手,倒不如說是他安全可靠的擋箭牌。只要有諸葛亮在,朝廷就始終不會忘記他,他遲早會逐步掌握朝政大權。
事實也的確如此,再接下來諸葛亮其他幾次北伐當中,曹魏始終都得使用司馬懿才能夠對抗諸葛亮。司馬懿也在這中間逐步的去鞏固自己的勢力,也為以後高平陵政變的成功奠定了基礎。
綜上所述,憑司馬懿的智慧,如果僅僅是為了這場戰役的勝利,他肯定不會輕易從西城門外簡單撤兵,他已經看穿了諸葛亮的計謀。但是他不能夠直接去擒拿諸葛亮,因為兩人的命運其實是綁在一塊兒的,正所謂狡兔死、走狗烹,諸葛亮死了他也活不成。
回覆列表
確實如此。
司馬懿本是雍涼兵馬總管,諸葛亮伐曹魏之前就搞了挑撥離間,曹魏立馬撤了司馬懿的兵權。
毫不猶豫啊,可見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
哪怕沒殺了司馬懿,但已經足夠叫司馬懿引以為鑑了。
從手握兵權到被剝奪得一無所有,曹魏朝廷的一紙聖旨就夠了。
而且還只是諸葛亮製造的謠言而已,壓根不需要調查取證便撤職。
所以司馬懿很明白,若是沒有真正的威脅存在,自己就是一個臨時啟用的救火隊隊長的身份,火滅了,他的任務也就完成了,然後繼續被隨便找個理由撤職閒置。
因此,司馬懿,哪怕真正的歷史沒有所謂的諸葛亮的空城計,司馬懿也不會對入寇的諸葛亮趕盡殺絕,他用利用機會壯大自身,強化自己存在的價值和必要,使得曹魏不得不一直倚重於他,無法將其撤換。
故,司馬懿的明面上的敵人是諸葛亮,實質上的對手卻是曹魏皇室和企圖奪取他手中兵權的人,有時候敵人的敵人是朋友,說的就是諸葛亮存在的價值,司馬懿甚至可能暗地裡將諸葛亮視為自個的好隊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