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楚澤平

    原文:子曰:“參乎,吾道一以貫之.”曾子曰:“唯.”。子出,門人問曰:“何謂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從字面上看,“一以貫之“其實就是一貫的意思 ,一向如此,從未改變,用一種道理貫穿於萬事萬物。

    深層次的理解,所謂“忠恕“之道,是孔子思想的重要內容,“仁者愛人“,待人以忠恕,這是“仁“的基本要求。翻開《論語》,你會發現忠恕之道,始終貫穿於孔子思想的各個方面,而何謂忠恕——盡己,之謂忠。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謂恕。

    個人理解,“忠恕之道“的最高境界就是“仁“,作為孔子所宣揚的“終極真理“,其一理分為萬事,萬事又歸於一理.故孔子才會有“吾道,一以貫之”之語!

  • 2 # 逆襲的諸行無常

    這句話出自《論語.里仁篇》,原文是,子曰:“參乎!吾道一以貫之。”曾子曰:“唯。”子出,門人問曰:“何謂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參”,這是孔子在叫曾子,曾子名參。古時只有父母和老師等長輩才能直呼其名,其他人則只能稱字。否則,是失禮的表現。

    “貫”,貫穿的意思,朱熹註釋為“貫,通也”。

    “唯”,朱熹的解釋很透徹“唯者,應之速而無疑者也”,意思就是沒有任何疑問的快速回應。

    本章的譯文是,孔子對曾參說:“曾參,我所傳授的學問有一個基本思想貫穿始終。”曾子回答道“是的,我明白。”孔子出去後,其他門人弟子問曾子:“老師剛才說的話是什麼意思?”曾子說:“貫穿老師學說的思想總結起來就是忠恕之道。”

    朱熹在《論語集註》中對於“忠恕”二字的註釋是“盡己之謂忠,推己之謂恕。”又引用了程頤的話:“以己及物,仁也;推己及物,恕也。”“盡已”就是指為別人作事要盡心盡力,就象曾子自已說過的“為人謀而不忠乎?”,在這個過程中“盡心”又是關鍵,能有“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的意識,才是真正的“忠”。“推已”就是“已所不欲,勿施於人”的意思,也是對“恕”的解釋,《衛靈公》篇所記“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也是這個意思。

    其實,“盡己”與“推己”並無實質的差別。“盡己之謂忠”,而“忠”實亦是“推其(己)所欲以及於人”;“推己之謂恕”,而“恕”之“推己”實亦是“盡己”之意。“忠”與“恕”有著相互補充、相互規定、相互包含的意思。只有把“忠”與“恕”統一起來,既做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又做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才是孔子的“一以貫之”的仁道。

  • 3 # 借我三分鐘邱明速

    子曰:“參乎!吾道一以貫之。”曾子曰:“唯。”子出。門人問曰:“何謂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已矣。”

    【評述】參乎,曾子名。恕,忖己度物。忠恕,就是修己安人的意思。用現在的話就是:照顧好自己,照顧好親人、朋友,只要能力所及,就要不斷往外延申,直到國家,乃至天下、宇宙。

    “參乎!吾道一以貫之。”

    孔子認為天下的道理只有一個。

    “夫子之道,忠恕已矣。”

    這個道就是——忠恕。

    孔子的這個論述,與明朝的王陽明“千事萬事只是良知一事”相同。

    這一論點,與我們現在的社會論述出入非常大。我們現在的社會學科非常多,如管理學、經濟學、統計學、市場營銷學、科學、數學、……

    這麼多門科,孔子卻說道理只有一個——良知而已。事實苟真如此?

    舉二個例子分析分析,是不是也就一目瞭然:

    第一個例子:管理學

    成功的管理是什麼樣?如何做好管理?這兩個決定了我們做好管理的思考方向。就說餐飲管理,要做好管理,是不是要從食品的安全、衛生、營養、服務等等入手?而這食品的安全、衛生、營養、服務不就“忠恕”嗎?試問如果不從這些地方思考,怎麼可能做好餐飲管理。餐飲管理就是要讓自己的食品更安全、更營養、更衛生、服務更好,如此才能符合消費者心意,也才能實現基業長青。

    要做好衛生?是不是要做好

    第二個例子:科學技術

    什麼發明才是成功的發明?發明的方向在哪?

    就說手機,手機企業想基業長青,靠的是什麼?

    是技術,確確的說是對人有用的技術。如攝像、智慧、上網、定位等都是為了滿足人的需要,都是人需要的技術。所以手機企業想基業長青,就必須從發明出更多“對人有用的技術”。而這“對人有用的技術”就說“忠恕”。沒有位消費者解決問題的心,哪裡會去發明“對人有用的技術”。看了這兩個例子,再去想想其他的學科,不得不說,孔子的言論是對的。

    可見,現代社會學科雖然多,但其核心道理,只有一個——忠恕而已。

  • 4 # 老張老黑

    子曰:“吾道:“一”以貫之”。曾參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曾參的回答是錯誤的!孔子說我的道里有個“一”貫穿其中,曾參的忠恕是“一加一”。忠和恕也不能像矛盾一樣成為對立的統一。所以他的回答是錯誤的!

    另外孔子的學生都有特點,曾參的特點是“參也魯”就是反應遲鈍。同一個問題,反應不遲鈍的尚未反應過來,反應遲鈍的卻率先給出了答案,不值得懷疑嗎?

    孔子說的這個“一”是“仁”!仁始終貫穿孔子的道!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這是什麼蘭花沒香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