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15分鐘覆盤

    印象深刻的故事

    記得幾年前剛參加工作的時候,新員工培訓剛開始,老師給講了這麼個故事:

    有兩個和尚住在相鄰的兩座山上。這兩座山之間有一條小溪,這兩個和尚每天都會在同一時間下山去溪邊挑水。久而久之,他們便成為好朋友了,這樣的生活持續了5年。突然有一天,左邊這座山上的和尚沒有下山挑水,右邊那座山上的和尚心想:“他大概睡過頭了。”哪知第二天,左邊這座山上的和尚還是沒有下山挑水,第三天也是一樣,過了一個星期,還是這樣。右邊山上的和尚心想:“我的朋友可能生病了,我要去看看他。於是他便爬上了左邊那座山去探望他的朋友。等他看到他的朋友之後,大吃一驚,因為他的朋友正在廟前打拳,而且一點也不像是生病的樣子。他好奇地問:“你已經一個星期沒下山挑水了,難道你可以不喝水嗎?”左邊山上的和尚說:“來來來,我帶你去看。”於是,他帶著右邊山上的和尚走到廟的後院,指著一口井說:“這五年來,我每天做完功課後,都會抽空兒挖這口井。即使有時很忙也會挖,能挖多少算多少。如今,終於讓我挖出了水,我就不必再下山挑水了,也可以有更多的時間練我喜歡的拳。”當時聽完這個故事有兩個感受:1、左邊那個和尚太不夠意思了,怎麼自己挖井也不跟朋友說,塑膠友誼;2、一生只做一件事,讓生命更有深度,是很好的人生策略。道理都懂,但是自己實際做,確是另外一回事。要不然也不能每年的年度計劃,總有幾個因為沒有完成,自動轉到下一年的保留專案。比如說減肥,比如說英語。不只是我,身邊的好幾位朋友也都和我說過類似的情況,按照比例來看,這個問題還是挺有普遍性的。那為什麼我們這幫人明明知道“less is more”是對的,但是卻做不到呢?經過深刻的自我反省之後,我總結出了以下幾條原因:1、目標不明確,沒有找到最該做的“一件事”。一生只做一件事,但是,裡面的“一件事”不夠明確,就會很容易被動搖。這一件事該怎麼選,怎麼定呢?沒想清楚就開始行動了,做了幾天就發現,好像現在做的並不是最有意義的那一件事,或者又看到好像似乎有一件更重要的事需要去做。2、想要的太多。說的再直白一點,就是貪心。覺得這個也好,那個也好,最後就成了熊瞎子掰苞米(玉米),一邊努力收穫著,一邊不斷的遺漏著,最後正負相抵,留下來的也就沒有什麼了。3、焦慮的隨大流。今天看別人做抖音做的好了,就匆匆忙忙的跟著去做抖音。看到流行什麼,就迫不及待的去做,放棄之前的努力,跟著換賽道。如何讓自己更專注?1、5年規劃+拆解目標。有的時候,即便再理智的人可能也會感覺到茫然。可以用“以終為始”的方法,先想清楚5年之後希望達到什麼樣的程度。然後未來到現在去進行推演,現在做什麼事情可以支援自己達到5年後的目標,這件事就是重要的“一件事”。光是找到了“一件事”還不夠,因為這一件事可能很大,比如說5年之後想出一本書,但如果現在直接開始寫的話,很有可能寫幾千字就放棄了。這個時候可以把大目標拆解成自己可以完成的小目標。比如說一本書大概是30萬字,前四年把稿子都寫齊,第五年出版社開始編輯並準備出版。那就是說前四年要寫出30萬字,4年一共48個月,一個月需要寫6千字,算上折損率,一個星期需要寫8千字,也就是說每個星期需要寫一篇2千字的文章。2、隨時提醒自己,給自己設立“里程碑”。為什麼遊戲讓人上癮?因為節奏快,有及時反饋。在“一生只做一件事”的時候,也不能總讓自己覺得苦哈哈的,沒有盡頭。所以及時反饋很重要。每天早上寫一寫反思日記,總結一下前一天的“一件事”做的怎麼樣,有哪些做的好的地方,哪裡需要迭代。每個星期,總結一下前一個星期的進度,再明確一下下個星期需要完成的進度。每堅持滿一個月,就可以給自己找個理由慶祝一下,重新開始出發。3、你需要一個鞭友,一場賭局。自己堅持了一段時間“一件事”,很容易因為工作或者生活的突然改變而夭折。所以這個時候需要藉助外力,找一個靠譜的朋友,時不時的監督和鞭策自己,是個很好的方法。當然有效的方法是和她來一場豪賭,比如說沒有堅持滿100天,寫滿100篇文章,就要在不遮蔽任何人的情況下,連續發1個月的自拍,並且配上我沒有完成目標的說明。對於我這種偶像包袱這麼重的人來說,這招是相當有效,所以寫這篇文章的時候已經是凌晨了,我還能這麼精神的敲字。

  • 2 # 閒雲野鶴

    其實做事就是做人,誠實守信是人在做事時的基本準則,努力和吃苦也是必備的基本素質。只要把人做好了,那麼所做的事也會隨之成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有些人老喝不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