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撒那特斯的笑
-
2 # 熱帶雨林的午後
“善易者不卜”,原話應該是“善為易者不佔”,出自《荀子》的《大略》篇,《荀子》表達的自有它的原意。而大家實際上在使用中,要表達的意思和孔子的“不佔而已矣”相同,這層用慣了的所指是附加的意思。
《荀子-大略》的原話是:“善為詩者不說,善為易者不佔,善為禮者不相,其心同也。” 這話所承接的上一句話是:“不足與行者,說過;不足與信者,誠言;故《春秋》善胥命,而詩非屢盟,其心一也。”意思是行為不夠到位的,說的言過其實;不值得相信的,言之鑿鑿,表面上很誠信;等等如此,他們的心思是一樣的。所以,為了迴避這種不良現象帶來的誤解,精通《詩》的就不主動炫耀言說,精通《易》的不主動去占卦,精通《禮》的不主動去贊相行禮。其用意是相同的。也就是說,這麼做無非是免於被人誤會,即使你有真才實學,這麼炫耀,保不準被人認為是個半瓶子醋,結果是自取其辱。
這是“善易者不佔”的原始意思。這層意思很有意義。你好心為人占卦解困釋疑,人家還以為你是故意要炫耀自己,這也是《易經-蒙卦》卦辭,“非我求童蒙,童蒙求我”的原因。教人要對方主動求教,而不要學者自己主動好為人師。主動教人的,人並不敬信,反而容易招人反感,懷疑你的學問、動機以及為人。
我們再看大家日常加入“善為易者不佔”的另外的意思。《論語-子路》記載:
子曰:“南人有言曰:‘人而無恆,不可以為巫醫。’善夫!”“不恆其德,或承之羞。”子曰:“不佔而已矣。”
孔子在這裡示範了用《易》的方法。他在讚賞南人的一句諺語時,引用了《易經-恆卦》的第三爻的爻辭,爻辭意思是,不能持之以恆地堅持自己的德性修養,知而不能行,就會蒙羞於人。孔子在這裡用《易》,一是用了《易》的道理,也就是義理,來說明事理;二是引用《易》的言辭說明道理。孔子這麼用《易》,深層意思是,《易》原來是占筮用書,經過孔子吸收前人的成果,和孔子自己的努力,現在,《易》可以不透過占筮,而是透過運用《易》所蘊含的義理來說明事理,靈活運用《易》的言辭幫助闡明用意。孔子在這麼用《易》以後,特別加了一句,闡明瞭他的易學主張:“不佔而已矣。”
所以“不佔而已矣”在這裡的意思有四層:
一是精通《易》的人,就用《易》的義理和文辭說話,不必去占筮。
二是《易》的本質是讓人修德寡過,吉凶禍福由德不由佔。修德才是趨吉避凶的根本之道,卜筮作用不大。“無德而佔,則《易》亦不當。”(帛書《繫辭》語)不遵守道德準則,占筮沒有意義;“德行亡者,神靈之趨;知謀遠者,卜筮之繁。”(帛書《要》篇),沒有德行的人常常求助於神靈,缺乏智謀的人,常常反覆地進行卜筮;說明在義理和德行方面用《易》,遠勝於在卜筮方面用《易》。
三是《易》本身已經是義理之書,超越了占筮書的層面。
四是我善易者不用占筮了,你不善易者還是可以接著用你的占筮吧。《易》的作用在於其義理、文辭,但也並不否認《易》的占筮性質和在占筮方面的運用。孔子說過,“後世之士疑丘者,或以《易》乎?吾求其德而已,吾與史巫同途而殊歸者也。”(帛書《要》篇)孔子自己也用卜筮,不過他自覺進行創新,完成了把《易》從卜筮用書轉變為義理用書的改造,這在當時卜筮還是十分暢行的時候,必然面臨很大的壓力,他在堅持自己的主張的同時,也不否認卜筮的應用,只是不再把卜筮當做上策,和史巫分道而行了。
這個意義上的“善易者不佔”、“不佔而已矣”,標誌著《易》的性質的歷史性飛躍,用《易》方法的一次重大提升,理性用《易》方法的成熟,儒家禮制德治思想的成熟。
當時《易》雖然還是占筮用法佔上風,但已經來到了被理性思想所替代,逐步衰落的轉折點。在歷史沿革中,《易》本身的哲理成分得到發掘,語言概念得到發展,這些成果被廣泛運用於哲學和理性思考。用理性經驗決定人們選擇要超越占筮的地位了。
不光是孔子,孔子之前以及同時代的諸多思想家,如老子,以及使用《易》的巫史、學者、各家各派,都對這種認識的飛躍做出了貢獻。“不佔而已矣”,這應該是時代的共識,這個共識是由孔子來公開宣示的。
歷來把荀子“善易者不佔”的意思和孔子“不佔而已矣”,視作一樣的意思,這也不違反荀子的易學思想,也不違背荀子和孔子的易學思想具有一致性的歷史事實。
《荀子》的主要內容是由荀子撰寫的,荀子以精通《易》而著稱,荀子的《易》學來自孔子的後代弟子馯臂子弓的傳授,可算是孔子的嫡系弟子。在《荀子》中,作者也像孔子一樣用《易》辭、義理說明事理,作者的易學思想和《易傳》思想高度一致,確實不贊同運用占筮決策,表現出高度的理性精神和現實主義態度。
-
3 # 漢字在人間
精通易經,梅花易數,奇門遁甲,漢字全息等等,東方古老神秘文化的人都知道,預測的準確度是很高的。
因為事物發生發展有著必然性,智慧的古人是陰陽之道,來解讀世界的。
如果當時當下為起點,以前發生的事情,過去的事情,已經顯現了,都為陽;未來即將發生的事情,還沒有顯現出來,所以為陰。
陰陽的關係,有著極其準確的對應關係。所以知道過往,是可以推測未來的。
蓍草等占卜工具,是萬事萬物之一,個體可以代表萬物,是萬物的全息。透過一點的資訊可以解讀未來的資訊。
但是在智者老子的《道德經》中有云:“前識者,道之華,而愚之始”。意思是說有先見之明的人,是道的浮華表現,也是愚痴的開始。
預測可以知道未來,但是這些智者先賢都不主張預測,這是為什麼呢?其中最關鍵的一點是忽略了當下,因為當下的每一個念頭,其實就可以改變未來,在陰還沒有轉成陽的時候,陰的能動性還存在,是可以改變的。
一懺可消萬惡業,一念的改過之善,可以消弭很多不善,和惡的種子。此時的動念,即可成為了過去的陽,也就會產生出未來的陰。
懂得了悟占卜之術,是道的小規律體現,懂得一念一世界,心念向道,是道的大規律體現,孰輕孰重,不言自明。
重道不重術,是更高的智慧,心念所及之處,便是改變,所以善易者不佔,大易者不卜。
-
4 # 優美風景在路上
簡單粗暴直接點來說吧,易經八個基本卦乾坤坎離艮兌巽震分別代表自然界八種不同的現象,八卦兩兩組合成64卦384爻,也就有這麼多卦象,意即掛在天上的像。易經中的象很重要,解卦要會看象。善長易經的人不用卜已經看出了事情發展的像,所以不用卜。而一般人去卜是心中有疑問,即看不清像,如果能看見事情發展的“現象”就不會去卜了,有句話叫“有疑則卜,無疑不卜”,意即你已經很確定知道某件事會怎麼發展或它的的結果會是什麼就不用卜了,如果遇事處於兩難選擇,難以抉擇可以問卜。不知這樣說清楚了沒,可以留言討論。
-
5 # 不繫之舟易學
大概齊有兩個意思。
先說一個錯誤的:這個人太厲害了,就隨遇而安了,不占卜了。
這就是一種完全不懂易經的理解。
善易者不卜,並不是對所有事情都隨遇而安了,而是把所有八卦像意,八卦卦理給吃透了。
完全不需要藉助任何占卜工具和占卜形式,就可以得出自己想要的結果。
先說前提,我肯定不是這種大神,但是比初學要好很多,也開設過幾期梅花易數的學習班,教人明理懂易。
又一次給一個朋友打電話,撥了號就開啟擴音,隨手放在一個玻璃杯上。完事我自己樂了。
手機是離
杯子是兌
對話空,訊號缺的提示就已經給了。
自然這個電話最後也沒人接。
-
6 # 王軍95141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見了太多的人,經了太多的事,自然形成一個判斷能力。《易》是書,寫書的是人,傳遞出來的主要是事物變易之理。歷世之人通曉易學之理,心中可能預有先測了。
回覆列表
孔子說“善易者不卜”,並不能理解為“真懂易經的人從不用易經做占卜”。易術本來就是古人發明了用來占卜的,要是會易術的人都不占卜了,易術也就沒有意義了,自古也就早失傳了。“善易者不卜”較公認的理解應該是說,真正精通易術的人,能夠看到定數,而他們也明白,既然是定數,那麼也就是人力無法改變的,所以占卜對於這些人本身其實已經是可有可無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