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笑熬醬糊1
-
2 # 科普大世界
小行星帶是太陽系中小行星最為密集的區域,太陽系中98.5%的小行星都在此處被發現,迄今已經被登記在案的約有12萬多個,預估這裡至少有50萬顆小行星。
小行星帶位於火星和木星之間,它形成的原因實際上是由於太陽的引力和木星的引力對小天體的共同作用,從小行星帶被發現之後,天文學家們就曾經認為小行星帶可能是有一顆行星被撞碎之後形成的。還在1766年的時候,德國天文學家提丟斯提出的行星排列數列認為在火星和木星的廣大空間中應該還存在一顆行星,因為火星距離太陽不過2.2億公里左右,然而火星之外的木星卻遠在7.8億公里之外,這中間本來應該形成一顆行星的,但是天文學家們卻沒有發現它。
而當小行星帶中最大的天體穀神星被發現之後,天文學家們一度認為它就應該是那顆行星,但是穀神星的質量又太小,它的直徑只有950公里左右,不足以稱它為行星,而且小行星帶中又有著很多的小天體,所以天文學家們曾經認為小行星帶是有一顆或兩顆行星受到撞擊之後形成的。
到了1918年,日本天文學家平山清次曾注意到小行星帶上某些小行星的軌道有相似的引數,就是有些小行星有著類似的執行軌跡,並由此讓它們分成幾個不同的小行星族。到了上世紀70年代,又有天文學家觀察到小行星帶中小天體有著不同的顏色,於是跟這些小天體分成了不同的族群型別,三種最常見的型別是C-型(碳質)、S-型(矽酸鹽)和M-型(金屬),這說明小行星帶的天體最初很可能來源於三顆天體,而到了2006年,又有天文學家宣佈在小行星帶內發現了彗星的族群,這些小彗星相對更靠近木星,它們上面有著大量的水分,於是推測這些彗星可能是地球海洋中水的主要來源。
因此,天文學家們根據行星形成理論推測,在太陽系形成的早期,小行星帶中可能形成了多顆類似穀神星這樣大小的天體,但是由於木星、火星乃至其他一些天體(海王星和天王星有可能是從木星內軌道被拋到土星外軌道的)的引力攝動,導致它們不單沒有成為行星,反而相互之間發生了碰撞,成為了更小的天體,至於原先一共有幾顆小天體,目前還無法確定。
-
3 # 宇宙窺探者
遨遊星辰大海,破解宇宙奧秘!今天就為大家奉上,穀神星本來有機會成長為一顆行星,它是怎麼在火星與木星之間被碾壓夭折的。
木星的質量相比地球和其他行星是非常的巨大,大約是太陽系中其他所有,行星衛星和小行星總質量的25倍。木星的引力是相對巨大的,在太陽系中它的影響力是僅次於太陽的,木星能夠對小行星產生巨大的影響,巨大到可以改變行星的命運。
在火星和木星之間的小行星帶,有很多星體殘骸,可以看出它們在形成過程中遭受到,神秘力量而被打斷。“黎明號”探測器在小行星帶探測其中最大的兩顆,一顆是巨型小行星灶神星,它是“土豆”形狀的,另外一顆是小行星帶最大星體,它超過小行星帶整體質量1/3,它就是穀神星。
穀神星最大的隕石坑存在神秘的白色亮斑,據探測表明這些亮斑其實是液態水留下的鹽漬,最終探測結果表明穀神星地表存在300多個亮點,這意味著在它薄薄地殼之下,有著富含水冰的地幔層,這種分層結構表明穀神星更像是行星,而不是其他小行星只是一塊大岩石的結構。
在45億年前當穀神星正處在成長階段時,它的表現就與眾不同,穀神星可能曾擁有遍佈全球的鹹水海洋,它的表面所富含液態水如今都被凍結在其內部,其表面僅一層薄冰覆蓋,穀神星的成長還沒有壯大起來。
木星的內遷打斷了這一過程,木星逐漸靠近太陽的同時穿越了小行星帶,徹底擊散穀神星原本可以用於積蓄形成的星際物質。科學家透過計算機模擬太陽系早期形成過程,小行星帶曾經有機會獲得足夠物質
來形成一個地球大小的行星,(即)一顆大大的穀神星,但木星橫衝直撞的闖進來,使得99.9%的物質都失去了,不是被木星吸收就是散失到太空中了,穀神星的命運由此而徹底改變。
又經過1億年的演化,穀神星的海洋完全凍結並深埋於地殼之下,這顆稚嫩的星體還沒有成長起來,它的幼小生命就被終結了。
相關內容可以觀看我的影片。穀神星,一顆火星木星之間被碾壓夭折的行星,不然就是第九大行星
回覆列表
它們不應該是“大行星”撞擊的產物,應該是太陽系形成初期的“殘渣"!因為其位於火木之間,它們所受到最大的重力影響源不是來自太陽,而是來自木星,木星的巨大引力,阻止了這一區域形成行星,這一區域裡較大的天體,有 智神星、婚神星、灶神星和穀神星,這個區域裡雖然估計有大概50萬顆小天體,但是在這麼廣大的區域空間裡,其物質量,其實是非常稀薄的,假如有宇宙飛船經過,根本不用擔心撞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