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靚亮27d5

    在現實生活中,有的家長往往不顧及孩子的感受,當眾大聲喝斥孩子,有時甚至當眾打孩子,其實孩子也要面子,如何保護孩子自尊心又教育孩子呢?我作為一個既是孩子家長,又是老師的雙重身份,談談自己教育孩子的幾點經驗,與大家分享。

    1,孩子從小就能從父母的面貌表情,觀察到父母的情緒變化。對孩子提出過分的無理要求,父母應該建立一定底線,不要溺愛孩子,不要讓孩子存在僥倖心理,可以得到無理的要求。如孩子家裡有一輛玩具小汽車,看到別的孩子一輛漂亮的玩具汽車,孩子又哭又鬧,這時父母切忌打罵孩子。任由孩子哭鬧一近,再哄一鬨就好了。

    2,孩子到了讀書年齡,成績不好,不要輕易拿著孩子的學習成績與別的孩子比較,更不能因孩子學習成績不好,就輕則破口大罵,重則任意打孩子。而要尋找孩子學習成績不好的原因,多與老師溝通,尋求解決孩子學習的困擾,讓孩子學習成績逐漸進步。

    3,孩子不小心犯了錯,父母不要不分青紅皂白打罵孩子。而是顧及孩子面子,找出孩子犯錯原因。父母輕易打罵孩子,孩子打皮了,孩子失去了自尊,產生逆反心理,導致孩子破罐子破摔。

    4,多給孩子鼓勵,優秀的孩子是父母誇出來的。不要隨便罵孩子,“你真笨。”“你真蠢!”當孩子每次進步一點點,父母要及時給予鼓勵和表揚,讓孩子感到無比高興,讓孩子感到無尚光榮,慢慢讓孩子體會學習的樂趣,讓孩子感受到學習是一件無限光榮的事。

    5,父母多給孩子關愛。父母不僅在生活上關心孩子的生活習慣和生理變化情況,而且在學習上關注孩子成績變化情況,多與孩子勾通,讓孩子體會到父母對孩子的愛,從而有一個愉快的心情,全身投入學習中。

    6,孩子在外面受到別的孩子欺負,父母要為孩子撐腰,讓孩子的自尊心得到保護。找到欺負自己孩子的人,與老師勾通,與孩子家長勾通,尋求秉公處理辦法。

    7,父母夫妻和睦,恩恩愛愛,勤勤勉勉工作,受人尊重。就在孩子心中樹立了一個受人尊敬的形象,在街談坊議中有一個不錯的口碑,讓孩子有面子,要以父母為榜樣,不給父母丟臉。

    8,父母喜愛學習,有時間帶著孩子閱讀,利用自己的淵博知識,解決孩子生活和學習中的疑難問題。同時與人為善,滿身正能量,讓孩子有一個模仿學習的表率。

    總之,父母對孩子的教育,要放下架子,與孩子交朋友,應顧及孩子的面子,保護孩子的自尊心;多與孩子勾通,聽取孩子的訴求,以理服人,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切忌任意打罵孩子。這樣你的孩子會變得越來越優秀。

  • 2 # 苗媽談育兒

    每個人都有自尊心,小孩子也不例外。

    孩子正在跟其它小夥伴一起聊天,聊的正是興高采烈的時候,你這時候走過去,二話不說,大聲說一句,走了,回家去溫習功課。天天在這說些亂七八糟的有什麼用。你不知道,此時你這句話正是刺傷了孩子。

    我們這些做家長的總是想當然的認為孩子是自己的,又不是外人,因此在說話做事方面太過隨意,可能無形當中不自覺地就傷害到了孩子的自尊心。所以,如何維護孩子的自尊心應當成為我們家長關注的話題。

    第一:要愛護孩子。

    在家裡受到關心、愛護的孩子,容易形成一定的自尊心。平時要關心孩子,如果孩子生病、受傷、在外受到欺負,作為家長要愛護孩子,帶他看醫生,給他安慰,透過正當的途徑讓對方教育他的孩子注意玩耍時的文明禮儀。關心、愛護,可以讓孩子產生自尊心。

    第二:要尊重孩子。

    第三:我們在家庭中不要隨便取笑孩子。

    在家中經常受到取笑的孩子,長大以後可能沒有羞恥感。

    第四:不要讓孩子過度表現。

    第五:避免呵斥

    無論發生什麼情況,都儘量避免對孩子的呵斥,威而不怒。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錯誤,而不傷及其自尊心。

    第六:語氣柔和

    當和孩子交談時,語氣盡量舒緩柔和,而不是經常運用命令式的語氣,讓孩子感到舒服。

    第七:耐心詢問

    一定要耐心地聽完孩子解釋,再做定奪。不要盲目推斷,主觀臆測,從而誤解了孩子。

    第八:顧全面子

    不要當眾詢問或呵斥孩子,儘量給孩子相對獨立的空間,私下交談。

    孩子是獨立的個體,你需要的尊重,孩子也需要。

  • 3 # 氫寶貝

    【父母要學會給孩子留面子】以下一些做法和話語最容易傷到孩子的面子。1.無意義的比較。“你看別人家的孩子”。2.翻舊賬。“你上學期英語考試才60多分”。3.責備。“讓你不聽話非要玩遊戲,這麼晚了作業還沒寫完吧?”4.嘲笑挖苦。“我就知道你總喜歡關鍵時刻掉鏈子”。5.嘮叨。“都幾點了,磨磨蹭蹭,還不趕快去做作業”。6.期望過高。“這次期末可別再考砸了”。7.否定孩子的努力。“還是媽媽幫你吧!”8.強迫、命令和禁止。“不寫完作業就別出去玩”。9.在別人面前批評孩子。“看看你,說了多少次了,還是做不好”。

    孩子是獨立的個體,當大人不顧其感受,在外人面前對他們的隱私和趣事品頭論足時,孩子會有被“嘲笑”的感覺。時間久了,不僅自尊心受挫,還極有可能演變為“自卑性格”。因此,學會尊重孩子隱私,給他們留面子,要從孩子很小的時候做起,不要以為他們還不懂事而無所顧忌。對於天性比較敏感的孩子,父母更應言行謹慎。如果想與別人談論自家孩子的私密事兒,比如尿床、考試沒透過等,應事先徵得孩子同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男方表示需要照顧臥床老人,我家人為什麼評價他條件一般,而不是這個孩子有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