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我們在閱讀各類歷史作品的時候,歷朝歷代的開國國君都是被重點描述的物件,除了元清二代,大一統王朝的事蹟基本上都耳熟能詳,但是獨獨宋朝例外,趙匡胤的事蹟為何少見於世?趙匡胤又是如何建立宋朝的呢?

回覆列表
  • 1 # 我們需要真情

    感謝邀請。秦皇漢武唐宗明祖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幾位帝王,他們對於歷史的推動和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秦始皇奮六世餘烈,橫掃六合,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統一的王朝——秦朝。從此以後,統一始終是中國歷史的主旋律。秦始皇的許多壯舉不但空前而且絕後,後期無休止的濫用民力導致民怨沸騰,最終二世而亡。他一生大毀大譽,但不失為一位偉大的帝王。

    漢武帝承文景二帝之志,擊敗匈奴,溝通西域。擊敗匈奴為漢家兒女安心生產提供了有利環境;溝通西域為中國和中東乃至歐洲國家的文化交流和經濟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但晚年窮兵黷武,奢侈糜費,為後世所詬病。

    唐太宗少年隨父起兵反隋,並親自參加指揮了很多有名的戰役。他親眼看到隋王朝的覆滅,並且體會到了其覆滅的根本原因,所以他即位後能夠重視民生,並且政治開明,造就了封建社會少有的安定繁榮時期——貞觀之治。而唐太宗也成了自他以後歷代帝王心中文治武功的楷模。

    明太祖朱元璋建立的大明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漢人王朝,並且他推翻異族統治,建立政權,也是當時漢人心中的英雄帝王。

    以上幾個帝王功績彪炳,震古爍今。史學家對於他們大書特書,原始資料豐富,根據他們的事蹟改編的小說、影視等文藝作品數不勝數,所以關於他們的事蹟我們都耳熟能詳。

    那為什麼宋太祖趙匡胤的事蹟相對來說我們就瞭解的比較少呢?其實在歷史上還有一個同樣處於這個“尷尬”地位的皇帝——隋文帝楊堅。

    立國之時

    楊堅建立隋朝之前是中國歷史上漢民族最為悲慘的時期。自“永嘉之亂,衣冠南渡”到“五胡亂華”再至“隋軍滅陳”的將近三百年之間,中原大地群魔亂舞、各國征戰,政權更迭之頻繁、人民災難之深重世所罕見。“今日子殺父,明日弟弒兄”的齷齪政治事件層出不窮。趙匡胤建立的宋朝之前,軍閥混戰,屠夫稱帝。從朱溫滅唐到北宋建立短短的五十四年間,中原先後出現了五個朝代,十個國家。“城頭變幻大王旗”,“你方唱罷我登臺”等歷史大戲巡迴上演。可以想象,無論是南北朝還是五代十國這樣分裂割據的歷史時期,各方政治勢利犬牙交錯,軍事鬥爭此起彼伏,國家關係之複雜;百姓生活之哀艱是後世修史之人難以盡述的。這樣時期的歷史脈絡不如大統一王朝那樣清晰流暢,必定有大量的歷史真相淹沒,那麼主要活動在這樣環境下的楊堅和趙匡胤的生平事蹟在後世來看必然撲朔迷離,真假難辨了。何況大多數人讀史著作都不願意接觸這兩個時期或者刻意迴避。所以,趙匡胤的事蹟鮮人知也不足為奇了。

    立國之本

    楊堅的皇位從他的外孫周靜帝宇文闡禪讓而來,趙匡胤的皇帝是從周恭帝柴宗訓禪位而來。看到這,我們不得不感嘆歷史的巧合,可以說這兩位奪的都是周家天下,都是禪讓,但讀史的都知道所謂的“禪讓”不過是逼迫而已。不同的是楊堅欺負的是自己的外孫,趙匡胤欺負的是柴家孤兒寡母罷了。他們的皇位來的容易,後世稱“得國不正”。為了防止後人詬病,也為了不讓後人重複他們之故事,所以即位以後修前朝史書必定遮遮掩掩,語焉不詳,甚至有的重要事件一筆帶過,把真相淹沒於歷史塵埃之中。我想之所以大多數人對於楊堅趙匡胤生平不瞭解,這應該也是原因之一吧。

    隋文帝宋太祖距離我們已經有一千多年的時光,今天的我們來了解和認識他們憑藉的只是歷代史書上有限的文字資料。只能從寥寥幾筆的文字當中看到一些蛛絲馬跡,得到的資訊也是一鱗半爪,難窺全豹。雖然我們想盡量還原歷史的本來面目,但我們不能斷章取義,憑空猜測。歷史固然不是一兩個皇帝創造的,可是不能否認他們在歷史的推動和發展上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所以,我們應該懷著敬佩和敬畏的態度儘量客觀的來了解認識每一個值得我們尊敬和懷念的歷史人物。我想,這應該也是我們學習歷史的一個任務吧!參考文獻:《魏晉南北朝史》《隋史》《五代十國史》《宋史》

  • 2 # 北社野老

    宋太祖的歷史事蹟比秦皇漢武唐宗明祖都少,這是客觀的存在,所以流傳得也少。

    宋太祖江山來的容易,不象秦始皇統一六國那多征戰,不象漢武帝大半生都在征戰了匈奴,部下名將如雲。不象唐太宗掃平王世充,竇建德群雄的艱難。也不象明太祖征戰張士誠,陳友諒,鄱陽湖大戰險遭不測,風險譜寫了輝煌。宋太祖兵出陳橋,黃袍加身,兵不血刃坐了江山,沒有多少可歌可泣的驚險故事傳世。杯酒釋兵權,輕而易舉地把兵權牢牢地纂到自已手裡。不象漢高祖要殺韓信、彭越、英布。不象文景帝從削藩到平亂那麼驚心動魄。

    宋太祖雄才大略,也是才華橫溢,只是壽命短了些,只活了49歲,這也是他故事見少的一個重要原因。

    當初他的母親杜太后強逼著他承諾把江山傳給弟弟趙匡義(後來避太祖諱改成光義)。杜太后還讓趙普寫了備忘錄一樣的檔案收藏了起來。宋太祖或許沒有多想,而弟弟趙光義卻滋長了很大的野心。等班不如搶班,趙光義下手了,刀光劍影,殺了哥哥豋上皇位。這個說法或許是真的,或許是虛構,總之宋太祖只活了49歲。太年輕了,後面或許還有更精采的故事,然而到此他的人生謝幕了。

    秦始皇,唐太宗雖說比他大不了多少,但他們出道早,秦始皇16親政,唐太宗也很年輕就四方征戰,進入歷史舞臺比他早,退出又晚,動作多了,臺詞多了。漢武帝、明太祖平生征戰殺伐的事蹟比他多,活得年齡又大多少年,過程多了,史書筆墨多了。

    遺憾,遺憾,歷史的遺憾,兵權撐在一人之手的他,如果再多活十年,雄才大略肯定能收回幽雲一十六州,那麼,遼、金、甚至元的滅宋歷史可能就要重寫。

  • 3 # 大白白野

    似乎存在這種現象,宋太祖趙匡胤也是很作作為的皇帝,但是與秦皇漢武唐宗明祖相比略遜一籌。宋太祖提倡文治,重文抑武,不濫殺無辜值得稱道,結束五代十國軍人當政混戰局面,也為宋朝經濟繁榮,文化昌盛奠定了良好開端。宋太祖趙匡胤在開疆拓土雄才大略等方面無法與秦皇漢武唐宗明成祖相比。

    1、宋太祖趙匡胤搞軍事政變,篡權建立政權不符合封建社會正統觀念,也違背封建社會儒家忠君思想,這是宋太祖的硬傷。

    奴隸出身的後趙皇帝石勒曾說過:大丈夫行事光明磊落,起碼我不學曹孟德、司馬仲達,欺負人家孤兒寡婦奪了天下。

    趙匡胤皇位取得和曹操、司馬懿相似,況且後周柴榮是明君,柴榮死後,兒子繼位,後周沒有失德,沒有民不聊生,怨聲載道地步。還好,趙匡胤篡位後沒有亂殺,如果大開殺戒,歷史評價會更差。

    2、宋太祖在位期間基本解決了五代十國紛爭局面,但是宋朝國土面積小,形成和西夏、契丹遼國對峙局面,不算真正大一統局面。王全斌曾徵求趙匡胤意見,想滅後蜀國後繼續進攻雲南大理等地,趙匡胤用玉斧一劃,說此非吾所有,不讓繼續進兵。趙匡胤是武術家,但在戰略戰術等方面表現不十分突出,指揮可圈可點影響大的戰役幾乎沒有。在開疆拓土,武功昌隆等方面無法與秦漢漢武唐宗明祖相比。

    3、宋太祖趙匡胤死後弟弟趙光義繼位,留下了斧影燭光之說,北宋皇帝是趙光義一系,對趙匡胤可能存在排斥現象,沒有大書特書趙匡胤的形象。

    4、趙匡胤可能屬於生前影響不大,死後影響大的皇帝。這意思是趙匡胤在世時沒有指揮大的戰役,沒有十分突出的文治武功政績,沒有創造出光武中興,開皇之治,貞觀之治那樣局面,但是趙匡胤提倡重視文官,以文抑武局面使以後的宋朝社會創造了經濟繁榮,文化昌盛,文字獄較少,士大夫言論相對自由開明局面,這比明、清嚴酷專制統治,缺少言論自由,思想僵化不活躍要強。

    5、宋朝在中國人心中是軟弱無能印象,沒有漢唐影響那麼深遠廣闊,存在感似乎不強,這也影響了宋太祖趙匡胤在人們心中形象。

    6、秦始皇被譽為“千古一帝”,開創了封建社會多個第一,中國二千多年封建社會政治框架基本是採用了秦朝模式。

    7、漢武帝文治武功昌隆,基本奠定了中國版圖局面。

    8、唐太宗被譽為封建社會傑出君王,開創貞觀之治局面,在世界範圍內有影響,至今在國外還有唐人街稱謂,輝煌時國土面積在中國歷史次於元朝,排名第二。

    9、明成祖雖然是篡權而得皇位,但是,是經過真刀真槍,九死一生打下來的,有傑出軍事才能,在位期間五次親征蒙古,派兵攻佔安南地區,在東北設立了奴爾幹都司,派鄭和七下西洋,這些都影響深遠,所做的事業比宋太祖巨集大。

    10、秦皇漢武唐宗明祖和宋太君都屬於封建社會有作為君王,如果綜合比較,秦皇漢武唐宗明祖在位期間所做事業超過了宋太祖,也出現了宋太祖事蹟相對少見現象。

  • 4 # 神機叨叨

    我用現代的營銷邏輯來試著分析作答。

    從傳播營銷的角度來說,一件事要容易對人們產生深刻的影響,並且願意去傳播,基本上要滿足以下三個因素:

    1. 事件有爆點;

    2. 內容可傳播;

    3. 傳播有鏈路;

    缺一不可。

    那麼帶著這個邏輯我們分別來看看秦皇、漢武、唐宗,明成祖與宋祖有什麼不同(題主給的題幹裡是明太祖,但我覺得明太祖不如他的兒子明成祖,因此,本文以明成祖代明太祖來做分析)。我們不去談軍事上的成就,這幾位武功都很卓著,統一天下,抗擊異族基本上都幹過,就說說他們幾位做過哪些重大事件,並且常為後人提及的。

    秦始皇

    說起秦始皇馬上想到的是什麼?一是“萬里長城”,二是“焚書坑儒”。這兩件事在當時都是爆款。我就拿萬里長城舉例。

    修萬里長城,耗費民力巨大,甚至修出了個哭倒長城的孟姜女的民間傳說,真搞得民怨沸騰,全天下百姓都在罵他,當時就引爆了輿論,而幾千年來,對修長城這件事的正面負面評價和討論一直不斷,正方認為在軍事上有很大價值,成為華夏農耕文明抵禦遊牧文明的屏障,保護了農耕文明的傳承;反方則痛罵這是暴政,禍國殃民。你看有不同觀點,都各自有道理,參與的人會越來越多,內容很具有傳播性。再來看看令萬里長城在百姓民間滿是惡名的傳播鏈路,其中關鍵的放大器就是這位傳說中的“孟姜女”。這個人物形象最早見於西漢,在元代得以豐滿,像孟姜女這樣富有生命力和創作空間的人物故事,很容易成為元曲創作的源泉。而故事裡秦始皇的暴君形象被刻畫得也同樣豐滿。

    暴君,十足的暴君!老百姓們都記住了,這兩千年多來。

    漢武帝

    除了大破匈奴,派遣大將軍霍去病封狼居胥這些豐功偉績之外,漢武帝乾的最大的事兒應該就屬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了。

    這是為了適應當時漢武帝為加強封建中央集權,加強對天下百姓的意識形態的統治,而採取的重大戰略。在他之前,漢王朝的前幾任帝王都崇尚黃老思想,也就是道家的無為而治,因此獨尊儒術在當時社會上勢必引起其他學術流派的爭論。也正是由於漢武帝的 “獨尊儒術”,使得儒學成為國學,成為封建統治階級的國家意識形態,形成了傳承中國幾千年的封建士大夫階層,後人在說起儒學時,都繞不開這個事件, 後世的讀書人鐵定喜歡他,他的故事也會一代一代的流傳下去。

    唐太宗

    文功武略都很出眾,本身就很值得傳播了。這裡只說一個讓他作為千古明君的代表典故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不知道這句話的,建議高中重修。

    這句話最早的出處並不是唐太宗,而是《荀子》,但卻是被唐太宗和魏徵這對君臣好CP傳火的。

    魏徵勸諫唐太宗:“臣又聞古語云,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貞觀政要.論政體》),又說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載舟覆舟,所宜深慎”(《諫太宗十思疏》)。唐太宗十分讚賞,在日常工作中時常引用,奉若圭臬,並應用到自己的具體工作中。

    明君!天下傳頌,不止如此,後世賢臣爭相歌頌,並告誡各自的帝王:領導們,你看,要多學唐太宗,強大又謙遜,帝王的偶像。

    傳播效果很好,海外華人聚集區域都以“唐”為名—“唐人街”!

    明成祖

    朱棣的天下是從侄兒手裡搶來的,皇位來得不正,不過他也確實挺牛,當燕王時期就長期駐守燕京,成為明帝國的抗擊漠北外族入侵的屏障,花了4年時間打完內戰,登基南京,又遷都北京,之後幾次出征漠北,包括後來崛起的韃靼瓦剌都被打服了。此外,派遣鄭和七下西洋,宣揚國威,所以,朱棣也是一位武功卓著的帝王。

    但得位不正,所以在治國上施行 “以治為道,在於寬猛適中”,推出了一系列措施籠絡讀書人,大力推崇儒家思想,當時社會生產很快得到恢復和發展,為了彰顯德政,朱棣組織編撰了世界聞名的《永樂大典》,編撰隊伍多達3000多人,歷時六年定稿,全書22,877卷,目錄就有60卷,共11095冊,約3.7億字,彙集了古今圖書7-8千種。《不列顛百科全書》稱讚這是 “世界有史以來最大的百科全書”!

    《永樂大典》的成書,使朱棣博得了天下讀書人的好感,永樂年間也被後人稱為“永樂盛世”。

    宋太祖

    再來看看宋太祖有什麼可被傳播的爆款事件。

    趙匡胤的帝國也是搶來的,搶了後周小皇帝的皇位,在後周的基礎上建立了大宋王朝。但宋王朝先天不足,雖然開國皇帝趙匡胤和他那幫名將們弟兄們都很能打,統一了中原,但終究沒能從遼國手裡奪回燕雲十六州,使有宋一代,一直保持著戰略上的守勢,無法像他其他的同行那樣出兵漠北,一掃犁庭,武功上明顯缺乏亮點。

    我們今天回想宋太祖大部分時候想起的可能是 “黃袍加身” “杯酒釋兵權” 或者 “燭光斧影” …

    這真不太好傳播,“黃袍加身” 說得難聽點就是造反,本身這個事兒就不怎麼能聲張;“杯酒釋兵權” 說得不好聽也可以叫卸磨殺驢,或者叫過河拆橋,也不是什麼好事兒;“燭光斧影” 乾脆就是個傳說中不好證實的政治謀殺;你讓天下人怎麼口口相傳,又讓後人哪來兒的熱情傳播呢?人們天生是喜歡仰慕英雄的。可以說宋太祖既缺少爆點事件,又缺少傳播的鏈路,頂多算是內容具有可談論性,茶餘飯後閒聊的那種。

    所以,這幾位帝王都算牛人,否則怎麼得天下?他們身上都不缺少談資,只是宋太祖相對其他幾位,缺少一些可以媲美的亮點事蹟,能讓百姓津津樂道。

  • 5 # 學歷史看華夏

    事蹟很多,簡單舉例一個

    趙匡胤杯酒釋兵權的故事

    建隆二年(公元961年)七月初九日晚朝時,宋太祖把石守信、高懷德等禁軍高階將領留下來喝酒,當酒興正濃的時候,宋太祖突然屏退侍從嘆了一口氣。

    給他們講了一番自己的苦衷,說:“我若不是靠你們出力,是到不了這個地位的,為此我從內心念及你們的功德。但做皇帝也太艱難了,還不如做節度使快樂,我整個夜晚都不敢安枕而臥啊!”

    石守信等人驚駭地忙問其故,宋太祖繼續說:“這不難知道,我這個皇帝位誰不想要呢?”石守信等人聽了知道這話中有話,連忙叩頭說:“陛下何出此言,現在天命已定,誰還敢有異心呢?”

    宋太祖說:“不然,你們雖然無異心,然而你們部下想要富貴,一旦把黃袍加在你的身上,你即使不想當皇帝,到時也身不由己了。”

    這些將領知道已經受到猜疑,弄不好還會引來殺身之禍,一時都驚恐地哭了起來,懇請宋太祖給他們指明一條“可生之途”。宋太祖緩緩說道:“人生在世,像白駒過隙那樣短促。

    所以要得到富貴的人,不過是想多聚金錢,多多娛樂,使子孫後代免於貧乏而已。你們不如釋去兵權,到地方去,多置良田美宅,為子孫立永遠不可動的產業。

    同時多買些歌兒舞女,日夜飲酒相歡,以終天年,朕同你們再結為婚姻,君臣之間,兩無猜疑,上下相安,這樣不是很好嗎!”石守信等人見宋太祖已把話講得很明白,再無迴旋餘地。

    當時宋太祖已牢牢控制著中央禁軍,幾個將領別無他法,只得俯首聽命,表示感謝太祖恩德。第二天,石守信、高懷德、王審琦、張令鐸、趙彥徽等上表聲稱自己有病。

    紛紛要求解除兵權,宋太祖欣然同意,讓他們罷去禁軍職務,到地方任節度使,並廢除了殿前都點檢和侍衛親軍馬步軍都指揮司。禁軍分別由殿前都指揮司。

    侍衛馬軍都指揮司和侍衛步軍都指揮司,即所謂三衙統領。在解除石守信等宿將的兵權後,太祖另選一些資歷淺,個人威望不高,容易控制的人擔任禁軍將領。

    禁軍領兵權析而為三,以名位較低的將領掌握三衙,這就意味著皇權對軍隊控制的加強,以後宋太祖還兌現了與禁軍高階將領聯姻的諾言。

    把守寡的妹妹嫁給高懷德,後來又把女兒嫁給石守信和王審琦的兒子。張令鐸的女兒則嫁給太祖三弟趙光美。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杯酒釋兵權”。

  • 6 # 高公子興

    為什麼宋太祖的事蹟相對較少?自然是宋太祖太“文弱”了。

    文弱體現在哪裡呢?我說三點:

    1、陳橋兵變得皇位

    縱觀秦皇、漢武、唐宗、明祖,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好戰(當然也可能是不得不戰),他們之所以能得天下,都是經歷了無數次的槍林彈雨、攻佔殺伐,最終才開國稱帝,並逐步統一全國。

    相比之下,宋太祖只是通過一場“陳橋兵變”就“被皇帝”了,可以說是不費吹灰之力,或者是不損一兵一卒就輕而易舉地坐上了皇帝的寶座,似乎還有些不情不願、不得已而為之。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後世有不少人認為宋太祖跟隋文帝楊堅一樣,都是通過欺負人家孤兒寡母才得以稱帝的,得之不正,也得之太易,甚至因此認為宋太祖人品不行、能力(武功)欠佳,自然比秦皇漢武之錚錚鐵漢不能相比了。

    這不是文弱嗎?

    2、一場酒局釋兵權

    宋太祖軍人出身,從小經歷了五代十國後期的大動亂,親眼目睹了老百姓的飽受戰爭摧殘的苦難生活,也親身經歷過王室上層爭權奪利的醜陋行徑,所以稱帝后寢室難安,不想讓中國人再受戰爭之苦,更怕手下大將將他和郭威曾經上演過的戲份再演一遍,所以又導演了一出文戲“杯酒釋兵權”,輕鬆的把軍政大權都獨攬了,再也不用擔心“臥榻之側”有“他人酣睡”了。

    大宋自此之後,一直是重文輕武,以致於軍隊戰鬥力大減,再加上一些不切實際的戰法,一直無法統一北方。所以後來屢敗於遼、夏,最終被金、元所滅,也就不足為奇了。

    這不是“文弱”嗎?

    後來不久,弟弟趙光義就策劃了一個只有兄弟二人蔘與的酒局,經過一陣斧頭聲響和燭光搖曳之後,哥哥趙匡胤就莫名其妙地駕崩了,弟弟趙光義就“名正言順”地遵“遺囑”繼位了,這就是宋太宗。

    太宗繼位多年,始終因得位不正而心虛,又和趙普導演了一次叫做“金匱玉盟”的文戲,說是哥哥傳位於弟弟是受他老孃之命,他老孃多見五代時期主幼臣強而國之不穩,因而改傳位予子為傳位予弟。太宗此舉雖然有點此地無銀,但也從此心安理得。

    試想當初宋太祖如若唐太宗李世民“玄武門事變”一樣先發制人,除掉自己的兄弟,就不會有後來的“斧聲燭影”了。

    因親情而丟王位丟性命甚至險些滅族,這不是“文弱”又是什麼呢?

  • 7 # 小小小百科全書

    在中國古代史上,秦皇漢武唐宗宋祖這四位皇帝,堪稱是封建社會時期的帝王之表率。說起秦始皇,大家都知道秦始皇平滅六國一統天下,之後北伐匈奴,南滅百越,建立了赫赫功勳。說起漢武帝,大家想到的是,漢武帝結束了一直以來漢匈之間的攻防轉換,實現了中原王朝歷史上第一次深入漠北攻打匈奴的壯舉。匈奴在漢武帝兵鋒之下只能狼狽鼠竄。說起唐太宗,大家又會想起唐太宗征戰幫助父親李淵建立了唐朝,之後平滅軍閥,征討四方蠻夷。開創了歷史上赫赫有名的貞觀盛世。大唐之名流傳至今。但說起宋太祖趙匡胤,很多人對他的印象就沒那麼深刻了,或者說非常的模糊,只知道宋太祖建立了宋朝,然後就沒了……

  • 8 # 使用者3280411426471

    因為秦皇、漢武、唐宗、明祖,曾建立起幾個中華民族最為鼎盛的時期。而整個宋代二百餘年,是漢族為主體的中原王朝,在軍事上、政治上最屈辱的時期……

  • 9 # 以史為鑑漫浸生活

    宋初有一個非常惡毒的手段,那就是善用毒藥暗殺,尤其是宋太宗趙光義,後蜀後主孟昶怎麼死的?南唐後主李煜怎麼死的?吳越王錢俶怎麼死的?斧光燭影中的趙匡胤怎麼死的?當然都是被趙光義毒死的,用毒之雄也。後來也遭了報應,兒子也在爭奪皇位中也被毒死。趙匡胤一代雄主明君,正是大好年華一番作為之時,死在其弟手中,沒有了可續寫的歷史。

  • 10 # 小龍女5505

    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明成祖四位雄極一時的霸主,功勳成就威望都名揚天下、威震四方,所以廣為人知。而宋太祖除兵不血刃黃袍加身建立北宋、掃平五代十國的功勳外,聲威最小、成就最低,所以他相比其他四位雄主能力最差,因此也最少見於後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娛樂圈有哪些明星未結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