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揮弓探賾

    我們從史書上得知,隋朝末年起義軍的領袖高開道,後周時期趙匡胤的手下張瓊,都曾經刮骨療傷過,而漢末三國時期的關羽所受的刮骨之痛,相比還是較之輕一點的,卻一直成為了關羽的專用名詞,表現出了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護國保民精誠綏靖翊贊宣德關聖大帝的標誌性事件之一,為了蜀國的建立,奉獻了自己所有的精力,為後人欽佩,深入人心:君侯真乃神人也!羽嘗為流矢所中,貫其左臂,後創雖愈,每至陰雨,骨常疼痛。醫曰:矢鏃有毒,毒入於骨,當破臂作創,刮骨去毒,然後此患乃除耳。從史書典籍的記載中關於關羽中了毒箭之後的反應情況來看,最有可能中的是烏頭毒箭。烏頭之毒,早在先秦時期就有了準確的認識。“臣聞飢人所以飢而不食烏喙者,為其愈充腹而與餓死同患也。”戰國時期縱橫家蘇秦,此處說的烏喙就是烏頭,因為其有毒,所以人在肚子餓的時候吃烏頭,跟餓死是一樣的結果。

    據北齊人魏收在《魏書》中記載,匈奴秋收烏頭為毒藥,以射禽獸。東晉人葛洪在《肘後備急方》中說,禽獸有中毒箭死者,其肉有毒,可以鹽汁、大豆解射罔毒也。《三國志通俗演義》作者羅貫中也是這樣認為的:此乃弩箭所傷,其中有烏頭之藥。烏頭草既可袪經絡之寒,又可散臟腑之寒,然其有大毒,應多與它藥配伍使用。中烏頭毒者,表現為口舌及全身發麻、噁心、胸悶、耳鳴、言語不清、心悸氣短、面色蒼白、四肢厥冷、腹痛腹瀉等,甚至會發生呼吸衰竭、抽搐昏迷,是古代戰場上常用的毒藥。用烏頭榨汁,熬製膏狀,名叫射罔,再將這種射罔塗抹於箭頭部位,即可成烏頭毒箭。中了烏頭毒箭,可以按照唐代醫學家、中醫醫德規範制定人孫思邈《備急千金要方》中的方法治療,而關羽是三國時期的人,並沒有此方。無奈,只能是關羽麾下的醫在沒有華佗麻沸散的情況下,用火爐給刀刃消毒,完成了“創雖愈”。好在時值下雨,因烏頭草含有烏頭鹼,關羽中毒箭時毒性減了。這位醫,肯定是枚庸醫,居然沒有做到徹底根除病患,而錯過了最佳治療時間,導致了關羽每至陰雨、骨常疼痛,才在《三國志》中連個名字都沒有留下,才使得關羽不得不伸臂令樊阿(華佗醫術傳人)劈之,倍受破臂刮骨之痛。時羽適請諸將飲食相對,臂血流離,盈於盤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武聖人深受破臂刮骨去毒之痛苦,卻能與大家談笑自若,成為了後人比喻意志堅強的意思。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約人吃飯的資訊怎麼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