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南開孫藥師
-
2 # 畢先生
合理使用鈣爾奇或者朗迪,副作用無明顯差別。公眾無需糾結副作用,更為重要的是要完全弄清楚這兩個藥物區別與聯絡,才能更好的安全用藥,想往下看:
小名兒不同鈣爾奇(Caltrate)和朗迪(RENEED)屬於藥品的“商品名”(姑且可認為是藥品的小名兒 -
3 # 健康生活優選
鈣爾奇和朗迪其實也差不多,至於你說的副作用?鈣片你認為會有啥副作用?如果真有的話那還是別吃了。
平時我們醫院更多的是推薦迪巧和樂力,我們自己大夫也是用這兩種比較多。除非你有結石,一般也不存在副作用的。而且鈣片也沒必要追求價格,三五十的效果都很好的。希望採納。
-
4 # 彬125837181
其實都一樣,不存在哪個副作用小,哪個副作用大,它們的成份,生產工藝,國家標準都一樣。唯一不同的是,藥店推薦的是毛利低的。
-
5 # 小藥豆皮
鈣爾奇有兩種,進口的由輝瑞製藥有限公司生產,而朗迪是由北京振生朗迪製藥有限公司生產的鈣補充劑。兩者主要成分都是碳酸鈣D3。但是鈣爾奇的含鈣量和推薦量都比較高,特別適合更年期婦女和老年人鈣的補充。
鈣爾奇和朗迪的配料表類似,鈣補充功能無明顯差別。只要不是過量使用,只有適合不適合之分,沒有副作用比較區別。
那服用鈣劑時需要注意什麼,可以讓鈣劑更加有效吸收呢?
1.適量補充維生素D
維生素D可以促進鈣的吸收。暴露面板在Sunny下也是這個道理的,並不是直接補充鈣,而是Sunny可以促進維生素D的合成,從而有利於鈣的吸收。在飲食上,可以多吃點魚頭豆腐湯。
2.慎用抗生素
在服用喹諾酮類和四環素類等抗生素時,不宜補充鈣劑。因為該類抗生素會影響鈣的吸收,從而影響疾病的治療。
3.嚴格按照用法用量使用
可能有部分人覺得既然補鈣可以長高,那每天多吃一點。這樣是不可取的。像鈣爾奇說明書上寫的是一天1-2片,其實每天1片就能滿足人體一天的鈣需求量。要加量時,要根據自身情況諮詢醫生或藥師。“是藥三分毒”,長期補充鈣劑可導致高鈣血癥,比如注意力不集中,共濟失調,嗜睡,抑鬱等不良反應。
4.不宜同時服用其他鈣補充劑
每次補充一種鈣劑,就算是妊娠期也不可隨意加大劑量,如有需要可以諮詢醫生。在服用鈣劑期間可以適量加強運動。
-
6 # 不安分的胖子
朗迪和鈣爾奇的療效都不錯,畢竟每個人的體質不同,所需要的藥物成分也會有些區別,所以可以在醫師的指導下,選擇適合自己的藥品
-
7 # 助人為樂ABC
我膝蓋上樓會酸,有響聲,吃鈣爾奇沒有感覺,吃朗迪當天就不會痠痛,聲音也小了一點。但是鈣爾奇的副作用比較小,吃朗迪會有一點點心慌。
回覆列表
鈣爾奇和朗迪都是碳酸鈣D3片,是由碳酸鈣和維生素D3所組成的複方補鈣劑,不同的是,鈣爾奇每片含碳酸鈣1.5g,相當於鈣600mg,含維生素D3 125IU,而朗迪每片含碳酸鈣1.25g,相當於鈣500mg,含維生素D3 200IU。鈣是一種人體必需的礦物質,可維持骨骼健康,減少骨丟失,改善骨礦化,維生素D3可增加腸道鈣的吸收,保持肌力,改善平衡力,減少跌倒風險,二者聯合是補鈣的最佳組合。在臨床上鈣爾奇和朗迪主要用於一些特殊人群如兒童、老年人、妊娠和哺乳期婦女、更年期婦女等補鈣,並可有效防治骨質疏鬆。
中國營養膳食指南推薦成人每日鈣的攝入量應為800mg,50歲及以上人群推薦為1000-1200mg,補鈣應儘量以食補為主,當飲食無法滿足鈣的需求量時,可以適當補充鈣劑,評價一種鈣劑的效力主要看其含鈣量和鈣的吸收率,碳酸鈣是一種無機鈣,含鈣量和吸收率都較高,但其水溶性較低,吸收需要依賴於胃酸的溶解,因此有較大的胃腸道刺激性,常見不良反應為上腹不適和便秘,上腹不適是由於碳酸鈣可中和胃酸,產生二氧化碳,從而引起繼發性胃酸分泌增加,刺激胃腸道所致,便秘是由於碳酸鈣在腸黏膜表面沉積,使腸黏膜對刺激的敏感性下降所致,長期大劑量服用碳酸鈣還可增加腎結石和心血管疾病風險。
中國營養膳食指南推薦成人每日維生素D的攝入量應為400IU,65歲及以上老年人推薦為600IU,維生素D3是維生素D的活性代謝產物,可促進腸鈣吸收,增加腎臟對鈣的重吸收,減少尿鈣排洩,因此,與碳酸鈣聯合容易引起高鈣血癥,表現為噁心、嘔吐、食慾減退、上腹部痛、便秘、頭痛、肌無力、腎結石、口渴、煩渴、多尿、心律失常、甚至昏迷。
鈣爾奇和朗迪組成成分相同,因此它們的不良反應(副作用)也是相同的,沒有“大小”之分,不良反應只是小機率事件,不要過於擔心,長期服用鈣爾奇或朗迪需要注意:
碳酸鈣水溶性差,其吸收需要依賴胃酸,可引起胃腸道反應,對於不能耐受的患者,可以選擇枸櫞酸鈣等有機鈣,雖然含鈣量較低,但是水溶性好,胃腸道反應小,並可減少腎結石的發生。維生素D3易引起高鈣血癥,推薦每3個月檢測1次血鈣和尿鈣濃度,如發生高鈣血癥,應停藥,尿鈣升高,需減少藥物劑量。心功能不全和(或)腎結石患者應慎用。參考文獻:
碳酸鈣D3片說明書
原發性骨質疏鬆治療指南(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