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極樂屬於十法界,屬於三界內的色界。這一點可以看以下兩段佛經和論,“經”在描述西方極樂,“論”在指導怎麼分辯三界。
《佛說阿彌陀經》寫道:佛告長老舍利弗:『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其土有佛,號阿彌陀,今現在說法。』
『彼土何故名為極樂?其國眾生,無有眾苦,但受諸樂,故名極樂。』『極樂國土,七重欄循,七重羅網,七重行樹,皆是四寶,周匝圍繞,是故彼國
名為極樂。』『極樂國土,有七寶池,八功德水,充滿其中,池底純以金沙布地。四邊階道,金銀、琉璃、玻璃合成。上有樓閣,亦以金銀、琉璃、玻璃、硨磲、赤
珠、瑪瑙而嚴飾之。池中蓮花大如車輪,青色、青光、黃色、黃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微妙香潔。』
按《俱舍論世間品》
凡夫生死往來之世界分為三:一、欲界,有淫慾與食慾二欲之有情住所也。上自六慾天,中自人界之四大洲,下至無間地獄。謂之慾界。二、色界,色為質
礙之義,有形之物質也。此界在欲界之上,離淫食二欲之有情住所也。謂為身體,謂為宮殿,物質的物,總殊妙精好。故名色界。此色界由禪定之淺深粗妙分四級,
稱為四禪天,新曰靜慮。此中或立十六天,或立十七天,或立十八天(見四禪天條)。三、無色界,此界無一色,無一物質的物,無身體,亦無宮殿國土,唯以心識
住於深妙之禪定。故謂之無色。此既為無物質之世界。則其方所,非可定。但就果報勝之義,謂在色界之上。是有四天。名為四無色。又曰四空處。
學佛,切忌人云亦云。說出的每句話都要有根據。以上前一段是《阿彌陀經》中對西方世界的描述;後一段是佛家對三界的定義,出自《俱舍論世間品》。
西方極樂屬於十法界,屬於三界內的色界。這一點可以看以下兩段佛經和論,“經”在描述西方極樂,“論”在指導怎麼分辯三界。
《佛說阿彌陀經》寫道:佛告長老舍利弗:『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其土有佛,號阿彌陀,今現在說法。』
『彼土何故名為極樂?其國眾生,無有眾苦,但受諸樂,故名極樂。』『極樂國土,七重欄循,七重羅網,七重行樹,皆是四寶,周匝圍繞,是故彼國
名為極樂。』『極樂國土,有七寶池,八功德水,充滿其中,池底純以金沙布地。四邊階道,金銀、琉璃、玻璃合成。上有樓閣,亦以金銀、琉璃、玻璃、硨磲、赤
珠、瑪瑙而嚴飾之。池中蓮花大如車輪,青色、青光、黃色、黃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微妙香潔。』
按《俱舍論世間品》
凡夫生死往來之世界分為三:一、欲界,有淫慾與食慾二欲之有情住所也。上自六慾天,中自人界之四大洲,下至無間地獄。謂之慾界。二、色界,色為質
礙之義,有形之物質也。此界在欲界之上,離淫食二欲之有情住所也。謂為身體,謂為宮殿,物質的物,總殊妙精好。故名色界。此色界由禪定之淺深粗妙分四級,
稱為四禪天,新曰靜慮。此中或立十六天,或立十七天,或立十八天(見四禪天條)。三、無色界,此界無一色,無一物質的物,無身體,亦無宮殿國土,唯以心識
住於深妙之禪定。故謂之無色。此既為無物質之世界。則其方所,非可定。但就果報勝之義,謂在色界之上。是有四天。名為四無色。又曰四空處。
學佛,切忌人云亦云。說出的每句話都要有根據。以上前一段是《阿彌陀經》中對西方世界的描述;後一段是佛家對三界的定義,出自《俱舍論世間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