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知足擼串串

    展開全部

    幾乎所有人都認定化妝品行業是一個“暴利”行業。但化妝品行業的確“暴利”,但暴利的背後的確藏有玄機。

    化妝品行業生產門檻低

    以相宜本草為例。相宜本草生產大多都已經外包,自有工廠主要用於研發、試生產等用途,並不進行批次生產。公司的生產裝置淨值僅為78.35萬元,其中最主要的裝置為均質乳化機。2011年,相宜本草自有工廠生產產品僅為82.5萬件,以平均售價計,這些產品可實現銷售額約2400萬元。足夠使固定資產週轉率高達30次。與相宜本草有類似情況的還有美即面膜的情況。2009年,美即的工廠的裝置淨值只有606萬港幣,但它生產面膜超過4000萬片。其收入卻貢獻了當年總營收3.7億港幣中的約80%。

    化妝品行業原料也很簡單

    美即面膜的生產原料只有有水、精華成分和無紡布。其中,精華的成分為化學綜合劑,含有玻尿酸、膠原蛋白以及乳納酸。相宜本草的原料中最主要的是蠟類、油類、酯類及它們的衍生物類,佔總生產成本的10%。其他還包括一些天然提取物、新增劑等。但是,化妝品的原料只佔了生產成本的一小部分。相宜本草只佔生產成本的28.52%。

    化妝品最重要的成本通常在包裝上面。例如相宜本草的包裝材料成本就佔了總生產成本的55.57%,基本上是原材料的兩倍。2009年,美即面膜的包裝物料成本佔總生產成本的41.6%,與原材料所佔比例成本相當。

    化妝品的生產工藝比較簡單,無外乎是加熱、攪拌、乳化、冷卻這幾個環節。這些環節的生產週期都不長。美即面膜從製作到包裝成品的生產週期僅為八天,這其中大部分時間花在包裝上面。而參考自然美產品的生產流程,其最核心的幾個生產環節只需不到兩個小時。

    上述包括原料、包裝材料、生產成本在內的總成本,構成了化妝品企業的銷售成本。但這些成本佔化妝品企業總成本的比例依然很低。相宜本草和美即面膜的銷售成本比例分別為19.7%和23.1%。相對應的這兩家企業的毛利率分別為80.3%和76.9%,可見其毛利相當之高。

    這裡毛利的計算還未考慮渠道成本。不論是國際品牌還是中國產品牌,基本上都沒有品牌自建渠道的。他們都是透過分銷商或者終端零售商將產品銷售給消費者。這些市場主體還會分走相當大一部分的利潤。銷售成本、品牌利潤、渠道利潤最終構成了化妝品的終端零售價。這三部分當中,銷售成本所佔的比例較低,這也是人們抨擊化妝品暴利的主要依據。渠道的意義在於使消費者能夠直接接觸產品,但是商家在其中獲得了相當高的利潤。品牌商的利潤當中,很大一部分是用於品牌形象的塑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萬聖節的起源,誰知道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