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說“價值觀”是個現代詞,但我們古代人也早就有對是和非判斷的標準了,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立場,在古代並沒有你們現代人所說的“價值觀”這個詞,但也的確有自己的價值取向。
這時可能很多人會奇怪,難道古人的價值觀就跟現代人的還不一樣?沒錯,雖然我們古人要網路沒網路,要電視沒電視,看似每天都過得百般無趣。但事實上我們也有許多自己的事情,跟你們一樣會遇見生活上的問題,也會與身邊的親朋好友、或者職場上的同事在價值觀上產生分歧。但是我們的價值觀跟你們現代人還是有一定差異的。
別看我只是一個小平民,但我畢竟是從千百年以來過來的,所掌握的歷史知識肯定比你們豐富。接下來我就帶領大家一起感受一下古人的價值觀。
在我們古代是沒有手機、電話這些通訊工具的,所以若是我們出去漂泊闖蕩是無法及時與家人聯絡的。就算是寫信也要等好久,而且我們那時可沒有快遞公司,若是信不幸在路途中丟掉了,根本找不回來。不像現代人,想家人時直接語音電話或者影片打過去就行了。
尤其是那些長年在外漂泊想念家人的古人,像極了你們現代人所說的留守兒童,特別是到了戰亂時期,我們想念的思緒裡又會摻雜著許多擔心和焦慮,非常折磨人。所以在我們的價值觀中,家人往往比金錢重要太多,就如唐代詩人杜甫《春望》中所寫:“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我知道在現代社會,多數人都把金錢看成重中之重,彷彿金錢能夠買來一切東西。有的人每天都是一門心思忙著賺錢,過年時連回家的時間都沒有;還有的為了薪酬能夠更高或者迫於生計,連休息時間都在賺錢。而我們在外漂泊的人,整日絞盡腦汁想的是:怎麼能快點寄信給家人,怎麼能快點得到家人的訊息。
大家應該聽過許多關於孝子的故事吧?也正是古人把家人看得比金錢重要許多,所以在我們古代出了不少孝子。
《二十四孝》中記載:“前漢文帝,名恆,高祖第四子,初封代王。生母薄太后,帝贍養無怠。母長病,三年,帝目不交睫,衣不解帶,湯劑非口親嘗弗進。仁孝聞全國。”
漢文帝就是我們古代有名的大孝子。一天,他的母親患了疾病,他非常著急;更糟糕的是,他母親一病就是三年,三年裡都臥床不起。俗話說‘久病床前無孝子’,然而在這漫長的三年裡,他每日都為母親煎藥並且日夜守在母親床前。更令人感動的是,他每每煎完藥,都要自己先嚐下,看看這副藥苦不苦,燙不燙,自己覺得差不多了,才會端給母親喝。
所以為什麼“百善孝為先”會膾炙人口呢?就是因為我們古代人把家人間的親情看得非常重要,就算把黃金萬兩放在面前也撼動不了家人佔第一的地位,所以即使是高高在上的漢文帝劉恆也會親自為母親煎藥。
除了家人比金錢重要外,在我們古人眼裡,安居閒適也比金錢重要。你們現代人一心只想去大城市闖蕩,出人頭地。而我們古人就不同了,只想遠離塵世喧囂,放下功名利祿,居住在自己的小村落裡。每天打理著幾畝良田,看看夕陽西下,看看日出東方,就覺得很知足了。
《道德經》第八十章:“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樂其業,至老死不相往來”意思就是人有一個安定的居住,樂餘經營自己的事業就很好了。
講到現在,我都是在跟大家講述比金錢重要的價值觀,那麼拋開金錢以外,我們古人還有什麼價值觀和現代人有差異呢?
在現代不管是對上級還是對好友,許多人都會不停地誇讚對方,彷彿對方是一個完美不缺的人。但是這世上怎會有完美的人呢?就算是神也會有犯錯的時候,這個道理我們古人早就領悟到了。
所以我們古人在面對別人的不足或者想提出建議時,會私下誠懇地說出自己的心聲。不會像現代的一些人一樣,去顧及到情誼不敢明言。因為我們認為,唯有說出來了才能讓對方及時意識到問題,透過改善變成更好的人。
在古代,有不少偉人也都是聽了平民的忠言才終成了偉人。
《史記·循吏列傳》中記載道:“孫叔敖之為楚相,盡忠為廉以治楚,楚王得以霸”。這是在稱讚他是一位仁厚愛民、奉職守法的好官。
那麼孫叔敖是如何成長為一名倍受讚賞的偉人的呢?孫叔敖拜令尹時,傾國吏民都來祝賀,大家你一言我一語,說得都是吉言。·唯有一位老者姍姍來遲,還上來就潑他冷水,對他說:“官職越大就越要懂得謙虛謹慎,俸祿越厚就越不能貪心。能遵守這三條,就能把國家給治理好。”如果換做是現代一些囂張跋扈的人,應該會直接懟老者,但是孫叔敖卻把老者的話牢記於心。
他當上國相之後,一心施政教民,使得官民之間其樂融融。他個人不僅廉潔公正,而且文武雙全,是個極具傳奇色彩的人物。清代詩人鄭機在詩裡寫道:"惟楚有材舉亦殊,叔敖入相海之隅。”
以上的價值觀應該都是你們現代人能夠理解的,其實我們也有讓你們現代人感覺匪夷所思的價值觀,相信不少人都看過《紅樓夢》的小說和電視劇吧?書中有一個現象讓不少人無法理解,比如“不奴隸,毋寧死”。
晴雯是賈寶玉房裡的四大丫鬟之一,在你們現代,丫鬟和保姆的地位是一樣的。而且你們現代的保姆大多數都是因為家境貧寒或者一般,然後去別人的家裡做保姆獲取薪酬。
但是晴雯就不一樣了,有著水蛇腰的她,有些神似林黛玉,還有著一張能說會道的嘴巴。每一天都打扮的很是精緻,跟她說起話來,一句話惹到她了,就會開始懟你,說是去賈家做丫鬟,但一直都在賈家裡過著千金小姐的生活。
按理說晴雯過得可以說是有頭有臉,性格也比較強勢。然而這麼一個要強的人,在得知自己要被趕出賈家時,就開始尋死覓活,她認為不能再在賈家當奴隸是一種非常丟人的事情。畢竟在古代奴隸制很嚴重,所以她才會有一種“不奴隸,毋寧死”的極端想法。
晴雯的遭遇也反映出了古代女人地位非常低,然而換做在現代,女人都能頂得起半邊天了。古時候,女人不但以當不了大戶人家的丫鬟為恥,而且在明朝,如果丈夫不幸去世,女人還要終生不嫁,為他守節,否則這個女人就會遭到無情的謾罵。
那時候,皇帝號召失去丈夫的婦女為她們丈夫守節一輩子。根據一些史書記載,明朝守節的女人共有2500多人,並且這些人還有朝廷頒發的貞潔牌坊。這個牌坊能夠成為家族的榮耀,看似是一種榮耀,但對女人來說是一種禁錮。還有的女人在丈夫死後,直接選擇自盡殉情。
直到清朝時期,儘管還是延續了明朝的傳統制度,但是在“貞潔觀”這方面還是放開許多了。隨著社會的進步,大家也都逐漸變得開明起來。在清朝,如果女人死了丈夫,還是可以選擇改嫁的,而且還鼓勵失去丈夫的女人改嫁。
這其中也有一些現實因素,在清朝中後期,老百姓的生活比較困難。家家戶戶多一口人就要多一些飯吃,所以大家都會勸死掉丈夫的女人改嫁。
如果讓大家晚上睡覺時不要關家裡的大門,可能有不少人會說我瘋了,但其實在西岐和唐貞觀之治時代,大家都能“路不拾遺,夜不閉戶”。
這是因為當時的人們覺得,生存的環境已經達到了兩個條件,第一是正義感得到了大眾的認同,各階層的人都具備道德操守,素質都很高。第二是溫飽問題解決了,大家都能有吃有穿的,沒必要去在路上撿人家剩下的。
雖說“價值觀”是個現代詞,但我們古代人也早就有對是和非判斷的標準了,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立場,在古代並沒有你們現代人所說的“價值觀”這個詞,但也的確有自己的價值取向。
這時可能很多人會奇怪,難道古人的價值觀就跟現代人的還不一樣?沒錯,雖然我們古人要網路沒網路,要電視沒電視,看似每天都過得百般無趣。但事實上我們也有許多自己的事情,跟你們一樣會遇見生活上的問題,也會與身邊的親朋好友、或者職場上的同事在價值觀上產生分歧。但是我們的價值觀跟你們現代人還是有一定差異的。
別看我只是一個小平民,但我畢竟是從千百年以來過來的,所掌握的歷史知識肯定比你們豐富。接下來我就帶領大家一起感受一下古人的價值觀。
一、家人比金錢重要在我們古代是沒有手機、電話這些通訊工具的,所以若是我們出去漂泊闖蕩是無法及時與家人聯絡的。就算是寫信也要等好久,而且我們那時可沒有快遞公司,若是信不幸在路途中丟掉了,根本找不回來。不像現代人,想家人時直接語音電話或者影片打過去就行了。
尤其是那些長年在外漂泊想念家人的古人,像極了你們現代人所說的留守兒童,特別是到了戰亂時期,我們想念的思緒裡又會摻雜著許多擔心和焦慮,非常折磨人。所以在我們的價值觀中,家人往往比金錢重要太多,就如唐代詩人杜甫《春望》中所寫:“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我知道在現代社會,多數人都把金錢看成重中之重,彷彿金錢能夠買來一切東西。有的人每天都是一門心思忙著賺錢,過年時連回家的時間都沒有;還有的為了薪酬能夠更高或者迫於生計,連休息時間都在賺錢。而我們在外漂泊的人,整日絞盡腦汁想的是:怎麼能快點寄信給家人,怎麼能快點得到家人的訊息。
大家應該聽過許多關於孝子的故事吧?也正是古人把家人看得比金錢重要許多,所以在我們古代出了不少孝子。
《二十四孝》中記載:“前漢文帝,名恆,高祖第四子,初封代王。生母薄太后,帝贍養無怠。母長病,三年,帝目不交睫,衣不解帶,湯劑非口親嘗弗進。仁孝聞全國。”
漢文帝就是我們古代有名的大孝子。一天,他的母親患了疾病,他非常著急;更糟糕的是,他母親一病就是三年,三年裡都臥床不起。俗話說‘久病床前無孝子’,然而在這漫長的三年裡,他每日都為母親煎藥並且日夜守在母親床前。更令人感動的是,他每每煎完藥,都要自己先嚐下,看看這副藥苦不苦,燙不燙,自己覺得差不多了,才會端給母親喝。
所以為什麼“百善孝為先”會膾炙人口呢?就是因為我們古代人把家人間的親情看得非常重要,就算把黃金萬兩放在面前也撼動不了家人佔第一的地位,所以即使是高高在上的漢文帝劉恆也會親自為母親煎藥。
二、安居閒適比金錢重要除了家人比金錢重要外,在我們古人眼裡,安居閒適也比金錢重要。你們現代人一心只想去大城市闖蕩,出人頭地。而我們古人就不同了,只想遠離塵世喧囂,放下功名利祿,居住在自己的小村落裡。每天打理著幾畝良田,看看夕陽西下,看看日出東方,就覺得很知足了。
《道德經》第八十章:“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樂其業,至老死不相往來”意思就是人有一個安定的居住,樂餘經營自己的事業就很好了。
講到現在,我都是在跟大家講述比金錢重要的價值觀,那麼拋開金錢以外,我們古人還有什麼價值觀和現代人有差異呢?
三、古人喜歡直言不諱在現代不管是對上級還是對好友,許多人都會不停地誇讚對方,彷彿對方是一個完美不缺的人。但是這世上怎會有完美的人呢?就算是神也會有犯錯的時候,這個道理我們古人早就領悟到了。
所以我們古人在面對別人的不足或者想提出建議時,會私下誠懇地說出自己的心聲。不會像現代的一些人一樣,去顧及到情誼不敢明言。因為我們認為,唯有說出來了才能讓對方及時意識到問題,透過改善變成更好的人。
在古代,有不少偉人也都是聽了平民的忠言才終成了偉人。
《史記·循吏列傳》中記載道:“孫叔敖之為楚相,盡忠為廉以治楚,楚王得以霸”。這是在稱讚他是一位仁厚愛民、奉職守法的好官。
那麼孫叔敖是如何成長為一名倍受讚賞的偉人的呢?孫叔敖拜令尹時,傾國吏民都來祝賀,大家你一言我一語,說得都是吉言。·唯有一位老者姍姍來遲,還上來就潑他冷水,對他說:“官職越大就越要懂得謙虛謹慎,俸祿越厚就越不能貪心。能遵守這三條,就能把國家給治理好。”如果換做是現代一些囂張跋扈的人,應該會直接懟老者,但是孫叔敖卻把老者的話牢記於心。
他當上國相之後,一心施政教民,使得官民之間其樂融融。他個人不僅廉潔公正,而且文武雙全,是個極具傳奇色彩的人物。清代詩人鄭機在詩裡寫道:"惟楚有材舉亦殊,叔敖入相海之隅。”
四、看中奴隸制和貞潔觀以上的價值觀應該都是你們現代人能夠理解的,其實我們也有讓你們現代人感覺匪夷所思的價值觀,相信不少人都看過《紅樓夢》的小說和電視劇吧?書中有一個現象讓不少人無法理解,比如“不奴隸,毋寧死”。
晴雯是賈寶玉房裡的四大丫鬟之一,在你們現代,丫鬟和保姆的地位是一樣的。而且你們現代的保姆大多數都是因為家境貧寒或者一般,然後去別人的家裡做保姆獲取薪酬。
但是晴雯就不一樣了,有著水蛇腰的她,有些神似林黛玉,還有著一張能說會道的嘴巴。每一天都打扮的很是精緻,跟她說起話來,一句話惹到她了,就會開始懟你,說是去賈家做丫鬟,但一直都在賈家裡過著千金小姐的生活。
按理說晴雯過得可以說是有頭有臉,性格也比較強勢。然而這麼一個要強的人,在得知自己要被趕出賈家時,就開始尋死覓活,她認為不能再在賈家當奴隸是一種非常丟人的事情。畢竟在古代奴隸制很嚴重,所以她才會有一種“不奴隸,毋寧死”的極端想法。
晴雯的遭遇也反映出了古代女人地位非常低,然而換做在現代,女人都能頂得起半邊天了。古時候,女人不但以當不了大戶人家的丫鬟為恥,而且在明朝,如果丈夫不幸去世,女人還要終生不嫁,為他守節,否則這個女人就會遭到無情的謾罵。
那時候,皇帝號召失去丈夫的婦女為她們丈夫守節一輩子。根據一些史書記載,明朝守節的女人共有2500多人,並且這些人還有朝廷頒發的貞潔牌坊。這個牌坊能夠成為家族的榮耀,看似是一種榮耀,但對女人來說是一種禁錮。還有的女人在丈夫死後,直接選擇自盡殉情。
直到清朝時期,儘管還是延續了明朝的傳統制度,但是在“貞潔觀”這方面還是放開許多了。隨著社會的進步,大家也都逐漸變得開明起來。在清朝,如果女人死了丈夫,還是可以選擇改嫁的,而且還鼓勵失去丈夫的女人改嫁。
這其中也有一些現實因素,在清朝中後期,老百姓的生活比較困難。家家戶戶多一口人就要多一些飯吃,所以大家都會勸死掉丈夫的女人改嫁。
五、我們晚上睡覺不關大門如果讓大家晚上睡覺時不要關家裡的大門,可能有不少人會說我瘋了,但其實在西岐和唐貞觀之治時代,大家都能“路不拾遺,夜不閉戶”。
這是因為當時的人們覺得,生存的環境已經達到了兩個條件,第一是正義感得到了大眾的認同,各階層的人都具備道德操守,素質都很高。第二是溫飽問題解決了,大家都能有吃有穿的,沒必要去在路上撿人家剩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