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冀傳仁

    日本在七十代工業高度發展,但忽視了工業汙染排放在日本出現一種可怕的叫水俁病,病人四肢關節變形繼發全身性疾病而死,曾經我國恥笑日本發展工業危害人民,經過治理日本環保工作世界一流,現在輪到我國自己了!

  • 2 # 七追風

    這是一個有些恐怖詭異的故事:上世紀50年代的日本熊本縣,靠近海邊的一個小村子,人們一直過著平凡寧靜的生活。但是,他們漸漸的發現了一個詭異的情況……

    他們家家戶戶都養的貓,竟然在幾天內相繼失蹤了。沒人知道為什麼,沒人知道它們去了哪裡。直到有一天,一戶村民偶然發現,大量的貓都聚集到了海邊的一處懸崖上。這些平日裡溫順可愛的小傢伙,此時就像邪靈附體一樣,抽搐、顫抖、亂跑、亂咬……

    它們怎麼了?難道在集體嗑“貓薄荷”?

    如果真是“貓薄荷”,那後勁兒也太大了,小貓們甚至一個接一個跳下了懸崖,集體自殺!

    雖然無法理解,但是習慣了恐怖傳說的日本人,也沒覺得是多大的事情,畢竟只是貓而已。

    不過,兩三年之後,一個嬰兒也出現了無法解釋的情況:抽搐、狂叫、表情扭曲……人們無法理解為什麼會這樣。緊接著,又出現別的嬰兒,也是同樣的症狀!

    家人趕緊把孩子送到醫院,想要查清楚到底怎麼回事。但是,到了醫院才知道,病房裡都是鬼哭狼嚎,四肢扭曲的孩子。一對又一對父母們垂頭喪氣,欲哭無淚。這樣的場景,就像來到了地獄。

    到底怎麼回事?沒人知道。政府很快也注意到了這不正常的情況,趕緊派人前來調查。

    經過醫療專家的多方調查研究,終於明白髮生了什麼事情。

    原來附近有一家氮肥公司在生產時,採取了低成本的汞催化劑工藝。他們排放到海里的廢水含有重金屬汞,汞之後轉變成甲基汞,透過食物鏈富集在魚蝦和貝類體中,人或動物長期食用後就會中毒。

    所以,他們都是吃了被汙染的海產品,中毒了。

    這是一種長期的,不知不覺的中毒過程。中毒之後,人的腦中樞神經和末梢神經都會被破壞,只要一發病,就會抽搐、神志不清、手舞足蹈、行動障礙。如果病情不嚴重的話,只是口齒不清、手腳麻痺變形、步履蹣跚等,讓人覺得不是什麼大問題,聯想不到中毒。

    不過一旦嚴重了,就會神經失常,全身痙攣,身體扭曲,大聲喊叫,直至死亡。

    這個地方名叫“水俁灣”,所以,這種可怕的疾病就被命名為“水俁病”了。

    更可怕的是,這種病會透過胎盤導致胎兒的中樞神經障礙。嬰兒出生後不久就可能發病:精神遲鈍,協調障礙,步行困難,語言困難,生長髮育不良,肌肉萎縮,大發作性癲癇,斜視和發笑……

    日本政府公佈水俁病的時間,是1956年。

    這是極其嚴重的事件,按理說應該得到全國重視。但是,到了1963年,日本新瀉縣又出現了水俁病。1973年的時候,有明町地區也發現了水俁病患者……

    無節制的廢水排放,環境汙染,終於得到了人們的重視。

    據統計,已經正式確診的水俁病患者達到了12617人,其中1400多人死亡。活下來的,還在被這種疾病折磨著……

    有些潛在的威脅和疾病,往往不是很快就能看出來的。也許我們對自然的破壞,或者某些不安全飲食的攝入,一年兩年看不出來。數十年之後,會怎麼樣?

    保護環境,嚴謹對待可能對人體造成影響的飲食,再怎麼誇張也不為過!

  • 3 # 楊過的大仙

    在上個世紀60年代,一種怪病突然肆虐整個日本。患者原先只是腹痛腹瀉、噁心嘔吐,與平常拉肚子沒什麼區別。但服用了止瀉藥後,情況卻不見好轉。隨後這些病人的舌頭開始長出綠毛,連排洩物都呈詭異的綠色。

    後來病情就不容樂觀了,他們下體開始逐漸麻木。從腳趾開始,這種無力感一步步向上蔓延至臀部、腹部,最後整個下身癱瘓。此外這些患者還伴隨著視神經受損,視力不斷減退,直至失明。在這些下肢癱瘓的病人中,有5%-10%會被病症折磨至死。疫情也一年比一年嚴重,到70年年代初已增加至11000多位受害者了。當時整個日本是人心惶惶,都在擔心病魔會找上自己。然而即便每天提心吊膽也無補於事。因為他們對這怪病是一無所知,更別提如何預防了。整個日本,花了足足十幾年調查,都沒有辦法查出病因是什麼。除了根據病症將其命名為斯蒙病,日本科學家是一點辦法都沒有。

    當時所有人都將此病定性為,由微生物引起的傳染性疾病。他們卯足了勁去想找出病毒、細菌或寄生蟲等病原體,但始終一無所獲。從1955年開始到1970年,患者已累計到一萬人了。但十幾年過去了,除了名字人類對這種疾病是一無所知。不是微生物感染、又不是環境所致,即像傳染病、又不像傳染病...那真正的病因究竟是什麼?直到1970年,專家才終於注意到了斯蒙病患者長滿綠毛的舌頭。而這,也成了多年研究的轉折點。

    當時一位藥理學家發現病人中不少都出現了綠色舌苔和綠色糞便,而尿液中更是存在綠色的針狀結晶。經過分析,這綠色的物質竟是氯碘羥喹的螯合物。而氯碘羥喹正是用於治療阿米巴痢疾、以及旅行者腹瀉等腸胃不適症狀的流行藥物。氯碘羥喹藥害假說隨即被提出,當患者腹瀉、腸胃不適時,醫生就會給他們開這種藥用於治療。因為服用了大劑量的氯碘羥喹,病人也因此患上了可怕的斯蒙病。

    糟糕的是,斯蒙病被認定的症狀之一就是腹瀉。而為了減輕症狀,更大劑量的氯碘羥喹就會被病人攝入,從而導致惡性迴圈。此外,一些醫生還認為提前服用氯碘羥喹能防止病原體侵蝕腸道,從而起預防斯蒙病的作用。所以不少醫生、護士以及病人家屬,本不該被捲入到此次藥害事件,卻無意間患上了斯蒙病。

    雖然還未算一錘定音,但抱著“疑者不用”的宗旨,日本很快就在全國範圍內全面停售了氯碘羥喹。果然,在這之後斯蒙病的發病數量馬上大幅下降,疫情也在1973年戛然而止了。而隨後的大量調查結果,也都坐實了疫情的氯碘羥喹假說。

    說來驚人,其實氯碘羥喹主要生產商CIBA當時就已經知道這種藥物會引起的不良反應了。曾經瑞士一名獸醫就向CIBA報告了,多條狗因服用了氯碘羥喹而癲癇發作的案例。

    而在CIBA自己的實驗室內,也出現了類似的動物服用藥死亡的案例。然而可悲的是,CIBA只向獸醫發出了警告,說這種藥物只是不適用於寵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遊戲赤壁怎樣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