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嬌羞帝老師
-
2 # 大洋哥
劃重點:買房,一線城市,讓父母買。
首先要確定需不需要房子這個商品,其次是一線城市房子價格相對比其他城市不便宜,能不能承擔的起,不管首付還是月供還是總房款一次性付清。再次是讓父母買單,老人們有那麼多的繼續不?
如果買房子不差錢無所謂在哪裡買都可以。
條件一般,如果父母拿錢買房會降低生活質量甚至傾其所有,建議暫時還是不要買得好。
房子只是一種商品,用來提高生活質量的,在不造成很大負擔得情況下可以考慮買。
-
3 # 專聊房君
目前,一線城市住房均價(備註:只取二手房資料,更貼近實際)北京5.8萬元/平米,上海5.6萬元/平米,深圳5.3萬元/平米,廣州均價3.2萬元/平米。四個一線城市平均價格也近5萬元/平米。這對於一般購房者來說,壓力之大不容置疑,下面我們來算下:
按照購買90平米計算,總價約450萬元,按照首付三成,約140萬,但是每個月的還貸2.4萬元。這對於許多人來說,難釋還貸之重負,那就必須增加首付。如此高的還貸非一般人所能承受,如果要立足安家一線城市,僅憑一己之力確實太難,使用其他錢包成為選項之一。那麼我們到底該不該讓父母給自己買房呢?筆者認為要分三種情況來考慮:
1.經濟實力不濟。如果父母本身在農村或者小城市,一般情況下,經濟實力不會太樂觀,讓他們拿出300-400萬支援你,我想30-40萬還差不錯,300-400萬那真的很難,簡直就是天文數字。所以,父母不具備支援你的經濟能力,這個問題我們就此打住。
2.經濟實力尚可。父母使出全身法術,包括自己的養老錢,能夠勉強籌夠你需要的300來萬,餘下的讓你每月還個萬兒八千。這種情況下,是勉強能夠買下房子,安家一線城市。那麼問題來了,父母把所有的錢都交給你了,應該嗎?
說實在,父母辛苦一輩子,從生、養到送你走上社會。父母可以說傾注其所有,他們無怨無悔,而到該我們回報的時候,我們還要把他們的養老錢給拿走,作為子女確實於心不忍。我不能說該不該讓父母支援,我只能說從人生髮展的角度,無疑在一線落地生根是優選項。但是否應該把本屬於自己的壓力轉移給生我們養我們的父母,我真的無法給你答案,你認為呢?
3.經濟實力充裕。家裡本來就是土豪,在一線城市買套普通的商品房根本就不是什麼事,這種情況還有什麼好說的,不談!
再過3天就是一年一度的母親節(5月13日)。希望朋友們體會到做父母的不易,凡事自己能承擔的多一些擔當,退而求其次,迂迴前行,也未必是一件壞事,至少我們的內心和家庭更和諧美滿,你說呢?
-
4 # 嗶嗶蝦
本身父母如果給自己買房就是一種愛的贈予,讓父母給自己買房就是一種索取,性質不一樣。
如果家裡很多錢,能夠完全支援的時候也不是一件壞事,可如果向一般家庭的父母索取那就是一種強制的愛輸出,這並是一件並不孝順的事,也是一件對父母不好的事。
父母對我們有養育之恩,一昧地向父母索取,充當啃老族,又有什麼光彩的地方?即使買了房,又有何自豪炫耀之處,花的用的是父母老一輩的努力成果。
當然並不是說買房不好,有能力者可以自己負責大部分(不管是賺是借),小部分讓家裡支援承擔,不能把我們自己的生活壓力壓到父母身上,買到的房父母也會為你自豪。
我們的社會不應該為了房而變得畸形,更應該回歸家庭本身,為親人為父母親多著想,他們為家庭奮鬥了大半輩子,也承擔了你的上半輩子,又有什麼理由讓父母承擔你的下半輩子呢?
-
5 # 一棵小草40947865
首先,不管一線,二線,三、四、五線,只要你父母有能力,有錢,並且出得起,又樂意、願意為你付出的,都可以讓父母為你買房,以方便你,更安心在這個城市工作和生活。為人父母的,都是希望自己的子女過得好,子女過得好,父母就放心。從這一點來說,讓父母給你買房,應該是沒有問題的,也相信中國有很多父母願意為子女做的。
其次,如果,你父母沒有這個能力,又或者是工薪階層、農民工等,你就不能夠要求你父母為你買房了,畢竟你家,不是大富大貴的有錢人家,分分鐘靠辛苦工作賺錢,來過生活的,那你又怎樣好意思要求父母為你買房呢?要買房那就真是要靠自己了,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只要自己努力,這才是最緊要的。
-
6 # 北京鳥叔
1、一線房子值不值得買?
2、怎樣判斷父母是否有能力為自己再掏出部分首付?
一線房子值不值得買首先,一線房子決對值得買,而且必須越早買越好!
1、羊群理論
中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隨著1998年的房改,至今已經過去20年,我們的住房情況也改變了過去少或無的狀態,房價更是一個臺階一個臺階的在猛漲,這其中一線城市的房價,和老百姓的購房熱情就像是領頭羊,帶領著二,三,四線,一路狂奔;這就造成了一線、二線、三四線,東西部,南北部房價的差異,不均衡,所以這時牧羊人就要揮動皮鞭讓頭羊停停,讓落後太多,跑不動的加加勁讓前趕趕,讓中間的往前靠靠,這是一個完美隊形的羊群,但頭羊終究是頭羊,跟在後面的幾隻跑再快,也只能跟在頭羊後面。
這就像現在的格局,所謂的二線,新一線(筆者不贊成什麼新一線,二線的劃分)房價在上漲,但終究要記住一條,跑的再快,也是一線最高;一旦鞭子停下來,一線必定跑的更瘋狂。
2、2018年築底完成
從3月份釋出的全國大部分城市庫存告急,接近歷年來最低;三四線城市今年沒再提降庫存,而是有人喊出調控政策要蔓延到三四線城市;以上兩點造成部分城市加緊補庫存,以及4月以來土地拍賣金又創新高,都指向一點,房地產築底完成,過了2018年6月,築底基本完成,市場活力會慢慢恢復,我想2019年,將是開啟新的征程,在新的臺階上大踏步前進的新的起點。
所以一定要買,而且一定要在一線買。
怎樣判斷父母是否有能力為自己再掏出部分首付1、好好談一談,做正確的事
對於這點,如果你能明白第一個問題,我想你如果真的想在一線立足,想為家裡節省更多的錢,想對父母真心好,那就做正確的事,可以和父母好好談談,也不用先說當前行情,以及第一個問題你理解的實質。
可以讓父母說一下現在家裡情況,能否幫你付一部分首付,這樣是為了不給他們壓力,不是讓他們也過的好一點;如果父母有足夠的資本,但還處在遲疑階段,可以將當前形勢全盤托出,讓父母也去判斷,這樣一家人合力去做這件事,會更好。
如果父母家裡不是那麼殷實,畢竟一線現在的房價也不低,我想如果你無法在今年內完成首付,不如想想辦法,在國家中心城市或你家鄉的首府先買個,這樣能趕上第二波紅包,將來也有可能在一線購房。
好了,今天就寫這麼多,祝福大家,也在今天母親節祝福所有的父母,把握大勢,順勢而為,讓自己和父母都過的好點。
單身、相親或想交友的朋友也可以聯絡我,進入群!
有“家”,有“愛”,有鳥叔!
用一個真正免費的平臺,讓大家互相幫助!
-
7 # 代代daidai
不管是在哪,自己賺錢買房,都是成年人了,靠自己多好。父母有義務把你養大成人,但沒有義務幫你買房。
既然都考慮到買房的問題了,那說明你肯定是個成年人了,成年人是要承擔責任的,不僅應該對自己負責,而且也要逐漸承擔起對家人的責任。如果父母經濟條件許可,並且也願意幫助成年兒女買房置業,兒女當然可以接受,這也沒有什麼不好。但是如果父母不具備資助成年兒女買房的經濟條件,或者父母對自己的生活有安排,不願意拿出自己的積蓄資助子女買房的話,也無可指摘,畢竟父母的積蓄是自己大半生努力賺來的,怎麼去使用是他們的自由,子女不應該理所當然地認為父母應該支援自己買房。
回覆列表
根據家庭情況而定吧,答主只能這麼說:
1,若是家庭情況非常好,土豪級別。估計不用你提,父母也知道在適當的年齡在一線城市給你買房,而且機率很大是買全款豪宅。又或者是你家本來就是住的別墅,這麼大房子一家人住一起咯。
2,若是家庭情況殷實,有個幾百萬千萬級別的家產,父母也知道在你找到工作或要結婚前給你買房。只是機率很大隻是幫你給首付,房子的貸款和物管費都要你來給,就看你自己養得起不了。
3,若是家庭情況一般,資產在300w以下,這種情況就要慎重考慮了。若是在一線城市找到了不錯的工作發展機會,可以和父母溝通在一線城市買個小戶型,若是沒有在一線城市找到合適的工作發展機會,建議這個時候還是暫時不要浪費爸媽未來的養老錢。這種家庭在一線城市買房基本上就是把父母的大半積蓄砸進去的節奏。
4,若是家庭情況很差,資產不足50w,甚至更低,這個時候建議想都不用想在一線城市買房,還是先考慮自己怎麼樣在一線城市先立足或者是回到二三線城市發展吧。這種情況下建議更多的依靠自己的能力和實力。
只能說,網上現在所流行的“六個錢包”在北上廣深買房,是真實存在的,而且不在少數。很多年輕人為了在一線城市立足,不得不帶著自己父母和全家人當“接盤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