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大腕》是馮小剛在2001年製作的電影,片中大臺詞黑色幽默、辛辣諷刺,放到現在,也是頗具現實意義,江大俠認為,這是馮小剛最被低估的一部電影。你又是怎麼評價的呢?

回覆列表
  • 1 # 小毛娛

    《大腕》:馮小剛最被低估的電影,一部很電影的電影,也是去王朔化去劉震雲化的一次重要探索,除了黑色幽默、辛辣諷刺、無瑕疵的臺詞,最讓我興奮的點也是最少人提及的,就是片子戲中戲中戲中戲的三層迴圈式巢狀效果,至今在中國電影裡都是一個另類的存在。 這種效果是怎麼產生的呢,一切的起點都要從片尾開始。當泰勒一聲“咔”喊出,已經精神失常的葛優走到攝影機後時,觀眾恍然大悟,原來之前所有都是泰勒拍的戲,那麼這部戲是什麼時候開始的呢?這就有意思了,片中並沒有明確展示出泰勒這部戲是從何時開拍的,你從幾個時間點認為都合理: 1、當精神病院的鏡頭開始時,也就是字幕打出“幾個月後”,接著是葛優打乒乓球的鏡頭。這裡可以認為是幾個月後泰勒開始拍“泰勒的葬禮”這部戲了,是以之前發生的那些故事來拍攝的。;2、當這部電影的序結束,走完片頭字幕然後大門開啟。3、從整部電影第一個鏡頭開始。電影的序中,關之琳對葛優說“別緊張,我們不是來找你演戲的”,但最後葛優卻成了主角,很有意思。 這三種可以算作劃分痕跡,其實更嚴格地講,影片可以從任何剪輯點之後開始算是泰勒拍的戲都成立,很好玩。第一層,我們所有觀眾;第二層,電影中在拍攝“泰勒的葬禮”這部戲的人們;第三層:電影“泰勒的葬禮”;第四層:影片開頭泰勒在拍的《末代皇帝》;第五層:“泰勒的葬禮”中對現實世界的所有諷刺和笑點,比如提及的人物、電影、歌曲、廣告以及所有梗等等。這一層其實也就是我們觀眾的世界,那麼也就跟第一層是重疊的同一時空。第四層又是遊離於其他四層的一個特殊的世界。所以我把它叫做戲中戲中戲中戲的三層迴圈式巢狀效果,其間觀影體驗美妙無比,讓觀眾無時無刻不間離又無時無刻不入戲。 電影始末,大門一開一合,開的是粉墨登場,合的大戲落幕,開之後和合之前都是電影人在拍電影,開的是人之生,合的是人之死,生的阿哥更迭死的導演,非常之可樂,人間電影,電影人間,這才是拍給電影的電影,這才是拍給人間的電影。

  • 2 # 池小易628

    非常難得的一個地方:

    裡面的英語都是真英語,裡面的漢語都是真漢語。

    裡面該說 decent English 的人都說著地道的 decent English,該說 bad English 的人也都說著純正的 bad English.

    同樣,裡面該說流利漢語的人都說著地道的漢語,該說生硬漢語的人也都說著彆扭的漢語。

    這也意味著,裡面的每一句臺詞都是原生臺詞,並不是寫了全中文的臺詞然後「翻譯」成了英語,或者反之。

    裡面的雙語互動非常真實可信,比如尤優學會了「finish」這個單詞後的活學活用,比如 Lucy作為翻譯時的資訊攔截,比如尤優說的「打水漂」被泰勒理解成了「piss in the ocean」。

    每一個細節都非常符合我接觸過的「一群美中國人在中國開工」時的語言實況。

    甚至方言都是地道的——步步高無繩電話「小莉啊」廣告的男演員所演的那位「愛島VCD」代表,也說著純正的廣州話。

    連短暫出場的日本人,說英語的時候,用「パーミッション(permission)」表示「authorization」,都非常有寫實感。

    這樣的電影非常罕見。我們平時看的電影,要麼就是中國電影裡說的英語奇奇怪怪一看就是中文臺詞粗糙地翻譯成了英語——比如《羅曼蒂克消亡史》裡的「黃皮猴子」,要麼就是外國電影裡說的漢語扭扭捏捏一看就是英文臺詞粗糙地翻譯成了中文——哪怕是成龍電影也不例外,《尖峰時刻》《英倫對決》裡都有許多「翻譯腔」十足的漢語臺詞。很少能看到在劇本階段就把這兩種語言的臺詞都寫成母語水平的(更別提還能把該夾生的部分寫成完美的夾生了)。

    最接近《大腕》水準的大概是《金陵十三釵》,因為貝爾對劇本嚴苛得不像話,還自己操刀大改了劇本。所以《金陵十三釵》裡的漢語和英語都還能過關,跟《大腕》比的話,弱在雙語互動差遠了——畢竟貝爾不懂中文。而馮小剛自己的《一九四二》,也是互動略少

  • 3 # 祕密影視

    很多看過影片的人都會相信,所指就是影片中那個國際級大導演泰勒,很明顯,這是整個故事的第一個假定。一位世界電影藝術大師即將死在中國,還是個外中國人,其“腕”之“大”確實可觀,他的葬禮必定有看頭,這是個好故事的開頭;何況葬禮又是委託了一個腦子活份的普通中中國人在中國來操辦,這怎麼會不熱鬧呢?剛開場不多久,我們就明白,好戲要開始了。泰勒在影片的後半段扮演了一個近乎上帝的角色,他熱衷於思考、發現和創造,並且非常寬容和博愛。他既不對尤優的不義感到惋惜,也不對即將貼在自己屍體上的商標感到憤慨;而是靜靜地站在幕後發現著有趣的東西,即一出鬧劇所能達到的極限和鬧劇中不同人的反映,這些都有益於激發他的靈感。所以他“按兵不動”,任憑事態發展得不可收拾。作為補償,他後來用自己的錢償還了尤優他們拖欠的鉅額欠款,救出了醫院中裝瘋的尤優。影片結尾處,彷彿在他的“首肯”下,自己漂亮能幹的女助理變成了尤優的情人。泰勒雖然是名副其實的大腕扮演的大腕,但並不是故事的主角,他的戲還不如他的女助理露茜多,露茜是影片中的“女一號”,她的飾演者是香港大腕明星關芝琳,擁有大量影迷的這位美女才是這部影片的視覺亮點,也是故事很多情節和情感連線的關鍵。作為一個職業女性,她漂亮能幹,做事講求效率。露茜一方面對泰勒有著崇拜和忠誠的情感,另一方面,又喜歡尤優直率幽默的性格。然而,她在這兩個男人的心目中她的地位並不很重要,她自己的看法和建議總是得不到他們的認可;看似獨立的她,對泰勒和尤優的都有著強烈的依賴感。有人說馮小剛的電影有個標誌,叫“鐵打的葛優,流水的女主角”。葛優飾演的尤優才是整部電影的靈魂人物,是能將黑色幽默演到位的人,他是我們熟知大腕。他總是用最質樸的方法去解釋困擾別人的問題,比如給露茜講解“什麼是境界”,給泰勒講“自己才是悲劇”。他的成功之處在於那種不露痕跡的幽默,幽默中又包含著智慧,在於讓你相信你也擁有智慧的能力,尤優這個人物依舊是個普通人,當一件不普通的事情發生在他身上的時候,我們總會期待能發生什麼奇蹟。有人說從表演上講,英達扮演的“路易王”才是最成功的,“王小柱”插科打諢的功夫確屬一流,雖然只是個配角,戲份卻不遜於葛優,使自己沒有絲毫被冷落的感覺。觀者對演員的褒貶和喜好各有不同,但對馮小剛的導演水準,多數人還是認同的。喜劇是有難度的,然而馮小剛抓住了幽默的某些規律,他認識到現實生活中就充滿著荒誕的情節和人,就用拍正劇的方式去拍諷刺喜劇,使喜劇更可樂,諷刺更尖銳。對傅彪那場戲的處理就明顯體現了這種效果,在如泣如訴的伴奏下,“彪哥”對著那個屍體模型真的動了感情,痛哭流涕,“真情流露”之餘,為補鈣產品大作廣告,這是我看過的最有趣和觸目驚心的哀悼。馮小剛在喜劇方面確實有著過人之處,馮氏的黑色幽默成為其作品鮮明的個人標記。馮小剛的另一優點就是緊跟流行文化,他的話題和故事裡那些場景、音樂、色彩、服裝都是最新的,這一點反映出他敏銳的商業意識。商業化道路為影片的傳播提供實質的保證,這些年來他拍商業電影連續在票房成績優異,據悉,平日發行工作特別慎重的新疆電影發行公司也信心十足地購買了該片一輪放映的拷貝。馮小剛這次的突破還在於他致力於拍給全世界看的中國電影,平易的黑色幽默、精良的視覺效果,加上內地-香港-好萊塢的演員陣容,為他的影片走向世界作出了有力的嘗試。談到泰勒的扮演者薩瑟蘭時說:“論在國內,看電影的全奔葛優去,他是大腕,可真正給我們片子能帶來國際性影響的,還得是薩瑟蘭,他才是真正的最大腕!” 。說馮小剛是“大腕”,恐怕沒有人反對。但是,《大腕》中的大腕還遠遠不止這些。路易王說:“根據泰勒先生生前的願望,我們將為他老人家舉行一個節目豐富多彩,形式類似春節晚會、快樂大本營、歡樂總動員,同時又有點象賑災義演一樣的葬禮。”這個葬禮如果真的辦成,要比春節晚會好看。這些年來,在媒體上頻頻露臉的大腕們,在《大腕》裡都能找到點他們的蹤跡。王小柱設計的葬禮場景脫胎於張藝謀在太廟導演的,並聲稱要請張藝謀或陳凱歌來導演;讓牛群馮鞏用相聲來念悼詞;讓臧天朔演唱來煽情;讓雪村站在靈車上唱著;在電視裡教廚藝的劉藝偉成了葬禮廣告招商會的拍賣人;吉米成了“搜狗網”的經理;三寶作曲,王菲來演唱的主題曲。觀眾緣頗旺的傅彪、李成儒也有精彩的表演。大腕也有另類,賣假礦泉水的黑社會老大也算個“腕”,要借大腕的葬禮做假廣告;某影視集團的張總手腕一甩贊助這次葬禮一大比錢,條件是讓他的電視劇的女演員成為死去的大腕的情人,他一點不傻,這本身就是在“造腕”;全世界的重要媒體都在爭奪葬禮的直播權。葬禮本身也成了個媒體。這是一次媒體的狂歡。沒有媒體就沒有大腕,而媒體並不是終結。媒體的背後是那些拿著錢的人,他們懂得在當今的社會,有了說話的權利就會為他們帶來更多的財富。他們不會放過任何有著高額回報的廣告宣傳契機。我們可以看到,寶馬汽車、報喜鳥西服、娃哈哈礦泉水等等產品的變體廣告。它們與大腕們是共生的關係。大腕往往和錢有關。談到錢,不妨說說這部影片的投資,哥倫比亞電影公司投資300萬美金,這比馮小剛以往攝製的所有電影的投資額相加的得數還要高。然而這比錢對於哥倫比亞公司最近投資的影片來說,卻是最小的一部,還不夠“大製作”的零頭,即便如此,哥倫比亞的Quattroporte三次親自來中國視察影片的運作和拍攝情況,對影片在全世界的放映做了精心的部署,真正的大腕是他們,因為他們不僅看到錢,更注重“佔有”。事實證明這次投資不但盈利頗豐,更重要的是,為他們開拓中國電影市場積累了寶貴經驗。尤優在出精神病院的之前給醫生們講了個故事,把醫生也唬住了,“你就是長了”,這個情節的設計妙就妙在,它告訴我們,大家誰也別說誰傻,都一樣,沉不住氣而去耍小聰明的人,早晚會陷入別人設下的陷阱。在這個時代裡,浮躁之氣日盛,大腕就是在這樣的空氣中產生的,他們也許能敏銳的發現機會,但又常常因為急功近利而一敗塗地。精神病院裡那些誇誇奇談者,曾經是地產大亨、證券投資天才、網路經濟的精英,他們曾經相信自己無所不能,而最後只有聽從醫生的安排定時服用那些五顏六色的藥片。大腕是誰?他是功成名就的偶像、他是物慾世界的楷模,他也是藏在我們心中不安的躁動。

  • 4 # 西瓜愛電影很6

    馮小剛是個很出色的導演,相信很多人都看過他的電影

    如何評價這部電影呢,其實評價談不上,就說下個人的觀點吧

    很多看過影片的人都會相信,《大腕》所指就是影片中那個國際級大導演泰勒,很明顯,這是整個故事的第一個假定。一位世界電影藝術大師即將死在中國,還是個外中國人,其“腕”之“大”確實可觀,他的葬禮必定有看頭,這是個好故事的開頭;何況葬禮又是委託了一個腦子活份的普通中中國人在中國來操辦,這怎麼會不熱鬧呢?剛開場不多久,我們就明白,好戲要開始了。

    泰勒在影片的後半段扮演了一個近乎上帝的角色,他熱衷於思考、發現和創造,並且非常寬容和博愛。他既不對尤優的不義感到惋惜,也不對即將貼在自己屍體上的商標感到憤慨;而是靜靜地站在幕後發現著有趣的東西,即一出鬧劇所能達到的極限和鬧劇中不同人的反映,這些都有益於激發他的靈感。所以他“按兵不動”,任憑事態發展得不可收拾。作為補償,他後來用自己的錢償還了尤優他們拖欠的鉅額欠款,救出了醫院中裝瘋的尤優。影片結尾處,彷彿在他的“首肯”下,自己漂亮能幹的女助理變成了尤優的情人。

    泰勒雖然是名副其實的大腕扮演的大腕,但並不是故事的主角,他的戲還不如他的女助理露茜多,露茜是影片中的“女一號”,她的飾演者是香港大腕明星關芝琳,擁有大量影迷的這位美女才是這部影片的視覺亮點,也是故事很多情節和情感連線的關鍵。作為一個職業女性,她漂亮能幹,做事講求效率。露茜一方面對泰勒有著崇拜和忠誠的情感,另一方面,又喜歡尤優直率幽默的性格。然而,她在這兩個男人的心目中她的地位並不很重要,她自己的看法和建議總是得不到他們的認可;看似獨立的她,對泰勒和尤優的都有著強烈的依賴感。

    有人說馮小剛的電影有個標誌,叫“鐵打的葛優,流水的女主角”。葛優飾演的尤優才是整部電影的靈魂人物,是能將黑色幽默演到位的人,他是我們熟知大腕。他總是用最質樸的方法去解釋困擾別人的問題,比如給露茜講解“什麼是境界”,給泰勒講“自己才是悲劇”。他的成功之處在於那種不露痕跡的幽默,幽默中又包含著智慧,在於讓你相信你也擁有智慧的能力,尤優這個人物依舊是個普通人,當一件不普通的事情發生在他身上的時候,我們總會期待能發生什麼奇蹟。

    有人說從表演上講,英達扮演的“路易王”才是最成功的,“王小柱”插科打諢的功夫確屬一流,雖然只是個配角,戲份卻不遜於葛優,使自己沒有絲毫被冷落的感覺。

    觀者對演員的褒貶和喜好各有不同,但對馮小剛的導演水準,多數人還是認同的。喜劇是有難度的,然而馮小剛抓住了幽默的某些規律,他認識到現實生活中就充滿著荒誕的情節和人,就用拍正劇的方式去拍諷刺喜劇,使喜劇更可樂,諷刺更尖銳。對傅彪那場戲的處理就明顯體現了這種效果,在二胡如泣如訴的伴奏下,“彪哥”對著那個屍體模型真的動了感情,痛哭流涕,“真情流露”之餘,為補鈣產品大作廣告,這是我看過的最有趣和觸目驚心的哀悼。馮小剛在喜劇方面確實有著過人之處,馮氏的黑色幽默成為其作品鮮明的個人標記。馮小剛的另一優點就是緊跟流行文化,他的話題和故事裡那些場景、音樂、色彩、服裝都是最新的,這一點反映出他敏銳的商業意識。商業化道路為影片的傳播提供實質的保證,這些年來他拍商業電影連續在票房成績優異,據悉,平日發行工作特別慎重的新疆電影發行公司也信心十足地購買了該片一輪放映的拷貝。馮小剛這次的突破還在於他致力於拍給全世界看的中國電影,平易的黑色幽默、精良的視覺效果,加上內地-香港-好萊塢的演員陣容,為他的影片走向世界作出了有力的嘗試。談到泰勒的扮演者薩瑟蘭時說:“論在國內,看電影的全奔葛優去,他是大腕,可真正給我們片子能帶來國際性影響的,還得是薩瑟蘭,他才是真正的最大腕!” 。說馮小剛是“大腕”,恐怕沒有人反對。

    但是,《大腕》中的大腕還遠遠不止這些。路易王說:“根據泰勒先生生前的願望,我們將為他老人家舉行一個節目豐富多彩,形式類似春節晚會、快樂大本營、歡樂總動員,同時又有點象賑災義演一樣的葬禮。”這個葬禮如果真的辦成,要比春節晚會好看。這些年來,在媒體上頻頻露臉的大腕們,在《大腕》裡都能找到點他們的蹤跡。王小柱設計的葬禮場景脫胎於張藝謀在太廟導演的《圖蘭朵》,並聲稱要請張藝謀或陳凱歌來導演;讓牛群馮鞏用相聲來念悼詞;讓臧天朔演唱《朋友》來煽情;讓雪村站在靈車上唱著《東北人都是活雷鋒》;在電視裡教廚藝的劉藝偉成了葬禮廣告招商會的拍賣人;吉米成了“搜狗網”的經理;三寶作曲,王菲來演唱的主題曲《白痴》。觀眾緣頗旺的傅彪、李成儒也有精彩的表演。

    大腕也有另類,賣假礦泉水的黑社會老大也算個“腕”,要借大腕的葬禮做假廣告;某影視集團的張總手腕一甩贊助這次葬禮一大比錢,條件是讓他的電視劇《潘金蓮》的女演員成為死去的大腕的情人,他一點不傻,這本身就是在“造腕”;全世界的重要媒體都在爭奪葬禮的直播權。葬禮本身也成了個媒體。這是一次媒體的狂歡。

    沒有媒體就沒有大腕,而媒體並不是終結。媒體的背後是那些拿著錢的人,他們懂得在當今的社會,有了說話的權利就會為他們帶來更多的財富。他們不會放過任何有著高額回報的廣告宣傳契機。我們可以看到,寶馬汽車、報喜鳥西服、娃哈哈礦泉水等等產品的變體廣告。它們與大腕們是共生的關係。大腕往往和錢有關。

    談到錢,不妨說說這部影片的投資,哥倫比亞電影公司投資300萬美金,這比馮小剛以往攝製的所有電影的投資額相加的得數還要高。然而這比錢對於哥倫比亞公司最近投資的影片來說,卻是最小的一部,還不夠“大製作”的零頭,即便如此,哥倫比亞的Quattroporte三次親自來中國視察影片的運作和拍攝情況,對影片在全世界的放映做了精心的部署,真正的大腕是他們,因為他們不僅看到錢,更注重“佔有”。事實證明這次投資不但盈利頗豐,更重要的是,為他們開拓中國電影市場積累了寶貴經驗。

    尤優在出精神病院的之前給醫生們講了個故事,把醫生也唬住了,“你就是三層樓長了”,這個情節的設計妙就妙在,它告訴我們,大家誰也別說誰傻,都一樣,沉不住氣而去耍小聰明的人,早晚會陷入別人設下的陷阱。在這個時代裡,浮躁之氣日盛,大腕就是在這樣的空氣中產生的,他們也許能敏銳的發現機會,但又常常因為急功近利而一敗塗地。精神病院裡那些誇誇奇談者,曾經是地產大亨、證券投資天才、網路經濟的精英,他們曾經相信自己無所不能,而最後只有聽從醫生的安排定時服用那些五顏六色的藥片。

    大腕是誰?他是功成名就的偶像、他是物慾世界的楷模,他也是藏在我們心中不安的躁動。

  • 5 # 壹星閱

    馮小剛早年在圈內一個外號:“馮褲子”。

    這個名字出自《與青春有關的日子》,這部電視劇改編自王朔的小說《動物凶猛》。

    小說中的主角“方言”的原型就是王朔本人,而馮褲子這個角色原型是誰呢?

    先來看一下這是個怎樣的角色,馮褲子原名馮憶苦,是方言發小,為人特別窩囊,如果說小說中大院子弟沒事兒“吃飯、睡覺、打豆豆”,那麼他便是這個豆豆,他還經常尿褲子,總之就是一特沒出息被人看不起的主兒。而且性格上又是一肚子壞水,一直被欺負但一直跟別人屁股後面,特別能忍。

    回到現實,馮小剛是王朔發小,早年“京圈”是很看血統的,馮小剛平頭百姓家孩子,所以二面上朋友,其實就是個跟班,做的是端茶倒水的活兒。

    來看一下劇中“馮褲子”的照片:

    像不像?再加上這個“馮”字,很明瞭了,王朔寫的“馮褲子”這個角色原型就是他!

    雖然當年王朔對馮小剛百般提攜,但骨子裡是根本瞧不起他的。或者說是與生俱來的輕視,說不好聽的就像封建社會主子對下人的那種感覺。

    去年央視名嘴兒崔永元在微博直接就喊他“馮褲子”。

    所以說題主說的“諷刺、現實意義”,來自哪兒不言而喻了吧。馮小剛心底有太多的東西要抒發出來,他只能借電影。

    不過風水輪流轉,如今二人誰瞧不上誰還不一定呢!

  • 6 # 只會亂剪輯的傻茄子

     泰勒在影片的後半段扮演了一個近乎上帝的角色,他熱衷於思考、發現和創造,並且非常寬容和博愛。他既不對尤優的不義感到惋惜,也不對即將貼在自己屍體上的商標感到憤慨;而是靜靜地站在幕後發現著有趣的東西,即一出鬧劇所能達到的極限和鬧劇中不同人的反映,這些都有益於激發他的靈感。所以他“按兵不動”,任憑事態發展得不可收拾。作為補償,他後來用自己的錢償還了尤優他們拖欠的鉅額欠款,救出了醫院中裝瘋的尤優。影片結尾處,彷彿在他的“首肯”下,自己漂亮能幹的女助理變成了尤優的情人。

    有人說馮小剛的電影有個標誌,叫“鐵打的葛優,流水的女主角”。葛優飾演的尤優才是整部電影的靈魂人物,是能將黑色幽默演到位的人,他是我們熟知大腕。他總是用最質樸的方法去解釋困擾別人的問題,比如給露茜講解“什麼是境界”,給泰勒講“自己才是悲劇”。他的成功之處在於那種不露痕跡的幽默,幽默中又包含著智慧,在於讓你相信你也擁有智慧的能力,尤優這個人物依舊是個普通人,當一件不普通的事情發生在他身上的時候,我們總會期待能發生什麼奇蹟。

     有人說從表演上講,英達扮演的“路易王”才是最成功的,“王小柱”插科打諢的功夫確屬一流,雖然只是個配角,戲份卻不遜於葛優,使自己沒有絲毫被冷落的感覺。

    觀者對演員的褒貶和喜好各有不同,但對馮小剛的導演水準,多數人還是認同的。喜劇是有難度的,然而馮小剛抓住了幽默的某些規律,他認識到現實生活中就充滿著荒誕的情節和人,就用拍正劇的方式去拍諷刺喜劇,使喜劇更可樂,諷刺更尖銳。對傅彪那場戲的處理就明顯體現了這種效果,在二胡如泣如訴的伴奏下,“彪哥”對著那個屍體模型真的動了感情,痛哭流涕,“真情流露”之餘,為補鈣產品大作廣告,這是我看過的最有趣和觸目驚心的哀悼。馮小剛在喜劇方面確實有著過人之處,馮氏的黑色幽默成為其作品鮮明的個人標記。馮小剛的另一優點就是緊跟流行文化,他的話題和故事裡那些場景、音樂、色彩、服裝都是最新的,這一點反映出他敏銳的商業意識。商業化道路為影片的傳播提供實質的保證,這些年來他拍商業電影連續在票房成績優異,據悉,平日發行工作特別慎重的新疆電影發行公司也信心十足地購買了該片一輪放映的拷貝。馮小剛這次的突破還在於他致力於拍給全世界看的中國電影,平易的黑色幽默、精良的視覺效果,加上內地-香港-好萊塢的演員陣容,為他的影片走向世界作出了有力的嘗試。談到泰勒的扮演者薩瑟蘭時說:“論在國內,看電影的全奔葛優去,他是大腕,可真正給我們片子能帶來國際性影響的,還得是薩瑟蘭,他才是真正的最大腕!” 。說馮小剛是“大腕”,恐怕沒有人反對。

    但是,《大腕》中的大腕還遠遠不止這些。路易王說:“根據泰勒先生生前的願望,我們將為他老人家舉行一個節目豐富多彩,形式類似春節晚會、快樂大本營、歡樂總動員,同時又有點象賑災義演一樣的葬禮。”這個葬禮如果真的辦成,要比春節晚會好看。這些年來,在媒體上頻頻露臉的大腕們,在《大腕》裡都能找到點他們的蹤跡。王小柱設計的葬禮場景脫胎於張藝謀在太廟導演的《圖蘭朵》,並聲稱要請張藝謀或陳凱歌來導演;讓牛群馮鞏用相聲來念悼詞;讓臧天朔演唱《朋友》來煽情;讓雪村站在靈車上唱著《東北人都是活雷鋒》;在電視裡教廚藝的劉藝偉成了葬禮廣告招商會的拍賣人;吉米成了“搜狗網”的經理;三寶作曲,王菲來演唱的主題曲《白痴》。觀眾緣頗旺的傅彪、李成儒也有精彩的表演。

    大腕也有另類,賣假礦泉水的黑社會老大也算個“腕”,要借大腕的葬禮做假廣告;某影視集團的張總手腕一甩贊助這次葬禮一大比錢,條件是讓他的電視劇《潘金蓮》的女演員成為死去的大腕的情人,他一點不傻,這本身就是在“造腕”;全世界的重要媒體都在爭奪葬禮的直播權。葬禮本身也成了個媒體。這是一次媒體的狂歡。

    沒有媒體就沒有大腕,而媒體並不是終結。媒體的背後是那些拿著錢的人,他們懂得在當今的社會,有了說話的權利就會為他們帶來更多的財富。他們不會放過任何有著高額回報的廣告宣傳契機。我們可以看到,寶馬汽車、報喜鳥西服、娃哈哈礦泉水等等產品的變體廣告。它們與大腕們是共生的關係。大腕往往和錢有關。

    尤優在出精神病院的之前給醫生們講了個故事,把醫生也唬住了,“你就是三層樓長了”,這個情節的設計妙就妙在,它告訴我們,大家誰也別說誰傻,都一樣,沉不住氣而去耍小聰明的人,早晚會陷入別人設下的陷阱。在這個時代裡,浮躁之氣日盛,大腕就是在這樣的空氣中產生的,他們也許能敏銳的發現機會,但又常常因為急功近利而一敗塗地。精神病院裡那些誇誇奇談者,曾經是地產大亨、證券投資天才、網路經濟的精英,他們曾經相信自己無所不能,而最後只有聽從醫生的安排定時服用那些五顏六色的藥片。

    大腕是誰?他是功成名就的偶像、他是物慾世界的楷模,他也是藏在我們心中不安的躁動。

  • 7 # 倩倩工作室

    2001年,馮小剛43歲,這個年齡正是他創作生涯的巔峰時期,前有《甲方乙方》、《不見不散》,後有《天下無賊》、《非誠勿擾》,而夾在這個中間的兩部二字牌打頭的電影,反而有些不甚有名,一部是《手機》,另一部便是今日要說的《大腕》。

    單論票房成績,《大腕》當年取得了4000萬的成績,結合那個年代的貨幣價值,回到今日來算怎麼著也得摺合成十億人民幣起步吧,但是另一個數據300萬美元的製作成本,最終還是讓這部電影,利潤寡淡,不甚寥寥。

    只是誰也沒有想到,從2001年上映沒有翻起什麼浪花,卻在五年後、十年後,甚至今天越來越發酵的厲害。更是被許多人譽為:“如果當初看懂了這部電影,現在就發財了!”

    下面,將不說整部電影劇情,只單獨把電影中透露的三個“發大財”的點給拎出來,當然今時今日下面的這三個點也都被逐一驗證,但同樣卻也喪失了最佳進場的時機,只是思想的力量,今日猶在!

    原因何在?

    答案便在於劇中所透露的三個資訊點,不少人即使沒有完整的看過這部電影,但也一定看過那段被擷取的視訊:李成儒老師侃侃而談的“不求最好,但求最貴”……

    再建一所美國診所,24小時候診。就是一個字,貴~看感冒就得花個萬八千的。周圍的鄰居不是開寶馬就是開賓士,你要是開一日本車呀,你都不好意思跟人家打招呼。 你說,這樣的公寓一平米你得賣多少錢? 我覺得怎麼著也得2000美金吧? 2000美金?那是成本!4000美金起。

    你別嫌貴,還不打折。你得研究業主的購物心理。願意掏兩千美金買房的業主,根本不在乎再多掏兩千。什麼叫成功人士你知道麼?成功人士,就是買什麼東西,都買最貴的,不買最好的。所以我們 做房地產的口號就是,不求最好,但求最貴!

    這段發言,看起來像不像某位地產大佬又或成功人士說的話呢?但其實不是,說出這話的李成儒老師在電影中的設定為精神病院的病人,所以他說了在當年看似天方夜譚的一段話,但當時間拉近以後,單以北京舉例,快速破萬,五年十年以後更是來到了均價5-6萬,那些在當年略顯癲狂的話,卻被逐漸驗證了,那我們便有了一個疑問到底是瘋子說了真話,還是我們現在都瘋了

    不管如何,當年投資房地產的,今日都發了!這一點最重要。

    先上原版臺詞:

    想靠電子商務賺錢,全都是傻D。網站就得拿錢砸,捨不得孩子套不著狼。先高薪聘幾個罵人的槍手,再找幾個文化名人當靶子,誰火就滅誰。網站靠什麼呀?靠的就是點選率,這點選率上去了,下家兒跟著就來了。你砸進去多少錢,加一零,直接就賣給下家了。我還告訴你,有人談收購,立馬兒就套現,給股票你都免談。你要是感興趣,你投個8百萬到1千萬,多了不敢說,我保你一年,掙一個億,我說的可是美金啊!

    這在當年又是一個天方夜譚式的獨白,2000年網際網路雖然已經很發達,但彼時的馬雲、馬化騰等人,還處於水深火熱之中,中國的網際網路未來在哪裡?無人知道!

    但進入2010年以後,共享單車,直播網站、婚戀網站比比皆是,而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拿錢砸,就像電影中說的那樣操作“先砸錢、再造輿論,換取點選率,然後再砸錢,造市值,最後套現走人,留下一地雞毛!”

    這一個完整的套路,在當年看懂的人很多,但相信和真的去做的人,一定很少,如果你是這很少的一部分,那你現在一定也是發了!

    廣告雖然自古有之,但是能夠彙總出做廣告精髓的,卻一定非《大腕》莫屬,把一個“葬禮”變成一個大型廣告競拍,這樣的奇葩思路,在電影中一路走來,竟然毫無違和感。

    這些臺詞,已經完全可以作為任何一家廣告公司的經營和銷售祕籍來對外使用。

    如果《大腕》的編劇中,馮小剛同樣佔據了重要一席,那我想說“馮導,還真的很有才!”,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觀看完整版本的《大腕》。

  • 8 # huy和你一起看吖

    馮小剛藝術成就最高,最具風格化的電影,言語暴力美學的示範性作品。思想性和藝術性均遠高於之後的《集結號》、《唐山大地震》、《1942》、《我不是潘金蓮》和《芳華》。

    《大腕》之前的作品都是加長版的小品,《大腕》之後的作品都是加長版電視劇,這事馮導唯一一部具有自我意識成型和自身審美覺醒的真●電影。

    相比王家衛,吳宇森,張藝謀這些個人風格鮮明的導演而言,如果馮小剛導演可以被稱為大師的話,有且僅這一部可以與上述大師比肩的作品。

    一部值得反覆回味且常品常新的電影。起初的感受是荒誕,之後的感受是諷刺,最後的感受的悲哀。我說的“悲天憫人”就是這一部電影。

    我對馮導的所有敬意,驚歎,崇拜,惋惜,感慨都來自於此!

    以上!

  • 9 # 極極逗趣

    馮導自從拍完《大腕》後,才有了更多對電影的思考,自此開啟了馮導良心做電影,踏實走人生的道路。他的這些表現,不僅體現在對電影的執導風格“穩重、傳統、張弛有度”上。更是在電影中,用最短的出場時間塑造的典性人物上,如《功夫》中的黑幫大佬;《建國大業》中的杜月笙。

  • 10 # 馮富貴兒

    經典之作

    可以說,這部拍攝於2001年的電影,在世紀之初就完美而準確地預告了現如今整個社會的樣子。

    不得不說,那個時候的馮小剛真的是想象力豐富,正如電影中國際大導演泰勒對葛優飾演的失業攝影師尤優所說的:你就是個天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張柏芝點贊王菲的照片,這是什麼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