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9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6826341861133

    據測試,水中的氧氣含量大大低於空氣中的氧氣含量。空氣中的含氧量為18%,水中氧氣含量為6/1000000,可見水的溶氧量是相當低的。

    水中氧氣來自兩個方面:

    一是水中植物。這些水中植物由於Sunny的照射而形成的光合作用,使植物吸收二氧化碳,釋放出氧氣。水中氧氣的60%來自於水生植物。

    二是由大氣補充。在大氣壓的作用下,空氣中的氧向水中滲透。當水的氧氣的濃度達到飽和狀態後水也會向空氣中釋出多餘的氧氣。

    光照的強弱、氣壓的大小、氣溫的高低都會影響到水的溶氧量。水溫越高,氧氣的溶解度越低,因此說,水中的溶氧量是在不斷變化的。溶氧量的變化會影響到魚的生活狀態。

    氣溫與溶氧量也有密切關係。水中的氧屬於溶於水中的氣體。其溶解度的高低與氣溫的高低成反比。即:氣溫越高,氧氣的溶解度越低,氣溫越低,氧氣的溶解度越高。如:在20℃的水溫中,100個體積的水中能溶解3個體積的氧,相當於每升水含氧21.4毫克;而在o℃時100個體積的水中能溶解5個體積的氧,相當於每升水含氧35.7毫克。

    另外,水溫升高後,水中的魚和其他小動物的新陳代謝加快,呼吸量增加,從而使水中的氧消耗得更快,氧氣越發稀少,氧氣少到一定程度時,魚的生命就受到威脅,為了應付氧氣少的狀況,只好減少活動,棲於水中不動,或者游到水的表層,翹起嘴從水面吸收氧氣,這種現象就是人們常常見到的“魚浮頭”。若水中繼續缺氧,魚就會大批死亡,漂浮在水面,這就是“魚翻塘”。

    為什麼在夏天或高溫的天氣情況下出現這種“魚翻塘”現象,而在冬季、雨季沒有這種現象發生呢?其主要原因就是因高溫造成水中嚴重缺氧。

    水中的溶氧量與水的諸多情況有著密切關係。如:水的深淺,水的表面積的大小,以及水是否在流在波動,這些情況都影響到水的溶氧量。

    大氣中的氧氣在氣壓下透過水的表面向水中滲透,再透過水分子的運動向水的深處滲透,因此,水的上層的溶氧量總是大於水的深層區。有些魚(如鰱魚、鱅魚)對氧氣的需求量較大,只有在水中上層才能滿足對氧氣的需要,所以它們大都生活遊弋在水的中上層,而需氧量相對較少的魚(如鯽魚、鯰魚)就可以在水的底層生活,水底層的食物來源又較為豐富。

    深水區由於水底的腐爛物質、水生植物也在消耗氧氣,並且水生植物阻礙了光線的穿透,使深水區的氧氣更為稀少。有資料顯示,靜止水面下30—48釐米處的溶氧濃度,每增加1毫克/升就需12天時間。按照氧氣在水中的分佈情況,就足以說明,養魚的水位不宜過深。

    但是,魚的生活又受氣溫的影響,若夏天氣溫很高,淺水區易被Sunny曬透,水溫很高。這時的魚兒為了避高溫,可能到較為深的水域“避暑”了。

    魚是生活在水的不同層面的。如鯽魚、鯉魚、鯰魚生活在水的下層;草魚、鰱魚、鱅魚多生活在水的中層;而翹嘴鮊、?鰷卻生活在水的上層。這主要是因為不同的魚對氧氣的需求量不同,也叫耐氧力的差異。

    水中的氧氣的分佈並不均勻,下層少,上層多。由於鯽魚、鯉魚耐氧力強,鯽魚的耐氧力最強,生活在哪裡都行,但水底的食物較豐富,所以愛在下層生活。鰱魚、鱅魚的耐氧力差一些,在水底因為需求的氧氣不足,所以自然不樂意在水底生活,加之它們吃食的方式是濾食,以浮游生物為主,而水的中上層的浮游生物自然多於水的下層,所以它們選擇了水的中層或上層生活。翹嘴鮊的耐氧力更差,所以在氧氣相對比較豐富的水的上層生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氣勢宏大雄偉的四字詞語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