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木子老師說

    梁啟超在《少年中國說》中寫到: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

    梁啟超提出的“智 、富、強、獨立、自由、進步”其實是警醒我們:教育的核心是培養健全的人格。

    2010年10月,西安音樂學院大三的學生藥家鑫,開車撞人,因為怕麻煩連補6刀,致被害人張妙當場死亡。他家境殷實,他在同學的眼裡是個“乖同學”,學習優秀,內向,還帶了幾份鋼琴家教。

    心理諮詢師說,藥家鑫“性格偏得太厲害了”。藥家鑫在小時候,父親對心他太過嚴格,打他,把他關在地下室裡。重壓下,他 “恨死了自己的父母”,以至於透過“殺人”發洩達到了臨界點的極端憤怒,“農村人麻煩”也就成了“殺人幌子”。

    16歲的北大才子吳謝宇,因為母親的嘮叨,長期的苦悶,父親的突然病逝,不能理解的人情世故,青春期成長的生理困惑。最終讓一個優秀的孩子,認知能力和性格發生了逆轉,犯下了我們常人無法理解的“小兒科的錯誤”,釀成“北大才子揮刀弒母”的慘案。

    2016年11月3日,中國留學生江歌在日本遇害。江歌的閨蜜,也就是同樣在日本留學的劉鑫,她的男朋友陳世峰因為和劉鑫的情感問題,在與劉鑫和江歌共同居住的公寓門口,將江歌捅了數刀後,導致江歌搶救無效死亡。

    陳世鋒獲刑20年,室友劉鑫的冷漠與無盡的挑釁更是讓人認識到世間人心的可怕。

    有人說:世界上有兩種東西不能直視,一是太陽,二是人心。人心究竟能可怕到什麼地步,劉鑫用行動向全華人民作出了證明。

    陳世峰與劉鑫,兩個都是受過高等教育的大學生,一個冷酷殘忍,持刀殺人,一個毫無廉恥,血口噴人。

    常人無法理解,也無法接受,但生活就是這樣,在特殊因素和條件下,很多事情真的會發生。

    受過高等教育下的大學生,種種驚人舉動,驚醒了很多人:現在的教育到底怎麼了?我們到底要培養什麼樣的人才?要怎麼培養教育?培養什麼能力?.......

    孩子學習成績好,拿獎學金、有才藝,但這些僅能說明他是個好學生,而他處理應急事件、突發事件的能力卻並不成熟。

    在長期的升學壓力下,父母和老師想法設法教他們應付各種考試,培訓,卻沒有教他們怎樣學會處理複雜的事情;他們不懂得完善自我,不注重情商能力的培養,沒有學會穩妥地處理事情,處理人際關係,缺乏對生命最基本的敬畏,受教育十多年,形成健全的人格。 但是這些能力恰恰在關鍵時刻,比大學文憑更重要。

    回到教育上來,一味的重視孩子的學習成績,忽視孩子的情商,忽視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人情世故和與人相處的能力,或者人為的犧牲發展這些能力的時間和機會,去追求學習成績,表面上優秀,學習成績好的孩子,人生成長卻虧在學習以外的因素。

    遺憾的是,我們的教育從未教導孩子如何進行心理自救。多是將問題掩蓋下來,讓他們不知所措,這才加劇了悲劇發生的可能性。

    我們的家庭教育真應該好好反思一下,父母眼中的好孩子,自己辛辛苦苦的養育,到頭來互相傷害這真的是我們想要的嗎?

    我們的學校教育更應該反思,一位地追求成績,升學率,忽視了關注孩子本身的教育,這樣的教育算是成功的教育嗎?

    今天舉的這幾個例子,使人心情都很沉重,藥家鑫,劉鑫、陳世峰,吳謝宇,他們風華正茂、受過高等教育,但缺乏健全的人格,所以他們的教育其實是不成功的, 沒有健全人格的教育,就不是成功的教育。

    那麼在生活與學習中,我們該怎樣培養孩子健全的人格?

    一 是培養孩子的勇氣精神。

    正像海明威在《老人與海》中說的:一個人並不是生來要被打敗的,你儘可以把他消滅掉,可就是打不敗他。 勇氣是一個人積極進取的動力。在對孩子的教育中,在對努力讓孩子形成這樣的概念:勇敢和堅忍是受人尊重的,懦弱和膽小是被人瞧不起的。

    二 是培養孩子的獨立精神。

    真正具有獨立精神的人對自我意識有一種強烈的需要,他們不借助這樣那樣的依賴就形成自己的意向,做出自己的決定,自我實現的方向指引著他們履行自己的動機和紀律,孩子自己能做的事,就讓他自己去做,千萬別替他去做。否則,孩子的獨立意識就無從談起。

    三 是培養孩子的心理承受力。 要想讓孩子具備能夠勇敢面對挫折的能力,必須從小磨練他們的心理承受能力。從一個人成長的一般規律看,逆境、挫折的情境更容易磨練意志,順境當然可出人才,但逆境更可出人才。

    四 是培養孩子的健康情緒。

    情感的自我控制是一個人必備的基本素質,也是一個人走向成熟的心理要素之一。人要戰勝自己是一件不容易的事,而能戰勝自己就是對自己控制的成功。

    五 是使孩子學會正確取捨。

    卡爾·威特認為,人都各有所長,也各有所短。關鍵是你要清醒地把握住自己的長處,只要你發揮自己的長處,你就會在不同的領域中脫穎而出。而一些你不適合做的事,你就應該勇敢地放棄。使孩子懂得了既會爭取又會放棄的道理,在以後的日子裡,無論面臨怎樣的境況,他都能夠憑自己的理智做出正確的選擇 。

    六 是重視孩子的精神衛生。

    良好的教育能夠培養起光明的內心世界,能夠樹立起孩子的信心,並能使孩子成為一個快樂的人。而那些愚蠢和無知的教育只會把孩子引向黑暗的深淵。 給孩子講故事時,多給孩子講有益於身心健康的光明的故事,讓孩子在故事中體會人生,懂得做人的道理。告訴孩子,一個人只要心中光明,就能戰勝邪惡,就能戰勝無惡不作的魔鬼。”

    總之,教育應該是全方位的,培養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質,促進孩子形成健全的人格,讓孩子擁有健康幸福的人生,這是讓孩子實現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也是教育者的責任和義務。

    讓我們再次謹記教育的核心是培養健全人格。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面膜膏和麵膜哪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