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海棠花溪1111

    1923年秋天,與已有妻室高君宇相戀,但對方已有妻室,她久久拒絕高君宇的愛情。1925年3月,高君宇因過度勞累,一病不起,病逝於北京協和醫院,高君宇的死使石評梅痛悔交加,自此,石評梅便常在孤寂悽苦中。

    1928年9月18日。評梅猝患腦膜炎,醫治無效,於9月30日亦死於當年高君宇病逝的協和醫院。

  • 2 # 作家桑妮

    略梳理她的短暫一生,來回答這個問題。

    石評梅,生於1902年,逝於1928年,短短的26年生時歲月讓她成為中國現在女作家中生命最短促的一位。

    乳名心珠,因愛慕梅花之堅貞而取筆名石評梅。

    生在書香世家,父親石銘為清末舉人。自幼,父親為她啟蒙,以“四書”、“詩經”授之。後來,她就讀於太原師範附小、太原女子師範,均成績優異。除了酷愛文學外,她還愛好書畫、音樂、體育,可謂天資聰慧、多才多藝。

    五四運動,將其召喚到北京。她報考於北京女子高等師範學校,因國文系不招生而改報體育系。也就是在女高師就讀時,她得以結識了馮沅君、蘇雪林等,並同廬隱、陸晶清等結為至交,就此也闖入了文學的門檻。她,開始在《語絲》、《晨報副刊》、《文學旬刊》、《文學》、《婦女週刊》、《薔薇週刊》等報刊上發表散文、詩歌、小說和劇本。

    女高師畢業後,她得以留校任教,就是在這期間她結識了有家室的高君宇,並與其相戀。然而,由於各種因素,他們始終沒能真正在一起。不久,突發噩耗,高君宇由於勞累過度而一病不起,並最終逝世。這對於一直沒有接受高君宇的石評梅而言,是痛悔交加的。她,因此在一種孤寂悽苦中不能自拔,常常會去到高君宇的墓碑旁,抱著墓碑悲哭。

    心傷傷身,不久她也病倒了,猝然得了腦膜炎。最終,醫治無效。年僅26歲。

    她去世後,友人們根據其願望,將她的屍骨葬在高君宇的墓碑旁。

    後來,她的作品由廬隱、陸晶清等友人編輯成《濤語》、《偶然草》兩個集子出版。

  • 3 # 劉大媽說三農

    說起中國的悲劇愛情故事,相信很多人首先就會想到祝英臺,不過悲劇故事的女主角不只在古時有,在近代和現代其實也出過不少。在民國時期就有這名一位才女,她的一生非常短暫,而且她的愛情故事和祝英臺也有得一拼,她就是石評梅。

    在民國的才女中,石評梅可以說是生命最短暫的一位。但是就在這短短二十幾年的時間,卻讓自己的生命發出了不一般的光芒。石評梅出生於1902年,她原先不叫這個名字,後來因著自己十分喜愛梅花,所以給自己起了一個筆名叫做評梅。她每次釋出作品的時候都會署上“石評梅”,以至於大多數人都記住了這個筆名,反而遺忘了她的本名。

    石評梅自小的家教很好,從小就有著深厚的文學功底,在讀書的時候成績優異。她酷愛文學,除了時常閱讀大家的文學作品之外,還偏愛藝術、體育等科目,她不僅天資聰穎,而且多才多藝。在1919年的時候,石評梅準備報考北京女子師範學院,學習國文,但是那年恰恰這個系不收人了,她思考了一番決定改報體育系。而她在學校學習的這段時間,先後認識了馮蘭君、盧穎等很多好朋友。那可真是一個青年人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的年代,石評梅在校期間,經常和一些志趣相投的朋友們聚在一起開會,對時局和文學發表自己的看法,演講、作詩、飲酒,無比暢意。

    石評梅一行人在各地舉行演講的時候,也會留意和他們有著一樣志向的同路人。有一次在山西的時候,石評梅正好遇到另外一名英俊的青年在演講,她就立馬坐在下面認真聽講,在聽完他的演講之後,石評梅頓時被這位青年的才華所打動,心生好感,放在我們今天來說,倒是有點“始於才華”的感覺,這個小夥子就是高君宇。在演講結束之後,石評梅就經常主動找高君宇,和他一起研討文學、評論時局。那個時候,石評梅已經小小有些名氣,高君宇也很是佩服這麼一位勇敢又有才氣的女子,最後兩個人在一起了。

    但是,後來的劇情有點狗血,兩個人幸福日子沒有過多久,高君宇就因為到處奔波太過勞累,牽動弄得舊傷復發,最後與世長辭了那年她23歲。才子多情,才女往往深情。高君宇去世之後,石評梅經常獨自落淚,覺得高君宇的死亡跟自己有著莫大的關係,她時常悼念高君宇,還寫下了詩歌來表達自己的感受。沒過幾年,石評梅也因為心情太抑鬱了,慢慢開始發病,最後病情越來越嚴重,直至昏迷不醒。還不滿27歲的石評梅就這樣離世了。

    雖然只活了不到27年,但是石評梅卻讓自己短短的一生髮光發熱,發表了很多詩歌和散文等。石評梅的作品風格哀傷悲冷,尤其是在高君宇離世之後,更是透出一種脆弱悲苦的感覺。她的好朋友盧穎曾評價過她就像悲劇故事中的女主角一樣,頗有才華卻少了幾分幸運。大家怎麼看呢?

  • 4 # 雪啦比

    民國才女石評梅為何26歲就英年早逝?

    民國四大才女之一的石評梅,是中國近現代著名的女作家、革命活動家、也是北京師大附中的老師。

    石評梅的初戀是一位風流才子,名叫吳天放,兩個相戀三年後被石評梅發現他早有妻兒,毅然決絕分手。

    無端被小三的石評梅心如死灰,但交給初戀的心卻收不回來,於是決定獨身一人。

    後來遇到了孫中山先生的秘書高君宇,在相處中高君宇被石評梅深深地吸引著,並向她幾番表白後,石評梅答應了,過不久發現自己的心還是在吳天放那裡,於是回絕高君宇的愛。

    高君宇因為得知石評梅的過往以及那顆無法收回的心時,受不了這個資訊,肺管驟然爆裂,病倒協和醫院。

    石評梅懺悔不已,第二次答應其婚事,但吳天放的一封祝賀信,卻揭開了她好不容易癒合的傷口,對高君宇再一次悔婚。

    這一次,讓高君宇本因為革命、因為愛情而虛弱不堪的身體雪上加霜,病逝於醫院中,享年29歲。

    在高君宇去世後,石評梅一方面忘情的工作,另一方面在夜深人靜時獨自悼念高君宇,她對高君宇的悼念的深情收錄在她的作品集中,從她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亦師亦友、變父亦兄的高君宇的死對她來說,是致命的一擊。

    從石評梅的文章中,字字是血凝成,句句是情聚匯,讓讀者無不心生悲涼。

    高君宇的死將她從W君的情感漩渦的痛苦掙扎中拯救出來,也開始反省、悲痛自己為何不肯接愛高君宇的愛情。

    在高君宇死後,石評梅卻不由自主地把自己的心從W君的身上收回來交給了高君宇,把她的愛情、青春,和他一同入葬;悔恨自己在感情世界裡的懦弱、無情;

    “……我抱恨怕我縱有千點淚,也抵不了你一滴血……我不解你那時柔情似水,為什麼不能溫暖了我心如鐵……假如我的眼淚真凝成一粒一粒珍珠,到如今我已替你綴織成繞你玉頸的圍巾……假如我的相思真化作一顆一顆的紅豆,到如今我已替你堆集永久勿忘的愛心……哀愁深埋在我心頭。”

    面對這樣一個忠貞於愛情的女子,面對這樣一個愛情陷阱的犧牲者,比死了的辛更悲慘,比活著的人脆弱,只能豎起自身的冷酷、殘忍作盾牌;

    上帝既是如此怠慢又如此偏愛著石評梅,雖沒有及時把高君宇這個如此“優秀的男人”送至她面前,但又及時地讓他用自己的方式來承受她的悲哀,分擔她的痛苦!

    高君宇去世三年後,悲傷的石評梅同樣病逝到同一家醫院同一張病床,死後合葬於青丘。

    石評梅本是一個悲情女子,愛上像吳天放這樣自私自利的渣男,如飛蛾撲火,燃燒了自己也燃燒了愛她的人。

    這是石評梅一生的愛情故事,她為情而傷、英年早逝。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曾國荃算不算晚清名將,為何存在感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