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海浪春風
-
2 # 悠悠歌2
醫院看病貴,這是眾所周知的,貴在哪裡?主要是各種各樣檢查,每次去醫院,首先是各種各樣的檢查,一般都是幾千元。其實這種檢查的機器成本早就賺回來了,應該大幅降價。那麼問題來了,可不可以不檢查?本人覺得,檢查是必要的,首先得把病查準,然後才可以對症下藥,再就是遇到特殊問題也可以搶救。本人曾遇到這樣一個問題:大約2009年,某女小劉,20歲,因意外懷孕,要做引產手術,朋友介紹去某診所去做,說只要600元,這個醫生是剛從計生局退休的手術醫生,可是,小劉在引產以後出現大出血,送到人民醫院搶救,因為沒有一開始的驗血,到醫院後輸血來不及,要保命只得做子宮全切,又花費四千元醫藥費,出院以後要診所扯皮,診所不理,最後是公安局和衛生局一起調解處理(大約賠償八萬元)。
-
3 # 四季面板
貴在哪?貴在你認為不必要的收費上
一 掛號費(6-25元)
二 檢查費(血,尿常規,c反應蛋白20元一項)
三 抽血,輸液費(10元上下每次)
這幾個都是小診所免除或者更加便宜的。
其實藥費不一定比你在診所貴
很多你們覺得沒必要的檢查比如血常規,胸片,c反應蛋白,尿常規如果不做,還是按照以前的一把聽診器,一個血壓計看病,如果出了糾紛,你們又會說我不差錢,為什麼不檢查,
看看我以前的文章【三素醫生】,你在診所就會用到這些藥物,效果好,下次再來,效果就差很多,而且診所可以收取幾十元,成本才幾元。賺的不比你醫院少,醫院的條條款款的確太多,
住院了首先血,尿,大便常規,心電圖,,肝腎功能彩超,一大堆基本檢查,無論你才出院多久都要做,這裡就去了千元左右,加上還有專科檢查,檢查費佔了一半多。
診所現在收費也不便宜了,賠錢成本高了,本地每年診所掛一個,而且和藥物無關,多是心臟病猝死,看起來就像感冒發燒,牙痛,幾十萬一個,直接診所回到解放前,有的回到了原始社會。
治療手法多樣化,越先進的疼痛小,越貴,和你做綠皮車,動車價格差距一個道理。
怎麼破?可以先網路諮詢下醫療平臺醫生能不能自行經驗性用藥,或者給個大概用藥方向。
-
4 # 玉龍雪山2186115
第一先說住院。(1)住院後做各項檢查。不管你最近有沒有檢查過。他們都讓從新做。這就是浪費。(2)不屬於醫保報銷範圍。(3)醫院費用高你無從選擇。(4)你不懂什麼都得聽醫生的。(5)出院後的詳單你也看不懂。添加了專案和費用你也不知道。(6)最重要的是重症監護室。進去後你看不到。無法照顧病人。各種儀器。還在身上插箇中管子。病人疼痛說不出。需要病人守護卻達不到要求。流淚痛苦。四肢被綁。醫生怕病人自己拔掉管子。住進去幾天有的人得了褥瘡。就是因為他們根本不給病人多翻身。或者給他們身後電墊子。我見到過以為病人。腳後跟有褥瘡。胯骨兩邊有褥瘡。尾骨旁有褥瘡。這種病花錢也很貴。這本來就不該發生的費用。
第二不住院看病。(1)有的大夫跟你要各幾種檢查單子。沒有你去拍。可能是為了診斷是不是有問題。(2)打針輸液。這些自己不會只能去醫院。現在有社群衛生院了。比大醫院收費低一些。醫生的經驗有的也差一些。
第三如果你不想在醫院拿藥。想在藥房拿藥。可是藥房根本就沒有這種藥。
我們怎麼破解呢?多跟人們聊天。關注各種疾病情況。掌握各種資訊。少走彎路。儘量少花錢就能治好病。有的可以自己透過食療解決的就不要吃藥輸液。每天開開心心的。出去旅遊放鬆心情。一切疾病都是因生氣而得。因不注意飲食習慣而得。因不按照自然規律而行。就想到這裡了。祝願大家身體健康!吉祥如意!
-
5 # 三杯過後盡箴言
最先曝光的是藥價虛高,以藥養醫普遍受到質疑。國家加大投入並加強了監管,雖說收到一定效果,但藥價真正降了多少?或者說有多少降了的藥被用在了患者身上?恐怕老百姓的不滿意最能說明問題。藥價的問題沒有真正解決,掛號費偏低與醫生勞動價值不對等,以及醫療裝置成本過高檢查費過低的問題被擺到了面前,於是國家又調高了掛號費和檢查費。
隨著看病難的問題日益突出,醫患矛盾也被放大,醫生為了規避風險,檢查專案越來越多。由於醫院系統資訊共享不到位,重複檢查又成了看病貴的新問題。深層的問題還很多,這裡也難以一一分析。總而言之各方受利益驅使,看病貴的問題一時半會還真難以解決。
但我們相信,隨著國家財政的不斷投入,體制改革不斷深化,監管制度不斷健全,從根本上確立公立醫院不贏利,私立醫院控制蠃利。到那個時候,看病貴的難題才有望得到破解。
-
6 # 探索三界1
看病貴是追隨高科技新醫學的人的感受,
我從小到現在一直用中醫保健除疾感覺一點也不貴,一般小毛病不用花錢都能自己解決,道不遠人,掌握點小的中醫知識並不難也不神秘,病從小解決掉就沒有大的機會,實用和省錢是實實在在的實惠,比努力賺錢又大把花錢省心的多,買書的錢和學習的時間省下來的醫療費足以回報,受益無窮,
-
7 # A光明使者
不請自答。
看病貴,大家身感同受。貴在哪裡?可能在以下幾方面:
1.醫院的重複檢查費用。轉過醫院的人都知道,轉院後,即使是檢查過的所有專案,必定要重複檢查一下。
2.藥物虛高。眾所周知,醫院是以藥養醫。醫院謀求高利潤,看病能不貴嗎?!
3.確有少數患者求"貴"。如果醫生開的藥價低了,反而懷疑效果。"我在xx地方花了XX萬都沒治好的病,這裡這麼便宜,能治好嗎?!"類似的話,大家不陌生吧?!
4.某些醫院的某些專案暴利。看看那些中醫黑們抨擊物美價廉效果好的中醫療法,恐怕其中不乏利益集團代言人即知。
5.有些人因為種種原因,未病不管引小病,小病不治變大病引起的費用昂貴。大家重溫一下《扁鵲三兄弟》和《扁鵲見蔡桓公》即可知道。
那麼,如何破解看病貴?!愚以為:
1.多學多做養生保健。中醫裡物美價廉效果好的艾灸、拔罐、食療等那麼多方法,多學多用。沒有病的話,還怕看病貴?!
2.學會並落實中醫"治未病"之理念。把疾病消滅在萌芽狀態,和大病比,費用肯定低的多。
3.多方諮詢一下,中醫西醫都看,尋找最佳結合點,力爭以最少費用取得最好效果。
4.天有不測風雲,誰也不敢保證自己無病無災。那麼,給自己買些合適的醫療保險吧,因病返貧的人太多了。
5.看病看效果,沒必要一味求貴求新求洋,以致於多花冤枉錢。
6.期待頂層設計有大的突破,使大家不再看病貴。
希望可以幫到大家。
-
8 # 鈦科普
怎麼說呢?現在感個冒沒有二三百都下不來,這還只是大人,孩子感冒去醫院輸液,最少五天,花費一千元左右。更不用說大病了!
我覺得看病貴貴在兩個方面。普通診所的藥貴;醫院的各項檢查貴。
普通診所的藥貴,為什麼這麼說呢?診所裡便宜的藥他不進,因為沒有利潤。剩下的藥經過層層扒皮,到病人手裡早已是天價,你還不能不買!
醫院的各項檢查貴。現在得個病去醫院,醫生不把醫院裡的各項儀器用一遍,都會覺得對不起那些昂貴的儀器。往往病還沒檢查出來,錢就花了成千上萬了,他們還覺得很正常,可病人卻有苦說不出!真正的好醫生越來越少了!
-
9 # 來自胭脂河夭桃濃李
中國醫療衛生事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
一、2018年,中國醫保覆蓋率達到98%,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二、診療數量統計:全國醫療衛生機構總診療人次達83.1億人次,全國醫療衛生機構入院人數2.55億人次。
三、醫院、社群、鄉鎮分別統計人均費用如下:
1、醫院次均門診費用274.1元,人均住院費用9291.9元。
2、社群衛生服務中心次均門診費用132.3元,人均住院費用3194.0元。
3、鄉鎮衛生院次均門診費用71.5元,人均住院費用1834.2元。
四、我國居民人均預期壽命由2017年的76.7歲提高到2018年的77歲,孕產婦死亡率從19.6/10萬下降到18.3/10萬,嬰兒死亡率從6.8‰下降到6.1‰,均達到發達國家水平。
由此可見,公民個人應該遵循分級醫療的規律,降低自己的費用,同時也可以社會減輕負擔,避免扎堆到大醫院。
現在人民特別是媒體都在說看病貴,到底看病貴又貴在何處?其實看病這個詞太大了,他應包括醫藥政策,醫院,醫生,醫枝,藥品和病人本身,不知道你看的什麼病?也不知你在哪個醫院看的病?哪個醫生看的病?是檢查費貴還是藥品貴?等等,請大家都來分析一下,還醫院一個正道,還醫生一個清白。
回覆列表
看病貴貴在什麼地方這個問題非常好,首先要讀懂看病二字含義是什麼,中醫看病靠望,聞,問,測,靠醫生的主觀意思加臨床經驗做出診斷開出藥方,自古以來都是這樣,我想說中醫看病貴的人可能會少些吧!
西醫看病又貴在何處呢?先從解放初期開始說吧,哪時醫院建設規模都比較小,檢查專案也不多,加上小病自己忍著,大病才去醫院,由於檢查專案跟不上,確診率不高,反之死亡率也高。現在不同了,醫院規模擴大,專科建設嚴緊細化,診斷技術不斷更新,診斷準確率不斷提高,治療手段也多樣化,治癒率也不斷提高,高壽人員穩步提升,加上病人心裡作用,國家政策好,工人農民都能報銷一部分,所以不管大病小病都想去上一級醫院看病,而且要看專家號,你說這種看病不貴哪才怪呢?
解決看病貴國家有一政策非常好,即加強基層醫療建設,做到小病不出村(村衛生所)和社群診所,他們看一次病也就是幾十塊錢嗎。如果小病非要去大醫院做許多檢查,哪能不貴呢。
國家還有一政策好但落實的不好,就是過去的傳統藥(土黴素)藥價低,國家鼓勵藥廠生產,100片/瓶才幾塊錢,由於基本無利潤,絕大多數藥廠都不生產,或者換一個新藥名,重新包裝一下,藥價成倍或十幾倍的增長,這個也算醫生看病貴,對醫生來說是不公平的。
另一個是醫技檢查技術一代比一代高檔,當然收費也一代比一代貴,高檔技術可滿足不同患者的需要,這算醫生看病貴也不公平。
現在的治療手段也呈多樣性,如泌尿繫結石,傳統手術腹部開刀取石,現在插一導管在電鏡下取石,所以後者收費會比前者費,手術前醫生一定會同患者協商採用哪種手術方法,這叫技術更新,也不能算看病貴。
還可說出許多不一一列舉,總之,現在比過去看病貴這個不假,但貴在何處,要具體分析,特別是新聞媒體是個講原則的不要跟著吶喊,多做些正面調查,貴在何處,如何破解,給政府提出建議,給人民指明真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