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步一7

    首先感謝邀請就唐詩中的別重大怎麼讀深感知識淺薄,這與年代和地域有關,並與當地的方言有關。如北京的大柵欄,北京人與外地人叫法就不同,那麼唐詩的別重大怎麼讀呢,我可解釋重有兩種發音,一個是重表示重量,另一個念重表示重複的意思。大可念大夫,山大王的大。知識淺薄只能解釋這麼多,算是拋磚引玉吧。

  • 2 # 老街味道

    《別董大》這首詩膾炙人口,從小我們就讀過。既然題主提出《別董大》這首詩怎麼讀?必定思考更深了一層,因此產生些困惑。

    按照詩的格律,今天讀起來確實有一些不符之處。

    一、先看一下這兩首詩

    《別董大二首》:高適

    千里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六翮飄颻私自憐,一離京洛十餘年。丈夫貧踐應未足,今日相逢無酒錢。二、兩首詩的格律⊙●〇〇◎●〇韻 , ◎〇⊙●●〇〇韻 ◎〇⊙●⊙〇●句 ,⊙●〇〇◎●〇韻

    兩首格式相同,仄起平收,首句押韻。

    三、今天讀起來的問題

    1.第一首第四句 識

    天下誰人不識君 ?

    識讀作二聲(時),這裡按照格律應該仄聲。

    ⊙●〇〇◎●〇韻

    2.第二首第一句 翮

    六翮飄颻私自憐

    翮,應該是仄,現在讀作二聲(何),平。

    3. 第二首第二句 十

    一離京洛十餘年

    ◎〇⊙●●〇〇 十應該是仄,現在讀作二聲(時)平。

    4.第二首第三句 足

    丈夫貧踐應未足……

    這一句應該是: ◎〇⊙●⊙〇●,最後一個字應該是仄收尾。

    但是足是二聲。

    四、今古韻變化與入派三聲

    1.今古不同

    古代四聲是平、上、去、入,今天普通話四聲是一、二、三、四。

    以上說的四個字在古代都是入聲,都在《平水韻》的入聲韻部裡。

    入聲都是仄聲,因此是合乎格律的。

    2.入派三聲

    古代的平聲現在分到了一聲和二聲,上(讀賞)、去為三、四聲。

    北方現在幾乎沒有入聲了,因為入聲已經分別派入了其他三聲(平上去)。

    上面說的四個字:識、十、翮、足,和第一句“白”,在古代是入聲,今被派入了二聲。“一”也是入聲,派入了一聲。派入三聲的入聲:北、雪。派入四聲的入聲字:莫、不、洛、六、日。五、今天的影響

    1.派入三四聲,依舊是仄聲,這對作詩影響不大,除非押入聲韻時麻煩一些。

    2.派入平聲的就麻煩了,這需要作好詩後認真檢查,不過現在有很多軟體,是能分出平仄的,節省了很多時間。

    3.多讀古人的作品,常用字基本就記住了。

    六、發音的問題

    北方人發不出入聲 ,朗誦時可以發短促的去聲。

    好多南方方言還是有入聲的,可以跟他們學一下。

    當然,一般還是按照普通話讀,特別是考試的學生,一定按照課本的注音來。

    如果考不上大學,當一個詩人可買不起房開不起車。

    ……

    一家之言,未免錯誤與疏漏,請各位不吝指正。

    2018-3-9

    補充:

    疏忽了一處:丈夫貧踐應未足,今日相逢無酒錢。 出句是拗體,“未”應該平結果是仄,下句“無”救拗。

    這一句和“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一樣

    特地補充。

    關於拗體,可以看看《老街詩詞閒話11-格律詩怎麼救拗?》

  • 3 # 國學伴讀

    《別董大》的作者是高適。朗誦版

    《別董大》平仄念版

    《別董大》吟誦版

    “問道國學”APP上有專業的 朗誦,吟誦,詩文講解,上海辭書出版社出品,內容非常的權威!詩文原文,譯文,講解,音訊,影片,內容非常豐富。

  • 4 # 梧桐樹邊羽

    《別董大》 唐·高適

    千里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董大”是董庭蘭,因家中排行老大,故稱“董大”。他是盛唐開元、天寶時期的著名琴師。

    天寶六年春,吏部尚書房琯被貶出朝,門客董庭蘭也離開長安。就在這年冬天,貧困中的高適與董庭蘭會於睢陽,寫了這首詩。

    “千里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

    “曛”,日落餘光,昏暗。這一句是送別之時的場景描寫。

    黃雲蔽天,綿延千里,日色只剩下一點餘光。夜幕降臨以後,又颳起了北風,大風呼嘯。伴隨著紛紛掃揚的雪花。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你不要擔心前路就沒有知己,以閣下高才,天下能有幾個人不認識你呢?

    這兩句作為千古名句,在這首絕句中的作用極其重要。

    一般絕句的三四句會採取一種“假設”、“限定”、“疑問”、“反問”、“否定”的方式來突出重點。這裡雖然是對董庭蘭的勸慰之語,但是高適同時使用了“否定”、“反問”兩種方法,加強了語氣和詩意的轉折,然後透過“反問自答”的形式將詩意發散出去,瞬間打開了整首詩的境界。

    天下人人都識君,還怕前路無知己?

    董庭蘭與高適相遇,觸景生情,哀嘆前路茫茫,知音再難遇。

    高適這“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作為回答,不僅緊扣董庭蘭天下之名琴師的身份,而且把人生知己無貧賤,天涯處處有朋友的意思融注其中,詩境闊遠深厚。

    是為千古名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曹劌論戰,魯國在此戰中獲勝的原因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