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安居樂業807
-
2 # 城市發展報告
有位德國經濟學家說過,買車花費不應超過家庭年收入的一半。這還是車更便宜,收入更高的德國。
如果按比例計算,在中國買車不應該超過家庭年收入的五分之一。所以你買一百萬的車,能年收入不低於500萬就可以了,淨資產是次要的。
就像某些城中村拆二代,淨資產幾百萬乃至幾千萬,但整日無所事事,靠收房租或者吃利息生活,沒事開輛百萬豪車到處炫。縱使有幾千萬家產,你覺得他身邊的人會高看他一眼嗎?恐怕更多是諷刺和白眼吧?可如果他沒有這些資產,是靠自己能力每年賺500萬,大家看待他的眼光會是崇拜和讚歎。
另外資產也要區分主動增值和被動增值。你白手起家賺千萬,開公司做實業,買輛百萬豪車沒毛病。可如果你家在北上深市中心有套大戶型,幾年間被動增值幾百萬,現在價值千萬,然後每月工資一萬塊,開輛百萬豪車搞笑不搞笑?別說百萬豪車,北上廣深坐擁千萬房產,每天擠公交地鐵上下班的都有的是,有些大爺大媽還每天排隊買特價菜,他們都有鉅額資產,但是跟豪車扯不上關係。
買百萬級豪車的人,據我觀察和了解有三種人對號入座。
第一種是"誇張顯富形"。本來他根本沒有錢,好就好在為了"創業"。家底並不富裕,借錢上專案,為了顯富就得假裝大款之類,否則和別人恰談業務簽訂合同時,張顯不了實力,怕被對方看不起。改革開放初中期,曾一度在社會流傳"屁股底下坐棟樓,每頓飯吃一頭牛",這都是大老闆張顯有錢人的象徵。這是屬於外強中乾、虛張聲勢創業形的。
第二種人是既不是為了創業,也不是為公司業務上的需要,又不具備經濟實力,壓根就是沒多少錢,貨款買豪車,純屬"提前消費享受型"的一類人。這種人提前消費,等於活一天輸服一天,活一天玩樂一天,從不顧及後事和風險,有提前消費觀念的人,往往不顧及風險,這種人一輩子不僅活的很累,想辦成大事業的也很難。他的收入從來不夠支出。
第三種是事業有成,功成名就的人,這是"用實力說話運作自如型"。如馬雲等等好多大企業家們,他們住別墅、買豪車、做善事……等等,有誰能去和他們比擬,又有誰去笑話他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