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1740119262927

    為天地立心:天地本無心,但天地生生不息,生化萬物,是即天地的心意。所以程明道說:“天地無心,以生物為心。”又說:“天地無心而成化。”因為天地生化萬物,只是生生之德的自然流行,並非有意生出這樣一個大千世界。 所以是“無心”而“成化”。無心而有心(以生物為心),這是人對天地生生之德的親切理會,透過人的理會指點,天地生化萬物的心便顯立了。 為生民立命:命有理命與氣命兩個層面,這兩層的命都不可傷害,不可棄廢,必須有以安立。儒家聖賢開顯的“安身立命”之道,正是為了生民。有了這個道,“百姓日用而不知”,卻能潛移默化,加上倫常政教的設施,使生民的生活有了依循,而得以護持生命,貞定活路,這就是”為生民立命“了。 為往聖繼絕學:儒家聖人之學,自兩漢以下,而魏晉,而南北朝,而隋唐,千百年間,一直未能善續先秦儒家的學脈。無論生命之光,或哲學之慧,都開顯不出來。尤其唐末五代之時,華族的文化生命萎縮墮落極矣。直到北宋之初,普天之下竟找不出一個像樣的師表,所謂“學絕道喪”,實未過甚其辭。 到理學家出來,才復活了先秦儒家的形上智慧,使天道性命(心性義理)之學,內聖成德之教,重新光顯於世。思想的領導權即已從佛教手裡拿回來,孔子的地位自然重新顯立。這一步“為往聖繼絕學”的功績,在人類文化史上是獨一無二的。可惜滿清以來,士人心思卑陋,反而詬詆理學,這誠是學術上昧天良的一大憾事。 為萬世開太平:儒家以”內聖為本質,以外王表功能”。功能之大者,便是開出太平盛世。而且不只是一時,而是為千年萬世開太平。”太平”二字與”太和”一樣,乃是儒家學術中最淵懿莊穆的觀念。 不過,儒家雖然具有開萬世太平的宏願,也能在”道”的層次上講論天下為公的仁政王道,但在體制上則只成就了”治道”,而未能開出”政道”。 如今民主政治的體制,卻正是政治層面上的太平軌道,再加上科學,就更可滿足”開物成務”、”利用厚生”的要求。以民主科學配合儒家的禮樂教化以及”太平、太和”的理念,的確將可為人類世界開創無疆的休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手錶的三眼計時都是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