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若愚趣談

    隨著電腦技術的普及和老輩人的故去,能夠撰寫春聯的人越來越少了,取而代之的是千篇一律的電腦印刷體春聯,商家本來文化較低,都以賺錢為目的,只要念出來有一些祝福的意思就行了,誰還管什麼文采、內容和語言美?

    改革開放以前,能撰寫對聯的人,年齡都在五六十歲,這些人出生於民國,接受過舊學教育,寫對聯是他們的必修課,而他們的課程就是背誦明末清初李漁的《笠翁對韻》一書,這本書以歌賦的形式將天地人事如何對應,一一列出,使人讀後能達到舉一反三效果,寫出的對聯不但語言生動華美,而且寓意深刻,極富詩意。

    三十多年前,在農村就曾就看到一些極富詩意的春聯,如今還記憶猶新,如“冬去堂前迎紫燕,春來枝頭舞黃鶯”、“有意春風梳綠柳,多情細雨潤桃紅”、“芙蓉國內萬里雪,紅杏枝頭十分春”,“畫棟堂前新燕鬧,夕陽雨後杏花香”,“青山不墨千秋畫,綠水無弦萬古琴”。以上這幾幅春聯,總是給人花紅柳綠,春意盎然景象,使人讀後也如沐浴春光,如此意境的春聯,現在幾乎無人再寫,大多是招財進寶,發財發福之類的語句,讀起來感覺一身油膩。

    春聯作為一種傳統文化藝術,集書法文學於一身,如果沒有一定的書法功底和文學素養,寫出的春聯不但字如畫符,而且聯語庸俗,內容空洞無物。今天的人都忙於賺錢,貼春聯只是一種形式,不但沒有人能撰寫寓意深刻,聯語華美的春聯,而且即使有一副好的春聯,也沒人有欣賞得了。常在電視上聽到相關人士呼籲要弘揚傳統文化,可是,春聯這樣的大眾化的傳統文化卻正在走向沒落,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魔獸世界lua檔案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