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9535254571587

    祭祖是孝道文化的傳承。中國封建社會幾千年都是以孝道治國,孝道是中華傳統美德,身體髮膚,受之父母,而人來源於物,物來源於天地。由於自然界給了我們衣食,祖先給了我們生命,所以要報本答恩,報答的方式便是敬天祭祖。祭祀祖先是為了發揚孝道,“家祭勿忘告乃翁”說的就是這個道理。《禮記。坊記》說:“修宗廟、敬祀事,教民追孝也。”

    祭祖是教化文化的傳承。隨著生產力的發展,祭祖的內涵逐漸演變為紀念祖先的崇高人格和豐功偉績,成為聖賢崇拜的文化價值理想。荀子曰:“下以教誨子弟,上以事祖考。” 祭祀會常常提醒自己的孝思,不忘祖先就是不忘本。孝是德之本,也是仁之本。《論語》裡面講:“孝悌也者,其為仁之本與。”這個仁有兩個說法,一個是仁愛的仁,仁孝,孝是仁之本;一個是做人的人,做人的根本就是孝悌,兩個說法都很好,沒有這個根本,就好像樹木沒了根,很快就枯萎了,水沒有源頭,很快就枯竭了,他的福報不可能綿長,所以祀祭是為了養我們仁厚之心。透過祭祀我們會念念追憶祖德、父母的養育之恩,讓我們一生能在聖賢的引領、教誨中堅持不懈地圓滿孝道。同時又給我們的孩子積德、培福,這就是慎終追遠,民德歸厚。華人人心厚道,就是因為有這種仁孝,仁孝之心可以在祭祀活動中培養。

    祭祖這一社會習俗負載了十分豐厚的精神內涵,聯絡了中華民族文化傳統的諸多範疇,經過千百年間無數代際的傳承,已經是一種精神和感情的遺傳基因,用於這個民族的精神發育過程。 祭祀不可不誠。這個“誠”字非常重要,“誠”是講心地,“祀”是形式要隆重而莊嚴,當然內心更重要。形式是要因地制宜,環境能不能夠做到,但是內心的誠意是不能沒有的。

    炎帝、黃帝是我們的祖先,我們都是炎黃子孫。當年,毛澤東就提倡祭祖,一九三七年,抗日戰爭開始,當時華人民處於水深火熱當中。就在這一年的清明節,毛澤東親自撰寫了祭黃帝文,然後特別委派代表,去祭祀黃帝,祭奠我們中華民族的始祖。前八句這樣說到:“赫赫始祖,吾華肇造。胄衍祀綿,嶽峨河浩。聰明睿智,光被遐荒。建此偉業,雄立東方。”毛澤東透過祭文深深懷念我們的始祖。祭祀是孝道的體現,是幫助我們寄孝思,敦人倫。繼續保持我們的孝德,這不僅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我們每個家庭的優秀傳統,應該發揚光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面膜放冰箱有什麼作用?